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老子
我心中的老子:性任自然 法天贵真

我心中的老子:性任自然法天贵真作者:李爽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8期[摘要] 《老子》以“天人合一”为视角,以“道”为度量,深刻阐述了宇宙万物的演变及人类生命的真谛与内涵。
几千年来,它作为中华历史上的一部瑰宝,悬挂在世界的东方,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而老子本人亦成为“智慧”的象征,成为了历代学者争向探求和追寻的目标。
笔者亦不例外,本文正是笔者从“返朴归真”、“上善若水”、“柔弱处上”三方面浅析了笔者心中的老子“性任自然、法天贵真”。
[关键词] 《老子》;老子;返璞归真;上善若水;柔弱处上《老子》是道家学术思想中最具代表的典籍之一,千年来一直为学者所推崇。
时至今日,它仍是中华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笔,对今人今世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亦可以说,它俨然融入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血液,作为一种标示成为了炎黄子孙的一种印记。
通过《老子》我深深地为老子的“淡然、纯真”所着迷;为他的“博达”的眼界所震撼;为他的“大智慧”所折服。
老子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生命的不断追求与持守,换言之,在于对生命之精神的探索与尊重。
在我眼中,老子的每一句都是箴言,都值得我去拜读与珍藏。
如下,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我心中的老子。
一、顺应自然,返朴归真我们生活在繁荣昌盛的21世纪,如何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怡然自得的生存,俨然成为了我们当前首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通过探寻老子,我们就会知道,早在几千年前这位智者就给出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顺应自然、返朴归真。
通常人们用“自然无为”来概括老子的思想。
自然是一种观念与价值,无为则是一种行为,是用来实现自然的方法与手段。
仅“自然“一词在《老子》中就出现了五次:《老子》十七章“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五十一章“道之尊,道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我心中的老子

我心中的老子在我心中,老子是一个神圣隐秘的角色。
从来自于各个方面的评论来讲,他似乎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似乎也是如此,不容置疑。
抛开对老子的个人崇拜,他从战国以来,深深的影响了这之后的历朝历代,它的思想熔入了中国的历史。
老子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它拥有超前的哲学意识,我认为这更重要的是他成功的把他的哲学思想刻在了纸上。
这一点相当重要,相当伟大。
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正确的真理就在我们自己身边,但伸手却摸不到,似乎是位于同一地点坐标的不同位面。
有感于心而难诉于口?然而,老子不仅能深深的感觉到,而且说了出来,刻了出来。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大概也正是老子其人的性格吧。
但也许他有些力不从心,胆怯。
我常常幻想着有一位老人,操着一口河南话,怀着“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思想,默默走在自己的道法大路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
然而,“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他没有像孔子那般云游诸国,教化百姓。
也许少了几分口舌之力,但多了几份机缘巧合。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他做的并不圆满,但也退了。
也许与时代相关,也许带着失落。
可叹,“圣人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也。
”我认为只有温饱的路是艰难的。
无权,仅凭思想去感化,前路维艰。
大概是有一份好心态,古今圣人才能活得久一点吧?其实,圣人也可以涉权政,权禄与思想无关,竹林七贤过得又不全是穷日子。
让我如何去谈仁义?他一人的肩膀,托不起天下。
或许他因此才刻下“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但,毕竟,民是民,与书生相比,还是有不同的。
他认为希法自然,留八十一章,让后代书生去解决这些棘手的事足矣,只是,一不小心,已经用了几千年。
先说其胆怯。
其实也不能说是胆怯。
他知道方法,知道智慧,但是不去教授给百姓,他也不去坚持自己的思想,努力的去发展宣传自己的思想,只是向来者传授。
我眼中的老子作文1500字

我眼中的老子作文1500字《我眼中的老子》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老子。
老子呀,是个非常非常厉害的人。
他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爷爷,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和道理要告诉我们。
老子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就好像我们想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玩,那得先迈出第一步,一步一步地走,才能到达。
比如说,我们考试想得一百分,不能只是想想,要每天认真学习,一道题一道题地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还有哦,老子告诉我们要善良,要像水一样。
水可温柔啦,能流过小小的缝隙,遇到石头也不怕。
我们也要对小伙伴友好,别人有困难就去帮忙,这样大家都会喜欢我们。
老子的智慧还有很多很多,等我们长大了,会懂得更多。
《我眼中的老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他在我眼里可了不起啦!老子特别聪明,他说的话总是能让人明白好多道理。
比如“知足者富”,意思就是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
就像我们有一个玩具就很开心,不贪心想要好多好多,那我们心里就会很富有。
老子还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有点难理解对不对?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有一天,小兔子出去玩,不小心摔了一跤,腿受伤了。
它觉得很倒霉,可是因为受伤在家休息,它吃到了妈妈做的好多好吃的,还不用去上不喜欢的课。
这就是祸可能会带来福,福也可能藏着祸。
老子就像我们的智慧老师,教我们怎么变得更好。
《我眼中的老子》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讲我眼中的老子。
老子呀,他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他说的话有时候听起来有点难懂,但是仔细想想,特别有道理。
比如说“大巧若拙”。
这就像我们班的小明,平时看起来笨笨的,可是画画特别厉害,一出手就能画出特别漂亮的画。
还有“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低处流,把好处让给别人,我们也要学着多为别人着想。
老子的智慧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我们成长的路。
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去了解老子,从他那里学到好多好多有用的东西!《我眼中的老子》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老子。
老子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哟!他就像一个智慧的大宝库。
我心目中的老子作文800字

我心目中的老子作文800字英文回答:In my mind, Lao Tzu is a profound philosopher and a great thinker. His teachings and writing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y. Lao Tzu's most well-known work is the Tao Te Ching, which is a collec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spiritual teachings.One of the key concepts in Lao Tzu's philosophy is the idea of "wu wei",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as "non-action" or "effortless action". This concept suggest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 Tao, or the natural way of the universe, is to let go of our desires and expectations, and to simply allow things to unfold naturally. This doesn't mean that we should do nothing, but rather that we should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al flow of things, without forcing or manipulating them.For example, in my own life, I have found that when Itry to control every aspect of a situation and force things to go my way, I often end up feeling frustrated and stressed. However, when I practice "wu wei" and let go of my need for control, I often find that things fall into place more easily and effortlessly.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 in Lao Tzu's philosophy is the idea of "yin" and "yang", which represent the duality and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things. Yin and yang are complementary forces that exist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 For example, light cannot exist without darkness, and hot cannot exist without cold. Lao Tzu teaches that we should embrace and accept both the yin and yang aspects of life, and not cling to one or reject the other.In my own life, I have experienced the truth of this teaching. For instance, when I face challenges or difficulties, I try to remind myself that they are just a part of the yin and yang of life. By accepting and embracing these challenges, I am able to grow and learn from them.中文回答:在我心中,老子是一位深奥的哲学家和伟大的思想家。
我眼中的老子

(2012年 6月17日《我眼中的老子》 学生姓名: 鲁成兴学 号 : 2010 学 院: 材料学院 班 级: 材物10 授课教师: 王娅题目:《我眼中的老子》摘要: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上善若水正文:老子不是个很喜欢标榜的人,他不会像孔子那样把仁义道德挂嘴边。
老子的境界太高,以至于他的思想在他那个时代只能孤芳自赏。
而死后,作为道家的始祖,老子被奉为神仙,成为传说,成为象征,然后人们渐渐忘记了他曾经也是个思想家。
作为思想家,老子的言论也秉承了一个思想家应该有的深刻。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五十六章》)这句话的原意是: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没有真知灼见。
进一步理解就是:智者是不向人民发号施令的,发号施令的人就不是智者。
这和老子“无为”思想是一致的。
但是,这种理解是建立在“知”通假“智”的前提上,如果没有这个通假,老子的这句话又多了几层理解。
首先是教育上的理论教学。
知者不言,不是因为不想表达,而是因为很多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
理论时常过于抽象,一般话语难以诠释。
最好的理论学习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会,教学所需要提供的是这个实践的机会和过程,仅仅用生硬枯燥的语言灌输学生一个结果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正是老子所说的“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一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总想尽可能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大多数人都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喧变得嚣嘈杂,每个人都大声说话,却没有人认真在听。
知者不言,是一种倾听,是对别人和自己的尊重。
尽管知者未必知晓最多,但只有一方在听的时候,这个对话才有了意义。
“言者不知”则很贴切地描述了那么一类人,他们总在夸夸其谈陈述自己的观点,大声说话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们的生活没有倾听。
这类人,未必是知晓最少的,但绝不会是知晓最多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些事件的发生,因为利益关系,知情的当局者往往三缄其口,而不知情的大多数只能用猜测打破沉默。
关于《老子》的作文

关于《老子》的作文《我眼中的〈老子〉》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子》这本书吗?在我眼里呀,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里面装满了好多好多的智慧珍珠。
《老子》里面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就好像我们想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玩耍,得先迈出第一步才行。
比如说,我想学会骑自行车,不能只是空想,得先坐上去,试着踩踏板,哪怕会摔倒,只要一次次尝试,总有一天能骑得又快又稳。
还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就像是我们考试,考好了不能太骄傲,因为下次可能会没那么好;考差了也别太难过,因为只要努力,下次说不定就能进步。
《老子》这本书虽然有点难懂,但是里面的道理就像星星一样,照亮着我们成长的路。
我觉得呀,我们可以慢慢地去发现它里面更多的宝贝。
《读〈老子〉有感》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最近读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叫《老子》。
“上善若水”也让我印象深刻。
水总是往低处流,很温柔,还能帮助好多东西。
我们也要像水一样,善良又愿意帮助别人。
还有“少则得,多则惑”。
我以前有好多好多的糖果,都不知道先吃哪个好,反而觉得很烦恼。
现在明白了,东西不是越多越好,合适才最重要。
《老子》真的教会了我好多好多,让我变得更聪明、更懂事。
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读一读吧!《〈老子〉教会我》小朋友们,《老子》这本书可厉害了,它教会了我好多有用的东西。
它说“轻诺必寡信”,这让我知道,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做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答应了又做不到,别人就不会再相信我啦。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让我帮他带一个小玩具,我没认真想就答应了,结果那天我忘记了,好朋友可伤心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轻易答应别人,除非我确定能做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一点点积累。
就像我学习画画,一开始画得不好看,但我坚持每天画一点,现在画得越来越好了。
《老子》就像一个智慧的老师,一直在我身边提醒我,要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
《和〈老子〉做朋友》小朋友们,我有一个特别棒的朋友,它叫《老子》。
我心目中的老子作文

我心目中的老子作文
老子,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带着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
但对我来说,他就像是一位亲切又智慧的长者,用他的思想和言语,不断地给我启发和温暖。
老子还主张“无为而治”,一开始我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慢慢琢磨,觉得他是在说别刻意去做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要顺应自然。
这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时候人们太着急、太贪心,拼命地想要去追求一些东西,反而把自己弄得很累,也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能像老子说的那样,心态平和一些,顺着事情本来的样子去发展,可能会更轻松、更自在。
而且老子特别强调要善良、要宽容。
他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意思是对善良的人要善良,对不善良的人也要善良,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善良的品德。
这可真不容易做到啊,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高尚的境界。
要是大家都能这样,那世界得多美好呀!
我觉得老子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古代,在现代社会也同样有价值。
当我们为了功名利禄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老子会告诉我们“知足者富”,让我们知道满足才是真正的富有;当我们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老子会教导我们“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提醒我们要以和为贵,化解怨恨。
在我心目中,老子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他的话语虽然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但依然像明灯一样,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每当我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或者困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老子说过的那些话,然后试着从中找到答案,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平静和坚定。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老子,从他的智慧中汲取力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我眼中的老子其人其书作文

我眼中的老子其人其书作文说起老子,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在我眼里,他就像是一位穿越时空
的智慧长者,带着满满的人生智慧来给我们指点迷津。
老子这个人啊,据说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具体啥时候咱也说不准,但
这丝毫不影响他的魅力。
他总是一副淡定从容的样子,仿佛看透了世间的一切
纷纷扰扰。
别人都在争名夺利,忙得晕头转向,他却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心里
跟明镜似的。
他不爱出风头,也不喜欢到处显摆自己有多聪明。
反而像是个隐居的高人,默默地思考着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
我猜他心里肯定在想:“你们争吧抢吧,我才不跟你们瞎掺和,我有更重要的事儿要琢磨。
”
书里的那些话,有时候简短得就像一句口头禅,可又蕴含着深深的道理。
比如说“道可道,非常道”,就这么几个字,却能让人琢磨半天。
感觉老子在
跟我们玩猜谜语,非得让我们自己动脑筋去想明白。
还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简直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啊!告
诉我们别高兴得太早,也别灰心丧气得太早,因为事情总是在变化的。
就像坐
过山车一样,有高有低,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啥。
老子的书就像是一个装满智慧宝石的宝箱,每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闪光点。
虽然时代在变,但是他的思想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老子
在没学习这门选修课之前,我对老子的认识之停留在初高中课本上老子的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他主张的无为而治,我认为他的意思是让人顺其自然发展,让事情也是顺其自然发展,不加干预。
我以前的理解就是这是一种极其消极的想法:我不用刻意的去学习去进步而是等待外界来改变我,有的事情我不去争取而是等着机会来垂青我,这是一种被动的生活状态,在现在的社会这样的等待是无法取得进步的。
后来上了课,我才开始真正的了解老子。
因为我以前对“无为而治”的曲解,我认为老子是个被动的消极的人,与世无争不去努力改变事物的人。
可是了解了老子的生活轨迹,我发现老子的言论恰恰体现了他的智慧。
老子少年便极其聪颖,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
后来老子又如周求学,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因为老子学士渊博名声大,孔子也来向老子学习求教。
老子任周守藏室史时,一日,老子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
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
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子先是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后来大彻大悟,看透了生死之事。
老子守丧期满返周后几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
周敬王受迫。
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
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
老子蒙受失
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
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
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
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
目睹此景,老子心如刀绞,知道周国离亡国不远了。
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见到老子,请求老子著书,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
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老子博大精深的的智慧在《道德经》里毫无保留的体现了出来,比如第十一章无为之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三十根辐条围成一个轱辘,是因为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
燃烧粘土使其成为器皿,因为中间有空器皿才能容纳。
开凿门窗建造居室,因为中间有空居室才能居住。
所以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在起作用。
这章讲了有与无的关系,有了无,才能出现有。
万事万物都要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有不确定性,留有未完成性,留有空白,也就是一定要有“无”的存在。
现代我们追求的是“有”,甚至可是说是拼命的追求“满”:我的屋子一定要用家具填的满满的才是家,我的作文一定要引经据典全是大道理,我说的话一定要面面俱到囊括一切。
我们似乎觉得追求到了“满”,就是追求到了完美。
可是老子告诉我们的是:“有”一定要有“无”才能体现“有”的价值。
真正美丽的图画并不是全幅都画满了东西,而是留下一片空白令人想象,衬托所画之物的美好;真正会说话的人并不会把话全部说完,而是留下一些话引人回味。
这让我想到了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想,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
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
力,做到自我实现。
还有老子所说的顺其自然,并不是自己不去积极主动的做事情而是被动等着事情发生,老子的意思是不去过多的干预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不去强硬的改变它,事情该来的总会来,不论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坦然接受,而不是说为了逃避什么而去改变事物的发展轨迹。
我觉得最能体现老子的智慧的就是那一个“道”字了,这一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意思。
我总认为,道就是道理的道,道理的道就和理字的意思一样,就是解释事物发展的缘由,阐述了一种规律。
但是这样的解释好像总是少了什么,并不能完全解释“道”的含义。
老子所说的“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
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种好像用语言无法表达,只能用心体会的独特感受。
我们能感受到“道”,理解“道”中的一部分,可是当别人问我们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样解释,就是那一种神圣而又静谧的感觉,但却说不清道不明。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
“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
“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而老子所说的“德”也不是我所认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总感觉老子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他对什么事情都有很深刻的看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如我们总觉得锋利的刀子是厉害的,柔软的绳子就在战场上派不上用场。
但是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牙齿虽然坚硬,但人老了牙齿就会全部掉光了;而舌头虽然柔软,它却可以一直待在嘴巴里。
这个道理运用在生活中再适合不过了,做人如果不懂得处事圆滑做事柔软留有余地,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某个职位上做到最后。
老子的所有学说,都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管理国家,小到自身发展修身养性,都适用。
而且不随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几千年前悟出来的道理,放在当代社会依旧可以让我们看事物更透彻,做事情更圆满。
使我们的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就是老子的学说,道家思想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
老子能总结出那么多常人看不透的道理,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智者!
《我眼中的老子》
学院:化工
班级:化13-2
姓名:刁洁
学号:201310508022
序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