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人口、农业以与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农业
• (一)什么是传统农业,有何特征? •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舒尔茨,
1964/1987)中给出作者的定义:“不使用 现代要素的农业生产”。舒尔茨用“贫穷 (技术和收入)但有效(资源配置)”来 概括传统农业的特征。
• 传统农业贫穷体现在:
– 单位面产低 – 人均产出、即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 (三)高水平陷阱
•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人口红利的指标是劳动 人口比和它的倒数——人口抚养比。
• 劳动人口(人口学概念出于劳动年龄的人, 并非一定参加劳动)指的是大于 15 岁、 低于 65 岁的人口,被抚养人口指的是 16 岁以下和 65 岁以上的人口。劳动人口比 是劳动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这 个比例越高,则人口红利越多,经济增长 就越快。
三、人口转型和人口红利
• (一)人口转型 • 人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指的是人口生育率、死亡率和人
口结构的变化。 •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
增长率; • 第二阶段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
增长率; • 第三阶段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
• (二)人口红利
• 人口转型的三个阶段意味着不同的人口结 构。对经济增长而言,第二阶段后半段的 人口结构相对于其它两个阶段具有优势。 在这个阶段,劳动人口相对于被抚养人口 更丰富,从而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这就 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即无需额外投入 就可以得到的收益。
• 集中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资源约束假设(技术水平能够提高 资源产出水平)。
• 一个是人口增长方程。(因为人均收入可 以随人口增长而上升)
二、贝克尔的人口理论
• 1987《家庭经济分析》 • (一)生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 生育的收益: • ①孩子如同耐用品,能给父母带来持续的
快乐。 • ②孩子又是投资品,在未来可以为父母带
专题一
人口、农业以及结构变化和经济发 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讲 人口和经济发展
• 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1978《人口论》 • (一)基本假设 • 1.存在生存工资,低于生存工资,则无法
存活。 • 2.高于生存工资,多余的收入被用作人口
• 反过来,假设初始状态下人均收入低于生 存工资。则此时人口减少,人均收入增加, 人口下降速度减缓,直至回归增长为零的 状态。因此,在短期内,人口增长会呈现 出上下波动,但在长期,人均收入将保持 在生存工资的水平上,人口没有增长。此 时,我们说经济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 (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评
• ②投入时间角度,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投入时间较少时,父母的边际报酬较高。 因此投入时间多意味着父母现期收入损失 在边际上增加,即生育孩子的边际成本上 升。
• ③养育孩子的直接成本角度,是边际递减 的。多养一个孩子不过是往锅里多加一瓢 水,大孩子衣服给小孩子穿。在现代社会
• 既然生育孩子的边际收益是下降的,边际 成本是上升的,那么就存在一个生育孩子 的最佳数目。
• 传统农业有效体现在:
– 资源配置效率: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改造传 统农业》中借用大量的人类学证据说明:传统 农业不存在组织和制度的效率损失。
• (二)中国的小农体系
• 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完全符合传统农业的特 征。在中国历史上,小农体系指的是一种 以小农耕作为主导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这里的“小农”不仅包括自耕农,而且也 包括佃农。
• 生育的边际收入的考虑:
• ①作为耐用品,“消费”获得的效用符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②作为投资品,投资边际收益递减,因为 投资获得的收入是边际效用递减的。
• 生育的边际成本的考虑:
• ①收入损失角度,生育的边际成本是上升 的。
–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某一家庭,固定 消费水平,随着孩子数量上升,就需要投入更 多的金钱,所以父母现期消费下降带来的效用 损失在边际上是增加的。也就是生育孩子的边 际成本在上升。
来收入流。
• 生育的成本:需要父母投入时间和金钱。 贝克尔特别强调父母时间投入的机会成本。 这个成本取决于父母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 获得的工资,或是自我雇佣所能获得的收 入。
• 父母生育多少孩子,是在生育孩子的收益 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这样,我们就可以 用标准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 了,这里重要的因素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 本的变化。
• 是否如此?
• ①就规模经济来说,经济学上通常指所有 的要素投入同比例增加的时候,产出会超 比例地增加。产生规模经济的核心是某些 要素的不可分性,比如一个农户购买的拖 拉机。但是,农业生产的多数要素投入如 土地、人力、化肥等都是可分的,那些不 可分的要素如拖拉机也可以通过市场租赁 变成可分的。因此,农业生产不具备经济 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 人口红利的背后机制表现在四个方面: • 第一是是抚养负担轻。 • 第二是劳动力供给充沛。 • 第三是创造力高。 • 第四是储蓄。
第二讲 农业与经济发展
•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经 济部门,其他经济部门的出现、存在和发 展,都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可以毫不夸张 的说,人类自身的历史,也正是农业发展 的历史。
• 即使土地分配极端不均,但只要不存在很 多经营性地主,只要土地是由小农耕作的, 则一个社会仍然拥有小农体系。
• 观点:小农体系不仅制约了古代中国农业 的发展,而且还限制了现代中国农业的国 际竞争力。
• 理由:一个是小农损失土地经营规模扩大 之后带来的规模经济,另一个是小农不利 于现代要素、特别是机械的采用。
的再生产,且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多余收入 的增函数。 • 3.收入多寡受到自然资源约束,是有限的。
• (二)基本内容
• 假设初始状态下人均收入高于生存工资。 根据马尔萨斯的第二个假设,人口将增长。 根据第三个假设,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 此,人口增长虽然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但是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减的,因此, 人均收入下降。此时,人口仍然在增长, 但是速度下降,直到人均收入下降到等于 生存工资为止,此时人口不再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