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优秀8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优秀8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优秀8篇只有一个地球篇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节课,请同学们放声齐读课题。

二、揭示课题。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去描写地球的,其中我们学习了地球可爱这一部分,知道了地球的可爱是它外表的美丽,它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是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是这样吗?还围绕课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说地球为什么是渺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吗?没有了地球,人类真的别无去处吗?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看看大家是否有新的发现。

在读的过程中,请拿起笔,边读边勾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好,开始吧!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小结:大家刚才读得很认真,请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自由组合分研究小组来学习好不好。

我这里有几个牌子,请各小组长把牌子领去,现在我们分组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语:在学习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同学们到一块儿去的时候,同学们先别急着去说,先应读书。

为了节省时间,你们那一小组可以先把有关的内容齐读一下,然后再结合实际,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现在同学们可以去自己的小组交流第一范文网。

小结:刚才我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也听到了议论纷纷,现在我请各小组的代表来汇报学习情况。

3、小组汇报。

(1)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同宇宙比小。

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

)小结:两点原因,同宇宙相比,地球很渺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2)写“渺”字。

看我写渺小的渺字,看出来了吗?在我们的眼中,庞大的地球与茫茫宇宙相比,它小得就像一粒沙子。

(3)谁来把写地球渺小的句子读出来。

指名读。

为了说明地球的渺小,作者把什么同地球作比较,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作者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请大家齐读这段话,仔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优秀5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课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没想、移民、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师: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2、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口号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记在书上的空白处。

1、师检查学生字词的读音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师生共同梳理,达成共识。

三、精读课文,感悟中心:师过渡:茫茫宇宙中,地球如一叶扁舟,,渺小而不起眼,但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发了感叹,(出尔小黑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全班齐读。

师: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一)①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为什么把地球称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②师小结:是啊,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那样可爱,那样美丽。

我们要赞美它、热爱它。

带着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二)感悟地球的“渺小”,学习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三)①师:为什么说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②师:如何理解“本来”?生态灾难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怎样的威胁?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课外资料举例说明吗?③师小结:人类对待不可再生资源是不加节制的开采,对待可再生资源是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才使地球母亲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与伤害。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你的愤怒和惋惜,让人类清醒吧!(四)小结:正是地球母亲无私地养育了人类,但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使宇航员发出了感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自悟、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深入思考,是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通过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环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

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三、研读课文(一)研读“地球可爱”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1)“薄”字读音。

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说明: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3、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重点与难点: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教具准备:1、收集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现状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1、猜谜:南一半,北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

两头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

这是什么?2、导入: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地球只有一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新课文,题目是(板书课题,齐读)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1、设疑:我们居住、生活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收获、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居住的是一个既可爱有太容易破碎的地球。

(电脑出示课文中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并齐读。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1、再现形象,充实感知,学习第一段⑴设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映入他们眼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吗?⑵电脑演示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看到的地球,教师范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样子的语句。

①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地球怎么样?②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

③先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再集体评议。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

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__的主旨。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了地球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

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地球的可爱与易碎。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动态课件,认识地球的美丽可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画出宇航员感叹的句子。

2、生汇报交流。

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生对此句质疑。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用“——”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用“~~~”划出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了解地球的“可爱”(1)课件出示: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A从哪里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B朗读、品读、齐读,体会地球的可爱。

(2)课件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A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B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

C指名读、齐读。

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了解地球的无私。

生交流资料,地球向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2、了解地球的“易碎”过渡: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又无私地向人类提供一切资源,而地球最终得到的回报又是什么呢?(1)自读课文3、4自然段,哪个词最扎你的心?结合收集到资料谈谈。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二、教师范读课文考虑: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1.读生词:漫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身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第二段:(5~9自然段)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维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安排作业1.誊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资料。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0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0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资料,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感情读题,体会情感。

1、板书课题。

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3、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珍爱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用自我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讨论,分析文章主要资料。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别无去处3、学生将板书资料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资料,欣赏评价。

1、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资料谈体会,能够先和同学讨论。

2、将自我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四、按课文结构小组合作展开讨论。

1、学习美丽渺小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2)、找出描述地球美丽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地球的可爱。

(3)、找出描述地球渺小的句子,体会地球的脆弱。

(4)、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情绪?(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资源有限部分(第3、4自然段)(1)、对于养育自我的地球母亲,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呢?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一下。

(2)、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3)、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3、学习别无去处部分(第5、6、7自然段)。

(1)、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3)、学生谈谈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美丽,但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我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取是:精心保护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的设计思路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状况为本,突出阅读课的特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使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说明方法恰当运用的精妙之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恰当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依据教学资源,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达到训练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及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的目的,突出语文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力图借助网络,拓展学习内容,并能将学习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课文,理清层次
师:同学们,《时代周刊》这本杂志每年都要评选新闻人物,你们知道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是谁?(学生猜不出,教师板书——地球)
学生露出惊奇的眼神。

教师出示课件——转动的地球。

师:地球为什么会被评为新闻人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教师出示课件:
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三方面:四方面:
①美丽、渺小①美丽、渺小
②自然资源有限②自然资源有限
③移居可能性很小③移居可能性很小
④我们要保护地球
学生有的选择三方面,有的选择四方面。

师:第四方面是我们今天分歧的焦点,让我们到书中找答案。

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的什么(理清文章脉络)。

提示学生要学会审题,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选择,了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情况,为深入地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再次默读课文,学生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就重点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意思。

学生默读,读后交流一下结果。

集体交流学习、汇报。

学习第一方面,体会“地球非常美丽”和“地球很渺小”。

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细读品味,归纳说明的方法。

第一句: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列数字、打比方)
第二句: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
教师写副板书: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

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其他的句子,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习第二方面,体会“地球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理解第三自然段:不可再生的资源真是用一点,少一点。

理解第四自然段:可再生的资源。

师:如果不加节制,这些资源也会越来越少呀!
学生补充第四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比较词语“本来”、“原来”,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比较。

师:请学生进入“有限的地球资源”,根据网站上提供的有效信息,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练习说话。

师:地球像一叶扁舟,载着60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

这小舟无怨无悔,它又是多么慷慨无私!可是,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破坏,加之人口的快速膨胀,有人预计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20亿,这样大的负荷,使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我们不愿看到的景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我们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呀!
假如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怎么办?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生答:没有。

)从哪一部分知道的?(引出第三方面)
学习第三方面,现阶段移居到其他星球不可能。

(内容比较简单易理解,学生读一读即可)
师:的确是这样,以现在的航天飞机的速度2000千米/小时,40亿范围内的星球,需要飞20万年!茫茫宇宙,星河灿烂,只有地球才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教师板书:只有一个。

师: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我们要保护地球。


出示宇航员的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
指名读,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为什么要这样读。

第三环节:学习我们要保护地球
我们该怎样保护地球呢?在理解课文8~9自然段后,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

情境一:当你看到我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大大的,打洗手液时也不关闭水龙头,你们会怎样对我说?(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情境二:当你看到同学随意在一张张白纸上乱画时,你们会怎样对他说?(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情境三:此时,你们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能明白《时代周刊》为什么将地球作为1998年的新闻人物了吧!人们开始关注地球,开始觉醒。

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语文中的一篇说明文。

课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中把这篇说明文作为阅读课来安排,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需要的信息。

这节课有这样几个主要的特点。

1.教学设计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需要
六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老师在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理解,按要求捕捉需要的信息。

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几次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或者自己上网寻找需要的课内外的信息。

在这样多次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2.教学中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
虽然是阅读课,教师仍然很重视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特别是在两次反馈技术的应用中,使每一个学生亲历从揣摩语言文字、品味语言、体验情感、体会表达效果这样一个过程。

比如:对“原来”、“本来”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在反复推敲之后,学生不但知道了词语的意思,更理解了作者运用“本来”这个词语的用心所在。

此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空白的想象,指导对“只有一个地球”题目的朗读等等,都体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与感悟。

3.教学方法灵活,凸现了学以致用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课文,教师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足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与生活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结合,使学生从中既学习语言,锻炼能力,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时,采用自学讨论的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说明地球的美丽与渺小的。

学生从中学习了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时,自主选择,自己学习,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教师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生成保护地球的愿望。

这样把课外的学习与课内的运用融合在一起,把写作方法与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把学习语文与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比较大的选择空间里,感受课文的表达效果。

我们看到教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与渺小,利用网站引进相关资源,拓展学习范围,体现了学用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