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无菌敷料细胞毒性的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药品无菌检查法——检查法

药品无菌检查法——检查法

溶液各40ml,分别冲洗内壁(输血、输液袋)收集各冲洗液,混合, 按薄膜过滤法检查。
供试品如为青霉素类药品,按表1或表3规定量取供试品,分别加 入足够使青霉素灭活的无菌青霉素酶溶液适量,摇匀,混合。亦可按 薄膜过滤法检查。
供试品如为放射性药品,取供试品1瓶(支),接种于装量为7.5ml 的培养基中。每管接种量为0.2ml。
2.操作 取上述备妥的供试品,以无菌操作将该供试品分别接种 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6管,其中1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用菌 液1ml,作阳性对照,另接种于真菌培养基5管。轻轻摇动,使供试品与培 养基混合。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30~35℃、真菌培养基管置20~ 25℃培养7日。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阳性对照 管在24小时内应有菌生长,如在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浑浊,培 养7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 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 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用接种环取培养液 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
结果判断 当阳性对照管显浑浊并确有细菌生长,阴性对照管呈阴性时,可 根据观察所得的结果判定:如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培养基管均为澄 清或虽显浑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均应判为供试品合格;如需气 菌、厌气菌及真菌培养基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为有菌生长,应重 新取2倍量供试品,分别依法复试,除阳性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 有菌生长,否则应判成3等份, 分别加入上述二种培养基中,按规定温度和时间培养。阳性对照管应 根据供试品特性加入相应对照菌液1ml(抗细菌药物,以金黄色葡萄球 菌为对照菌;抗厌氧菌药物,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真菌药物,以 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阳性对照管细菌应在培养24~48小时,真菌应 在培养 24~72小时有菌生长。

中国药典2020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关于无菌药品的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外观检查: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完整,标签和印刷是否清晰,无异常颜色或异物等。

2. pH值测试:通过使用pH计来测定药品溶液的酸碱度,以
确认药品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3. 细菌限度检查:采用适当的培养基,通过培养和计数细菌来检测药品中的细菌污染情况。

4. 眼用制剂颗粒度检查:使用粒度分析仪来测定眼用制剂中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质量控制检测:包括含量测定、稳定性检测、微生物检测等,以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这些检查方法是为了确保无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需要根据具体药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的检验分析。

中国药典2020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无菌检查法摘要:1.中国药典2020 无菌检查法概述2.无菌检查法的重要性3.无菌检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4.无菌检查法的应用范围5.无菌检查法的意义和影响正文:【中国药典2020 无菌检查法概述】中国药典2020 无菌检查法是药品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法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无菌检查法的重要性】无菌检查法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无菌检查,可以确保药品不受微生物污染,从而降低患者因用药导致的感染风险。

此外,无菌检查法还有助于评估药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对药品的研发、生产、储存、运输和临床使用等环节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无菌检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无菌检查法主要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采样:从待检测样品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2.制备:将样本处理成适当的形态,如液体、固体或悬浮液等,以便进行检测。

3.灭菌:对样本和检测仪器进行灭菌处理,以消除实验外源性微生物的干扰。

4.检测:利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培养法、免疫法等,对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5.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无菌检查法的应用范围】无菌检查法广泛应用于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领域。

具体包括:1.注射剂:如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剂等。

2.眼用制剂:如眼用溶液、眼膏等。

3.植入性医疗器械:如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

4.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等。

【无菌检查法的意义和影响】无菌检查法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无菌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风险。

无菌检查法药品无菌检查规程

无菌检查法药品无菌检查规程

无菌检查法药品无菌检查规程一、目的:阐述无菌检查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无菌检查规程。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1 概述无菌检查是检查药品、敷料、缝合线、无菌器具及适用于中国兽药典要求无菌检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染有活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查的操作环境和全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该检查法根据供试品有无抑菌作用而采用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两种方式。

2 仪器、设备和用具2.1 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

在缓冲间应有洗手盆、毛巾、无菌衣裤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单向流空气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控(25±2)℃及除湿装置。

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正压。

2.1.1 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或其他适宜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上述消毒溶液擦拭工作台面,除去室内湿气,用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2.1.2 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取直径约90mm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乙醇灯,在乙醇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在30~35℃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清洁度要求: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必要时置换过滤器。

2.3 恒温培养箱及可调20~25℃的生化培养箱。

2.4 离心机、显微镜、蒸汽灭菌器、标准PH比色器(0.02%酚磺酞指示液和溴钾酚蓝指示液)、恒温烤箱。

2.5 玻璃器皿试管、量筒、三角瓶、移液管、刻度吸管(1、5、10ml)、注射器(2、5、10ml)、双碟等,用玻璃洗涤剂或清洁液浸泡,水洗3次。

药典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及操作要点

药典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及操作要点

2. 培养基
2.1 培养基的灭菌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2.2 培养基的保存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
环境。培养基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 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 使用。

2.3 培养温度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3~28℃培养。 2.4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黑曲霉
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23~28℃培养5~7天,
加入3~5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

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
棉花或纱布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
试管内
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含孢
子数小于l00cfu的孢子悬液。 •
4.3 薄膜过滤法 将规定量的供试品按薄膜过滤法过滤,冲
药典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及操作要点
2020年4月29日星期三
1 前言 1.1 定义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
品、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
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
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1.2 实验环境条件要求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 000级下的 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 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单向流空气区、 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 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 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隔 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 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3)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CMCC(B)63 501]

纳米银敷料无菌检查方法

纳米银敷料无菌检查方法
抑菌 及促进 创 面愈合 的疗 效 ,是毒 副作 用小 、使 用
2 试验方法
2 1 菌液 制备 .
方便 的临 床烧 伤外用 敷料 ’ 。
纳米银 敷料 直接 与伤 口接 触 , 应进行 无 菌检查 。
接 种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枯 草
中国药典 明确 规定建 立产 品的无 菌检查 法 时 ,应 进 行方 法学 的验证 。本 文对 多个 厂 家的纳 米银 敷料 产
9 3
现代仪器 ( w. d r isr.r .n ww mo enn t o gc ) s
按照 2 . 证 的方法 进行 无菌 检查 。培养 基规 2验 格 每 管 4 mL 0 ,敷 料 检验 数 量 为 l ,无 菌操 作 0片 剪取 纳米 银 医用 抗菌 自粘 贴 ( 圳 × × 医用 科技 深 有 限公 司 ,批号 : 83 1,分 别接人 硫 乙醇 酸盐 000 ) 培养基 1 、改 良马 丁培养基 1 ,每管培 养基 0支 0支 接种 lm ×3m 大小 的敷料 。硫 乙醇酸 盐培养 基管 c c 置于 3 ℃、改 良马 丁培养 基管 置于 2 ℃培养 1d 5 5 4,
2 4~ 4 h, 述培 养物 用 09% 灭菌 氯化 钠溶 液制 8 上 . 成 含菌 数小 于 10f/ L 的菌悬液 。 0cum
用 的方法有 效地 去 除纳 米银敷 料抑 菌 活性 适合此 类
产 品的无 菌检查 。
接种黑 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 良马丁琼脂培养
1 仪器 与材料
高压 灭菌器 ( 型号 H 5 ,HI A AMA) VE 0 RY ,隔 水式 培养 箱 ( 型号 GH1 0 B,天津 泰斯 特 ) 00 ,恒 温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验相关标准(附件)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检验相关标准(附件)

无菌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相关标准(一)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试验GB/T 16886.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GB/T 16886.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GB/T 16886.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T 16886.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8部分:生物学试验参照样品的选择和定性GB/T 16886.1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GB/T 16886.1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和参照样品GB/T 16886.1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GB/T 16886.14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GB/T 16886.1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5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GB/T 16886.1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6部分:降解产物与可溶出物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GB/T 16886.1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7部分: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确定可溶出物允许极限的方法GB/T 16886.18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8部分:材料化学定性GB/T 16886.1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9部分:材料理化、机械和形态定性GB/T 16886.2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理和方法GB/T16175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GB/T 16886.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9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总则YY/T 0473外科植入物聚交酯共聚物和共混物体外降解试验YY/T 0474外科植入物用聚L-丙交酯树脂及制品体外降解试验YY/T XXXX 一次性使用橡胶手套生物学评价要求与试验方法GB /TXXXX 医疗器械微生物法第3部分: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用于常规监测和跳批检验YY/T 0567.1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第1部分:通用要求YY/T 0567.2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第2部分:过滤GB XXXX.1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1部分:风险分析与管理GB XXXX.2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2部分:索源、收集和处置GB XXXX.3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3部分: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与灭活GB XXXX.4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4部分:液体灭菌剂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二)医用输液(血)、注射器具标准GB/T14233.1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15593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YY0114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乙烯专用料YY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用聚丙烯专用料GB 836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GB 18671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YY 0286.1专用输液器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YY 0286.2专用输液器第2部分: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YY 02868.3专用输液器第3部分:一次性使用避光式输液器,重力输液式YY 02868.4专用输液器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压力输液装置用输液器YY 0286.5专用输液器第5部分:一次性使用吊瓶式和分液袋式输液器YY 0286.6专用输液器第6部分: 一次性使用非PVC输液器YY 0286.7 专用输液器第7部分: 一次性使用流量可设定输液器YY XXXX 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袋YY 0451 一次性使用输注泵YY XXXX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输注器YY 0585.1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1部分:液路YY 0585.2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2部分:附件YY 0585.3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3部分:过滤器YY0585.4 压力输液设备用一次性使用液路及附件第4部分:防回流阀YY 0586输液用肝素帽YY/T 0582.1输液瓶悬挂装置第1部分:一次性使用悬挂装置YY/T 0582.2输液瓶悬挂装置第2部分:多用悬持装置GB8369一次性使用输血器GB 14232.1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部分:传统型血袋GB 14232.2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2部分:图形符号GB 14232.3 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3部分:带特殊组件的血袋系统YY 0327一次性使用紫外线透疗血液容器GB 19335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YY0113一次性使用采血器YY 03282一次性使用机用采血器YY 0326.1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第1部分:血浆分离杯YY 0326.2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第2部分:血浆管路YY 0326.3 一次性使用离心式血浆分离器第3部分:血浆袋YY 0329-2009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过滤器YY0031硅橡胶输液(血)管YY 0584一次性使用离心杯式血液成分分离器材YY XXXX一次性使用离心袋式血液成分分离器材YY/T 0289一次性使用微量采血吸管YY 0314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YY 0464-2009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YY 0465-2009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GB 15810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 1581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YY/T 024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用橡胶活塞YY/T 0282-2009 注射针(三)医用导管、插管标准YY 0285.1一次性使用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通用要求YY 0285.2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2部分:造影导管YY 0285.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3部分:中心静脉导管YY 0285.4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4部分:球囊扩张导管YY 0285.5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第5部分:套针外周导管YY/T 0586医用高分子制品X透射线不透性试验方法YY 0450.1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第1部分:导引器械YY 0450.2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第2部分:套针外周导管管塞YY 0450.3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辅件第3部分:球囊扩张导管扩张泵GB/T15812.1非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一般性能试验方法GB/T15812.2非血管内导管第2部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YY 0030 腹膜透析管YY 0325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YY 0489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其辅助器械YY 0488一次性使用无菌直肠导管YY 0483一次性使用肠营养导管、肠给养器及其连接件设计与试验方法YY 1040.1 麻醉和呼吸设备圆锥接头第1部分:锥头与锥套YY 0337.1气管插管第1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头YY 0337.2气管插管第2部分:柯尔型插管YY 0338.1气管切开插管第1部分:成人用插管及接头YY 0338.2气管切开插管第2部分:小儿用气管切开插管YY 0339-2009 呼吸道用吸引导管YY 0461 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四)无菌植入物标准YY 0484外科植入物双组分加成型硫化硅橡胶YY 0334硅橡胶外科植入物通用要求YY 0332植入式给药装置YY 0333软组织扩张器YY 0487一次性使用无菌脑积水分流器及其组件YY0308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YY/TXXXX医用天然高分子降解多糖材料:通用要求及试验方法(五)卫生材料、敷料YY/T 0471.1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吸收性YY /T 0471.2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透气膜敷料水蒸汽透过率YY/T 0471.3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阻水性YY/T 0471.4 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4部分:舒适性YY /T 0471.5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5部分:阻菌性YY /T 0471.6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6部分:气味控制YY/T 0471.7 创伤敷料试验方法第7部分:颗粒脱落YY /T0471.8 创伤敷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关于粘连(创面和皮肤)YY/T 0472.1医用非织造敷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敷布生产用非织造布YY/T 0472.2医用非织造敷布试验方法第2部分:成品敷布YY 0330医用脱脂棉YY 0331脱脂棉纱布和脱指棉与粘胶纱布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YY 0594 外科纱布敷料通用要求YY/T 0148医用粘贴胶带通用要求YY/T 0506.2-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YY/T 0506.3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3部分:试验方法YY/T 0506.4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4部分:干态落絮试验方法YY/T 0506.5-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5部分:干态阻菌试验方法YY/T 0506.6-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6部分:湿态阻菌试验方法YY/T 0506.7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7部分:阻污染气溶胶穿透试验方法YY/T 0506.8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8部分:抗激光性试验方法(六)其他标准YY/T 0720-2009 一次性使用产包自然分娩用YY 0321.1-2009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YY 0321.2-2009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YY 0583—2005《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水封式》YY 0167非吸收性外科缝线YY 1116可吸收外科缝合线GB 7543-1996 橡胶医用手套GB 10213-1995 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GB 7544-2004 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非无菌医疗器械)YY /T0698.1-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1部分:吹塑包装复合塑料膜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2-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3-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3部分:纸袋、组合袋和卷材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4-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5-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纸与塑料膜组合的热封和自封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6-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6部分:用于低温灭菌过程或辐射灭菌的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7-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7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的医用无菌屏障系统生产用可密封涂胶纸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8-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YY /T0698.9-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9部分:可密封组合袋、卷材和盖材生产用无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0698.10-2009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10部分:可密封组合袋、卷材和盖材生产用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0版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是药典中用于评估药品无菌性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中国药典2020版中关于无菌检查的要求:
1. 无菌试验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和使用的目的,可以采用常规法、膜过滤法、波动消耗法等无菌试验方法。

2. 试剂和材料:无菌试验需要准备无菌培养基、无菌器皿(如培养瓶、试管、平板等)、无菌针头、移液器、层流罩等试剂和设备。

3. 检测操作:首先要进行无菌状态的确认,包括无菌器具、培养基和环境的无菌检查。

然后将样品加入培养基中,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培养,如摇瓶培养、倾斜培养等。

培养时间和温度要根据不同试验要求来设定。

4. 结果判定:检查培养基是否出现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结果进行判定,如果培养基无细菌生长,可认为样品为无菌。

如果有生长,则认为样品不符合无菌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无菌检查方法的选择和具体实施要根据不同药品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且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杀伤事件, 不依赖于凋亡或坏死的细胞死亡机 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各种功
理。 细胞毒性检测主要是根据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 能的增加, 通过适当的体外试验方法来加强其生物
变来进行的检测。 四唑盐( MTT) 比色法是细胞毒性 安全性的控制与保障显得格外重要。
检测常用方法之一,利用线粒体内部酶的活性,可以 1 材料与方法
细胞株:NCTC 克隆 929( L929) ,由中国科学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引进。
( 3) 供试样品 医用无菌敷料: 南昌华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Ⅱ型,批号:2012042901;Ⅲ型,批号:2012042901) 1.2 方法 ( 1) 浸提介质 含血清 DMEM 细胞培养基。 ( 2) 对照样品 阴性对照: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 阳性对照:5%的二甲基亚砜( DMSO) 溶液。 空白对照:含血清 DMEM 细胞培养基。 ( 3)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方法 面积法:浸提比例 1.25cm2∶1ml。 质量法:浸提比例 0.1g∶1ml;根据不同型辅料
将特定的四唑盐类进行转化, 然后通过酶标仪进行
1.1 材料
检测。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方法经常用于对医疗器械
( 1) 仪器设备
进行生物学评价, 其结果常常用于判断该器械产品
311CO2 恒 温 培 养 箱 ,Thermo 公 司 ;XDS-1B 倒
的基本生物安全性。
置显微镜,COIC 公司;BS2000S 电子天平,Sartorins
医用敷料,是包伤的基本常用器械产品,是用以 ( 北京) 有限公司;MULTISKAN GO 酶标仪,Thermo
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 公司;全自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迅实业有
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 人们对创面愈合过 限公司。
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从而导致了医用创面敷料
关键词:医用无菌敷料;四唑盐( MTT) 比色法;细胞毒性
中图分类号:R-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92( 2012) 12-0241-03
Abstract:Objective:Compared medical sterile dressing different leaching method was obtained by liquid on
( 2) 试剂试药
241
科技广场 2012.12
小牛血清,由杭州四季清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 司提供;DMEM 培养基,由 GIBCOBRL 提供;胰酶, 由 SIGMA 公司提供;二甲基 亚 砜( DMSO) ,由 SIGMA 公司提供;其他试剂:D-Hanks 液、三蒸水、MTT 等均为自行配制,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式( 1) 中 ,C—细 胞 密 度 , 单 位 为 个 每 毫 升( 个 /ml) ;n—计数板四角大格内细胞总数,单位为个。
根据实测细胞密度, 加入适量细胞培养液配制 成浓度为 1×104/ml 的细胞悬液备用。
( 5) 试验方法 将 配 制 好 的 1×104/ml 细 胞 悬 液 接 种 于 96 孔 培养板,设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供试品 组,每组各设 6 孔,每孔接种 100μl 细胞悬液 。 置 CO2 培养箱 ( 含体积分数 5%二氧化碳气体) 37℃培 养 24 小时后,弃去原培养液。 空白对照组加入新鲜 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入阴性对照品浸提液,阳 性对照组加入阳性对照溶液, 供试品组加入试验样 品浸提液,每孔 100μl,置 CO2 培养箱继续培养 72 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每孔加入 20μl 浓 度为 5g/L 的 MTT 溶液,继续培养 4 小时,弃去孔内 液 体 ,每 孔 分 别 加 入 150μl DMSO( 二 甲 基 亚 砜) , 振 荡 10 分 钟 后 , 在 酶 标 仪 上 用 双 波 长( 570nm、 630nm) 测定吸光度,计算即得相对增殖度( RGR) 。
的 吸 胀 系 数 得 出 的 浸 提 比 例 为Ⅱ型 0.1g∶8ml,Ⅲ 型 0.1g∶11ml。
供试液制备全过程都在净化工作台中进行,保 证无菌操作。
( 4) 细胞悬液制备 将已培养 48—72h 生长旺盛的细胞用消化液消 化后加入细胞培养液,吸管吹打混匀后用血球计数 板在显微镜下计数,按下式计算细胞密度:
Keywords:Medical Sterile Dressing;Tetrazolium Salt (MTT) Colorimetric Method;Cytotoxicity
0 引言
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现在人们对医单纯的 在不断增加, 所以相对对各种医用敷料的生物学安
the cell toxicity effect. Method:Using tetrazolium salt (MTT) colorimetric method in cell toxicity test. Result:
Area extraction to the liquid cell toxicity for level 3, quality extraction to the liquid cell toxicity to level 2. Conclusion:Using the mass extraction to the liquid ratio area extraction to the liquid cell toxicity small.




医用无菌敷料细胞毒性的检验方法



St udy on t he Medi cal St er i l e Dr es s i ng Cel l Toxi ci t y Tes t Met hods



罗丹 洪燕

Luo Dan Hong Yan
检 验
( 江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江西 南昌 330029)

( Jiangx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Jiangxi Nanchang 330029)

摘 要:目的:比较医用无菌敷料不同浸提方法所获得的供试液对其细胞毒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四唑盐 ( MTT) 比色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 结果:面积浸提法得供试液细胞毒性为 3 级,质量浸提法得供试液细胞毒 性为 2 级。 结论:采用质量浸提法得供试液比面积浸提法得供试液的细胞毒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