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纲要

合集下载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提纲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提纲
5.人民和政府的关系P51:(政府的作用+人民的地位)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的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②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是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6.★★法治政府的要求:P51-53
①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对社会、国家好】
7.★★★公民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P41(怎么做?)
①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②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补充)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电视、众号等新媒体反映情况。
6.★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P33
①P2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现代化、没有民族复兴。(总)
(二)法治政府(5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即为什么再结合1 + 6要求即怎么做)
(三)法治社会(7怎么做也可用于法治国家+8法治和德治)
1.★★法治的意义 (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P4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重要知识点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3.1 生活在民主国家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重点)(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重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目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6、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重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7、为什么民主需要法治保障?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8、社会主义民主真实性体现在哪里?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归纳1.社会主义民主知识点(1)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2)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3)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4)特有形式和独有优势:协商民主(5)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6)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意义?(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有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4.公民应如何参与民主生活?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②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③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5.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题目是为什么+法时,即答以下几点)(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特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5)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6.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题目是怎么做+法时,即答以下几点)(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十六字方针)(2)加强法治宣传,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氛围(宣传)(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4)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参与,献言献策,主动监督(5)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化(6)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需知道这是法治的两个要求)(7)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权力滥用,维护人民权力(防滥维权)(8)走中特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题目问为什么要民主监督?为什么要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时也答以上几点但需加上有利于)7.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与考点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与考点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与考点1. 民主(1)探索2. 新型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1)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新型民主—————旧民主多数人统治少数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2)表现(特点):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3)意义(作用):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既要发展选举民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3. 我国的民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基础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4. 行使民主权利(方式)(1)民主选举: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原则:公开、公平、公正(2)民主决策: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意义(作用):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国家而言)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对公民而言)5. 增强民主意识(1)民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纲要

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纲要

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纲要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生活在民主国家【一】民主的出处、价值要求、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二】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根本目的:1、本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五】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用国家繁荣富强。

六、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和独特优势: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七、我国民主制度的实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 (2)材料二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3)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民法典的通过体现了其要求 的哪一方面? •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
法。 • (4)公民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 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
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 材料二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民法 典。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重大举措。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 (1)材料一说明公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公民可以通过 哪些方式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 • 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知识总结
课标超链接
课标链接
备考指导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 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 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全面依法治国常结合国家法律文 件、法律法规等,以材料简答题、 活动探究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建议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多关注国家相 关立法及加强法治建设的举措,自 觉树立法治观念
委员列席本次人大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其 他报告,讨论民法典草案等。 • 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我们坚定不 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实现“基本建成法治 政府”而努力。
• (1)材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哪两项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两种具体形式? •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 (3)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及其核心是什么? • 准则:依法行政;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 (4)作为现代公民的一员,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增强法治意识? • 我们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 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一框:生活在民主国家(一)课堂部分:1、追求民主价值(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P30)(2)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P30)(3)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P30)2、中国追求探索民主价值的历程(1)近代史: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没有实现“还权于民”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中国革命胜利人民民主胜利(2)现代史:①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社会主义民主②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

3、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全面依法治国。

(第二单元序言P29)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3)通过法治来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们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P33)4、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新型的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P30)(2)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30)(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P33)(4)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P33提炼概括)a、有利于充分发展反映人民的意愿、实现人民的合理要求、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b、有利于推动法治建设、促使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人文化。

c、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5)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6)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我国的民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部编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和法治考点梳理

部编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和法治考点梳理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1.中国人民追求民主道路的历程证明了什么道理?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2.社会主义民主有何特征?(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两种重要形式?(1)选举民主。

(2)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3.1重要观点(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法制兴则国家兴,法制强则国家强。

(4)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6)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7)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制知识点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生活在民主国家
一、民主的出处、价值要求、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二、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根本目的:
1、本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五、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稳定用国家繁荣富强。

六、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和独特优势: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七、我国民主制度的实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参与民主生活
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
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条件: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二、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形式: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形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三、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四、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五、参与民主生活对公民提出的要求: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六、如何塑造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增强公民意识的方法):
1、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3、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4、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夯实法治基石
一、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
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法治的要求: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四、中国的法治蓝图: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五、建设法制中国: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掩护,使每一步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凝聚法治共识
一、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
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
二、法治政府的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核心:
1、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四、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五、厉行法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1、必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途径:①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③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
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六、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