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某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_课程设计

某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_课程设计

TS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CONCEPTUAL DESIGN OF IRRIGATION PROJECT ON TSIRRIGATION DISTRICT目录前言.................................................................................................................... 11 灌区基本概况................................................................................................ 1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2.1 必要性.................................................................................................. 52.2 可行性.................................................................................................. 6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83.1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83.2 总体规划设计指标.............................................................................. 93.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9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14.1 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114.2 灌溉用水量分析.............................................................................. 114.3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125 典型工程设计............................................................................................ 155.1 典型工程范围的选择与布置.......................................................... 155.2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185.3 干渠的纵横断面设计...................................................................... 19结语................................................................................................................ 23前言TS灌区灌溉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山前平原上,种植旱作。

某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农水课程设计)

某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农水课程设计)
–采用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方式 –根据最小灌水率和加大系数求渠道最小流量、加大流 量
• 2、渠道水位推算
–控制点的选择 –确定灌区取水方式
• 干渠闸前设计水位与灌溉季节外河水位比较。
• 3、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迭代或试算方法
(四)排水沟设计
• 1、排渍、涝流量计算
–平均排除法确定排涝流量
• 2、排水沟水位推算
贡河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
设计任务
• (一)灌溉制度河灌水率图设计
– 1、水稻采用列表法
• 建议采用EXCEL
– 2、棉花采用图表法
• 注意采用次降雨量(连续降雨作为一次)作为计算依据
– 如连续3天降雨,分别为3、12、9,其次降雨量为24面mm,次有效利用系 数为0.9,可认为是在降雨量最大日的一次降雨。
–计算排水临界期的排渍、排涝水位, –临界期外河水位进行比较,检查是否满足自排要求 –若不能满足,需要采取的措施
• 3、排水支沟纵横断面设计
(五)建筑物统计
• 干、支渠渠系建筑物统计
– 如闸、渡槽、跌水、桥梁等
提交成果
• 1、规划设计报告一份;
–格式要规范 –图、表要有编号、表头和图名
• 编号唯一 • 表内的文字、数字字号比中文小一号。 • 计算公式要列出,公式中各项参数亦加以说明。
• 2、规划图一张 •
报告提纲
• 一、项目概况与必要性分析
– 1.自然概况 – 2.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二、规划设计标准 • 三、灌溉制度设计 • 四、灌排系统规划
– 1、骨干灌排系统 – 2、田间工程
• 田间渠系布置
– 毛渠、、灌排系统建筑物规划

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用课件

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用课件
有坝取水 有河流地区
抽水取水
水库取水
无坝取水
有坝取水 抽水取水
(1)无坝取水:灌区附近的河流水源丰富,河道枯水期
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在河岸上选择适宜
的地点作为取水口,修建取水建筑物,从河流侧面引水。
优点:工程简单、投资省、施工易、工期短、收效快;
缺点:不能控制河道水位,常受河水涨落、泥沙运动以及
无坝取水口 布置平面图
①河槽主流在凹岸; ②弯道处横向环流使其表层为清流; ③避开凹岸水流顶冲取水口。
横向环流:
引水角,即引水渠轴线与河道水流所形成的夹角,应为锐 角,通常采用30~45 °。 若灌区位置及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把渠首布置在凹岸而必 须放在凸岸时,可把渠首放在凸岸中点的偏上游处。
无 进水闸:控制入渠流量 坝 渠 首 冲沙闸:冲走淤积在进水闸前的泥沙 的 组 成 导流堤:平时导流引水、防沙,枯水期截断水流
灌溉设计保证率的选定,将影响工程建筑物的规模、灌溉 面积、工程建设的投资。其选取太高或过低都是不太经济 的,应选定一个经济效益最优的保证率作为设计标准。
一般灌溉工程是根据当地水文条件和作物种植状况选 用灌溉设计保证率。
2、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是指农作物生长期间遇到连续干旱时,灌溉设施 能确保用水要求的天数。其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 抗旱天数的两种统计方法: ①连续无雨日数,即雨量小于2mm或3mm的天数; ②连续无透雨日数,即两次透雨的间隔天数。 确定抗旱天数时应进行经济比较: 抗旱天数过高,抗旱能力强,但工程规模大,投资多; 抗早天数过低,工程规模小,投资少,农作物易受旱灾。 合适的抗旱天数,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作物种类及经 济状况来确定。
二、灌溉取水方式 1、河流水源的取水: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 随时间变化大,难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故必须修建用 以调节水源状况的的综合取水建筑物,即取水枢纽。取水 枢纽位于灌溉渠道的首部,故又称渠首工程。

灌溉课程设计

灌溉课程设计

灌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灌溉对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灌溉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我国灌溉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4.能够运用灌溉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分析灌溉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灌溉对农业和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灌溉的定义和作用:介绍灌溉的概念,解释灌溉对农业的重要性。

2.灌溉的基本原理:讲解灌溉的原理,包括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

3.灌溉方法:介绍常见的灌溉方法,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4.我国灌溉发展现状和挑战:讲解我国灌溉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强调合理灌溉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条件进行灌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灌溉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灌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溉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灌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灌溉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灌溉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灌溉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喷灌机、滴灌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溉过程。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灌溉信息,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课程名: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姓名:×××年级:2010级学院: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具体要求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方法;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喷灌选型与总体规划1.1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资料收集: 1地形:地面平坦72土壤:沙壤土3作物:苹果树园林,正值盛果期4水源:果园南部井水5气象:灌溉季节多风,平均风速2.5m/s社会经济条件:果园为实验果园,面积95亩,交通方便,电力供应不足;规划设计目的:该果园为实验果园,为发展节水农业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地质,灌溉对象及社会经济条件,故进行规划设计。

系统选型: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水源类型位置地形地貌地块形状土壤地质降水量灌溉区风速风向对象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管理体制劳动力状况及使用者素质动力条件由于该果园为盛果期的苹果树,经济价值就目前情况较高,并且为实验果园,可申请政府项目资金为保障。

灌水频繁,作物耗水量大,劳动力缺乏,但作为实验果园,管理者素质高有利于喷灌系统的实施,综合考虑后,拟定采用固定使得喷灌系统。

总体规划1吸收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根据给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经济基础选用合理的灌溉系统1.2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基本资料某实验果园,园内有一眼机井,动水位距地20m。

该地电力供应不足,为节约用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地形:面平坦,最大供水量为60m/h,面积95亩,果树2544株,株距4m,行距6m,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

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模板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模板如下:1. 课程设计目标:- 理解灌溉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掌握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 灌溉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灌溉排水工程的水文学基础;- 灌溉排水工程的土壤水分特性和水文参数;- 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灌溉排水工程的设备和工程实施;- 灌溉排水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3.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灌溉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地考察,加深对灌溉排水工程的理解;-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任务,包括方案设计、计算和绘图等;-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4. 课程设计要求:-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基础知识;-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设计和计算;-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设计任务;-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提出新颖的设计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程设计评价:- 设计报告评价:评估学生的设计方案、计算结果和绘图质量;- 设计答辩评价:评估学生对设计任务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团队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 - 创新能力评价:评估学生提出的创新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灌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模板,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广东水列亀力职业技术学洗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14水利2炎駁名:陈志炭学号:140321206tj录31灌区基本概况 (5)1.1自然概况 (5)1.2社会经济概况 (5)2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7)2」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9)2.2卷体规划设计指标 (9)2.3灌区总体现划布置 (10)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2)3」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12)3.2灌漩用水量分析 (13)3.3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15)4典型工程设计 (15)4.1典型工程范囲的选择与布置 (16)4.2灌漩黑道设计流量推算 (15)4.3干渠的纵横断面设计 (15)结语16刖sM灌区灌溉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山前平原上,种植旱作。

主要问题是干旱,涝次之,盐渍化更次之,设计重点是灌溉系统。

本灌区属于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灌区西北部有两水库可满足灌溉需要。

经调查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岁月。

解放后,虽得到相关处理, 但干旱仍是困扰这一地区粮食作物丰产的主要问题。

因此为保证该地区的粮食丰产增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本灌区工程建设。

按照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水源的分配方案是:地下水主要供各地国有工业、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铁路以西高地的农田灌溉用水。

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及零星菜地的灌溉,除特殊情况外,不用来灌溉大田。

农业生产这一方面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另一方面也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因此兴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作物的保利增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是跟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

1灌区基本概况1.1自然概况1.1.1地理位置及范围M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

灌区范围西起铁路,东至精深公路,南临c河, 北连F 河。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题目名称: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2007 级水利水电专业01 班*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1.基本资料1.1灌区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林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08m3,总库容2.3×108m3。

Q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 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1.2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2-1及表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题目名称: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20 级水利水电专业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月日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1.基本资料1.1灌区基本情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20m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Q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林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 1.2×108m3,总库容 2.3×108m3。

Q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 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1.2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1及表1-2。

表1-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月份 4 5 6 7 8 9 10 11 蒸发量(mm) 97.5 118 143.7 174.9 196.5 144.7 101.1 75.6 表1-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日月份4 5 6 7 8 9 101 7.6 4.62 12.7 17.4 18.53 3.4 1.9 7.34 925 5.3 1.2 10.86 4.8 7.9 - 2.87 8.6 28.58 2.59 19.110 3.611 2.5 2.112 1.9 2013 7.5 2.314 12.1 1.9 1.915 1016 6 4.1 3.5 32.817 24.518 1.319 1.620 4.3 12.6 11.521 1.8 18.522 2.1 10.6 20.2 2.5 3.623 1.4 10.7 4.524 35.4 7.425 6.226 1.527 1.128 1.5 3.72930 7.731 3.6月计72.9 212.1 78.3 39.8 25 37.3 103.51.3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1-3。

表1-3作物种植比例作物早稻中稻双季晚稻棉花种植比例(%) 50 30 50 20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1-4及表1-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1-6。

表1-4 早稻试验基本数据生育阶段复苗分孽前分孽后孕穗抽穗乳熟黄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日/月)25/4-4/55/5-14/515/5-1/62/6-16/617/6-30/61/7-11/712/7-20/725/4-20/7天数101018151411987模比系数(% )7818252l138100田间允许水层深( mm )10-30-510-40-820-50-8020-50-10020-50-9010-40-50湿润渗透强度( mm/d )1.3 1.3 1.3 1.3 1.3 1.3 1.3附注全生育期需水系数 =1.0。

表1-5棉花试验基本数据表生育阶段幼苗期现蕾期开花结铃期吐絮期全生育期起止日期(日/月) 21/4-16/617/6-28/7 29/7-26/8 27/8-6/1121/4-6/11模比系数(%) 18 30 24 28 100 地下水补给量占作物需水量的(%) 10 20 22 25计划湿润层深(m) 0.4-0.5 0.5-0.6 0.6-0.7 0.7注:计划产量120Kg;需水量系数K=2.67m3/Kg;土壤孔隙率48%(占土体的百分数);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为70%(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数),下限为35%(占空隙%);田间最大持水率为70%(占空隙%);播种时,计划层土壤储水量为72 m3/亩;播前灌之前土壤计划润湿层(0.4m)内的平均含水率θ0=40%(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数)。

增加的计划润湿层的平均含水率可按50%(占空隙体积的百分数)计。

表1-6中稻、双季晚稻设计年丰产灌溉制度中稻双季晚稻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定额(m3/公顷)灌水次序灌水时间(日/月)灌水定额(m3/公顷)1 7月5日50 1 7月19日502 5月26日25 27月27日153 4月6日25 3 1月8日254 10月6日25 4 7月8日205 6月2030 5 12月825日日 6 2月7日 30 6 8月23日 30 7 8月7日 30 7 8月27日 30 8 7月14日 30 8 8月31日 30 9 7月22日 30 9 6月9日 30 10 7月29日 25 10 12月9日 30 11 10月8日30 11 9月19日 30129月30日20灌溉定额320(m 3/公顷) 灌溉定额335(m 3/公顷)2.早稻及棉花的灌溉制度计算2.1早稻的灌溉制度计算2.1.1早稻田间逐日耗水量计算日蒸发量=总蒸发量÷天数阶段水面蒸发量=相应的日蒸发量×相应的天数 由于0.1=α 则==0E ET α0E阶段需水量=阶段水面总蒸发量×模比系数 阶段渗透量=渗透强度×天数 阶段耗水量=阶段渗透量+阶段需水量 逐日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天数田间逐日耗水量计算月份 4 5 6 7 天数30313031蒸发量mm 97.5 118 143.7 174.9 日蒸发量mm 3.25 3.81 4.79 5.64 生育期复苗分蘖前分蘖后孕穗起止月日25/4-4/5 5/5-14/5 15/5-1/6 2/6-16/6 天数10 10 18 15阶段水面蒸发量(mm)35.28 38.06 69.5 71.85 阶段需水系数a 1 1 1 1模比系数(%)7 8 18 25阶段需水量(mm)27.58 31.52 70.93 98.51 渗透强度(mm/d) 1.3 1.3 1.3 1.3阶段渗漏量(mm)13 13 23.4 19.5作物日需水量(mm/d) 2.76 3.15 3.94 6.57田间逐日耗水量(mm) 4.1 4.5 5.2 7.9田间逐日耗水量计算月份8 9 10 11天数31 30 31 30 蒸发量mm 196.5 144.7 101.1 75.6日蒸发量mm 6.34 4.82 3.26 2.52 生育期抽穗乳熟黄熟全生育期起止月日17/6-30/6 1/7-11/7 12/7-20/7 25/4-20/7 天数14 11 9 87阶段水面蒸发量(mm)67.06 62.06 50.78 214.7 阶段需水系数a 1 1 1 1模比系数(%)21 13 8 100阶段需水量(mm)82.75 51.23 31.52 228.54 渗透强度(mm/d) 1.3 1.3 1.3阶段渗漏量(mm)18.2 14.3 11.7作物日需水量(mm/d) 5.91 4.66 3.5田间逐日耗水量(mm)7.2 6 4.82.1.2早稻灌水制度设计当淹灌水层减去逐日耗水量,加上逐日降雨量后若小于最小田间允许最小水层深度则设计灌水,当大于最大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则设计排水。

水量平衡方程:W t -W 0=W r +P 0+K +M -ET 。

已知泡田日期为4月13日至4月24日,泡田定额为亩/703m m =,mm 86S 1=。

12305.97t e 11⨯==39 mm M 4.105.303986667.0h 30.5)-39860.667(h )P -t e S (h 667.0M 100111101=+--=⇒++=++=即得初始淹灌水层为10.4mm. 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列如下表。

表2-2 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早稻灌溉制度初步计算日 期生育期设计淹灌水层逐日耗水量逐日降雨量淹灌水层变化mm灌水量排水量月 4日 2410 425 复苗 10-30-50 4.1 35.9 3026 4.1 31.8 27 4.1 27.7 28 4.1 1.5 25.1 29 4.1 21 30 4.1 16.9 514.112.8 2 4.18.74 4.1 92 50 45.95分蘖前10-40-80 4.5 1.2 46.76 4.5 7.9 50.17 4.5 28.5 74.18 4.5 69.69 4.5 65.110 4.5 60.611 4.5 2.5 58.612 4.5 6.4 60.513 4.5 5614 4.5 51.515分蘖后20-50-90 5.2 46.316 5.2 6 47.117 5.2 24.5 66.418 5.2 61.219 5.2 5620 5.2 50.821 5.2 45.622 5.2 10.6 5123 5.2 10.7 56.524 5.2 51.325 5.2 46.126 5.2 40.927 5.2 1.1 36.828 5.2 3.7 35.329 5.2 30.130 5.2 24.931 5.2 19.762孕穗20-50-100 7.9 1.9 25.93 7.9 58 404 7.9 50.15 7.9 42.26 7.9 34.37 7.9 26.48 7.9 58.5 409 7.9 50.610 7.9 42.711 7.9 34.812 7.9 66.9 4013 7.9 5914 7.9 1.9 5315 7.9 45.116 7.9 37.217抽穗20-50-90 7.2 3018 7.2 22.819 7.2 55.6 4020 7.2 48.421 7.2 41.222 7.2 49.2 83.223 7.2 7624 7.2 35.4 90 14.225 7.2 82.826 7.2 1.5 77.127 7.2 69.928 7.2 62.729 7.2 55.571 乳熟 10-40-50 6 42.32 6 36.3 3 6 30.34 6 24.356 18.3 6 6 12.37 6 46.3 408 6 40.3 9 6 34.3 10 6 28.3 11 6 22.3 12 黄熟 湿润 13 14 15 10 16 4.1 17 18 1920464.9 307230 60.1校核:3.221.602309.4643.30710=-+-+=-+-+∑∑∑∑WC m d P h与7月11日淹灌水层相符,计算无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