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老子》
《老子》全文-拼音版全文

《老子》【第dì一yī章zhānɡ】道dào 可kě道dào ,非fēi 常chánɡ道dào 。
名mínɡ可kě名mínɡ,非fēi 常chánɡ名mínɡ。
无wú,名mínɡ天tiān 地dì之zhī始shǐ;有yǒu ,名mínɡ万wàn 物wù之zhī母mǔ。
故ɡù常chánɡ无wú,欲yù以yǐ观ɡuān 其qí妙miào ;常chánɡ有yǒu ,欲yù以yǐ观ɡuān 其qí徼jiǎo 。
此cǐ两liǎnɡ者zhě,同tónɡ出chū而ér 异yì名mínɡ,同tónɡ谓wèi 之zhī玄xuán 。
玄xuán 之zhī又yòu 玄xuán,众zhònɡ妙miào 之zhī门mén。
【第dì二èr 章zhānɡ】天tiān 下xià皆jiē知zhī美měi 之zhī为wéi 美měi ,斯sī恶wù已yǐ。
皆jiē知zhī善shàn 之zhī为wéi 善shàn ,斯sī不bú善shàn已yǐ。
有yǒu 无wú相xiānɡ生shēnɡ,难nán 易yì相xiānɡ成chénɡ,长chánɡ短duǎn 相xiānɡ形xínɡ,高ɡāo 下xià相xiānɡ盈yínɡ,音yīn 声shēnɡ相xiānɡ和hé,前qián 后hòu 相xiānɡ随suí。
《老子》(带注释)

老子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意:本章阐述道的特点,它玄奥幽深,是世间一切存在的根源。
“有”和“无”,来源于道,是道的两种表现形式。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大意:本章指出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由此引申出“无为”的重要,它能使人获得永久的成功,刻意的追求和占有,结果只能是失去。
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和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大意:本章讲“无为”与政治的关系。
统治者的“有为”政治往往误导人们的行为。
如过分标榜贤能、看重财货等等就是误导。
所以圣人治国以“无为”为准则,这样,人民“无知无欲”,有智慧者也不敢妄为,国家于是得到治理。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大意:道是虚空的,但作用无穷,它渊深、隐而不露,在万物产生之前就有了他。
道是一切的本源。
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意:本章讲的是:“无为”有益于治理国家。
天地间如同一个风箱(橐籥),虚而不竭,生生不息。
政令太多(多言),国家就要陷入困境,所以应保持虚静,就像圣人取法天地、无所偏爱(不仁),听凭百姓自然发展。
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意:道孕育了天地万物,就像女性孕育生命一样,它虚空、变化、永不封闭。
正因如此,道永恒存在,作用无穷。
《道经-第二章》(老子)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老子》道经·第二章
关于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二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万物作焉而不辞一作: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第二章译文
天下的人都能认清美好的事物,就显露出丑来了。
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就显露出恶来了。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这是永远不变的——恒。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拒绝他们,生养了万物而不占有,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才不会泯灭。
道德经《二十三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二十三章-老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二十三章-老子》原文及鉴赏【导语】:希言自然。
《老子》原文(译文)

第一章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
)2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 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
)4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5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1 不尚贤,使民不争 。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2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3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 5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6 为无为,则无不治 。
道德经《十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十章-老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十章-老子》原文及鉴赏【导语】: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老子》四章课件

• 文中不少经典语句, 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给我们 以人生的启迪。我们要在新的时代中辩证思考, 取 精华弃糟粕, 丰富我们的思想, 提高我们的修养。
(1)子适卫, 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论语·子路》) (2)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矣。(《老 子·第三章》) 1. 孔子和老子的治民主张有什么不同? 2. 你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 了解《老子》。 习 贰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疏通文意, 把握文章内容。
目 叁 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思考其现实意义,
标
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老子, 相传姓李名耳, 字伯阳, 一字聃, 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 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 游历江南塞北, 又西出陕关, 不知所终。
用简短的话概括每一章的主要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老子与《老子》
一、老子其人
《辞海》云:老子,相传春秋时思想家到家的创始人。
有人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还有人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
而《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都存有争论。
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的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老子学说的主要思想内容主要展现在《老子》中。
二、《老子》其书
《辞海》云:《老子》,书名,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这部著作分为《道》、《德》两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基本上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
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同时也包含着一些朴素辩证法因素。
《老子》也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玄”之一,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三、读《老子》心得
《老子》曰:“恒无欲也,易观其眇;恒有欲也,易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意思是要经常没有欲望,以便观察无形(无名)的微妙;要经常有所意识地观察有形(有名)的端倪。
“无名”、“有名”都来源于道,构成“道”的两种不同心态和境界指的是同一个真理,在这玄妙深远的含义之中,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老子在这几句话中最先提出了“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的含义博大精深,可以从历史、文学、美学原理和哲学角度来认识,而这几句话也正是《道经》的总纲。
老子提倡“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认为“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局,是以弗去。
”意思是“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做什么事物的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入个人的意志;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
”这正阐述了顺其自然,不争功名的思想,也就像有一句话所言:“为了获诺贝尔奖而努力钻研的人永远不能获得诺贝尔奖。
”表明只有心无杂念地为心中的信念努力,才能够将事情做到最好。
不论是在遥远的春秋时代还是如今的繁华乱世,这种觉悟都同样是可取并可贵的。
在《老子》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
”译为白话文便是:“所以善于做将帅的人,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被激怒拼命;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厮杀拼搏来取胜;善于用人的人,谦下待人,换得别人的诚心。
这叫做与人无争的美德,这叫做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壮大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
就我的理解,老子所述的首列四善为不逞强,不被激怒,避免正面硬拼,礼贤下士,谦下待人,利用旁人力量。
有解读书中指出,这是老子讲的“不争之德”,基本精神还是“无为”。
我认为这“不争之德”看似与世无争,却是比风风火火的强攻更有城府更有力量的致命武器,而四善也正表现出一种做人的智慧,用内心中智慧的力量取胜,力量大得很。
我联想到了梁山好汉宋江。
宋江他无显赫家世,不是高官大臣,也没有盖世的武功,但梁山一百多条好汉却都敬重他,视他为兄长,听从他召唤,“宋江”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传遍天下,为世人所爱戴和敬佩。
但宋江不正是做到了“四善”吗?他在做梁山将军时临危不乱,能巧用计策胜敌;面对敌人的挑衅,他镇定冷静,不像李逵一样鲁莽;是谦虚对人,以理、以德服人,放低自己的姿态,进而招揽到人才,正是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古之极也”,
成就了一番事业。
而我正在努力去做到的是“无私”。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他们能够长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这段话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永存长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身而成就其理想。
比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却不入,最后人民拥戴他为天子。
读过这一段后我认识到:利他和利己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
这种谦退无私的精神是现代人应该学习并铭记在心的。
如今世界,烽烟再起,很多国家正处于战争状态,人民死伤无数。
老子云:“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意思是“打仗时偏将军位于左边,上将军位于右边,这是说要按丧礼来处理战事(古时,吉庆的事把左边看作上位,丧事以右边为上位)。
杀人众多,要带着悲痛的心情到战场;打了胜仗,要按丧礼来处理它。
”在这几句话中老子表述了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不能赞美战争,赞美战争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就不能得志于天下,这反映了老子的人道主义精神。
然而老子也绝不是反对一切战争的态度,他认为在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要用战争,这意味着要用正义的战争去抵御侵略的战争。
我完全赞成老子的看法。
那些战争,除非一个人都不死,要不然就不能叫做胜利。
阅读了《老子》,了解了老子的思想和主张,我受益匪浅,我定会把我所学习到的处事做人的道理铭记于心,并运用到生活之中,做一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