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合集下载

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

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
F NG T o E a , LI AN G Ho g , CHE G M a , L U Ru n N n I i
( ol e f cec n eh oo y u n nU iesy C l g i e dT cn lg ,Y n a nvri ,Ku mi 5 0 hn) e oS n a t n n 6 0 9 ,C ia g 1
基于 A c I n i 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 rG SE g e n
冯 涛 , 梁 虹 程 满 , 刘 蕊 ,
( 南 大学 信 息学 院 ,云 南 昆明 6 0 9 ) 云 50 1
摘 要 : 结合 多层软件 架构 技术 , 出一种 通用 的多层 次城 镇 土地定 级估价 系统 体 系框 架 , 以A ciE g e 术为核 心 , 提 并 rgs n i 技 n 使 用 Jv 语 言实现 了城镇 土地 定级估 价 系统 。讨论 了系统 构 建过程 中因素 因子体 系表 、单元 格 划分等 关键 问题 ,为 同类 系统 aa 的开发提 供 了一套 通用性 强 , 开发 成 本低 , 易于 维护和 扩展 的土 地定级 估价 解 决方案 。 关键词 : 地理信 息 系统 ; 城镇土 地定 级估价 ;软 件 工程 ; 多层体 系架构 ; 中间件
维普资讯
第 2卷 8
Vo . 1 28
第 1 期 1
N O 1 . n sg mp tr En ie r ga d De in i
20 年 6 07 月
J n 0 u e 2 07
l e . hsaes e li rd cdid tiadscedi uligte y t o c ega e dapasmet r b d ae a r T i l r a ln o u e ea ce b i n s m f y) y a t r n l n u n d hs e Dei - d p ri d r n a e n a l sd o r f u n a b n o E ( ci egn ) wi aa An e rcs o s m uli , asr s f orlt e rbe sle t nA r a gs n ie t Jv. h di t o es fy t b i n nh p s e d g i r ai o l eeoc e v p mss eov dwi XMLad ir h n

土地分等定级实验报告(3篇)

土地分等定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方法,验证其在实际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流程;3. 分析土地分等定级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4. 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和可行性。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分等定级作为一种科学、合理、公正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区域选择本次实验区域为我国某市某县,该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较为发达。

实验区域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2. 实验方法(1)实地调查:组织实验团队对实验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利、社会经济等数据。

(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建立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

(3)模型构建: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4)土地分等定级: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实验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5)效果评估:对比实验前后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

3. 实验步骤(1)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方法、时间、人员等。

(2)实地调查:组织实验团队对实验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利、社会经济等数据的收集。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建立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

(4)模型构建: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5)土地分等定级: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实验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6)效果评估:对比实验前后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分等定级。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是一种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用于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进行分类和分析。

通过使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该方法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如农地、森林、湖泊、城市建筑等,并将其图像化展现在地图上。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区域发展趋势以及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的原理、应用和优势,以及它在未来发展方面的潜在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在本文中,我将首先介绍土地覆被分类法的概述,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然后,我将探讨土地覆被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以及其在ArcGIS软件中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深入分析土地覆被分类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最后,我将总结本文的内容,并提出对土地覆被分类法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对土地覆被分类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ArcGIS土地覆被分类法的概念、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深入了解这一分类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ArcGIS技术进行土地覆被分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和空间规划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土地覆被分类法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正文2.1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概述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是一种通过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的方法。

它利用了遥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地球表面的土地覆被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析,以提供有关土地利用和覆被的详细信息。

ArcGIS 土地覆被分类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采集、图像预处理、分类方法选择、分类器训练和精度评价等。

GIS技术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科技・ 探索・ 争I 乌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G I S 技术在城镇土地定心, 中国 重庆 4 0 0 0 0 0 )
【 摘 要】 城镇 土地定级是城镇土地 管理 的基础性 工作 , 研 究 以遂 宁市安居 区住 宅用地定级为例 , 就地理信息 系统技 术及其 空间分析建模 功能在城镇土地 定级工作 中的应 用进行 了探讨 着重论述 了G I S环境 下城镇土地定级基础资料库的建立、 空间分析建模研 究. 并对 G I S支持下 的土地定级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 通过 G I S的空间分析建模功 能, 提 高了流程的 自 动化程度 , 提 高 了城镇土地 定级 工作 的效率和精度 ; 同时 表 明. 基于G I S 的空间分析 建模是 目 前城镇 土地定级 工作 中普遍适用的方法与技术。 【 关键词 】 土地定级 ; G I S ; 空间分析 建模
Ap pl i c at i o n o f GI S Te c hn o l o g y i n Ur b an La n d Gr a d i ng
LI U Fe ng
( C e n t r a l h i g h h md s o f Ch o n g q i n g l a n d p l a n n i n g nd a d e s i g n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0 0 , C h i n a )
a n l a y s i s mo d e l t o r u n t h e mo d e l w i t h A n j n c i t y .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 t h e m o d e l o f GI S i m p r o v e d t h e a u t o m a t i o n . e f i f c i e n c y a n d a c c u r a c y . A n d S p a t i l a

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

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

城镇⼟地的分等定级城镇⼟地的分等定级 城镇国有⼟地是指市、县城、建制镇和⼯矿区范围内属于全民所有的⼟地,但地下资源、埋藏物和市政公⽤设施除外。

那么城镇⼟地的分等定级呢,⼀起来了解⼀下! 城镇⼟地分等定级概述 1、⼟地分等定级的含义和对象 (1)⼟地分等定级的含义 是在特定⽬的下,对⼟地的⾃然和经济属性进⾏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城镇⼟地分等定级是⼟地分等定级的`⼀部分。

(2)城镇⼟地分等定级的对象 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内的所有⼟地 2、⼟地分等定级与⼟地估价的关系 (1)两者的概念实质 (2)两者的关系 ⼟地分等定级评定的是⼟地使⽤价值,⼟地估价是评定使⽤价值在市场上反映出的价格。

两者相辅相成,⼜未必⼀致。

3、⼟地分等定级体系与⽅法 (1)⼟地分等定级体系:城镇之间的⼟地等和城镇内部的⼟地级 (2)城镇⼟地分等定级⽅法 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称多因素分值加和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常⽤公式 城镇⼟地分等定级完整⽅法的两个步骤 4、⼟地定级原则 (1)综合性原则;(2)主导性原则;(3)地域分异原则; (4)⼟地收益差异原则;(5)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城镇⼟地分等的程序与⽅法 1、⼟地分等程序 (1)开展城镇⼟地分等准备⼯作 (2)进⾏城镇⼟地分等因素选取、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3)计算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以初步划定城镇等别 (4)验证、调整分等初步结果,评定城镇⼟地等别 (5)编制城镇⼟地分等成果 2、⼟地分等资料收集与调查 包括基本资料、区位资料、聚集规模资料、基础设施资料、投⼊产出⽔平资料、经济发展⽔平资料、区域综合服务能⼒资料和区域⼟地供应潜⼒资料等⼋个⽅⾯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3、⼟地分等因素因⼦分值计算 (1)⼟地分等因⼦分值计算的基本原则 (2)⼟地分等因⼦分值计算的标准化公式 ⼟地分等因⼦分值计算需要采取标准化的⽅式,通常有位序标准化和极值标准化两种,两种标准化的公式。

ARCGIS实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ARCGIS实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数据格式与ArcGIS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各种常用软件如AUTOCAD、ArcGIS等的能力;(3)便于学生了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实验要求1、把CAD数据转换到ARCGIS,根据原始数据要求,单元图、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人口密度作用分值图处理为面状数据。

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为线状数据;2、将所有转化好的栅格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按照商服繁华1 0.09、商服繁华2 0.07、道路通达度:0.11、对外交通:0.09、基础设施:0.09、公用设施:0.11、环境条件:0.17、人口密度:0.27的权重值进行计算;3、对计算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分级处理。

三、实验内容1、将CAD格式的单元图转为面状图层→→打开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Geodatabase→CAD to Geodatabase→→选择需要导入的数据、输入导出位置、导出名称,点击OK→→将CAD线状要素转为ArcGIS数据,进行拓扑检查,并修改拓扑错误→→把单元图的line转换为面状:打开ArcToolBox→Date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 To Polygon→→转化完的结果如下(此处以单元图为例)2、属性连接→→右击转换后的图层—Join and Relates—Join,把单元图、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规划条件限制作用分值图、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的数字标注转换到图层的属性表中→→右击连接属性之后生成的图层→TableAttribute Table添加数据属性为Double的属性列→→利用Field Calculator将数据赋给新建列3、CAD转线图层→→打开ArcToolBox→Date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 To Line,把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为线状数据(此处以道路通达度为例,结果如下图)→→采用基于空间位置的join操作把原有的CAD里面的文字标注即属性数据读入线状要素中:右击转换后的图层→Join and Relates—Join,把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数字标注转换到图层的属性表中4、生成Tin→→打开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Data Management→TIN→Creat TI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建TIN的文件,以及依照的字段,建TIN的方式(以对外交通图为例)→→结果如右图5、将生成的TIN转成栅格图→→打开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TIN→TIN to Raster把商服繁华作用分值图、道路通达度分值图、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公共设施分值图、、环境条件作用分值图、基础设施作用分值图的TIN转换成栅格→→生成结果如图所示(此处以道路通达度为例)6、将所有转化好的栅格数据进行加权计算,按照商服繁华0.09、商服繁华0.07、道路通达度:0.11、对外交通:0.09、基础设施:0.09、公用设施:0.11、环境条件:0.17、人口密度:0.17单元图:0.10的权重值进行计算→→Spatial Analyst Toools→Map Algebra→Raster Calculator结果如图所示7、对计算后的结果进行分级处理→→Spatial Analyst Toools—Reclass—Reclassify结果如下图。

结合ENVI和ArcGIS的遥感图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

结合ENVI和ArcGIS的遥感图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

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作为疆域宽广且人口众多的大国,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和利用始终是一个难题。

我国至今已进行了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最近一次完成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07年展开,距今已过去十余年,二调的成果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土地规划需求,因而在2017年开展了由国家主导的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

三调以图斑为基本单位开展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是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本文件,到本地区判定土地类别,务必肯定土地类别不会重复不会遗漏,保证所有部分的土地全面覆盖,能够有效的在未来自然资源调查中起到支柱作用。

对于农用地这样存在多重管理并有着重复需求的土地类型进行利用近况、质量情况及属性标注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特别专项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现有成果。

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充分利用全国现有数据,整体完成国家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获取实时准确关于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可用性的数据,进一步完善国家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信息管理和成果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空间规划的要求。

供给侧结构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统一确认,土地和空间利用控制,土地和空间生态恢复,空间管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伴随着第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项目开展的不断深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设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因为它是整个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核心部分。

而且,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导致城市的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正处于一个急速扩张的状态,农村与城市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却来却多的开发区正在如雨后春笋斑涌现,许多未利用土地正在被用于经济开发,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产生巨大变化。

这时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才会在以后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事半功倍,才能对土地进行正确快速的利用,并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具备着深厚的意义。

arcgis面积等分方法

arcgis面积等分方法

arcgis面积等分方法ArcGIS 是一款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广泛应用于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面积等分是其中一个常见的任务,它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

在 ArcGIS 中,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实现面积的等分。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缓冲区分割、网格分割和插入节点分割。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地图上以准确和合理的方式划分出相等的面积区域。

1. 缓冲区分割方法缓冲区分割方法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等分方法。

它基于缓冲区工具,首先使用缓冲区工具绘制出具有等距离间隔的缓冲区,并将其作为划分线。

通过将面图层与划分线进行相交分析,将面积划分为相等的部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均匀划分区域的情况,但对于形状复杂的面或不规则分布的面积,可能无法得到精确的等分结果。

2. 网格分割方法网格分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等分方法,它可以更准确地划分面积。

该方法基于网格工具,将区域分割成多个等大小的网格单元。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网格大小和形状。

通过将面图层与网格单元相交,可以得到精确的等分结果。

网格分割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面积等分需求,特别适用于规划、区域划分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3. 插入节点分割方法插入节点分割方法是一种适用于不规则面积的等分方法。

该方法基于编辑工具,通过在面图层上插入节点,并将其作为划分线来实现等分。

可以根据需要在面的边界上插入任意数量和位置的节点,并通过编辑操作来精确划分面积。

这种方法在需要根据特定的要求划分面积时非常有用,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操作和精确度。

总结和回顾:面积等分在许多领域中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而 ArcGIS 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缓冲区分割方法适用于需要均匀划分区域的情况,网格分割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等分需求,而插入节点分割方法适用于不规则面积的特殊需求。

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面积等分,并在 ArcGIS 中实现准确和高效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方案一:
成果图展示:
设计过程:
1.基础数据格式转换
(1)在开始→程序→arcgis中启动arccatalog
(2)在arccatalog左边树形目录中找到基础数据(单元图.dwg,对外交通作用分值图.dwg,公用设施作用分值图.dwg等基础数据。

不好意思,我当初的命名是1,2,…给您带来不便)
(3)点击左边的“加号”展开数据,选择其中的线数据(polyline)进行格式转换(4)在线数据上右击→Export→To Shapefile(multiple)
(5)打开如下对话框,设置好输入路径,ok,即可完成转化。

(6)其他数据,按上述步骤进行转换
2.拓扑错误查找编辑
(1)在arccatalog某个文件下右击新建一个New Personal Geodatabase,在New Personal Geodatabase下右击新建一个New Feature Dataset,任意指定一个名字,坐标系最好选择unkown,然后下一步,finish即可。

(2)在新建的New Feature Dataset上右击→Import→feature Class(multiple)进行数据导入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添加导入的数据,导入路径是默认的。

(4)在New Feature Dataset上右击→New→Topology新建一个拓扑文件,添加拓扑规则,ok。

(5)启动arcmap ,把建立的New Feature Dataset 拖入arcmap 中
(6)添加编辑工具条,开始编辑,
(7)在工具栏空白位置右击,添加拓扑工具条,在中选则要编辑的图层。

(8)在Topology中选择建立的拓扑规则文件,
将激活此图标,点击将打开如下图对话框
点击search将出现所有拓扑错误
(9)在editor菜单中添加
Advanced Editing工具条进行编辑。

3.线文件到面文件的转换
(1)把没有拓扑错误的线文件转换为面,打开arctoolbox,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 →feature→feature to polygon进行转换,
(2)以此方法,完成其他图的转换(单元图,公用设施,环境条件,基础设施人口密度)4.面属性数据输入
(1)在其中一个涂层上右击→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点击添加一个字段,
在该字段中对照cad上的面的分值输入属性值
(2)依次完成各图的属性值输入
5.面文件到栅格图像的转换
(1)在arctoolbox中,选择conversion→to raster→polygon to raster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
置参数如下,其中,value一项选择自己添加的字段,栅格大小指定合适大小(数值要记住)。

(2)在环境变量里的设置extent为匹配的单元图,ok,ok,
(3)把生成的图符号化,在得到的图层上右击→properties打开对话框如下图,选择classical,分成五类。

(4)依次完成其他图层的转换
到这里单元图,公用设施,环境条件,基础设施人口密度的处理已经全部完成,接下来处理剩余的文件。

附:结果图
6.线属性的输入
在arcmap中加载对外交通做用图,类似面属性输入一样,输入每条线的属性值
7.TIN模型生成
(1)在tools→extension中一项前打勾(√),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添加3D Analyst 工具条,
(2)在中选择options进行参数设置,在General选项卡里设置analysis为要生成tin 的图层,在Exetent选项卡里设置analysis extent为匹配的单元图,ok。

(3)打开3D Analyst→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
单元图的height source设置为id,triangulate as为soft clip,生成tin的图层设置height source 设置为value,triangulate as为hard line,ok。

(4)tin结果:
8.TIN到栅格的转换
(1)在里选择3D Analyst→convert→TIN to raster
(2)打开如下图对话框,设置好相关参数,ok。

(3)按此过程完成其他图层的栅格化。

(附,栅格结果)
(4)把生成的图符号化,在得到的图层上右击→properties打开对话框如下图,选择classical,分成五类。

9.栅格图像叠加分析
(1)在tools→extension中一项前打勾(√),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添加Spatial
Analyst工具条
(2)在Spatial analyst中选择raster calculator进行栅格叠加计算
(3)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编写好计算式,按加权比例编写。

Ok,即可得到成果图。

成果图:
(4)成果图符号化,在计算后得到的图层上右击→properties打开对话框如下图,选择classical,分成五类。

10.成果图美化处理
(1)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zonal→zonal statastics
(2)设置好参数:为匹配的单元图面文件,为属性值字段,
(3)环境变量:General setting中设置Exetent为匹配的单元图,raster analysis setting设置为成果图图层,
(4)ok,即可得到最终成果图。

此时,与文章开始的图还有一些不同,还没有指北针,图例,图名。

11.指北针的插入和图例的制作
(1)在工具栏空白处右击,找到图层工具,添加进来,(2)点击转换到图层视图,
(3)删除所有元素,只剩主图,
在工具栏使用insert插入需要的元素,插入指北针、图例,调节好位置,
把制作好的专题图到处,
在file中找到,导出成果。

成果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