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妇科-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的门诊患者。
一、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滑胎病(TCD编码为:BFR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习惯性流产(ICD-10编码为:N96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阴虚血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月(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滑胎病(习惯性流产)的患者;2.辨证分型为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及阴虚血热证;3.患者年龄范围23~35周岁;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或维持量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5.合并生殖系统畸形等非药物能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6.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7.染色体异常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生殖内分泌测定;(3)妇科超声检查;(4)血TORCH、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5)滑胎病原因必需排查项目:夫妻染色体、抗心磷脂抗体、封闭抗体、血型、甲状腺功能,认可既往或外院已排查的项目。
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

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
*导读: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处方:川断,菟丝子,巴
戟天各20克,白及30克,全当归15克。
水煎服,于习惯性流
产斯的前1个月开始服药,日1剂,连服6……
*治疗女性习惯性流产验方
处方:川断,菟丝子,巴戟天各20克,白及30克,全当归15克。
水煎服,于习惯性流产斯的前1个月开始服药,日1剂,连服60天。
以后,每周服2-3剂,到孕7月止。
功效:补肾,安胎,止血,治习惯性流产,肝肾不足者。
习惯性流产中医称“滑胎”。
由于先天不足,复损于肾气,
以致不能荫胎系胎;或素体阴虚,因妊益虚,内热伤胎以致屡孕屡堕。
或脾虚中气亏损,化源匮乏以致不能摄养胎元;经检查,不属于气质性原因并排除男方因素的习惯性流产,则宜补肾健脾,养血固冲调治,同时,还应注意起居,房事情感的调节。
习惯性流产的时候原因大多为:孕妇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等。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文档

成安县中医院急诊科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3个病种作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以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员组织,明确职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组长:王韶玲副组长:王艳花成员:赵丽芬赵静叶张丹张燕芬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与标准;3、组织人员培训:4、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5、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惊醒评估和分析;6、根据评估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的管理与改进措施:7、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医生职责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除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3、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4、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5、定期阅读贬义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护士职责:(1)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治习惯性流产(滑胎)秘方(方9首)

治习惯性流产(滑胎)秘方(方9首)15.1 固胎汤【来源】刘云鹏,《名医秘方汇萃》【组成】党参、炒白术各30克,炒扁豆9克,淮山药15克,熟地30克,山茱萸、炒杜仲、川续断各9克,桑寄生15克,炒白芍18克,炙甘草3克,枸杞子9克。
【用法】每日1剂,用水浓煎2次,分2~3次温服,连续服用,须超过以往流产天数半月。
【功用】脾肾双补,止痛安胎。
【方解】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源,胎元系于脾肾、肾精足则胎元得固,脾气旺则胎有所载,脾肾功能正常,胎孕自然无恙。
若禀赋不足,或房事太过,劳倦内伤,或情志失调等,则往往导致肾气亏损,不能固胎。
脾气虚弱,不能承载而滑胎。
因此,凡滑胎患者,大都因脾肾双亏而致病。
本方以党参、白术、扁豆、山药、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养血益精补先天;川续断、桑寄生补肾安胎,治腹痛;白芍敛阴养血,缓挛急,止腹痛。
本方主药量重是其特点,如重用白术、熟地,乃求其力专也。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若小腹下坠加升麻、柴胡各9克以升阳举陷;小腹掣痛或阵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口干咽燥,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石斛、玄参各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胸闷纳差,加砂仁、陈皮各9克以芳香和胃;呕恶,选加竹茹、陈皮、生姜各9克以和胃止呕;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疗效】刘氏数十年来以此方治滑胎,疗效显著。
临床除胚胎停止发育外,一般都能见效。
甚至滑胎6~8次者,犹能获得正常分娩,且婴儿体格、智力发育良好。
15.2 安胎防漏汤【来源】班秀文,《名医秘方汇萃》【组成】菟丝子20克,覆盆子、川杜仲各10克,杭白芍6克,熟地黄、潞党参各15克,炒白术、棉花根各10克,炙甘草6克。
24个专业105个病种精深中医临床路径(1)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二○一一年— 2 —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1)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7)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5)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97)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79)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9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9)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47)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77)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89)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0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35)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41)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57)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69)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95)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17)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5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61)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91)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509)—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6)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6)—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滑胎病中医诊疗方案

滑胎病中医诊疗方案滑胎是中医学中对流产的称呼,也称为胎漏。
滑胎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胎儿患病或孕妇自身体质虚弱等原因,导致胎儿无法正常发育而发生流产。
滑胎的发生会给孕妇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中医的诊疗。
滑胎的中医诊断主要依据孕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腰酸背痛、不适感、阴道有少量出血等。
体检时,可以检查孕妇的舌质、舌苔、脉象、腹围等指标,以便确定滑胎的原因和诊断。
中医治疗滑胎的原则是调整气血平衡,增强孕妇的体质,保胎安胎。
下面是中医常用的滑胎诊疗方案:1.调养气血:滑胎多由于气血不足所致,因此中医治疗首要任务是调养气血。
可以采用中药调养,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以补益气血,增强孕妇的体质。
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调理,如激血逐瘀、开窍安胎等针灸疗法。
2.护胎安胎:滑胎时,孕妇需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尽量减少家庭纷争和不良情绪对孕妇的影响。
3.密切观察妊娠进展:滑胎时,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妊娠进展情况,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和胎心状况。
孕妇需要每天测量体温、记录胎动的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医生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调整治疗方案,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4.动态调整方案:滑胎的治疗可能需要长期进行,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如果孕妇出现新的症状或体征,医生会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的进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滑胎的治疗过程中,孕妇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及时向医生汇报治疗效果和身体变化情况。
总之,中医治疗滑胎的关键是调整气血平衡,增强孕妇的体质,保胎安胎。
同时,孕妇需要注意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滑胎的治疗需要全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孕期环境。
最后,希望患有滑胎的孕妇能够早日康复,健康地度过妊娠期。
中药经验方治疗习惯性流产56例

中药经验方治疗习惯性流产56例吴晨辉(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中心卫生院,山东莱芜271100)[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1027文章编码:1001-8131(2009)06-0081-0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诊断符合5妇产科学6中的诊断标准,并以超声检查为主要依据。
56例患者中,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为30岁;发病时间,妊娠6~10周39例,10周~20周17例;门诊治疗42例,病房治疗14例;病史连续自然流产3次者有48例,自然流产3次以上者有8例。
病因如下:子宫畸形2例,宫颈机能不全5例,不明原因51例。
1.2治疗方法:经验方为川断30g、炒杜仲15g、桑寄生12g、阿胶10g(烊化)、黄芩12g、炒白术15g、砂仁9g、苏梗9g、陈皮9g、香附12g、菟丝子9g、甘草6g。
有出血者加艾叶炭2g;出血停止即停药,不宜久用。
少腹坠胀者加黄芪是、升麻以升阳举陷。
1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基础体温8天仍不下降可服次保胎药,孕4个月后停用。
用此经验方同时可加用维生素E100m g,口服,每日1次,用5日。
叶酸4mg,口服,每日1次。
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
并嘱咐患者用药期间少活动,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1.3疗效判定有效:用药后超声检查胎儿存活并增长,维持妊娠至足月。
无效:难免流产或不全流产。
2治疗结果56例中,保胎成功有53例(妊娠维持至足月),失败3例,保胎成功者分娩后未发现胎儿畸形或发育不良。
有部分跟踪数年,小儿发育正常。
3讨论习惯性流产属中医学胎漏等范畴。
从中医母体方面引起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冲任不固,不能摄气血以载胎养胎,以致胎元不固而发病。
引起冲任不固的原因有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血淤、外伤等。
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主要是肾气不固。
胎儿的生长发育必须依靠肾精的充养,而胞胎亦有赖于肾气的固摄。
若肾精亏虚,胎失所养或肾气不足,无力系胎,就会胎动不安、胎漏。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骨伤科
风湿科
1 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 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4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5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9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0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1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12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3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14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5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6 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7 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8 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9 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0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1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2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3 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4 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5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6 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7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8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9 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
心内科 眼科
肾内科 泌尿外科 内分泌科
儿科
肿瘤科Biblioteka 61 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2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3 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 64 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65 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6 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67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68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9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 70 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 71 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72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4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5 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76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77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78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79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80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1 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3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5 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86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87 卵巢癌(癥瘕)中医临床路径 88 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9 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90 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的门诊患者。
一、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滑胎病(TCD编码为:BFR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习惯性流产(ICD-10编码为:N96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临床常见证候:
肾气虚弱证
肾虚夹瘀证
脾肾两虚证
气血两虚证
阴虚血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制定的《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滑胎病(习惯性流产)的患者;
2.辨证分型为肾气虚弱证、肾虚夹瘀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及阴虚血热证;
3.患者年龄范围23~35周岁;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或维持量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5.合并生殖系统畸形等非药物能治疗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6.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7.染色体异常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生殖内分泌测定;
(3)妇科超声检查;
(4)血TORCH、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
(5)滑胎病原因必需排查项目:夫妻染色体、抗心磷脂抗体、封闭抗体、血型、甲状腺功能,认可既往或外院已排查的项目。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生殖抗体八项、ABO血型抗体、血粘度、子宫动脉血流、宫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血清CA125,宫颈TCT,血糖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孕前调理辨证予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滋肾、活血等法。
(1)肾气虚弱证:益气补肾,调经固冲。
(2)肾虚夹瘀证:逐瘀荡胞,补肾调冲。
(3)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养血调冲。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固肾调冲。
(5)阴虚血热证:滋肾益阴,凉血调冲。
试孕月根据月经周期理论,分四期(月经期、经后期、经中期和经前期);
怀孕后按原证型安胎治疗,有阴道出血症状者进入“胎动不安临床路径”。
2.饮食疗法。
3.贴敷疗法。
4.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正常妊娠,随访至正常分娩。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试孕9月未孕或怀孕后反复阴道多量出血需住院治疗等病情进一步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出现合并症不能完成路径,需要特殊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滑胎病(习惯性流产)(TCD编码:BFR050,ICD-10编码:N96 01)患者姓名:性别:女年龄:岁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完成路径时间:年月日
[标签: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