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电路的研究

合集下载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结论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结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互感电路实验报告结论篇一:互感器实验报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所属课程名称工厂供电实验日期20XX年10月31日班级电气11-14班学号05姓名刘吉希成绩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实验室一、实验目的了解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法。

二﹑原理说明互感器(transformer)是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统称。

从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来说,互感器就是一种特殊变压器。

电流互感器(currenttransformer,缩写为cT,文字符号为TA),是一种变换电流的互感器,其二次侧额定电流一般为5A。

电压互感器(voltagetransformer,缩写为pT,文字符号为TV),是一种变换电压的互感器,其二次侧额定电压一般为100V。

(一)互感器的功能主要是:(1)用来使仪表、继电器等二次设备与主电路(一次电路)绝缘这既可避免主电路的高电压直接引入仪表、继电器等二次设备,有可防止仪表、继电器等二次设备的故障影响主回路,提高一、二次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有利于人身安全。

(2)用来扩大仪表、继电器等二次设备的应用范围通过采用不同变比的电流互感器,用一只5A量程的电流表就可以测量任意大的电流。

同样,通过采用不同变压比的电压互感器,用一只100V量程的电压表就可以测量任意高的电压。

而且由于采用互感器,可使二次仪表、继电器等设备的规格统一,有利于这些设备的批量生产。

(二)互感器的结构和接线方案电流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和接线电流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如图3-2-1-1所示。

它的结构特点是:其一次绕组匝数很少,有的型式电流互感器还没有一次绕组,而是利用穿过其铁心的一次电路作为一次绕组,且一次绕组导体相当粗,而二次绕组匝数很多,导体很细。

工作时,一次绕组串联在一次电路中,而二次绕组则与仪表、继电器。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互感电路实验报告引言:互感电路是电工学中的重要实验内容之一,通过互感电路的实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互感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互感电路,观察和分析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以及互感现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目的:1. 了解互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互感电路的搭建方法和测量技巧。

3. 观察和分析互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4. 研究互感现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互感电路是由两个或多个线圈(即电感)通过磁场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电路。

当通过一个线圈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引起电流的变化。

这种相互感应的现象称为互感现象。

实验器材和仪器:1. 交流电源2. 电感线圈3. 电阻4. 电压表5. 电流表6. 示波器实验步骤:1. 搭建互感电路,将两个电感线圈串联,通过交流电源供电。

2. 将电阻接在电感线圈的一侧,以控制电流大小。

3.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电感线圈中的电压和电流。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时间和电压-时间的波形图。

5. 调整交流电源的频率,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6. 分析互感现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如电压的放大或衰减、相位差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电流-时间和电压-时间的波形图。

在互感电路中,当一个电感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另一个电感线圈中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引起电流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波形图呈现出一定的相位差。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互感现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当两个电感线圈的互感系数较大时,电压的放大效应明显,即在输入电流较小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可以得到显著的放大。

而当互感系数较小时,电压的衰减效应较为明显,输入电流较大时,输出电压的增益较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互感电路中的共振现象。

当交流电源的频率与电感线圈的共振频率相匹配时,电流和电压的幅值会达到最大值,同时相位差也会发生变化。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互感电路并测量其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探究互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互感电路在不同频率下具有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响应,且具有较大的电感和耦合系数。

引言:
互感电路是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感元件,它由两个或多个线圈相互绕制而成。

当通过一个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线圈中就会感应出电动势和电流。

本实验将通过搭建互感电路并测量其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来探究互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电感线圈L1和一个电阻R1串联连接,接入交流电源。

2. 在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并联连接一个电感线圈L2。

3. 使用示波器测量L1和L2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互感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和电流响应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互感电路在低频时具有较大的电感和耦合系数,而在高频时则表现出较小的电感和耦合系数。

此外,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线圈中也会感应出电动势和电流,表现出互感电路的特性。

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互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互感电路在电子
电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变压器、滤波器等。

因此,对互感电路的深入研究对于电子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
本实验通过搭建互感电路并测量其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探究了互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互感电路在不同频率下具有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响应,且具有较大的电感和耦合系数。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互感电路具有重要意义。

ww互感电路的研究

ww互感电路的研究
实验九 互感电路的研究
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 系数以及偶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理解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 变,以及铁芯对互感系数的影响。
实验设备:
1.空心变压器、铁芯、LED 2.直流电压源(DG04) 3.DG08、D31 4.万用表
实验线路图:
如图:
实验步骤:
1.判定出空心变压器原、付端线圈的同 名端。按电路图9-1接线,其中电压源利 用DG04的直流电压源,将直流电压源调 为3V。若毫安表显示正值,则可判断 “1”、“3”为同名端;若毫安表显示负 值,则“1”、“4”为同名端。
注意事项 :
1. 为避免互感线圈因电流过大而烧坏,整个 实验过程中,注意流过线圈N1的电流不得 超过0.1A,流过线圈N2的电流不得超过 0.1A。
2. 在测定同名端及其它测量数据的实验中, 都应将小线圈N2套在大线圈N1中,并插 入铁芯。
3. 作交流实验前,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要 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 只有几十伏左右。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 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 过规定值。
实验步骤:
2.测定空心变压器原、付 3.耦合系数K的测定
端线圈的互感系数M。
பைடு நூலகம்
▪ 按图9-2接线,利用DG08铁芯
▪ 按图9-2接线,利用DG08
变压器,原端接220V交流电, 调节调压器手轮,使付端电压
铁芯变压器,原端接
降到5V,施加到N1侧,N2侧
220V交流电,调节调压 器手轮,使付端电压降到 3V,施加到N1侧,N2侧 开路,测出I1及U2并记录, 计算互感系数M。
开路,测出U1及I1并记录;将 5V电压加在N2侧,N1侧开路, 测出U2及I2值;用万用表的 R×1档分别测出线圈的电阻值 R1和R2,记录测量结果,计 算自感系数L1和L2,耦合系数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实验报告1. 了解互感电路的基本原理;2. 掌握互感电路的实验方法;3. 探究电感互感现象的特性与规律。

实验仪器:1. 直流电源;2. 电阻箱;3. 电感器;4. 互感线圈;5. 数字万用表;6. 示波器。

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电感电路,将电感器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负端之间,接通电源;2. 调节电源电压,使电流保持稳定;3. 分别测量电感器的电压和电流,并记录;4. 拆解串联电感电路,将互感线圈连接在电源的负极和电感器之间;5. 测量互感线圈的电压和电感器的电流,并记录;6.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互感电路的特性。

实验原理:互感现象是指电感元件(线圈)中的磁通量分布引起的两个线圈之间的电流耦合现象。

当改变一个线圈中的电流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压。

互感电路由一个电感器和一个互感线圈组成。

通过改变电感器的电流,可以观察到互感线圈中的电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电感器和互感线圈中的电压和电流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在串联电感电路中,当改变电感器的电流时,电感器的电流和电压均随之变化,呈正相关关系;2. 在互感电路中,当改变电感器的电流时,互感线圈中的电压随之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但变化幅度较小。

实验讨论:1. 电感现象是由于电感器和互感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引起的。

当电感器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中的磁场强度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互感线圈中的电压发生变化。

2. 在串联电感电路中,电感器的电流和电压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电感器电流的增大,电感器中的磁场强度增大,导致其自感电势增大,从而使电压也增大。

3. 在互感电路中,互感线圈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互感线圈中的磁场强度随电感器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并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压。

4. 互感电路的特性主要受到电感器和互感线圈的参数影响,如线圈的匝数、磁芯的材料和电感的大小等。

5. 互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变压器、感应器和互感耦合放大器等。

互感线圈电路的研究实验报告

互感线圈电路的研究实验报告

互感线圈电路的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制作一个互感线圈电路并测试其性能,通过实验掌握互感线圈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互感线圈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互感线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线圈卷绕在同一铁心上,使它们能够彼此感应,并在电路中起到传输电能的作用。

当两个线圈中的一个发生电流变化时,将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互感线圈的主要参数有匝数、互感系数、自感系数和耦合系数等。

匝数是指线圈中的匝数,互感系数是指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与前者电流的比值,自感系数是指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所引起的自感电动势与线圈电流的比值,耦合系数是指两个线圈的互感系数与它们的自感系数之比。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改变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线圈数量和电流大小等方式来调节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从而实现对互感线圈电路的控制。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电源:直流电源2. 信号发生器: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数字示波器4. 电阻箱5. 电源线、连接线等6. 铜线、铁芯、电容、电感等材料四、实验步骤1. 制作互感线圈根据实验要求,确定互感线圈的匝数、大小和形状等参数,并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制作。

通过在铁芯上卷绕铜线,制作一个基本的互感线圈。

2. 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和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连接到互感线圈上,组成基本的互感线圈电路。

调节电源和信号发生器的参数,使得电路处于合适的工作状态。

3. 测试互感线圈电路使用数字示波器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并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4. 调节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根据实验结果,通过修改铜线、铁芯和电容等材料的参数来调节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并重新测试电路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互感线圈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数据,并且能够分析相关数据,得到一个基本的理解。

通过调节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可以改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并且实现对互感线圈电路的控制。

互感电路分析

互感电路分析

互感电路分析一、是非题1.互感耦合线圈的同名端仅与两线圈的绕向及相对位置有关,而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

2.图示两互感线圈的a、c两端互为同名端,则可推断b、d也互为同名端。

3.当两互感线圈的电流同时流出同名端时,两个电流所产生磁场是互相削弱的。

4.互感电压的正负不仅与线圈的同名端有关,还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有关。

5.耦合电感初、次级的电压、电流分别为u1、u2和i1、i2。

若次级电流i2为零,则次级电压u2一定为零。

6.对图示电路有。

)7.对右上图示电路有。

8.图示电路中互感电压u M为参考方向,当开关S闭合瞬间,u M的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9.图示耦合电感电路中,互感电压u M为参考方向,当开关S断开瞬间,u M的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0.如图所示,当i1按图示方向流动且不断增大时,i2的实际方向如图所示。

11.对右上图示电路有:12.某匝数为N的线圈,自感为L,如果此线圈的匝数增加一倍,则其自感变为4L。

13.两个耦合电感串联,接至某正弦电压源。

这两个电感无论怎样串联都不影响电压源的电流。

!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1.答案()12.答案(+)13.答案()二、单项选择题1.两个自感系数各为L1、L2的耦合电感,其互感系数的最大值为(A)L1L2(B)(C)L1+L2(D)]2.电路如图所示,开关S动作后时间常数最大的电路是:3.图示电路中,若已知,而不详,则电压为(A)(B)不能确定(C)(D)4.右上图示电路中、,则u1为(A)(B)(C)(D)5.图示电路中的开路电压为(A)(B);(C)(D)6.图示电路中,i S=sin(2f t+45)A,f =50Hz当t =10ms时,u2为(A)正值 (B)负值 (C)零值 (D)不能确定7.电路如右上图所示,已知L1=6H,L2=3H,M=2H,则ab两端的等效电感为(A)13H (B)5H (C)7H (D)11H8.图示两互感线圈串联接于正弦交流电源,则当耦合因数k逐渐增大时,电源输出的平均功率P(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无法确定;9.两耦合线圈顺向串联时等效电感为,反向串联时等效电感为,则可确定其互感M为(A) (B) (C) (D)无法确定10.图示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Z ab为:(A)j1(B)j2(C)j311.右上图示电路,S闭合后电路的时间常数为(A)15ms (B)25ms (C)5ms (D)其他值12.图示电路中,开关S动作后时间常数最大的电路是:13.左下图示电路,耦合因数k=1,L1=1H,L2=1H,,则与分别为(A)10V与0V (B)10V与20V(C)10V与0V (D)10V与20V~14.右上图示电路中,互感M=1H,电源频率=1rad/s,a、b两端的等效阻抗Z 为(A)j1(B)0 (C)j2(D)j415.图示电路中L1=1H,L2=1H,M=,C=100F,则电路的谐振频率f0为(A)(B)(C)(D)1.答案(D)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B)6.答案(B)7.答案(A)8.答案(A)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B)15.答案(D)·三、填空题(1.对于L1=1H、L2=4H的耦合电感,若能实现全耦合,则互感M为____2.耦合电感的同名端与两个线圈的绕向和相对位置有关,与电流的参考方向_____________。

互感的研究实验报告

互感的研究实验报告

互感的研究实验报告互感的研究实验报告引言:互感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两个线圈之间通过磁场相互感应的现象。

互感的研究对于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电路设计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互感现象的特性以及影响因素。

实验一:互感系数与线圈的匝数关系实验装置:两个线圈,交流电源,示波器,电阻箱实验步骤:1. 将两个线圈分别连接到交流电源和示波器上。

2. 调节电源的频率并记录示波器上的波形。

3. 逐渐改变其中一个线圈的匝数,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当两个线圈的匝数相等时,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度最大。

随着其中一个线圈的匝数增加或减少,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度逐渐减小。

这说明互感系数与线圈的匝数有直接关系,匝数越大,互感系数越大。

实验二:互感系数与线圈的位置关系实验装置:两个线圈,交流电源,示波器,电阻箱实验步骤:1. 将两个线圈分别连接到交流电源和示波器上。

2. 调节电源的频率并记录示波器上的波形。

3. 逐渐改变其中一个线圈的位置,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当两个线圈靠近时,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度最大。

随着其中一个线圈远离另一个线圈,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度逐渐减小。

这说明互感系数与线圈的位置有直接关系,距离越近,互感系数越大。

实验三:互感系数与频率关系实验装置:两个线圈,交流电源,示波器,电阻箱实验步骤:1. 将两个线圈分别连接到交流电源和示波器上。

2. 保持线圈的位置和匝数不变,逐渐改变电源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波形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当电源频率较低时,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度较大。

随着电源频率的增加,示波器上的波形幅度逐渐减小。

这说明互感系数与频率有直接关系,频率越低,互感系数越大。

实验四:互感系数对电路传输性能的影响实验装置:两个线圈,交流电源,示波器,电阻箱,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实验步骤:1. 将两个线圈分别连接到交流电源和示波器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创新性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互感电路的研究
组长姓名学号
联系电话E-mail
成员姓名学号
成员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及职称
2013年6月28日
一、实验摘要
1.利用三电压表法测出所用电感参数L;
2.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2;
利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相位表(或功率表)测量元件参数称为三表法、这种方法最直接,计算简便。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元件阻抗为:
对于电感
由已知的电源角频率ω,可进一步确定元件参数L。
2.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一个线圈因另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现象,这两个线圈称为互感线圈,用互感系数(简称互感)M来衡量互感线圈的这种性能。互感的大小除了与两线圈的几何尺寸、形状、匝数及导磁材料的导磁性能有关外,还与两线圈的相对位置有关。
3.当线圈中加入不同的电磁介质,就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放入铁棒是变化明显,而且当铁棒在两个平行的项圈中间时灯泡最亮,即此时电感现象最明显;而当放入铝棒时实验现象变化不明显。所以不同的电介质会对电感产生不同影响。
七、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
签名:年月日
附件:源程序等。
4.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其中:L1为N1线圈的自感系数,L2为N2线圈的自感系数,它们的测定方法如下:先在N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出N2侧开路时的电流I1;然后再在N2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根据自感电势EL≈U=ωLI,可分别求出自感L1和L2。当已知互感系数M,便可算得K值。
2、实验内容与步骤
1.测定线圈参数:
(图3)
按图3接线,图中被测元件为电感线圈(将互感线圈的2、3端连接,即顺串成一个线圈),调节调压器,记录各表读数。
2.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图4)
实验电路如图4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判定同名端
(图2)
如图2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如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13是两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3.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在图2电路中,互感线圈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I1及U2。根据互感电势E2M≈U20=ωMI1,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3.测定两线圈互感系数:
实验电路如图30-4所示,拆去2、4连线,互感线圈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测出I1及U2,计算出M值。
4.测定耦合系数k:
根据1、3测出的L与M值,代入公式,计算出k值。
5.观察互感现象:
在图4电路中,线圈N1侧加交流电压,N2侧接入白炽灯泡
(1)将铁芯慢慢地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白炽灯泡亮度的变化,记录变化现象。
(2)将铁芯换成铝棒后,重复上述实验时,灯泡的明亮不发生改变;
六、实验结论
1.如果有两只线圈互相靠近,第一只线圈中电流所产生的磁通有一部分与第二只线圈环链。当第一只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则其与第二只线圈环链的磁通也相应地发生化,那么在第二只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就是互感现象。
2.设K1、K2为各线圈产生的互感磁通与自感磁通的比值,即K1、K2表示每一个线圈所产生的磁通有多少与相邻线圈相交链。由于,所以同理得K1与K2的几何平均值叫做线圈的交链系数或耦合系数,用K表示,即耦合系数用来说明两线圈间的耦合程度,因为,所以K的值在0与1之间。
2.学会测定互感线圈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方法;
3.理解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线圈用不同导磁材料时对互感系数的影响;
三、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毫安表;
2.交流数字电压表、电流表;
3.互感线圈、铁、铝棒;
四、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1.三表法:
3.拆除2,3连线,测U1,I1,U2,计算出M;
4.将低压交流加到N2上,使流过N2侧电流小于500mA,N1测开路,测出U2,I2,U1;
5.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6.根据测量出的M与L值,计算出K值;
7.线圈中接入不同的导磁材料,观测互感现象;
二、实验目的
1.学会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和功率表法(三表法)测量线圈电感的内阻r;
(2)改用铝棒替代铁棒,重复步骤(1),观察白炽灯泡亮度的变化,记录变化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现象、数据记录与分析:
1.测定线圈参数:
L1与L2的有关测量数据
(L1、L2取自相同的线圈)
2.两线圈互感系数及耦合系数:
M=U2/ω
k=M/√(L1L2)
3.互感现象:
(1)开始时,白炽灯泡不亮,随着铁芯的逐渐插入,灯泡逐渐变亮,且铁芯在两线圈正中时,白炽灯泡最亮,随着铁芯的抽出,灯泡逐渐变暗,完全抽出时,灯泡再次熄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