第二章 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基础》第2章 电磁波与地物电磁波特性

《遥感技术基础》第2章 电磁波与地物电磁波特性

基尔霍夫定律:
MM0
M为实际物体辐射出射度 M0为黑体辐射出射度
ε为比辐射率或发射率
2020/10/24
例题一:
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 M=6.284107W/m2;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 最强波长λmax。
解:根据玻尔兹曼定律: MT4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bmaxT
• 原理:植物中生化成份的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在一定辐 射水平的照射下发生振动,引起某些波长的光谱发射和吸 收,从而形成不同的光谱反射率。
2020/10/24
光谱获取
Reflectance(%)

50

40
30
20
10
0 350
850
1350
1850
Wavelength(nm)
2350
2020/10/24
2020/10/24
地物反射
➢ 3种形式: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
2020/10/24
➢ 光谱特征或波谱特征
• 定义:物质在电磁波相互作用下,由于电子跃迁,原子,
分子振动与转动等复杂作用,会在某些特定的波长位置形 成反映物质成份和结构信息的光谱吸收和反射特征。
• 作用:遥感方法探测各种物质性质和形状的重要依据; 植物光谱诊断的基础。
难点
同物异谱、异物同谱
2020/10/24
End!
2020/10/24
Reflectance(%)
50 观测时间 7-8 7-19 7-28 8-6 8-11 8-20 8-29 9-8
LAI 0.969 2.516 6.133 7.043 6.616 6.682 6.653 6.104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章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章
M= d /ds。 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都是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但I为物体接收的辐射, M是物体发出的辐射,都与波长有关。
第二章 遥感的理论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
(10)黑体:绝对黑体,指能够将外来辐射能量全部吸收的物体。 (11)发射率:地物单位面积上发射(辐射)能量M与同一温度下同面积黑体
Wavelength
Energy
Speed of light = wavelength () x frequency = 3 x 108 m/s in vacuum
I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the main spectrum is visible, infrared, and microwave, Ultraviolet radiation is only used in special fields under limited conditions.
超远红外(SFIR):15m~1000m,
红外线也是RS中常用的波段之一,使用率仅次于可见光。
红外RS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热辐射。红外线在云、雾、雨中
传播时,受到严重的衰减,因此红外RS不是全天候RS,不能在云、雾、雨
中进行,但不受日照条件的限制。
Infrared Spectrum Ranges from 0.7 to 1000μm. Reflected IR covers wavelengths approximately 0.7 μm to 3.0 μm; Thermal IR covers wavelengths from approximately 3.0 μm to 1000μm.
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排列制成的一张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在电磁波谱中,从左到右,波长逐渐增大。从左到右依次是宇宙射线、 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以及其它无线电波等。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们由振动的电荷粒子产生,并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具有许多不同的频率和波长范围,构成了所谓的电磁波谱。

一、电磁波谱的概述电磁波谱是将电磁波按照其频率或波长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

根据频率从低到高的顺序,电磁波谱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 无线电波区域:无线电波是电磁波谱中频率最低的部分,波长长达数千米到几厘米。

它们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和雷达等领域。

2. 微波区域:微波波段的频率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波长在数厘米到一毫米之间。

微波在雷达、通信和微波炉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3. 可见光区域:可见光区域是人眼可以看到的光谱范围。

它的频率、波长介于微波和紫外线之间。

可见光的颜色从红色到紫色不等,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频率和波长。

4. 紫外线区域:紫外线频率高于可见光,波长介于几纳米到四百纳米之间。

紫外线在杀菌、紫外线灯、紫外线检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5. X射线区域:X射线的频率和能量比紫外线更高,波长介于十纳米到十皮米之间。

X射线在医学影像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6. γ射线区域:γ射线是电磁波谱中频率最高、波长最短的一部分,它们具有很高的能量和穿透力。

γ射线在核医学、辐射治疗和核物理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电磁波谱的应用电磁波谱中的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 无线通信:无线电波和微波波段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广播、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

2. 辐射治疗:X射线和γ射线在医学中用于癌症的辐射治疗,能够杀死癌细胞和阻止其生长。

3. 显微镜技术:紫外线和可见光在显微镜中有着重要应用,使得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微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

4. 光谱分析:可见光和红外线被用于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例如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

5. 导航和雷达:无线电波和微波广泛应用于导航系统和雷达技术,如航空导航、卫星导航和气象雷达等。

遥感物理基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遥感物理基础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技术是建立在物体电磁波辐射理论基础上的。

由于不同物体具有各自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性,才可能应用遥感技术探测和研究远距离的物体。

理解并掌握地物的电磁波发射、反射、散射特性,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大气层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是正确解释遥感数据的基础。

本章重点是掌握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机理,以及地物波谱特征。

图2-1第一节电磁波与电磁波谱2.1.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1. 电磁波一个简单的偶极振子的电路,电流在导线中往复震荡,两端出现正负交替的等量异种电荷,类似电视台的天线,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在电路中不断的补充能量,以维持偶极振子的稳定振荡。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2. 电磁辐射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称为电磁辐射。

1887 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由两个带电小球的火花放电实验,证实了电磁场在空间的直接传播,验证了电磁辐射的存在。

装载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系统,接收来自地表、地球大气物质的电磁辐射,经过成像仪器,形成遥感影像。

3. 电磁波谱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微波、短波、中波、长波和超长波等)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

目前遥感技术中通常采用的电磁波位于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谱区间。

可见光区间辐射源于原子、分子中的外层电子跃迁。

红外辐射则产生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是由电容、电感组成的振荡回路产生电磁辐射,通过偶极子天线向空间发射。

微波由于振荡频率较高,用谐振腔及波导管激励与传输,通过微波天线向空间发射。

由于它们的波长或频率不同,不同电磁波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和特点。

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就是利用不同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与地物相互作用特点与过程,是遥感成像机理探讨的主要内容。

图2-2电磁辐射的性质4. 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动性和量子性两重特性。

电磁波谱.ppt

电磁波谱.ppt
A、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γ射线 B、γ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 C、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D、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
2、对红外线的作用和来源正确的叙述有(ACD )
A、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B、红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 C、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 D、物体温度越高,其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的透视和检查 部件的缺陷;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学等领域
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 术.
小结
二、电磁波谱
1、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 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做电磁波谱
2、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无线电波、光波(红 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对 大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黄绿光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波长λ/nm
关于电磁波谱的几点强调
3、频率(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作用不同.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
加热物体和进行红外线遥感;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
毒; 伦琴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
(2)由德国物理学家里特于1801年首 先发现的,一切高温物体发出的 光中,都有紫外线。
显著作用:A、荧光,B、化学作 用,C、杀菌消毒
பைடு நூலகம்
利用紫外 线的荧光 作用检验 人民币的 真伪
紫外线杀 菌灯
防紫外线雨伞
5、伦琴射线
(1)伦琴射线(X射线)是一种波长比
紫外线更短的不可见光。 X射线波长:10-8m ----10-12m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二《电磁波谱》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二《电磁波谱》ppt课件(1)
人教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4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4.4电磁波谱
课堂引入
太空中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 可以拍摄到紫外线波段的太阳图像。通过这些图像可以观察到被可见光模糊或者遮挡 的日冕等太阳活动。对比波长为 211 nm 的紫外线和可见光的图像可以看出,它与我 们常见的太阳大不相同。除了可见光和紫外线,你还知道太阳 能发出哪些波段的电磁波吗?
射电望远镜
通过接收天体辐射的无线电波 ,进行天体物理研究。
二、无线电波
移动电话经常使用 Wi-Fi 联网,也会用蓝牙传输数据。但是,由于 Wi-Fi 和蓝牙使用了相同频段的无线电波,两者可能互相干扰。请你利用移动电话中的 应用程序检查一下,在连接蓝牙鼠标或蓝牙音响后,移动电话的上网速度会不会 受到影响。再查一查 Wi-Fi 和蓝牙所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是多少。
我国在贵州建造的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正在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除 了千方百计接收来自太空的“外星人来电”之外,地球上的人也主动向宇宙发射过几次无 线电信号。1974 年 11 月 16 日,设在波多黎各的一个天文台用波长 12.6 cm 的调频电 磁波第一次向银河系发送了人类对外星人的问候。时至今日,人们虽然已经发现了太阳系 外的行星,但还没有找到地外文明。目前已知的文明星球只有一个 —— 地球。生活在地 球上的人们应该更加爱护自己的地球母亲。
波长范围:400nm~760nm
特性:能作用于眼睛并引起视觉 应用:照明、摄影等
四、可见光
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
四、可见光
可见光在电磁波中是一个很窄的波段 光的颜色是由电磁波的频率决定的。 不同频率的色光在真空中波速相同,在介质中波速不同。 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频率(颜色)不变,波长和波速都要改变。 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波速越小。

遥感的物理基础

遥感的物理基础


反射现象: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两种介 质的交界面时会出现反射现象,反射现象出要 出现在云顶(云造成噪声)。
遥感基础与应用
大气窗口

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受到大气的衰减作用轻重不 同。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 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传感器选择的探测波段应包含在大气窗口 之内。
(2) 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同一地物,其表面粗糙或颜色较深的,发射率 往往较高,反之,发射率则较小。

比热大,热惯量大,以及具有保温作用的地物, 一般发射率大,反之发射率就小。
例如水体,在白天水面光滑明亮,表面反射强 而温度较低,发射率亦较低;而夜间,水的比 热大,热惯量也高,故而发射率较高。

遥感基础与应用
结果输出(图、表)
接收 预处理
用户处 理应用
遥感基础与应用
太阳辐射曲线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 在可见光,其中0.38 ~ 0.76 µ 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 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 度位于波长0.47 µ m左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 集中在0.3 ~ 3.0 µ m波段,
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

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在 水的各个吸收带(1.4um、1.9um、2.7um处附近 区间),反射率的下降尤为明显。
遥感基础与应用
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在干燥环境下的光谱曲线
水的吸收带(1.4um、1.9um、2.7um) 干燥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 与土壤物质组成(成土矿 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 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 反射率就会下降,
遥感基础与应用
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遥感基础与应用

遥感概论课件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遥感概论课件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
3. 电磁波谱:
按照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的大小)长短, 依次排列构成的图表,
构谱列成 ,以电可频磁 以率波划从谱分高。为到该Y低射波排线、表2 x射线、紫外线、见光、1 红外线、无线电波。 电 在真空状态下频率f与 磁 波电是磁 渐长波变λ之谱 的积区,等段一于的般光界按速线产c。波谱
辐射亮度(L):假定有一辐射 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 射方向而不同,则L定义为辐射 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 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θ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伯源。一 些粗糙的表面可近似看作朗伯源。涂有氧化镁的表面也可近似 看成朗伯源.常被用作遥感光谱测量时的标准板。太阳通常近 似地被看成朗伯源,使对太阳辐射的研究简单化。严格地说, 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
影响
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太阳 辐射有时习惯称作太阳光,太阳光通过 地球大气照射到地而,经过地面物体反 射又返回,再经过大气到达传感器,这 时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 到达地球大气上空时的辐射强度相比, 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入射与反射后 二次经过大气的影响和地物反射的影响。 本节主要讨论大气的影响。
(,T)M (,T)M b(,T)
基尔霍夫定律表现了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i与同一温度、 同一波长的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 α 为吸收系数(1> α >0)。
把实际物体看作辐射源,研究其辐射特性,将其与绝对黑体进 行比较。首先,研充实际物体在单位光谱区间内的辐射出射度M 与吸收系数αλ的关系。假定有一封闭的空腔(图2.8).腔内有四 个物体B0,B1,B2,B3,首先腔内为真空,腔内能量交换不可 能通过传导和对流进行,只能以辐射方式完成。其次, 空腔内保 持恒温不变,因此,每个物体向外辐射和吸收的能量必然相等, 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 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称为多普勒效应。
式中:
f:电磁波辐射源的频率 f1: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c:波速
f1
=
f
c±v c v1
v:辐射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v1: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例如:
1. 火车急速离去时,汽笛声调会低沉下去(f 变小,红 移); 而迎面驶来,声调则变高(f 变大,蓝移) ,这 种现象物理上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2)干涉
定义:频率、振动方向、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 定的两(或数)列波相遇时,合成波某些地方 振动始终加强,另一些地方振动始终减弱的现 象。 干涉的条件:电磁波必须是单色波。例如:激 光,雷达。 优点:能量增大,使图像清晰,方向性强。 缺点:同一物质,表现性质不同。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c :光速(3 ×108m/s ) k :玻尔兹曼常数(1.38 ×10-23J/K)
人眼却无能感知红外辐射。
2.1.2 电磁波谱
微波:波长在1mm-1m的波段范围内。该范围 内可再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用特 定的字母表示,如Ka,K,Ku,X,C,S,L, P。
2.1.3 电磁波传播的基本性质
1)电磁波的叠加
电磁波的独立传播原理:数列波在传播过程中, 相遇后仍能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性(频率、 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
大部分生物用来观 察事物的基础
用于透视、CT
无线电波用于通信
用于治疗
用于医用消毒,验 证假钞,测量距离, 工程上的探伤
用于遥控,热 成像仪,红外 制导导弹
微波用于微波 炉,通信、导 航、武器
电磁波谱
2.1.2 电磁波谱
近红外:0.76-3μm,中红外:3-6μm,远红外:615μm,超远红外:15-1000μm。
3)衍射
定义: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其传播方 向发生改变,能够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前进,这种 现象称为电磁波的衍射。
主要用于传感器的设计和提高图像分辨率。
(1)发生衍射时,电磁辐射通量的数量、质量、方向发
生变化,测量结果不准,对目标解译带来困难。
(2)影响遥感所用仪器的分辨能力。
θ0
= 1.22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平面极化(也称线极化):电磁波的极化方向 保持在固定的方向上的极化。 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都是平面极化的特例。
平面极化方式分为: (1)垂直(V)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垂直的极化。 (2)水平(H)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平行的极
化。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极化的组合类型: HH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 水平极化; VV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 垂直极化。 正交极化: VH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
λ
D
(θ:最小分辨角,λ:波长,D:仪器孔径)
(3)缩小阴影区域。
窄缝或障碍物的宽 度比电磁波波长大 得越多,衍射现象 越不明显;
窄缝或障碍物的宽 度与波长相差不多 时,有明显的衍射 现象。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4)极化(偏振)
定义:当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强度矢 量振动方向的瞬时取向,这种现象称为的极化 (偏振)。 表示:通常用电场强度矢量端点随着时间在空 间描绘出的轨迹来表示电磁波的极化。 分类(根据轨迹):平面极化(线极化)、圆极 化、椭圆极化。
2.雷达测速仪 3.宇宙爆炸说:银河系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如果
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而且红移与远离的距离大体成 正比。这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2.2 物体的发射辐射
2.2.1 黑体辐射
1)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 全部吸收的物体。
2)绝对白体(简称白体):物体的反射率ρ=1时的物体。 白体是一种只向外辐射而不吸收能量的理想物体。
3)黑体辐射定律
普朗克定律 在给定温度、单位时间、面积、波长范围内黑体的辐 射通量密度为:
2.2.1 黑体辐射
2π hc2
1
= M 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λ 5 • ech/λkT − 1
式中:
Mλ: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密度。(W/cm2·μm)
λ :波长。(μm) h :普朗克常数(6.6256×10-34J·s)
第二章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2.1 概述 2.1.1 电磁波
1)电磁波 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2)电磁波的特性 (1)波动性: ①是横波,具有波长、频率(周期)、振幅、 相位、角频率等参数。
2.1.1 电磁波
f • λ =c =ϕ Asin(ωt +θ + 2kπ )
②电磁波的波动性形成光的干涉、衍 射、偏振等现象。
反射红外波段:0.76-3.0μm ,发射红外波段:3-18μm。 后者又称热红外(TIRS:Thermal Infrared Sensor )。
2.1.2 电磁波谱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273.15℃)的物 体都能产生红外辐射,例如太阳、大地、 云雾、冰块、建筑物、车辆等,由于其 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结果,都会产生红外 辐射。昼夜都能接收红外辐射。
(2)粒子性:光电效应:光子作为一 种基本粒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能量: E = hv
动量: P = h / λ
2.1.2 电磁波谱
1)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的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的图表, 这个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2)电磁波谱序列 按波长递增的序列依次为:γ射线—X射线—紫 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水平极化。 HV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
垂直极化。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极化方式不同,微波遥感影像不同。具体应用 中,须经过测试,才能知道地物对雷达回波的 极化特性的影响。 极化的产生:通过偏振器产生。 极化的效应:遥感影像便于立体观察。
2.1.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5)多普勒效应
近红外(NIR:Near Infrared ):0.75-1。4μm,短波 红外(SWIR:Short-wave Infrared ):1.4-3μm,中 波红外(MWIR:Medium-wave Infrared):3-6μm, 长波红外:(LWIR:Long-wave Infrared): 615μm,远红外(FIR):15-1000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