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灌溉规划设计报告书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开展工程灌溉设计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个地区,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由于地处西北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无法达到预期。
因此,有必要对该地区进行工程灌溉设计,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三、灌溉系统设计1.水源选择考虑到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故应选用经济性较好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作为灌溉用水。
通过勘测,发现该地区地下水丰富,水质较好,因此决定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
2.灌溉方式考虑到地区气候干燥,土壤干燥,应选用滴灌和喷灌方式进行灌溉。
滴灌和喷灌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并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灌溉工程规划农田灌溉工程应依据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势和农田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灌溉管网和灌溉设施,确保灌溉水能够有效覆盖整个农田。
同时,应考虑到农田面积较大,可以采用分区控制的方式进行灌溉,使水分更加均匀地覆盖整个农田。
4.土壤改良针对地区干燥、土壤贫瘠的特点,可以在灌溉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元素和肥料,为土壤补充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四、灌溉系统设备选型在遴选灌溉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稳定性、节水性和耐用性等因素,尤其要考虑设备在干燥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因此,需要选用高效节水的滴灌和喷灌设备,以确保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的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五、灌溉系统管理灌溉系统的管理可以采用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的方式。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灌溉水位和土壤湿度情况,从而精确控制灌溉量和频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同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农田的不同情况,进行自动调整,确保灌溉水量的精准控制。
农村农田灌溉规划报告

农村农田灌溉规划报告一、引言农田灌溉是农村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灌溉规划对于提高农田产量、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农村农田灌溉规划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
二、区域概况1. 地理位置本地区位于XX省,地理坐标为XX度XX分至XX度XX分之间。
2. 气候条件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降水量约XXX毫米。
3. 土地利用状况该地区农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耕地占总面积的XX%。
三、需求分析1. 灌溉水源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该区域水资源丰富,拟利用周边的河流和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
2. 农田类型根据农田类型和作物种植情况,将农田分为水稻田、小麦田、蔬菜园等。
3. 灌溉方式结合本地的土地条件和农田类型,拟采用喷灌、滴灌和沟灌等灌溉方式。
四、规划方案1. 设备建设根据农田面积和灌溉需求,计划购置一批现代化灌溉设备,包括喷灌和滴灌系统,并进行相应的安装和调试。
2. 灌溉管网在农田周围建设灌溉管网,确保灌溉水源能够覆盖到每一片农田,并且可以灵活调节水量。
3. 灌溉管理系统建立农田灌溉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自动调节灌溉水量,确保农田得到适量的灌溉。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农田产量合理的灌溉方案将保证农田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2. 节约水资源通过精确的水资源管理和灌溉方式,有效减少浪费,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 保护环境在农田灌溉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技术,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六、实施计划1. 设备采购与安装阶段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工作内容:购置农田灌溉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2. 管网建设阶段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工作内容:建设农田灌溉管网,确保水源能够覆盖到每一片农田。
3. 管理系统建立阶段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工作内容:建立农田灌溉管理系统,确保灌溉水量合理调控。
灌区规划方案

灌区规划方案灌区规划旨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本文将对灌区规划方案进行全面介绍,包括规划的目标、重点、步骤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一、规划目标灌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水量,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水量。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重点1. 水资源调配:根据各地灌区的类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增加农田用水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灌溉设施建设:对已建立的灌溉设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对于老旧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新换代,以提升灌溉效果。
3. 灌溉管理与技术创新:加强灌区管理能力,优化机构设置,实施灌溉定额并加强监测。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灌溉精度,降低水分浪费,减少土壤盐碱化和农药残留。
三、规划步骤1. 调研与评估:对目标灌区进行调研,了解其水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农田面积等相关信息。
评估灌区现有的灌溉设施和管理状况,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
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合理的灌溉布局和灌溉制度。
制定合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技术指导措施,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3. 实施与监测: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灌区的改造和升级。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四、实施方案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规划方案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灌溉管理,提供经济激励措施,推动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2. 资金投入:加大对灌区规划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
优先保障水源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规划方案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和技术水平。
总结灌区规划方案是为了保障农田用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制定的具体措施。
毕业设计——灌区规划设计

目录绪论 (3)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 (5)1.1 项目区简况 (5)1.2 自然条件 (5)1.3 水文地质条件 (6)1.4 土壤 (6)1.5 现有水利工程 (6)1.6 社会经济条件 (7)第二章灌区规划 (9)2.1 规划标准及原则 (9)2.2 工程布局 (10)第三章灌区灌溉制度的拟订 (11)3.1 灌溉保证率的选择 (11)3.2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11)3.3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13)3.4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用水过程 (14)3.5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 (15)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15)4.1 工程设计的任务和依据 (15)4.2 灌溉工程设计 (15)4.3 排涝工程设计 (24)第五章泵站设计 (28)5.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28)5.2 泵站设计扬程的确定 (29)5.3 水泵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29)5.4 泵房设计 (30)第六章工程量估算 (31)6.1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31)6.2 挖方渠道概算 (31)6.3 半挖半填渠道概算 (31)6.4 裁弯取直工程量 (32)6.5 渠道总工程量 (32)总结 (32)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 (33)绪论根据《武隆县近、中期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95年-2000年)》总目标: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2329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000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要解决龙坝乡在过去四十年中在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达到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对隆坝乡灌区的水利规划势在必行。
本次设计就是针对龙坝乡灌区在灌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目的。
四川新建灌区报告

四川新建灌区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四川新建灌区是针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快农田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本报告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四川新建灌区的背景、规划和设计以及其对农业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不足、灌溉设施滞后、农作物产量低下等诸多问题。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四川省决定新建灌区,以解决目前灌溉工作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四川新建灌区的背景,包括当前灌溉工作的挑战和问题,以及新建灌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文章将详细探讨新建灌区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灌溉水源的选取、灌区布局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
通过深入解读规划和设计方案,读者将对新建灌区的整体框架和实施路径有更清晰的了解。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重点分析新建灌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分析新建灌区前后农业生产效益的变化,我们将评估新建灌区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另外,文章还将探讨新建灌区的可持续性,包括灌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灌区管理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决策者、学者以及对四川农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四川新建灌区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把握新建灌区的意义和价值,为促进四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用来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即四川新建灌区的情况。
接着,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
其次,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新建灌区的背景情况。
这部分将包括新建灌区的意义、原因以及相关政策和计划的制定过程。
同时,将介绍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探讨新建灌区的规划和设计。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新建灌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总结。
灌溉工程方案说明书范文

灌溉工程方案说明书范文一、项目背景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本方案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灌溉工程方案。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灌溉工程方案2. 项目地点:某某县3. 项目规模:涵盖某某县全境的农田4. 项目目标:为农作物提供科学合理的灌溉水源,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三、项目建设内容1. 建设灌溉管网:通过规划设计,将主干管网和支干管网结合在一起,建设成为完善的农田灌溉网络。
2. 建设灌溉水泵站:配置适当的水泵设备,提供足够的水源,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3. 建设水源设施:利用当地水资源,进行水源的开发和利用,确保灌溉水源的有效供应。
4. 联合土地整理:结合土地整理工作,进行灌溉设施的优化,提高灌溉的效率。
四、项目建设过程1. 调研阶段:了解当地农田情况和水资源情况,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2. 规划设计阶段: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制定灌溉工程方案。
3. 建设阶段:进行灌溉管网、水泵站、水源设施等建设工作。
4. 调试阶段:对建设完成的灌溉设施进行调试和试运行。
5. 运行维护阶段:对已完成的灌溉设施进行运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项目效益1.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节约用水资源。
2.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3. 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六、项目投资1. 总投资:1000万元2. 资金来源:政府出资和社会资本合作七、项目可行性分析1. 经济可行性:农田灌溉的工程投资将会为农业生产带来及其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2. 社会效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效益。
3. 环境效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将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环境效益。
八、项目管理与保障1.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维护。
喷灌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1摘要 (2)1基本资料 (3)1.1 地形 (3)1.2 气象 (3)1.3 土壤 (4)1.4 水源 (4)1.5 灌溉设计保证率 (4)1.6 作物对灌水要求 (4)2灌溉系统选型 (5)2.1拟定灌溉制度 (5)2.2区域分析及规划 (12)2.3选择喷头 (13)2.4喷头组合形式 (14)3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 (17)3.1管网布置形式 (17)3.2管道工程分级 (17)3.4 确定支管的轮灌方式 (17)4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18)4.1灌溉时间安排 (18)4.2管道材料选择 (18)4.3管道直径计算 (18)4.4水头损失 (22)4.5水泵的扬程 (23)4.6验证压力是否满足要求 (23)5设备用量明细表 (24)5.1管材设备 (24)5.2喷头 (24)5.3接头 (24)5.4闸阀 (25)5.5其它设备 (25)参考文献 (26)摘要工程区地处黄青藏高原,海拔高程2858~2940m。
按地表形态及成因类型特征,分为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堆积区两大地貌单元。
目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根据已有基本资料进行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本区灌溉作物为蚕豆,灌溉面积130.93亩。
利用水量平衡法拟定作物的灌溉制度,求得本区蚕豆灌溉定额为203.26mm。
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该片区域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 东西比较平坦,田块大致为长方形,河流自西向东流过,天然径流满足灌区用水需求,适合采用抽水取水的方式。
该地区面积相对较大,种植作物为高产性优质作物,灌水频繁,为了操作使用方便和易于管理,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选择全圆喷洒,组合形式为正方形,以保证灌区的喷灌质量。
灌区干管应沿主坡方向、大致垂直等高线布置,支管则平行等高线布置,部分与等高线斜交。
管网布置形式,采用圭字形布置。
根据灌区管道进行分级,管道分成干管和支管两级,在支管上安装喷头。
灌区灌溉设计

1 综合说明1.1灌区基本情况黄尖山灌区位于广丰县城西北部。
本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73ha, 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广丰县主要产粮区。
目前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品种有:蔬菜、花生、大豆、油菜等。
黄尖山灌区行政区划属广丰县永丰镇管辖,灌区内现有2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截止2004年,共有耕地面积193.7ha,人口6122人,其中农业人口5908人,农户1473户,农业劳动力3198人,农业总产值435.9万元。
其中黄尖山水库控灌面积173ha,现状实际自流灌溉耕地170ha。
黄尖山灌区主要从黄尖山水库取水灌溉。
黄尖山水库1953年兴建,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92km2,总库容177.52万m3,正常蓄水位220.0m,相应库容152.5万m3,属小(1)型水库。
主要建筑物有斜墙坝、溢洪道和灌溉输水隧洞、输水斜涵。
黄尖山灌区1953年动工兴建,1955年春开始发挥效益,后经过多年续建,于1981 年达到现有规模,该工程主要由当地政府组织受益区的农民投工投劳建成。
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73ha,主要水源工程黄尖山水库通过天然河道翁岭水向各支渠供水。
支渠总长6.34km,其中黄尖山支渠1.89km,翁岭支渠1.0km,石谢支渠长1.9km,黄福桥支渠长1.55km。
斗渠总长3.7km,其中黄尖山斗渠1430m,水碓山斗渠420m,三童斗渠450m,莲花心斗渠450m,洋口弄斗渠950m。
沿途兴建了分水口4个,排洪口4个。
灌区经过近五十年的运行,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渠道淤积严重。
各支渠渠首工程的栏水坝为浆砌石坝,大部分损坏严重,且渠首进水口无闸控制。
灌溉渠道大部分为土渠、未衬护,漏水严重,目前灌区实际灌溉面积170ha,占设计灌溉面积的98.3%,但灌溉保证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水库来水量有限,渠道漏水严重,灌区水利用系数低。
1.2水文气象黄尖山灌区位于丰溪河小支流黄尖山流域,黄尖山小流域发源于黄尖山尖,峰顶高程504米,河流自源头起自北向南依次流经广丰县永丰镇的翁岭村、石谢村于芦林工业区注入丰溪河,全长6.5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8° 08,—118° 10,,北纬28° 25,—28° 30,,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2平方米,坝址以上加权平均坡降j=11.27%, 本灌区取水源主要为黄尖山水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综述**县**水轮泵站位于**河干流中段的**镇**村,工程引、提、蓄、灌溉结合,是集灌溉兼发电为一体的全国示范的一项**县县办水利骨干工程。
本站灌溉项目区可控制灌溉面积12680万亩, 其中已建灌区覆盖灌溉面积5730亩,由于部分灌溉设施损毁,实际能发挥效益的灌溉面积为4590亩。
灌溉区的建成,有力地改善了当地农业基础条件,增加了受益区的收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站始建于1968年,于1972年12月建成投产,至今已运行有四十年,由于受当年技术条件和资金限制,施工质量较差,加上运行时间长久,泵站陈旧老化,机组检修频繁、效率低下,工程多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水工建筑物和金属结构也年久失修,各部分不同程度存在着损毁和渗漏现象,致使水能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降低,亟待解决。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力资源、发挥泵站的效益,保障生产安全,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科技水平和能效,使工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应水电站管理处的要求,特对该电站进行续建和改造规划。
我院组织了技术力量,收集、整理和分析了河流、水文、气象、地质资料,以及项目区原设计、运行和接入系统资料,开展了必要的现场调查和踏勘,通过对广泛的研究和会审,按照国家有关灌区建设和技术改造规程、规范。
并参考《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及《**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及已建灌区维修和技术改造经验,完成了本工程的续建和改造规划设计报告。
本工程规划是**水轮泵站灌溉项目区的的续建和改造,工程实施后可全部发挥控灌面积立体效益、提高用水效率、缩短供水时间、保障工程安全性能、增强抗旱能力、促进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主要工程措施是对遗留的6950亩灌溉区工程的续建采用管道灌溉措施,其它灌溉附属设施也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 全面实施续建配套,以达到节水、高效、管理方便的目的;改造工程是对已建工程进行恢复和改善,主要包括水工建筑物改造、金属结构改造、泵站机组改造和电气设备改造。
2项目区基本情况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区自然情况2.1.1地理地貌**县位于**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
项目区地处**县魏**麓**河两岸, 东西窄、南北长,东西长约40公里,西北宽约75公里,海拔高程为560-770米。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占90%。
地表大多覆盖黄土,整个地区山谷交错,以**河为界分为东山片和西山片,山脉为南北走向,多半耕地为梯田。
本项目水源地位于**村的渠首拦河坝,上水机组设置在**县**水轮泵站厂房内,厂房位于**河干流中部的干流东岸,**镇**村南,**、嘉峰两镇交界之处,2.1.2河流水系项目区内主要河流为**河、**河、**河和**河。
**河属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源县西北、二郎神沟内霍山脚下,源处海拔高程1955m,总流域面积12800平方公里,流经**县境内82公里,**泵站上游控制流域面积6689平方公里。
**河发源于**镇秋峪岭西麓大麻地沟,上游为**县境内柿庄河和云首河,两河在**乡境汇合后称**河,在**镇西门外500m 处汇入**河,总流域面积782.6km2,主河道长50.9km,平均纵坡13.6%,总落差440m。
2.1.3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气候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春季多风少雨雪,六至九月份受印度洋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流域的多雨季节,为河川经济的主要来源,秋季大气层稳定,秋高气爽,秋雨多于春雨。
据**气象局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0.3℃,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19.9℃,多年平均降水量635.9mm,六至九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的68%,平均日照时数为2630小时,无霜期197天,蒸发量由北向南逆增,约1700mm左右。
2.2经济社会及农业生产状况2.2.1 社经情况本次规划项目区涉及**县**镇、**镇和**乡两镇一乡,共涉及高庄、乌山沟、南岭、下马山、上马山、过风窑、黄鹿坡、霍家山、梁山、李庄、卧虎山、柿沟、窦庄、庙凹、郭北、郭南、霍长凹、林圪堆、吉山、上家、刘庄、务头、马王庄、王山、煞沟、南凹、上坪、秦庄、殷庄等29个村,4639户,13332口人,12680亩耕地,人均纯年收入在5600元左右,项目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水土条件优越,发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条件得天独厚。
项目区是**县工农业发展较快地区之一,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是一个经济较发达区域。
工业以煤为基,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煤层气、煤化工、煤气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2.2 农业生产现状项目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等。
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突出发展畜牧、蚕桑、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农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2.3项目区基本情况2.3.1 项目区原设计工程规模1967年“**县**水轮水力发电管理处设计任务书”及规划布置方案获批,方案分为**水轮泵站灌区和**水库灌区两部分,总规划灌溉面积31530亩, 其中规划**水轮泵站灌区灌溉面积为12680亩。
由于历史原因,交口水库和水库下游的东、西两条干渠总长12公里至今未能如期建成,直接影响了水库下游18850亩的控制灌溉面积不能实施。
本次规划只对**水轮泵站灌溉项目区进行续建和更新改造。
该项目区所属**水轮泵站是**河梯级开发工程之一,和其上游的槐庄电站共用一座拦河坝和引水渠道,尾水与下游梯级在建工程武安电站的渠首相连。
本泵站是引、提、蓄、灌溉结合,集灌溉兼发电为一体的全国示范的一项县办水利骨干工程。
**水轮泵站拦河坝位于***村的**河干流上, 拦河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长190m,高7.2m,大坝溢流面顶高程576.7m。
项目水源工程为,**水轮泵站引水渠设计流量14 m3/s,渠道总长6.3km,其中自**电站尾水至本站前池全长4.9公里,**电站尾水渠首正常水位568.54m,梯形渠底宽1.6m,顶宽10.5m,矩形渠宽5.2m,净高3m,正常水位2.5m。
**水轮泵站前池长51m,宽14.1m,正常水位565.40m;压力管长43.5m,共6根,压力管内径130cm。
,本站发电机组设计为三台,单机容量400千瓦,总容量为1200千瓦装机,单机引水流量2.9m3/s,设计水头17.3m, 电站全年发电量可达到750万千瓦时,尾水正常水位547.60m,水轮机安装高程550.80m。
**水轮泵站所承担用水灌区为**县唯一一处中型灌区。
担负**、**两镇和**乡共二十九个行政村的灌溉任务。
该灌区当时设计上水机组两台, 水泵型号为DK400-22型,额定扬程180m,单机年上水量200万m3,设计灌溉面积为1.2万多亩,。
灌区分为东山片和西山片两个灌溉区。
(一) 东山片灌区东山片灌区上水管道管道长2150米,其中隧洞1处,长822米,桥1座,总长25米。
上水管道内径0.6米,其中1150米为焊接钢管制作,1000米为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净扬程168米。
东山片灌区干渠为浆砌石输水渠道,断面为矩形,总长3.19公里,包括输水隧洞三处总长898米,倒虹一处544米,控制灌溉面积6950亩。
(二) 西山片灌区西山片灌区上水管道总长2500米,均为明管, 上水管道内径0.3米,焊接钢管制作,净扬程169.6米。
西灌区干渠渠道长3.9公里,控制灌溉面积5730亩。
干渠为浆砌石输水渠道,断面为矩形,包括倒虹两处,分别为水泉沟倒虹和庙凹倒虹处。
2.3.2 项目区现工程状况**水轮泵站工程于1968年2月动工, 1971年5月25日第一次通水发电。
1972年12月20日正式投产运行,当时受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完工后并没有达到设计的工程规模。
发电机组为三台,上水灌溉机组为一台。
后又与2010年水电站技术改造后又续建一台发电机组,工程现状为四台为发电机组为三台,上水灌溉机组为一台,五台机组的单机容量仍安原设计装机。
**水轮泵灌区工程上水灌溉投产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仍有遗留工程没有完成,主要遗留工程包括部分引水支渠和蓄水池没有修建,导致工程的覆盖灌溉面积只有5730亩,远没有达到当时设计的1.2万多亩的控灌面积。
并且由于输水渠道年久失修,浆砌石结构不同程度存在着渗漏、剥落现象,甚至部分区段坍塌报废, 致使现有的实际灌溉面积只有4590亩,剩下的1140亩灌溉面积需经维修后才能发挥效益,占已建工程覆盖灌溉面积20%左右。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汛期雨水集中,旱灾、洪灾相对突出,对农业危害最大。
由于干旱,每年都有一部分农作物不能及时灌溉而减产。
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兴利除弊,是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持续干旱少雨,灌溉用水量增加,提取地下水量过大,地下水位下降,农业灌溉成本不断加大,这已成为困扰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是解决当地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有效的措施,项目建设是缓解水资源“贫乏”的需要。
(3)通过灌溉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而且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水分生产率和降低灌溉成本,使农作物达到适时适量灌溉,省工、省电、节地,可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使农民有余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选择多种种植模式,使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成为可能、项目建设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需要。
3项目区水量供需平析及水质分析3.1灌溉设计标准及设计基准年选择根据本次设计的要求,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本项目区设计保证率确定为75%。
项目设计基准年为2011年。
3.2项目区可供水量的计算项目区利用已有**水轮泵站上游的拦河坝蓄水作为灌区水源,通过泵站加压分别送往东山片和西山片两个灌区。
泵站现有上水机组一台,为七十年代老旧型号离心泵,扬程200m,上水流量为450m3/h,配套电机额定功率为400kW,年可供水量约为200万方左右。
曲轮水轮泵站厂房上游有六根压力管道,直径为1300mm,现在使用的有五台机组,四台发电,一台上水,本次规划利用剩余一根压力管道续建一台上水机组,原有上水机组也一并更换。
两套上水机组均选用选用MD550-50*4型耐磨双吸离心泵,上水流量550m3/h(0.1527 m3/s),扬程200米,分别供东片区和西片区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