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区规划

合集下载

水稻田管道灌溉工程方案

水稻田管道灌溉工程方案

水稻田管道灌溉工程方案一、水稻田的特点水稻是一种水性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很大。

在水稻生长期间,充足的水分是保证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水稻田的灌溉系统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水稻作物的特点,确保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提供适量的水分。

水稻田通常分为干田和湿地两种类型。

干田水田主要利用地下水或者灌溉渠道进行灌溉,而湿地水田则是在水稻生长期间将田地保持一定的水深。

根据不同种植方式,灌溉系统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二、灌溉系统设计原则1. 充分考虑水稻生长需求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一般来说,在水稻出苗、拔节和抽穗期,作物对水分需求最大,需要增加灌溉频次和水量。

而在收获期,适当减少水量以利于作物成熟。

2. 考虑节水和经济效益灌溉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量,还要考虑到节水和经济效益。

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利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保证灌溉均匀性灌溉均匀性是评价灌溉系统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设计灌溉管道和喷头,保证水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田地,避免水份过剩或者不足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

4. 考虑排水和防涝在水稻田灌溉系统设计中,排水和防涝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稻田在生长季节需要持续的水分,但又需要避免积水过深导致根系缺氧死亡。

因此,进行良好的田间排水设计和灌溉防涝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三、具体工程方案1. 灌溉管道布局和设计在设计灌溉管道时,应充分考虑到水稻田地的形状和大小,合理设计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的布局,确保水分覆盖到整个田地。

同时,还要预留冗余管道,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灵活调整。

管道材质可以选择PVC、PE等材质,具有抗腐蚀、耐低温等优点。

2. 灌溉设备选择常见的灌溉设备有滴灌、喷灌和泵灌等。

针对水稻田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灌溉设备。

滴灌灌溉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分浪费,适合用于干地水稻田。

而湿地水稻田则可以选择泵灌或者喷灌设备,用于提供持续的水分覆盖。

灌区规划方案

灌区规划方案

灌区规划方案灌区规划旨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本文将对灌区规划方案进行全面介绍,包括规划的目标、重点、步骤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一、规划目标灌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水量,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水量。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重点1. 水资源调配:根据各地灌区的类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增加农田用水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灌溉设施建设:对已建立的灌溉设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对于老旧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新换代,以提升灌溉效果。

3. 灌溉管理与技术创新:加强灌区管理能力,优化机构设置,实施灌溉定额并加强监测。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灌溉精度,降低水分浪费,减少土壤盐碱化和农药残留。

三、规划步骤1. 调研与评估:对目标灌区进行调研,了解其水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农田面积等相关信息。

评估灌区现有的灌溉设施和管理状况,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

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合理的灌溉布局和灌溉制度。

制定合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技术指导措施,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3. 实施与监测: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灌区的改造和升级。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四、实施方案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规划方案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灌溉管理,提供经济激励措施,推动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2. 资金投入:加大对灌区规划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

优先保障水源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规划方案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和技术水平。

总结灌区规划方案是为了保障农田用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制定的具体措施。

关于印发灌区工程工作方案

关于印发灌区工程工作方案

关于印发灌区工程工作方案一、背景灌区工程是指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的工程设施,通过科学的灌溉方式,使得农作物获得充足的水源,从而提高农田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加强灌区工程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工作目标1. 加强规划设计,科学布局灌区工程项目,提高农田灌溉水平;2. 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高农田用水效率;3. 强化灌区管理,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体系,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4. 改善农田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作内容1.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当地农田水利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土地利用,制定灌区工程规划方案,确定灌区工程项目的建设范围和布局。

2. 加强技术研究开展灌溉技术研究,推动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灌区管理体系,包括灌溉水源管理、设施维护管理、农田用水管控等,保障农田灌溉水平。

4. 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资源共享,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平。

5. 开展宣传教育开展关于灌区工程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灌溉工程的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意识,推动农民参与灌区建设。

四、工作要求1. 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灌区工程建设工作,明确责任,推动工作的落实。

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制定灌区工程规划方案时,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当地的农田水利资源分布情况和土地利用情况,确保项目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宣传,推动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灌区工程建设的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意识,推动农民参与灌区建设。

4. 强化监督,保障质量加强对灌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质量,保障农田灌溉水平。

灌区实施方案

灌区实施方案

灌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灌区是指为了农田灌溉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

灌区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灌溉效率,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二、目标1. 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2. 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的供应;3. 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1. 灌区规划根据灌区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状况、水资源供应情况等因素,制定灌区规划,确定灌区的范围和分区情况,合理划分灌溉用地,确保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充足供应。

2. 灌溉设施建设在灌区内部建设灌溉设施,包括灌溉渠道、水泵站、水库等,确保农田能够得到充分的灌溉水资源,并且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3. 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政策,加强对灌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的供应,防止因水资源短缺而影响农业生产。

4. 技术支持加强对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灌溉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5. 灌区管理建立健全的灌区管理机制,加强对灌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1. 制定灌区规划,确定灌区范围和分区情况;2. 开展灌溉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3. 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供应;4. 推动灌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灌溉效率;5. 建立灌区管理机制,加强对灌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五、预期效果通过灌区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的供应,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六、总结灌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的供应,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全力以赴推动灌区实施方案的落实,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力量。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灌溉是水稻生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因此,节水灌溉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灌溉制度、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提出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一、灌溉制度。

1. 合理制定灌溉计划,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水量,科学制定灌溉计划,
避免过量灌溉。

2. 推广滴灌和喷灌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泵灌和沟渠灌溉,滴灌和喷灌技术能够
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二、灌溉技术。

1.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掌握土壤水分状况,科学调整
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避免过度灌溉。

2. 配套施肥技术,合理施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少灌溉
水分流失。

三、管理措施。

1. 加强农民节水意识培训,开展水稻节水灌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节
水灌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灌溉管理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水稻节水灌溉管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灌溉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及时调整灌溉方案。

综上所述,水稻节水灌溉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灌溉制度、灌溉技
术和管理措施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溉计划,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加强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保障粮食安全。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

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

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概况灌区是农田灌溉的基本单位,是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实施区域。

目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环境的需求,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制定优质的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至关重要。

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是指在灌溉设施的基础上,以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工艺为基础,对灌区内的田间水利设施进行系统的配套和改造,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和改善农田生产环境的综合技术措施。

综合考虑灌区规模、现有设施、土地利用情况、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供应状况、土壤肥力情况等多个因素,针对不同的灌区制定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工艺,使得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优化和提升,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等综合效果。

二、灌区田间工程配套方案的主要内容(一)灌区田间水利设施1. 灌溉管网改造对灌区内的灌溉管网进行维护和改造,包括管道更换、管网清淤、管道修复等工作,以确保灌区内的灌溉设施畅通无阻。

2. 土壤湿润系统根据灌区的地形地貌和作物生长需求,对土壤湿润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供准确的水分供给,达到精准灌溉的目的。

3.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降低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二)污水处理设施1. 污水循环利用针对灌区内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工艺手段将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再次利用于农田灌溉,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2. 沼气处理设施对灌区内的沼气进行收集和处理,利用沼气进行能源和肥料的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三)农田生态环境建设1. 绿化工程在灌区内开展绿化工程,对农田周边和水利设施进行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田生产环境。

2. 防护工程针对灌区内的水利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防护工程,保护灌区设施安全和稳定。

大学毕业论文-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大学毕业论文-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一)基本资料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 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表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三)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

表3 作物种植比例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4及表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6。

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方案

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方案

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方案一、前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农民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水,为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

本文将针对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二、水稻区灌溉现状分析1. 水稻区灌溉现状目前,我国水稻区多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存在着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效率低、水资源浪费大等诸多问题。

尤其是在干旱地区,传统地面灌溉方式往往难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给水稻生长和产量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2. 灌溉现状存在的问题(1)地面灌溉容易造成土壤的盐碱化,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2)传统灌溉方式中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3)传统灌溉方式容易导致水资源浪费和土地沙漠化;(4)传统灌溉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成本较高。

三、管道灌溉工程的概念管道灌溉是指通过设置灌溉管道,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灌溉设施,以实现农田的灌溉需求。

相比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管道灌溉方式具有水资源利用率高、灌溉效率高、减少人力物力投入、降低成本等诸多优点。

四、管道灌溉工程方案的编制1. 管道灌溉工程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灌溉工程设计应该科学合理,满足灌溉的需求;(2)经济性原则:灌溉工程设计应该尽可能减少投入,使农业生产成本尽量降低;(3)可行性原则:灌溉工程设计应该在技术上可行,并满足农田灌溉的实际需要。

2. 管道灌溉工程的设计内容(1)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2)灌溉工程的水资源调度和供水计划;(3)灌溉工程的管道布局和选材设计;(4)灌溉工程的管道泵站和灌溉设备的选型和配置;(5)灌溉工程的施工和维护计划。

3. 管道灌溉工程的实施步骤(1)水稻区的灌溉需求调研;(2)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3)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施工;(4)水稻区的管道灌溉工程的维护和管理。

五、管道灌溉工程的技术要点1. 管道布局设计(1)根据水稻区的地形地势和灌溉需求,合理进行管道布局设计,确保灌溉水能够充分覆盖到农田;(2)管道布局设计要尽可能减少管道的长度,减少管道的压力损失;(3)根据水稻区的实际需要,设置好灌溉管道的分水口和分水阀,方便实现灌溉水的分水和供水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灌区规划
目录
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
1、概况
2、气象
3、种植计划
4、土壤
第二章灌溉制度及灌水率的确定
1、水量平衡法制定早稻的灌溉制度
2、由灌溉制度确定灌水率,绘制灌水率图
第三章渠道设计
1、灌区灌溉渠道系统的布置
2、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3、灌溉渠道断面设计
第四章灌溉方式设计
1、田间渠系布置
2、格田规格
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
一、概况
灌区位于新疆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盆地。

属塔里木河冲积细土平原,沿河岸及冲沟两侧略有抬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年均气温℃,日照2556~2991小时,无霜期180—224天,年降水量520mm。

地下水埋深3m,水源为渠水,引水水源为上游水库,距离灌区4公里。

二、气象
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P=80%。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
表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
三、种植计划
灌区规划种植早稻,采用淹灌。

早稻试验基本数据
注:全生育期需水系数a=。

早稻泡田日期为4月13日,定额为:80m3/亩。

四、土壤
土壤质地为粘土。

第二章灌溉制度及灌水率的确定
一、据基本资料用水量平衡法制定早稻的灌溉制度
1、先求出水稻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计算表
日蒸发量=月总蒸发量÷天数
算出每个月份占生育期的天数,再由某月的日蒸发量和某月占生育期的天数的乘积,得到全生育期在某月的蒸发量,然后再把各个月份在生育期的蒸发量相
加既得整个生育期的蒸发量,由全生育的蒸发量乘以全生育期需水系数α既得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2、求出水稻的日耗水量
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为:
逐日耗水量计算表
灌区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
校核:h +d m P WC h ∑-∑+∑-∑=始末
20+与7月11号淹灌水层相符,计算无误。

灌溉制度如下表:
二、由灌溉制度确定灌水率,绘制灌水率图
第三章渠道设计
一、灌区灌溉渠道系统的布置(如图所示)
灌区取水口放在上游水库的东南角,由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由于灌区较小,不设支渠,斗渠垂直等高线布置,长3000m 。

农渠垂直斗渠两边布置,平行于等高线,斗渠左右各设置10条农渠。

临干渠的两条农渠控制两侧,控制面积450亩。

其余控制一侧,支渠末端两条农渠控制面积250亩,其余225亩,间距300m ,长500m 。

故灌区固定渠道分为干、斗、农3级。

二、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由于灌区面积为5000亩,故各级渠道均采用续灌方式。

粘土:渗水系数A=、渗水指数m=
(1)确定农、斗的毛流量
采用经验公式,具体步骤如下: 1)农渠净流量 农渠条数 灌溉净面积(万亩)
Q 农净(m 3/s )
Q 农毛(m 3/s )
2 16 2
4)斗渠毛流量


农渠
上游水


(2)干渠设计流量推求
(3)渠道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的计算
三、灌溉渠道横断面设计
(1)干渠设计
粗糙混凝土护面,采用梯形渠道的水力最优断面:渠道比降i=1/8000、糙率n=、边坡系数m=
水深:
8/3
2
3/8
i
m
m
1
2
4
n
2


⎤⎢


-
+


=



Q
h
渠道设计底宽为:
断面面积为:
流速为:
不冲流速为:v不冲=(m/s) v不冲>v 不淤流速:v不淤=(m/s) v不淤<v 所以干渠的设计断面尺寸为:h=、b=
加大水深j h:
m h
j
939
.0
=
安全超高:
m h
h43
.0
2.0
939
.0
4
1
2.0
4
1
=
+

=
+
=


堤顶宽度为:
同理用求加大水深的方法求得最小水深:
(2)斗、农渠设计
采用梯形水力最优断面,水力最优断面具有工程量最小的优点,小型渠道。

粗糙混凝土护面,计算同上,结果见下表:
斗农渠横断面计算表
(3)其他渠系建筑物
在干渠进水口修建进水闸,在斗渠进水口修建节制闸。

(4)干、斗渠道横断面图
第四章灌溉方式设计
一、田间渠系布置
由于地面向一侧倾斜,且坡度均匀,采用灌排相邻布置。

田间渠系采用横向布置,灌水方向与农渠平行,毛渠和灌水沟垂直,灌溉水从农渠→毛渠→灌水沟。

每块格田在渠沟上设置独立的进水口及排水口。

不过此种布置毛沟和灌水沟会交叉,应布置交叉建筑物:涵洞。

斗沟在右侧同斗渠平行,垂直等高线。

二、格田规格
由于农渠控制面积有450亩、225亩、250亩之分,农渠长固定,所以格田有两个规格,长边沿等高线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