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分类整合复习(精选)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17课1、吾义固不杀人(义:名作动,坚守道义)2、公输盘之攻械尽(尽:形作动,用尽)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作动,入侵)4、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5、虽杀人,不能绝也。

(绝:形作动,杀尽,杀光)6、子墨子守圉有余(守圉:形作动,守卫的方法)18课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作动,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形作动,巩固)3、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4、劳其筋骨(劳:形使动,使……劳累)5、饿其体肤(饿:形使动,使……饥饿)6、空乏其身(空乏:形使动,使……受到贫困〈之苦〉)7、所以动心忍性(动,忍: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强)8、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名作动,围)9、行拂乱其所为(乱:形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10、人恒过(过:名作动,犯错误)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动词作状语,在里面〈国内〉,在外面〈国外〉)19课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德,名作动,感激)20课1、惠子相梁(相:名作动,做宰相)21课1、公将鼓之(鼓:名作动,击鼓进军)2、神弗福也(神:名作动,保佑,赐福)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形作动,个人专有)4、下视其辙(下:名作动,下车)22课1、吾妻之美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2、君臣吏民能面剌寡人过者(面:名作状,当面)3、闻寡人之耳者(闻:动的使动用法,使……听到)4、朝服衣冠(服:名作动,穿戴)5、客人之美我者(美,形意动用法。

认为……美)6、臣之妻私臣(私:形作动,偏爱)23课1、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作名,险峻的大山)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3、面山而居(面:名作动,面向,向着,对着)24课1、左右流之(左右:名作状,在左、右两边)2、钟鼓乐之(钟鼓:名作动,敲击钟鼓。

乐:形的使动用法,使….快乐)3、琴瑟友之(琴瑟:名作动,弹琴鼓瑟。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欢迎。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1《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说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 段看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直接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认的语气,增强了否认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 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整合分类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整合分类
1.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陶醉美好的自然山水;派遣贬官的愁绪;表达远大的政治抱负;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朋友共勉等。
2.景物特点。
3.采用什么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视听结合、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1.抓住关键字词体会特点;
2.抓议论抒情句理解情感;
3.掌握写法,品味欣赏。
托物言志类(四篇)
《陋室铭》《爱莲说》《北冥有鱼》《马说》
1.所托之物及其特点;
2.所言之志;
3.手法。
1.抓关键词体会特点;
2.抓议论抒情句理解感情;
3.掌握写法,品味欣赏。
写人叙事类(十五篇)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孙权劝学》《卖油翁》《河中石兽》《愚公移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送东阳马生序》《周亚夫军细柳》《唐雎不辱使命》《周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
议论明志类(把篇)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鱼我所欲也》《出师表》
1.论点;
2.论据;
3.论证过程。
1.抓关键词句;
2.理清文章思路。
介绍说明类(一)篇)
《核舟记》
1.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
3.如何进行说明;
4.说明顺序。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整合分类按内容分类篇目常见设题形式解题思路阅读指导写景抒情类九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1
部编版语文初中文言文整合分类
按内容分类
篇目

中考文言文分类课外精编(原文

中考文言文分类课外精编(原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自学笔记版)原文【求知好学篇】1吕蒙为学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zuò)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2学贵有恒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孔子曰:“欲速则不达。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释】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

②芒芒:疲倦。

3与诸弟书清·曾国藩诸位贤弟足下: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三(一词多义)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三(一词多义)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三(一词多义)21课书:乃丹书帛曰(动,写)得鱼腹中书(名,字条)将:上使外将兵(动,带领)项燕为楚将(名,将领)数: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副,多次,屡次)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数词,几)会:会天大雨(副词,适逢,恰巧遇到)皆来会计事(动,聚集,集合)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军队驻扎或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编次)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遣)令辱之(让,使)陈守令皆不在(指县令)22课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使①派遣使②出使)者:以君为长者(代,…的人)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代,…的原因)(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夫:此庸夫之怒也(名,……的人)夫专诸之刺秦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义)徒:亦免冠徒跣(动,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表转折连词,虽然)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代词)秦王怫然怒(作词尾,表状态,……的样子)23课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名,诚信)用:遂用猖蹶(连,因此)贤能为之用(动,任用)此用武之国(动,运用)谓:谓为信然(代词,这样)谓先主曰(动词,对……说,告诉)遂:由是先主遂诣亮(副词,于是,就)然操遂能克绍(副词,终于,竟)将:则命一上将(名词,将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动词,率领)君谓计将安出(副词,将要)身:身长八尺(名,身体)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副词,亲自)好:好为《梁父吟》(动,喜欢)外结好孙权(动,向……示好)已:然志犹未已(动,止)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副词,已经)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副词,的确,实在)诚如是(连词,如果)国:国险而民附(名,地势)此用武之国(名,地方)24课益:有所广益(名,益处)至于斟酌损益(动词,兴办,增加)行:然后施行(动,实行)性行淑均(名,行为)行(háng)阵和睦(名,行业,代指军队)遗: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给予)效: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动,取得成效)道:而中道崩殂(名,路途)以咨诹善道(名,道理)论:宜付论其刑赏(动,判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谈论,讨论)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严明)以伤先帝之明(形,英明,圣明)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名,重任)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名,责任,职责)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

【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

【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期末复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整合版解析版)古诗文默写一、直接型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山洞暝。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①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①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①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①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①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①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①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①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①牵连,定罪。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22.多:赞扬欣赏。

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分类整合复习(精选)1、根据内容,分门别类㈠按内容分类⑴写景抒情类:《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⑵刻画人物类:《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⑶议论明志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马说》、《爱莲说》《陋室铭》⑷叙事类:《送东阳马生序》㈡按文体分类⑴记:⑵序,⑶表,⑷说,⑸铭,⑹书,⑺历史散文,⑻诸子散文2、抓住文眼,得其精髓。

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抓住“文眼”这把钥匙,深入文章的内核,理解文章的内涵。

⑴《出师表》在一个“忠”字①进“忠言”,提出三条建议;(哪三条?)②诉“忠”源,表达感恩之情;(③付“忠”行,说明出师目的。

⑵《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一个“谏”字①如何进谏——“讽”→“善”②如何纳谏——“令”→“赏”③纳谏结果——“朝”→“胜”⑶《岳阳楼记》在情感上是一个“忧”字;在结构上是一个“异”字情感上:①迁客骚人:“忧”自己(因物而喜,因己而悲)②作者:“忧”国家,“忧”民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构上: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⑷《醉翁亭记》在一个“乐(醉)”字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乐人之乐。

《鱼我所欲也》在一个“义”字;《小石潭记》在一个“幽”字;《记承天寺夜游》在一个“闲”字;《桃花源记》在一个“异”字;《曹刿论战》在一个“远谋”;《陋室铭》在“德馨”;《送东阳马生序》在“勤且艰”;《爱莲说》在“爱莲(君子)”等等。

3、抓住重点,仔细探究。

⑴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远谋”(鲁庄公)→“齐师败绩”邹忌——“善谏”(齐威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诸葛亮——“忠”(先帝、陛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宋濂——“勤且艰”(同舍生)→“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2问题:①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②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对比)⑵过人的志趣追求、理想抱负:①向往美丽的大自然:《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理想抱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陶渊明:世外桃源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④修身明德,完善自我孔子及弟子:君子、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问题: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志趣追求和理想抱负的?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追求?⑶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三峡山水之四季变化之美:山:险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凉美巴陵郡“盛状”——岳阳楼“大观”——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承天寺庭院似幻亦真的月色——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陋室环境之雅——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问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描写了怎样的美?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修辞?品位词语的佳处?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或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整体轮廓与局部描写)景、情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时、空结合(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变化,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光、影结合点染法,移步换景法,⑷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柳宗元)——郁郁寡欢:乐—→“凄神寒骨,悄 3 怆幽邃”《醉翁亭记》(欧阳修)——纵情山水、排遣抑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欣喜?苦闷?凄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马说》(韩愈)——怀才不遇愤懑:“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出师表》——忧虑、感恩、“先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4、课文比较阅读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共同点:①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佞”;《邹忌》: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吸取各方意见之意②提的意见都有广开言路的意思③提的方式都很委婉《出师表》是“以情动人”;《邹忌》是私事到国事(由小见大)采用类比的方式劝谏。

再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相同点:1:体裁相同: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2、语言特点: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1、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

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

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后又从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

作者还妙用了照应和伏笔。

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

2、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立意深刻,造词精警。

《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

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

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

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悦耳。

3、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 4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

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

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5、重点句子:(考试经常出的默写、翻译、赏析、被引用的句子)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主旨句、总括句(统领全篇句)、总结句、过渡句、写景名句、含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包含某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句子、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汇例句实词古义今义《桃花源记》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男子配偶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无论(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连词欲穷其林穷穷尽贫穷遂与外人间隔间隔断绝来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不充足说如此如此像这样这样《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人清闲的人与事无关的人《与朱元思书》一百许里许大约许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指代方向泛指人或事物鸢飞戾天者戾到达罪过经纶世务者经纶治理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三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的时候表示另提一件事《马说》是马也是这判断词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或许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或有的人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或或者或许 5 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等一样等待故虽有名马《马说》虽即使虽然《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汤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不真实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趋向《小石潭记》乃记之而去去离开往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青年指戏曲艺术中一种角色《岳阳楼记》增其旧制制规模多指制度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暮冥冥薄迫近多指不厚的,浅显的把酒临风把拿者把握波澜不惊惊起、动受惊吓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景观\景色沙鸥翔集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则有去国怀乡国国都国家而或长烟一空空消散某处没有某事物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多指心脏微斯人微没有小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写文章语文堂上写文章的练习《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茂盛、盛大觥筹交错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喝酒的热闹情景。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质低劣、下流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激动激动感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十分憎恨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商店开始营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期四季中一个季节臣本布衣布衣平民布的衣服作奸犯科科科条法令学科临表涕零涕眼泪鼻涕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表结果中考必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7、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8、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9、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1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1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12、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1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14、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1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16、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7、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18、策之不以其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