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拼布艺术探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拼布艺术探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拼布艺术探究1. 引言1.1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受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影响,中国开始出现了以拼布为主要材料的艺术形式。

早期的中国拼布艺术主要以仿制西方作品为主,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拼布艺术逐渐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在当代,中国现代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在当代艺术探索中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织造技艺的一种创新。

通过将不同的布料拼接在一起,艺术家们创造出了独特的图案和色彩,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艺术形式既传承了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又融合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融中,是在材料与形式之间的探索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现代拼布艺术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未来。

1.2 可持续发展与拼布艺术的关系拼布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废弃布料或旧衣物,通过拼缝和组合,将这些废弃物品赋予新的生命。

这种方式不仅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

拼布艺术家们通过创作,呼吁人们珍惜和利用资源,传达可持续发展理念。

除了在材料选择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拼布艺术本身也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发展。

艺术家们将传统的拼布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尚感和独特性的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为传统工艺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也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艺术领域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当代社会,拼布艺术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共同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作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开始逐渐开放与世界交流,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国内传统文化的复兴催生了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诞生。

最初,中国的拼布艺术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但在融合本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风格。

课题研究论文:论拼布艺术及拼布在服饰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研究论文:论拼布艺术及拼布在服饰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

149009 艺术理论论文论拼布艺术及拼布在服饰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一、在服装方面拼布艺术是将各种元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应用于创意服装的设计,从而更好地达到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拼布艺术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指导拼布行业的发展和潮流的趋势。

(一)拼布及其艺术特色拼布也是一种将不同的布料拼接成新衣服的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变废为宝”是一种想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

拼布不仅是一种方法,这往往是因为追求向往质朴的生活,因此,使人的欣赏水平达到一种时尚感,所以不得不说,拼布艺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让人们在生活中有机会发现美,我们现在提倡简单朴素的想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希望从服装等各个方面能够慢下来,我个人认为,拼布的存在,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因为大部分使用拼布的衣物,有一种复古的方式,不知不觉给人一种非常安静、简单的环境中,让人觉得舒适的感觉。

(二)以拼布形式应用于服装整体或局部的装饰拼布的形式在服装的整体或部分使用,这是设计师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这意味着它可以让服装看起来与众不同,并赢得人们的青睐。

通常在服装的口袋或袖口,如此小的点缀,能使衣服看起来更舒适,而整体更和谐。

给人舒适感。

这种装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服装本身的美感。

(三)通过模仿拼布形式的图案来呈现时尚趣味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师设计服装,可以做数码印染技术来模拟拼接图像,这样,可以产生多种拼接的形式,这样也可以有合理的搭配服装色彩效果。

事实上,这一目标的最终目的是减少生产过程的繁重,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大量需求的生产。

(四)多元文化在服饰中的体现大家都知道吧,拼布艺术来自于普通人的家庭。

那时因为经济不发达,生活相对贫穷,很多时候人们没有多少钱买衣服或布,所以想要这样结合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拼布开始有吉祥的意义。

创作拼布这种艺术,需要创作灵感,才可以做出不同的衣服,供人们选择。

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拼布手法作为传统的手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作中。

然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拼布手法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拼布图案和形式,而是融合了时下流行的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其强大的创新魅力。

首先,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拼布手法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变化。

传统拼布多采用同一色系的布料进行搭配,在现代设计中,拼布不再局限于色系的限制,而是采用不同颜色、材质和质感的布料进行搭配,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更加注重色彩的灵活运用和变化。

这样的创新不仅丰富了拼布的表现手法,而且让服装更加具有时尚感和个性化。

其次,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拼布手法注重形式和材质的创新贡献。

传统拼布多采用线条和几何形状进行拼接,而现代设计中,拼布形式的创新更加多样化,同时,材质也更加丰富,包括了丝绸、麻、棉、毛等各种材质的拼接,与此相应的,也有运用3D打印、绣花等科技手法进行拼布的设计,实现了形式和材质的新奇组合,更具立体感和创新性。

另外,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拼布手法注重有机融合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传统拼布多采用平面图案进行拼接,而现代设计中,拼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拼接,更多的是运用有机融合和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拼接,实现穿着舒适、便利的同时,更加凸显了服装的流畅性和动感。

同时,在表现手法中,现代设计注重运用立体化和丰富多样化的创意设计,将拼布的技艺运用到极致。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拓宽了拼布的表现范围,而且实现了设计的多样性,更具美感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手法的创新性研究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色彩搭配、形式材质、有机融合到表现手法,都注重运用时下流行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拼布手艺以创新方式赋予新的生命力,展现出强大的创新魅力。

服装中的拼布形式研究

服装中的拼布形式研究

服装中的拼布形式研究拼布是一种将不同的布料拼接在一起形成图案或设计的技术,它在服装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拼布形式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和布料选择,可以为服装增添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本文将探讨服装中的拼布形式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拼布形式在服装设计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拼布技术制作服装。

不同颜色、纹理和图案的布料通过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设计。

在现代,拼布形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时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首先,拼布形式可以为服装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

通过将不同的布料拼接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图案和纹理。

这些图案和纹理可以为服装增添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例如,将不同颜色的布料拼接在一起,可以创造出明快、活泼的效果;而将不同纹理的布料拼接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丰富、有质感的效果。

其次,拼布形式可以突出服装的主题和设计理念。

通过巧妙地选择拼接的布料和拼接的方式,可以将服装设计中的主题和理念体现得更加明显。

例如,如果设计师希望强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可以选择使用回收材料进行拼接,以此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拼布形式可以帮助设计师将自己的创意和理念通过服装传达给观众。

最后,拼布形式可以提升服装的功能性。

通过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布料进行拼接,可以增加服装的耐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将高强度的布料拼接在易磨损的部位,可以增加服装的耐久性;而将透气性好的布料拼接在易出汗的部位,可以提升服装的舒适性。

拼布形式为服装的功能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总之,拼布形式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可以为服装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突出服装的主题和设计理念,同时也可以提升服装的功能性。

在未来的时尚设计中,拼布形式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服装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论拼布艺术及拼布在服饰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

论拼布艺术及拼布在服饰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

论拼布艺术及拼布在服饰设计与生活中的应用【摘要】拼布艺术源自古代,经过漫长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服饰设计中,拼布能够赋予服饰更多元化的魅力,提升设计的独特性和创意性。

拼布艺术在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体现着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现代艺术中,拼布不断被创新和发展,融合了更多的元素和表现形式。

在服饰设计中,拼布的使用技巧更是多样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拼布方式展现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

拼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实用的价值,可以通过制作拼布家居用品为生活增添艺术氛围。

拼布艺术在当今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在服饰设计与生活中仍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拼布艺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惊喜。

【关键词】拼布艺术,拼布,服饰设计,生活应用,起源,重要性,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现代艺术,创新,使用技巧,实用价值,时代意义,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拼布艺术的起源拼布艺术是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手工艺术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史前时代。

在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简单的布料进行拼缝,制作衣物和家居用品,以抵御风寒。

随着文明的发展,拼布艺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丰富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利用各种布料进行拼缝,并在后续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古代文明中,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拼布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运用在建筑装饰、服饰、宗教仪式等方面。

拼布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记忆和情感,更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1.2 拼布在服饰设计中的重要性拼布在服饰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拼布这种传统手工艺术,在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拼布的运用,设计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服饰作品。

拼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设计师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将不同材料、颜色、纹理等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风格。

中国传统拼布工艺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拼布工艺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拼布工艺的应用研究拼布工艺是一种将多种布料拼接在一起制作成各种物品的传统手工艺,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拼布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深受人们喜爱。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传统拼布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中得到新的发展。

中国传统拼布工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服装领域,拼布作品可以被运用在衣物的设计中,使得服装更加独特和时尚。

在家居装饰方面,拼布工艺可以用于制作窗帘、桌布、靠垫等,为家居环境增添了一份温馨和艺术气息。

在艺术创作中,拼布作品也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自我和传递情感的一种媒介。

此外,拼布工艺还可以应用于包袋、鞋子、玩具等领域,为这些产品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在应用研究方面,中国传统拼布工艺正逐渐融入现代科技。

通过数字化技术,人们可以将传统的拼布图案转化为电子文件,进而应用于服装设计和家居装饰的模式设计中。

这种数字化的应用使得拼布工艺更加便捷和高效。

同时,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也为拼布工艺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除了应用研究,中国传统拼布工艺也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一些传统拼布技巧以及图案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在传统拼布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感和创意性的作品。

中国传统拼布工艺的应用研究不仅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拼布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拼布工艺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和惊喜。

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中,拼布手法是一种常见的手工艺,它通过将不同的面料拼接在一起,制作成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服装。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手法不仅仅延承了传统手工艺的特点,而且还创新了很多新的应用方式,不断推动着时尚领域的发展。

首先,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之处表现在颜色搭配上。

传统拼布手法在颜色搭配上比较传统,往往是在同色系和相近色系中进行搭配,色彩的多样性较为有限。

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手法更加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通过对明暗、冷暖、互补等色彩对比进行创新,达到突出服装的个性与时尚感。

其次,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之处表现在材质搭配上。

同样是由不同面料拼接而成的拼布,传统手法更多地采用同种材质的面料,如棉布、麻布等。

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手法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材质的搭配,如将丝绒和牛仔布、羊毛与塑料合成纤维等进行搭配。

这样的材质搭配不仅可以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还可以提高服装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此外,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之处还表现在图案设计上。

传统拼布手法大多采用基本的几何形状进行拼接,图案比较简单。

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手法不仅可以将各种不同的图案进行拼接,而且还可以在拼布的基础上进行绣花、印花等处理,使服装的图案更加独特、精致,展现出时尚新潮的风格。

传承至今的艺术――拼布-2019年文档

传承至今的艺术――拼布-2019年文档

传承至今的艺术――拼布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拼布,在现今的都市生活中已经成为时尚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拼布,从最初的意义上讲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产生的必需品,就是把零碎的布料一块一块的拼在一起,制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是民间一种古老而最为实用的手工艺。

一、中国的拼布艺术中国是纺织发源地之一,古老的东方丝绸曾经是人类文明的代表,拼布在漫长而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是以民间手工――“女红”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世代通过母亲传授给女儿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形成劳动人民不可缺少的的生活方式之一,社会普及性较高。

随着拼布的流行,许多人认为拼布艺术发源于欧美,其实中国拼布的历史更悠久,只不过是欧美国家近现代个性文化的流行由于其经济基础起步早而优于中国,欧美的拼布深入生活的文化传统及当代的创新应用一直走在前列。

拼布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和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手工。

在埃及,最早的拼布例证,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雕像中身上穿的各种式样的拼布衣服。

在中国,出土于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的春秋战国套头裙衣,距今已经两干多年;新疆博物馆馆藏的楼兰女尸脸上覆盖的如意纹遮脸拼布,也能证明拼布早在我国唐朝时期就已盛行。

1.中国的传统拼布文化(l)源于佛教文化的流行“百衲”中国民间习惯地将拼布称为“百衲”。

“百”,指布片的多、色的丰富、题材的广泛等;“衲”有用密针缝缀、精致的意思。

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也就是“袈裟”,其制法是将布先割截成片,而后缝缀,以标示田相为法,称为割截衣,也称作慈悲服、无上衣、离尘服、解脱服等,是防止法衣再被用于其他用途,使佛教“弟子等能对衣物舍弃欲心,并去除盗人夺取之念”。

从僧衣到僧帽、褡裢,唐卡众多佛事用品都是用“百衲”的形式来表现的。

到过西藏的人会发现,在寺庙中保存着众多的元明清时期的、依然鲜艳的丝绸拼布纺织品。

保存下来的“百衲绸片”多以三角形或方形布片缝缀起来,具有和谐、规则的配色,色块常“按斜列排”并且用色打破形上的完全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班级:学号:姓名:一、前言(一)研究的意义本次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唤起服装消费者对于传统服装文化的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与现代化服装的融合。

在面对服装行业的低潮,服装设计师在挖掘市场热点的同时也要更多的迎合节约资源、追求节俭环保的思潮。

这次对于传统拼布(百衲)的研究设计,让设计师在开拓市场,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着一定意义。

为中国服装国际化、本土化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

(二)相关概念介绍或研究内容拼布是服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工艺,也是国内外服装设计历史中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

拼布的艺术表现工艺不仅体现在服装的面料与色彩上还在服装的造型及艺术审美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拼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由来已久,中国特色的百衲服饰是民族服装文化中的瑰宝。

在近年中国本土服装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百衲拼布手法在国内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使民族服饰走向复兴。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拼布-百衲服饰的研究,解析中国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提炼与运用。

并从中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服饰的本土化与创新道路以及环保的国际思潮问题提供可行解决方案。

二、关于传统拼布如何运用于时装设计的研究根据论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本人将文献综述分成三部分。

即关于拼布审美、民族传统拼布和拼布设计的延续问题的文献资料。

(一)关于拼布审美拼布并不是简单的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缝在一起,在进行缝制的时候,要兼顾布料、颜色、形式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

拼布主要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两种,真正艺术性的拼布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布块进行裁剪缝合,而是在拼布过程中,需要展开无穷的想像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创意的发挥基础上融进娴熟的手工艺,让不同的布料颜色搭配协调,结合紧密,这样的拼布作品才能超出实用的日用生活品的内涵,成为一件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王盼在《服饰的拼布艺术》中指出拼布之美-新的美学关键词有:不规则性、不完美性、非对称性。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完整和规则而是一种看似残缺的均衡美。

如果说民间拼布服装的制作初衷是因经济限制下为了节省布料而制作的被动为,那么时尚潮流中的拼布服装则是故意追求残破与割裂的主动创造。

这种主动的创造使得制作“拼布形式”成为一种破坏的过程, 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设计师们把一整幅面料裁开而后重新拼接、组合、排列在一起,为的是追求一种新的视觉美感,这种美感是建立在打破传统的“完整”面料或图案效果前提之上的。

因此,它的出现使得在传统服装设计语境中那些诸如破碎、拼凑、断裂、荒诞等的贬义词语翻身变为一种时髦的、刻意追求的设计效果。

“如果世界过于正统,过于程序化,便失去了想象的乐趣,如果过于现实,则会像一张坚硬呆板的铁板,缺少生活的激情。

世界需要那么一点骚动和无序,然后在被打乱的元素中重新组合。

”越来越多地设计师都尝试应用拼布形式,将散乱的布块拼成衣服,将完整的衣料剪碎重新组合,因为使用“拼布形式”这一过程让人既有着破坏的快感,同时还能享受重建的成就感。

佟艳《关于拼贴艺术》在现代艺术中,无论装饰、绘画、建筑、摄影、文学、音乐等等方面都会看到拼贴意识的存在。

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原来拼贴这个理念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从原始社会开始,从人类开始有装饰的需要,拼贴就开始被应用。

应该说哪里需要装饰,哪里就有拼贴。

那么,拼贴的应用历史就该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应用、发展。

我们通过对拼贴画的造型构图研究,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少数民族服饰以及现代布拼艺术、观念纤维艺术的研究,发现拼贴的应用范围确实十分广泛,无论在创作思维方面,还是在造型构图方面,对材料最大限度了解应用方面,拼贴都是一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艺术理念,一种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杜杰《拼布艺术研究》拼布并不是简单的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缝在一起,在进行缝制的时候,要兼顾布料、颜色、形式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

拼布主要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两种,真正艺术性的拼布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布块进行裁剪缝合,而是在拼布过程中,需要展开无穷的想像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创意的发挥基础上融进娴熟的手工艺,让不同的布料颜色搭配协调,结合紧密,这样的拼布作品才能超出实用的日用生活品的内涵,成为一件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小结:拼布作为一种创作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制作方法,在现代艺术各领域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

从原始社会的装饰图案创作里面就能够看出拼布意识的痕迹,无论在原始的彩陶、护身符, 纹身、纹面,还是在人类服装、护身符、装饰物、纹样设计等等只要有装饰的地方就有拼布的存在,在建筑、文学、音乐、影视各方面, 拼布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关于民族传统拼布在中国,38个民族都有着拼布这一传统民俗。

过去老百姓们生活比较俭朴, 床单包袱等生活用品就用棉布布头简单制作而成。

早期物资缺乏,当家中有小孩过满月时,亲朋好友都会送来一块手掌大小的布,由小孩的母亲将这些零碎的布头缝缀起来,然后给小孩做成被子或是衣服。

用这种拼布做成的衣服称为“百钠衣”,被子则称为“百钠被”。

这种叫法是希望小孩子能穿各家的衣服、盖各家的被子长大,以使将来的抚养过程平安顺利。

中国习俗认为,性格不娇贵便能长命百岁。

直至今天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老人们在为我们缝制被子时所饱含的希望。

许晓月在《中国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简述》中讲到从元代、明代百纳绸片到拼布服饰——僧侣的袈裟,水田衣,戏服中的富贵衣的收藏,可以感受到“拼布”的技艺始终贯穿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多以规律的几何形状拼接,或者是类似“补丁”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经济发展低下、农业社会的制约,“拼布”逐渐成为家庭妇女补贴家庭的方式,没有得到上层社会的重视,使得很长一段时间“拼布”艺术在形式,技法,审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李晓君在《趋吉避凶百家衣》中指出百家衣是指向众邻各取零碎布帛,将布帛拼合缝制而成的衣服成了百家衣,其形式和制作方法源于僧侣所穿的百衲衣,也有用人们遗弃的破碎衣片缝纳而成,亦称衲衣、衲、百衲袍。

亦与妇女穿着的水田衣有相似之处,水田衣初为僧衣,因其以零碎布块拼缀而成,形似水田,故名。

近代童装中的百家衣则是父母为子女祈福,避其夭折,祈其健康长寿而特别制作。

爱子心切的父母相信用百家布帛缝制孩子的衣服可以扰乱索命神灵的视听,不能确定此乃谁家孩子,而无法取其性命,因此附于百家衣趋吉避凶的功能。

陈宇刚在《传统服饰元素百纳织物在时尚女装中的应用》指出百纳织物是将零星的材料集合成一套完整的物品。

百纳织物最初的定义是将不同的布片拼接成僧衣,随着服饰文化的不断发展,百纳织物由原来只局限于僧衣拓展到更多的服装领域。

因其是由若干小的织物缝合而成,色彩和织物种类多样化,是一种实用兼具欣赏的工艺,加之百纳织物发展到现在,其多元化的织物信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能将作品的唯一性展现出来等优势 ,一直被服装设计师所青睐。

通过对其服饰元素进行创新,并应用于时尚女装设计中,可获得理想的美的艺术效果。

梁惠娥,邢乐的《百衲织物在历代服饰中的流变及其文化寓意》分析到关于百衲织物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定论。

据文献记载,百衲织物最初可能产生于春秋时期,并多为儿童和乞丐穿用。

随后,这种织物形式被佛教采纳,并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得以规范和扩大。

到了唐朝,百衲织物因其丰富的织物特征和独特的形式深受妇女们喜爱,出现在女子服饰中。

明朝末年,由于人们对材料本质的热爱以及奢靡生活的向往,水田衣大放异彩,风靡一时。

清入关后推行的“ 剃发易服”等一系列的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文化的一些习俗,但很多明代的流行服装还是得以保留,在清康乾时期的女子服装中有很多水田衣的相关记载。

民国以后,水田衣在江南少数地方偶有出现,但已不为妇女们穿用,而是大人为孩子祈求吉祥而专门制作。

我国传统服饰在辛亥革命以后,经过服制改革,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成人的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儿童服装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元素。

所以在近现代服装中最常见的百衲形式 ,多为儿童所穿的“百家衣”、“百衲衣”。

小结:百衲织物既是人们生活中实用的必需品,又是传达民间艺术和制作者丰富内在情感的精神载体。

通过质朴针线活, 体现了朴素的劳动人民对未知自然的恐惧,对亲人平安的期盼和祝福。

女人们可以不厌其烦的在一件坎肩或一块门帘上花上整整半年的时光而不去计算成本,这不仅是个造物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用其内心与万物轻言细语的表达爱的过程。

她们将自己的感情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密密的缝进了这看似普通的生活物件里,却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承给了后人。

(三)关于民族拼布设计的延续如今,当“拼布”行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一种新兴手工运动和时尚产业时,我国传统的百衲工艺却被人们忽视遗忘,大有百衲布被拼布取代的势头。

“百衲”作为中国传统织造工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应该掩饰这朵奇葩的美,而应由更多的服饰人发掘,并将其再生于现代服饰艺术中 ,以闪耀出更璀灿的光芒。

梁惠娥,邢乐在《我国传统服饰中百衲织物的形式探析》一书中指出最初对“百衲”工艺的关注来源于时下流行的“拼布”手工艺制作的体验,前人已经对这种工艺形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百衲”和“拼布”二者虽然形式相似,但概念的界定和范围的划分还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并追溯其历史渊源。

该工艺形式由来已久,不是某个地区某个人独自创造出来的,它的产生是人们本能的造物手段的体现,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予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百衲”织物不仅隐含多元的织物信息,并且表现出强烈的继承性。

在传统女红制作中,它是女性寄托情愫和祝福的载体,在物质日益充裕的今天,“百衲”织物的多元化和唯一性 ,以及制作过程中的趣味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个性的更高追求。

此外,“百衲”织物具有的文化寓意和该织物在我国传统服饰中的流变,以及这种织物形式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值得更多的人去探讨。

夏菲的《拼布艺术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提到环保与再生概念的兴起
服装行业中“市场存货382亿,即使所有服装厂现在都停工,也足够卖三年”的说法虽是一句戏言,但大量的库存一直是困扰服装企业的绊脚石。

于是 ,有一些服装设计师开始思考令服装“再生”的方法,从回收的材料中寻找感、发现再生的可能性和最大的利用价值。

由于是废旧利用,制作时需要重新拼接、缝合,因此拼布的形式在“材料重生”的作品中再一次得到展现,而拼布艺术,则更加充分的体现在了“环保”“再生”服饰作品的视觉效果中。

这些再创作的产品不仅使拼布艺术在与服装“嫁接”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其精神内涵也得到了延续或转变,这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设计师,利用拼布艺术形式,将形态上的废弃物重新组合起来,展现出其新的利用价值与审美趣味。

徐逸,董薇在《拼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传统服饰拼布应用主要是基于经济拮据的无奈选择或祈福驱邪的心理需要,在如今这个物质过剩、文化多元的时代,挖掘传统服饰文化、在姐妹艺术中汲取灵感,更是信息化、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观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