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家国情怀..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
中国人历来都抱有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家”确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而英、法、德文的“国家”一词中是没有“家”的含义的,只有我们才把“国”叫作“国家”。
山水诗:河山之爱河山,是对中国这片美丽富饶的国土的统称。
无论山川河泽,还是田野溪泉,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似乎都有着一层历经千年、文化根脉不断而形成的“包浆”。
文人墨客纵情山水,写了大量寄情山水、充满家国情怀的好诗词。
山河之美,是《诗经·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谢灵运的“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是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钱起的“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是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诗人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用诗歌把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渲染出来。
读着这些词,仿佛历史的卷轴徐徐打开,一幅幅风景怡人的山水画卷重现眼前。
山河之爱,是《诗经·出车》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当初出征之时,黍麦青青;今日凯旋,大雪满途。
自然景物的描写,外化为人物的情感,“报国志”战胜了“思家情”。
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时,岳飞发出了“还我河山”的最强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迈的陆游在风雨大作的夜里,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悲哀,一心想着卫国戍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代女侠秋瑾为铁血报国“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32岁英勇就义,献出年轻的生命。
别离诗:家乡之思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的意义是独立一无二的,蕴含着温暖、包容、关爱等情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
因此,送别和乡愁成为古诗词常见的题材。
李白24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人生第一次离开蜀地,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与其说是歌咏峨眉山月,不如说是思乡怀亲。
而《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李白面对滔滔江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十首家国情怀的诗词

十首家国情怀的诗词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首家国情怀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塞上曲二首》唐·戴叔伦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愿将此身报效国家,又何须活着回来呢?这是多少军民的泣血之语,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视死如归,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丈夫当有如此志,有我在,决不让敌寇侵入我的山河。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以来,军人战死沙场,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
能为国而死,死而无憾。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是民族英雄,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中华民族英雄的象征。
在抗日战争时,有无数个岳飞,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至死不忘恢复中原,即使在临死之前,他依然盼望着能收复故土。
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金错刀行》【宋】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唐诗宋词的诗意与情感表达

唐诗宋词的诗意与情感表达唐代和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诗词创作的巅峰时期。
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诗意与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唐诗和宋词的鲜明特点、主题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探讨其诗意与情感表达。
一、唐诗的诗意与情感表达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璀璨的明珠,其诗意与情感表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 自然山水:唐诗中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居多。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传递了深厚的诗意与情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品,都给人以深沉的感触。
2. 家国情怀:唐诗中也不乏让人动容的家国情怀。
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深切关怀。
例如岑参的《白日依山尽》即是一首寄托着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牵挂之作。
3. 凄婉悲怆:唐代的诗歌中也融入了丰富的凄婉悲怆之情。
这些诗作多以爱情、离别和人生的无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们深切的感伤和痛苦。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通过宛转悠扬的辞藻,将自身的爱情悲欢与历史背景相融合,让人感受到了深情的力量。
二、宋词的诗意与情感表达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诗意与情感表达也别具风采。
宋词在形式上比较短小,但情感的表达却无比丰富和细腻。
1. 唯美浪漫:宋词以其唯美和浪漫而吸引着人们。
词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爱情的诠释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柔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气质。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色和爱情的描绘,给人一种既浪漫又意境深远的感受。
2. 爱情甜蜜:宋词中流露出的爱情甜蜜使人心醉。
词人们以细腻的词藻、优美的音调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是传世之作,将爱情的美好娓娓道来。
3. 忧国忧民:宋代社会动荡,词人们对社会和国家的忧虑不断倾注到创作中。
他们通过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思考,展现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家国情怀诗词鉴赏

家国情怀诗词鉴赏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这句诗多么豪迈啊!这不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为了梦想全力以赴,哪怕遇到再多困难也绝不退缩吗?想想看,当我们为了家国的美好而奋斗时,是不是也有着这样坚定的决心呢?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的这句诗充满了悲壮和豪情啊!这就如同战士们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战,我们不也应该为了家国情怀而勇敢前行吗?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这一经典诗句,不正像我们在面对家国大事时,要坚定地选择担当,而不是逃避吗?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呀!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的诗中展现的那种为国捐躯的决然,不恰似那些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们吗?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这些诗词中汲取力量吗?5.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的这句诗多接地气啊!即使我们只是平凡的人,也不能忘记关心国家呀!这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国这个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都有着自己的责任呢!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这千古名句,真的太震撼了!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吗?为了家国,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呀!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的这种家国情怀,简直太伟大了!这就如同我们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然后才考虑自己的快乐,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呀!8.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的诗多么有气势!这不就像是那些为了家国奉献一切的人,根本不在乎自己最后的结局吗?我们能不为之动容吗?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简单而有力的话,不正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家国的兴衰负责吗?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都要为家庭的幸福努力一样,国家也需要我们的付出呀!10.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的这。
唐诗宋词中的祖国情怀

唐诗宋词中的祖国情怀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祖国情怀。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大地、悠久历史以及伟大民族精神的气息。
本文将以几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来探讨其中的祖国情怀。
其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景仰之情。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出辽阔的大地与壮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
后文中的“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更是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以及民族的自豪感。
其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这首词通过几幅生动的画面所表达出对家乡和祖国的眷恋之情。
词中提到的“露重飞蛩不可语,有情南国别离苦”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而“绿波荡漾倚危栏,远梦归侵抱残灯”则描绘了夜深人静时追忆家乡的场景,让人对祖国充满了乡愁之情。
其三,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以梦的形式展示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首句“巫山高,云淡风轻”,以婉约的笔触描绘出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
而后文中的“汉家江上白苹洲,未到千船万艘愁”更是以铿锵有力的词语,表达了抒写的词作者对时局动荡的祖国的担忧与期望。
以上只是唐诗宋词中表达祖国情怀的几个缩影。
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深情厚意以及其瞬间凝固的独特韵味,将祖国情怀凝聚为诗人们永恒的创作主题。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更能够由衷地爱上自己的家园,以一份赤诚的心灵,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起来,唐诗宋词中蕴含的祖国情怀是我们文化的珍贵遗产。
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到苏轼的《江城子》,这些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也能够在心中培养起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12句“家国情怀”主题的古诗词+爱国名言30句,爱国写作素材0929

12句“家国情怀”主题的古诗词+爱国名言30句,爱国写作素材09290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战国·楚·屈原《国殇》诗词解析:“神以灵”指精神长存。
“鬼雄”指鬼中的雄杰。
该句赞颂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壮烈精神。
写作示例:世人终究信仰精神永存,希望不灭的。
信仰是报晨的大鸟,它常在漆黑的夜里为曙光的到来而讴歌,信仰是辉煌的光波,它能引导人类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雨果对此的理解是:“真理、光明、正义、良心,这就是上帝。
上帝如同白昼……我的眼睛很快就要闭上了,但是我精神的明眸将一如既往地灿烂如朝霞。
”而中国的屈原以一句概括:“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0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诗词解析:这一句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男儿何不带昊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
“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写作示例: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奈,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
0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诗词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虽身份低贱,一介匹夫,但也该心怀壮志,为国为民而忧。
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责任。
写作示例:在波请云诡的生活汪洋中,被灾难的海浪掀翻的只是曾经的错误,而“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将历久弥坚,永不沉没。
0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李世民《赠萧瑀》诗词解析:这句诗意指只有在动荡的乱世,才能看出谁在正忧国忧民。
家国情怀的诗词名句及名言警句

家国情怀的诗词名句及名言警句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就像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就是在践行这种精神吗?他们心中装着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安康!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看看那些为了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可不是在用行动诠释这句话吗?他们无畏艰难,只为了国家的强大。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嘿嘿,这不就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嘛!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说不吗?不能!就像在战争年代,无数百姓挺身而出。
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种英勇无畏不是只在传说里呀,想想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烈士们,他们是多么伟大!他们面对危险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投身进去。
5. “位卑未敢忘忧国。
”每一个平凡的我们,虽然渺小,但也有着家国情怀呀!就像那些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努力工作的人,不也在为国家做贡献吗?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哇塞,这是多么豪迈的气魄!回想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他们为了信念,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真的太让人敬佩了!7.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就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为了国家荣誉而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他们的坚持多让人感动啊!8.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多勇敢的人冲在前面,不是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危险吗?知道,但他们更知道自己的责任!9.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我们不都应该这样吗?不做亏心事,不存坏心思,只要对国家有益,再难也要上!这就是家国情怀,这就是我们该有的担当!我觉得家国情怀是刻在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有责任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心怀家国。
关于爱国主义的唐诗宋词

关于爱国主义的唐诗宋词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唐诗宋词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体现。
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乡土的热爱与忠诚。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诗宋词作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唐诗中的爱国主义:1.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宋词中的爱国主义: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于乡土的眷恋。
这些诗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激励着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的爷爷曾为三朝宰相,杜牧是典型的「公子哥儿」。 偏这「公子哥儿」又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整日呼朋唤友游 山玩水,夜夜醉卧花丛乐此不疲。我想,即使没有朝廷的 朋党之争,人家要用他也得有所保留。当年杜牧凭借一篇 《阿房宫赋》而被点中第五名进士时,考官们就曾对他的 不拘小节多有非议。他到扬州淮安府做事,大小也是个政 府官员了,可他依然故我。「供职之外,惟以宴游为事」 (杜牧语)。他每晚外出,总有二三十名换了便衣的兵士 跟在身后。杜牧颇得意,以为是在保护他。离别扬州时, 牛僧儒为他设宴送行,告诫他说:「以你的才气,一定还 会取得更高的职位。但我经常担忧,怕你因迷恋风情而不 能控制自己。」杜牧跟人家打哈哈:「幸亏我还能经常检 点自己,不至于让你为我担心。」牛僧儒笑了笑,当著杜 牧的面打开一个小书箱。杜牧取出里面的东西一看,竟然 全是那些跟在身后的士兵写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著杜牧 每晚风流狂浪的宗宗节节。
4、赏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接着上面表达出的 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 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 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 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既是作者的自勉之辞, 充分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和雄 心壮志,同时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也是巨大的 鼓舞和有力的鞭策。 •后经常被引用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积极进取。
自主鉴赏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宋《西清词话》认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
贪欢”为“独绝”。为什么会这样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栏”
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为“勿”; 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你赞成 哪一种读音和理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词结句唐圭璋认为:四种了语,合作一处作结。 请你说说是哪“四种了语”。
先秦时期,爱国主义始于“大一统”观,是君国合一的思想 雏形,从《孟子》、《左传》和屈原的《哀郢》都有所体现。 汉以后,“中国”概念得到了强化,当国土沦亡之时,思想 文化的反抗比武力反抗更强烈,以至于出现了“爱国诗派”。 从屈原、陆游、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到元好问、张炎、 蒋捷、刘辰翁、刘克庄、林景熙,无不充分展示了爱国思想。 近代,爱国观念发生了转变,反帝、反封建与忠君爱国彻底 分家。这一时期爱国诗词的作者,有的本身就是反侵略战争 中的民族英雄,如林则徐、邓廷桢;有的是救亡图存的改革 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还有的是民族革命的先驱, 如孙中山、黄兴、秋瑾等等。这些诗人的忧患意识为救亡意 识所取代。
思考、词人为什么“怒发冲冠”,“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中原沦
陷,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急于精忠报国。 2、描绘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3、赏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表现了岳飞怎样的美德?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 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 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 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 “尘与土”;“云和月”。既形象又很有诗意。威名远扬, 但不居功自傲,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美德。
(二)音韵铿锵,慷慨悲壮。
一般说来,表达激昂豪壮感情的词调,
拗怒音节往往表现在句脚。这首词就 是如此。 在整首词中,只有“冠”、“闲”、 “头”、“河”四字是平声,其它的 句脚全是仄声;尤其是偶句,用仄声 收脚,就好像是硬碰硬,没有调和的 余地。但在每个句子中间的平仄安排, 却是两两相间,显得和谐动听。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掳北去, 北宋从此灭亡的奇耻大辱,至今尚 未洗雪,作为臣子内心的愤恨,何 时才能泯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要挥师北伐,驾着战车,踏破重 重险关要塞,直捣敌人的巢穴。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 我要像饥饿时那样吃掉敌人的肉; 像口渴时那样喝尽敌人的血。我 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 可以做到这些。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等待着从头收复了旧时山河的时 候,再朝拜皇帝(向皇帝献捷)。
如何理解国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深刻,更显得悲哀凄
凉。(俞平伯《唐宋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释》)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 所谓以血书者。”结合对《浪淘沙令》《虞美 人》的鉴赏分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李煜后期作品,如《浪淘沙令》(帘外 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血写的书” 中蕴涵着他的深挚的身世之感, 他的“血的经历”,融会了人类生存中的失意 之悲。这种悲是他个人的,也是人人的,所以 具有永恒的魅力。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写作背景
•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 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 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 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 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 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 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 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 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比较自然,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 二,从声调音节看,这句用“独”、“莫”两个 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上去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沉重。 第三,这里先说凭阑有所见,而眼前所见的“无 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曾为自己所有的“无
限江山”却又无从见到,这才引起 “别时容易见时
这首词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雪耻复仇,还 我河山,重整乾坤,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 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一)直抒胸臆,感情激昂雄健。
1、开篇几句破空而来,引起激荡心潮。 2、“三十功名” 二句既表现崇高品格,又蕴涵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之义。 3、“莫等闲”三句,是激励自己,也是勉励部下,成 千古名句。 4、“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运用反诘, 满腔义愤,感情强烈,力透纸背。 5、“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的愤激之语,见出不共戴天的切齿仇恨。 6结篇二句再度慷慨明誓,忠心耿耿,大义凛然。 全词以雷霆烈火之笔,一气贯穿,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 魅力。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 自莫凭栏”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 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 解为“黄昏”。你赞成哪一种读音和理 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莫”有不同理解: “莫凭阑”意思是不要凭阑,而 “暮凭阑”则是在黄昏时凭阑。 两种理解皆通。
一,从时间顺序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 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 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 的《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 娇· 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杜牧的扬州情结
公元835年,33岁的杜牧离开扬州,由淮安节度 使牛僧儒帐下的掌书记迁侍御使。在杜牧心中, 扬州是他的繁华地,温柔乡。杜牧离开扬州时 曾做《赠别》诗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 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 珠帘总不如。」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惟 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天明。」两诗写得缠绵悱恻情浓意厚,全是写 给他的红尘知己的,一时竟在扬州的花街柳巷 传为绝响。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捣练子》)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 对宫娥。(《破阵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 乐》)
满江红
怒发冲冠
翻 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胸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猛烈爆发,愤怒得头发直冲 开高冠,独自登楼凭栏眺望,一阵急风暴雨的潇潇 声刚刚停息。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登上高楼,在庭院的栏杆边,抬头远望,又对天长 啸,奋发图强的豪情在胸中汹涌澎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回顾过去,自己虽已到了而立之年,但对国 家的贡献还很小很小,功名、事业犹如尘 土,微不足道。瞻望前程 ,北伐战争十 分艰苦,任重而道远,尚需披星戴月, 日夜兼程,准备长期作战,才能赢得最 后胜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定不要轻易地虚掷光阴,让黑发少年 变成白头老翁,到那时只能空有悲伤凄 切。
国家的概念
国也者,非徒有土地人民之谓, 谓以独立全能之主权,而统其居于同 一土地之人民者。又谓国家者,则以 视一国如一家之故。是谓故国者,吾 人感觉中有形之名,而国家者,吾人 理想中无形之名也。 ——蔡元培
中国古代的国家观: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成上下位,有君 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
国成天下。 ——《唐才常集》
家国情怀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民族凝聚力。中国人特别崇敬 民族英雄,如屈原、张巡、许远,甚至在帝王、 达官之上。 第二,爱国诗词集中表现了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