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家国情怀

合集下载

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古诗(精选5篇)

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古诗(精选5篇)

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古诗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古诗(精选5篇)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

诗是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也不妨是惟美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古诗,仅供大家参考!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古诗篇11登楼杜甫〔唐代〕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

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

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

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2雪罗隐〔唐代〕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首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3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贺铸〔宋代〕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

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

(闲呼一作:间呼)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

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古诗篇2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宋代〕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

中国人历来都抱有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家”确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而英、法、德文的“国家”一词中是没有“家”的含义的,只有我们才把“国”叫作“国家”。

山水诗:河山之爱河山,是对中国这片美丽富饶的国土的统称。

无论山川河泽,还是田野溪泉,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似乎都有着一层历经千年、文化根脉不断而形成的“包浆”。

文人墨客纵情山水,写了大量寄情山水、充满家国情怀的好诗词。

山河之美,是《诗经·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谢灵运的“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是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钱起的“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是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诗人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用诗歌把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渲染出来。

读着这些词,仿佛历史的卷轴徐徐打开,一幅幅风景怡人的山水画卷重现眼前。

山河之爱,是《诗经·出车》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当初出征之时,黍麦青青;今日凯旋,大雪满途。

自然景物的描写,外化为人物的情感,“报国志”战胜了“思家情”。

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时,岳飞发出了“还我河山”的最强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迈的陆游在风雨大作的夜里,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悲哀,一心想着卫国戍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代女侠秋瑾为铁血报国“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32岁英勇就义,献出年轻的生命。

别离诗:家乡之思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的意义是独立一无二的,蕴含着温暖、包容、关爱等情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

因此,送别和乡愁成为古诗词常见的题材。

李白24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人生第一次离开蜀地,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与其说是歌咏峨眉山月,不如说是思乡怀亲。

而《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李白面对滔滔江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诗宋词中的祖国情怀

唐诗宋词中的祖国情怀

唐诗宋词中的祖国情怀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祖国情怀。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大地、悠久历史以及伟大民族精神的气息。

本文将以几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来探讨其中的祖国情怀。

其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景仰之情。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出辽阔的大地与壮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

后文中的“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更是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以及民族的自豪感。

其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这首词通过几幅生动的画面所表达出对家乡和祖国的眷恋之情。

词中提到的“露重飞蛩不可语,有情南国别离苦”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而“绿波荡漾倚危栏,远梦归侵抱残灯”则描绘了夜深人静时追忆家乡的场景,让人对祖国充满了乡愁之情。

其三,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以梦的形式展示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首句“巫山高,云淡风轻”,以婉约的笔触描绘出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

而后文中的“汉家江上白苹洲,未到千船万艘愁”更是以铿锵有力的词语,表达了抒写的词作者对时局动荡的祖国的担忧与期望。

以上只是唐诗宋词中表达祖国情怀的几个缩影。

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深情厚意以及其瞬间凝固的独特韵味,将祖国情怀凝聚为诗人们永恒的创作主题。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更能够由衷地爱上自己的家园,以一份赤诚的心灵,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起来,唐诗宋词中蕴含的祖国情怀是我们文化的珍贵遗产。

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到苏轼的《江城子》,这些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也能够在心中培养起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宋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

宋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

宋诗宋词里的家国情怀提起家一定充满了幸福、甜蜜、温馨、亲切,严慈高堂父母妻儿手足情深。

家是亲情脉脉的港湾,是爱与力量的源泉!提到祖国一种骄傲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崇尚敬爱之意溢于言表。

国是理想腾飞的舞台,是千万小家的依属。

“宁恋家乡一捻土,莫恋他国万两金。

”是一种期许,是一种情怀。

以孔孟思想儒家道义为导向的文人志士们,自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灯塔,秉持这种高尚的情操气节,民族的大义精神始终砥砺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向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屈原、杜甫等等一具具鲜活的面孔,铁骨铮铮不屈的风骨世代鼓舞着仁人志士哲思进益。

到了宋朝一直给人以孱弱可欺的书生形象。

宋太祖建国初就制定了“尚文抑武”的战略方针。

在如此强烈的一个尚文抑武的大环境下,宋朝的文臣武将们又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呢?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立下的誓言。

范仲淹一生也是如此践行的。

范仲淹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少时用功读书只食粥配咸菜。

进士及第后为官清廉,先是为民修筑海防堤坝,在此期间遇上暴风和大海潮。

许多人力陈放弃,范仲淹临危不惧坚持不懈。

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捍海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

保障了盐场农田百姓的生产生活。

人们感激范县令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不仅仅是政治家,思想家更是文学家。

范仲淹一生词作品虽然仅仅五首。

但是每一首都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宋朝初期词作品主要广泛流传于坊间酒肆茶楼,大兴无病呻吟的靡靡之声,以及享乐成风表述奢靡的艳词。

唐诗中的爱国情怀

唐诗中的爱国情怀

唐诗中的爱国情怀
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特别是在当今的'和平建设年代,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

下面是唐诗中的爱国情怀,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望
作者:杜甫【唐代】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绩【唐代】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唐代】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代】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唐代】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唐代】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年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爱国情怀的唐诗宋词

爱国情怀的唐诗宋词

爱国情怀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作品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唐诗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江边登高望远时写下的。

他居不得志,身体多病,但他忘却了个人的苦痛,看到的是险峻的高山和长江的奔腾,表现出了对祖国山河壮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天姥山”系列诗之一。

李白在梦中游览天姥山,驰骋在自己的祖国之上,感受到大好河山的优美和壮观。

诗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送崔九》——王之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王之涣的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秋色和之后的夜景,让人顿感祖国之美。

诗人把秋天的草和青山和江南结合在了一起,展现出祖国的清新与美丽。

宋词篇:《钗头凤·世情薄》——李煜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长叹。

往事别枝香,少女慕情,山河梦断。

今宵剩把银釭照,独上兰舟,瀟瀟四季,清平世界,与谁同?这首词是宋朝南岳词派的代表性作品。

李煜在这首词中,写下了一个女子两鬓斑白的身影,表达了他对于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和繁华盛世失落和伤痛的感慨。

李煜从个人的命运中看到了故国的命运,把自己的心情和祖国的命运融在了一起,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登高壮观图》——文天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词是文天祥在岳阳楼上吟咏时写的。

文天祥的信仰和修养使他在尤其黑暗的时候仍能看到祖国的光明未来,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不屈之志。

通过登高远望,他感到了大好河山的宏伟,表现出了对祖国富强的向往和憧憬。

总之,唐诗宋词展现了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和深厚的爱国情怀,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爱国主义的唐诗宋词

关于爱国主义的唐诗宋词

关于爱国主义的唐诗宋词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唐诗宋词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体现。

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乡土的热爱与忠诚。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诗宋词作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唐诗中的爱国主义:1.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宋词中的爱国主义: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于乡土的眷恋。

这些诗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激励着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唐诗宋词中的家国情怀

唐诗宋词中的家国情怀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
《登楼》。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 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捣练子》)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 对宫娥。(《破阵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 乐》)
满江红 怒发冲冠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

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

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张俊)、韩(韩世忠)?”
思想感情
这首词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雪耻复仇,还 我河山,重整乾坤,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 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一)直抒胸臆,感情激昂雄健。
1、开篇几句破空而来,引起激荡心潮。
2、“三十功名” 二句既表现崇高品格,又蕴涵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之义。
家国情怀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民族凝聚力。中国人特别崇敬 民族英雄,如屈原、张巡、许远,甚至在帝王、 达官之上。
第二,爱国诗词集中表现了忧患意识。
和平时期,诗人们居安思危; 国难当头,诗人们扶危纾难; 亡国后,诗人们表达对故国的缠绵依恋。
诗词中爱国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爱国主义始于“大一统”观,是君国合一的思想 雏形,从《孟子》、《左传》和屈原的《哀郢》都有所体现。
3、“莫等闲”三句,是激励自己,也是勉励部下,成 千古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诗人的情感心态
其一,黍离麦秀型。 第六,抗敌御侮型。 第二,亡国血泪型。 第七,变法维新型。 第三,忧心如醒型。 第八,赞美河山型。 第四,报国无门型。 第九,关怀疾苦型。 第五,击楫中流型。 第十,揭露谴责型。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 清宫》。
张其凡教授评价岳飞其军事才能:

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
间,唯岳飞一人而已。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写作背景
•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 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 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
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
的《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自主鉴赏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宋《西清词话》认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 贪欢”为“独绝”。为什么会这样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栏” 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为“勿”; 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你赞成 哪一种读音和理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词结句唐圭璋认为:四种了语,合作一处作结。 请你说说是哪“四种了语”。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 自莫凭栏”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 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 解为“黄昏”。你赞成哪一种读音和理 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
《登楼》。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 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
家国情怀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民族凝聚力。中国人特别崇敬 民族英雄,如屈原、张巡、许远,甚至在帝王、 达官之上。
第二,爱国诗词集中表现了忧患意识。
和平时期,诗人们居安思危; 国难当头,诗人们扶危纾难; 亡国后,诗人们表达对故国的缠绵依恋。
诗词中爱国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爱国主义始于“大一统”观,是君国合一的思想 雏形,从《孟子》、《左传》和屈原的《哀郢》都有所体现。
“莫”有不同理解:
“莫凭阑”意思是不要凭阑,而 “暮凭阑”则是在黄昏时凭阑。
两种理解皆通。
一,从时间顺序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 比较自然,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
二,从声调音节看,这句用“独”、“莫”两个 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上去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沉重。
汉以后,“中国”概念得到了强化,当国土沦亡之时,思想 文化的反抗比武力反抗更强烈,以至于出现了“爱国诗派”。 从屈原、陆游、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到元好问、张炎、 蒋捷、刘辰翁、刘克庄、林景熙,无不充分展示了爱国思想。
近代,爱国观念发生了转变,反帝、反封建与忠君爱国彻底 分家。这一时期爱国诗词的作者,有的本身就是反侵略战争 中的民族英雄,如林则徐、邓廷桢;有的是救亡图存的改革 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还有的是民族革命的先驱, 如孙中山、黄兴、秋瑾等等。这些诗人的忧患意识为救亡意 识所取代。
李煜后期作品,如《浪淘沙令》(帘外 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血写的书” 中蕴涵着他的深挚的身世之感, 他的“血的经历”,融会了人类生存中的失意 之悲。这种悲是他个人的,也是人人的,所以 具有永恒的魅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捣练子》)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 对宫娥。(《破阵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 乐》)
满江红 怒发冲冠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

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

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张俊)、韩(韩世忠)?”

曰(朱熹):“张、韩所不及。”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曰(朱熹):“次第无人。”
文天祥评价岳飞: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
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
世谁能及之。
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第三,这里先说凭阑有所见,而眼前所见的“无 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曾为自己所有的“无 限江山”却又无从见到,这才引起 “别时容易见时 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深刻,更显得悲哀凄 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 所谓以血书者。”结合对《浪淘沙令》《虞美 人》的鉴赏分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国也者,非徒有土地人民之谓, 谓以独立全能之主权,而统其居于同 一土地之人民者。又谓国家者,则以 视一国如一家之故。是谓故国者,吾 人感觉中有形之名,而国家者,吾人 理想中无形之名也。
—,诸侯立家。”
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成上下位,有君 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 国成天下。 ——《唐才常集》
如何理解国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国家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