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有特色社区环境及资源整合
社区资源整合促进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社区资源整合促进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发展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
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有助于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途径来促进社区发展。
一、加强社区组织和管理一个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是促进社区发展的基础。
社区应建立健全的居民自治组织,如居民委员会或居民议事会,并提供资源支持和培训,以确保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同时,建立透明、高效和公正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社区资源的跟踪、配置和使用监督,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最大化社区价值的目标。
二、推动社区与企业合作社区和企业可以互相受益,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发展。
首先,社区可以积极引进企业来投资兴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区收入和居民福利。
其次,社区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公益项目,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和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
例如,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援助或志愿者服务,来改善社区的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三、建立社区教育和培训机制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石,建立社区教育和培训机制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
社区应该加强对基础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支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课程,以满足不同年龄、背景和需求的居民。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自我教育、互助学习和技能培训,增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整个社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提升社区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社区应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水利、供电、通信等。
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此外,社区应该积极倡导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五、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和文化交流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文化交流是社区资源整合的重要环节。
社区应建立多元化、民主化的参与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活动方案

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单位,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活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活动方案,旨在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服务。
二、活动目标此次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活动的目标是:1. 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2. 整合社区内各类服务资源,建立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3. 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活动内容1.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及关注点,明确服务重点。
2.资源整合:与社区内的公共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合作,整合社区内现有的服务资源,包括健康医疗、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
3.活动推广:通过社区通告栏、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4.服务项目开展: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开展一系列服务项目,如义诊活动、老年人健康讲座、社区图书馆开放日等,涵盖多个领域,满足多层次需求。
5.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平台,方便居民查询各类服务信息,提供在线咨询和预约服务。
6.志愿者培训:加强对社区志愿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确保社区居民得到优质服务。
7.活动评估:对活动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活动效果和居民反馈,为后续优化活动提供依据。
四、预期效果通过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活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2. 社区服务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3. 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4. 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强,提高整个社区的幸福感;5. 社区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安全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在此定居。
五、活动实施计划根据以上活动内容和预期效果,制定以下实施计划:1. 编制详细的活动时间表和任务清单,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2. 分配专业人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推进工作,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3. 与社区内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确保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发展;4. 负责活动推广的团队开展广告宣传、社交媒体营销等工作,提高活动知名度和参与度;5. 活动期间加强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确保活动服务的顺利开展;6. 活动结束后,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进行活动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推进社区服务资源整合

推进社区服务资源整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在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方面,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进社区服务资源整合,以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提高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意识社区服务资源整合需要广大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向社区居民普及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的意义和好处,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此外,社区组织和专业机构也应积极主动地宣传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的重要性,鼓励居民参与其中。
二、建立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平台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用于收集、整合和管理各种社区服务资源。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或者一个手机应用程序,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获取社区服务资源的信息。
同时,这个平台也应该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让不同的社区服务机构能够共享资源、互相支持,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益。
三、建立社区服务资源整合机制为了促进社区服务资源的整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机制。
首先,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加强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讨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的相关事宜。
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最后,相关部门应建立监督机制,确保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社区服务人员培训社区服务人员是推进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需要加强培训工作。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班和讲座,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如沟通技巧、项目管理、资源整合等。
同时,社区服务机构也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加大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的投入力度推进社区服务资源整合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工作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支持,以保障社区服务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如鼓励企业和个人捐助社区服务资源,增加整合的资金来源。
2024年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2024年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如下:
一、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要以改善社区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中心,明确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重点。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小组和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
三、加强宣传引导和社会动员。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社区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居民自觉参与。
四、加大投入力度和资源整合。
合理调配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强化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六、促进社会参与和多方合作。
引导企业、学校、社区组织等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合力。
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执行。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
八、强化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整治效果。
九、培养优良文明习惯和社会风尚。
倡导文明礼仪,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社区共建氛围。
十、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
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打造清洁整洁的社区环境。
十一、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风险评估和防控,确保社区环境整治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
以上是2024年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通过全面落实这些措施,实现社区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提升和改善。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方案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方案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
社区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社区管理体系。
社区管理需要整合辖区资源,将不同组织、企业和居民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方案。
1.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的意义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社区管理和运作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体现和基础环节。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让资源在社区内得到更全面、更优化的分配和利用。
这种整合使社区资源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
2.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的途径2.1. 加强各方联系,促进资源统一汇聚社区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与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沟通、联系和协调,形成合作机制,推动资源整合。
2.2. 建立辖区资源统计平台建立一个辖区资源统计平台,对各种资源进行统计、分类、整理和汇总, 使各种资源得以更加有序地分配。
同时提高社区专业能力,加强对辖区的重要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拓展与社区不同资源的沟通与交流。
2.3. 开展社区资源调查和需求分析社区可以通过开展资源调查和需求分析,了解居民的需求,为辖区资源提供客观的需求参考和有效的指导。
这也是很好的社区参与机制。
3.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的方法3.1. 制定资源整合方案在工作中,制定资源整合方案是关键。
需要调研了解各类资源提供方与服务需求方在社区内的需求,建立各类资源协作机制。
3.2. 成立社区资源整合小组成立社区资源整合小组,负责社区资源的整合工作,包括对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监督。
同时,小组能够加强与各种资源提供者之间的联系,构建双向沟通的平台,推进社区资源整合。
3.3. 加强社区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城市社区通过加强社区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使社区管理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效的城市治理环节。
同时,依靠社区治理体系上下联动机制的作用,提升社区整体管理能力。
社区工作中的资源整合策略及其效果

社区工作中的资源整合策略及其效果社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社区工作常常面临资源有限的挑战,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社区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平衡成为了一项关键任务。
资源整合策略的应用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这一策略的效果和实施方法。
一、资源整合策略的定义和目标资源整合策略是指通过合理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提高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资金、社会组织、志愿者、企业捐赠等。
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满意度。
二、资源整合策略的实施方法1. 建立资源整合平台:社区工作需要建立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以便各方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
平台的建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2. 强化合作与协调:资源整合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协调。
政府应当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将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的合力。
同时,各方也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社区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3. 创新社区服务模式:资源整合策略需要创新社区服务模式,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可以通过引入社会企业、打造社区共享经济等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例如,社区可以与餐饮企业合作,推出社区订餐服务,满足居民的饮食需求。
三、资源整合策略的效果1. 提高社区服务效率:资源整合可以使社区服务更加高效。
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社区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例如,社区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老年人关爱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 增强社区凝聚力:资源整合策略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通过各方资源的共享和互助,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得以增强,形成更加和谐的社区氛围。
例如,社区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增强社区凝聚力。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方案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方案一、背景社区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整合,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整合辖区内的资源,制定一份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方案是必须的。
这份方案旨在帮助社区整合辖区的各类资源,使得社区居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各种服务,提升社区整体发展水平。
二、方案内容1. 整合社区内外服务机构通过调查和分析辖区内外的服务机构,整合相应的服务资源,使得社区居民能够更便利地享受到各种优质服务。
具体方案如下:•建立服务机构数据库:收录辖区内外的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银行、快递、超市等,建立数据库并分类整理;•进行资源整合:综合评估各类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覆盖范围等情况,筛选合适的服务供应商,形成平台,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选择。
2. 推广社区内优质资源社区内存在着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因此需要将这些优质资源推荐给社区居民,具体方案如下:•建立社群:通过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建立社区内优质资源分享群,其中可以发布、分享社区内的优质资源、物品或服务;•制作海报:在社区内加强宣传,在华丽的海报中推荐优质资源或服务;3. 扩大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内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是促进社区居民互动的良好途径,也是提高居民整体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方案如下:•扩大公益活动:扩大社区内的公益活动,比如街区义工、环保行动、义卖活动等;•开展公益培训:在社区内开展培训班,教授社区居民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家庭护理、养生保健等。
4. 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建立一个信息沟通平台,让社区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取到社区最新的信息和活动内容。
具体方案如下:•建立微信公众号:社区建立一个公众号,定期推送最新信息和资源,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组建群组:建立微信、QQ或其他类型的群组,以便将信息及时的分享到群内。
三、效益通过社区整合辖区资源方案,可以更好地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社区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社区工作中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方法

社区工作中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方法社区工作旨在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而资源整合和利用是社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区工作中常用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方法,以帮助社区工作者更好地实施社区项目和提供社区服务。
一、社区资源调查与分析在开始社区工作之前,进行社区资源调查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调查和了解社区内的资源情况,可以帮助社区工作者全面了解社区的发展状况和需求,为后续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提供依据。
社区资源调查与分析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社区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社区居民的座谈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了解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医疗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各方面的资源情况,为社区工作的下一步提供依据。
二、建立社区合作伙伴关系资源整合和利用需要社区内外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建立和发展社区合作伙伴关系是有效整合外部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社区工作者可以与政府机构、非盈利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资源整合和利用方面进行合作。
政府机构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非盈利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企业可以提供物质资助和志愿者支持等。
通过与各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社区工作者可以将社区内外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更为有力的社区发展力量。
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利用同样重要。
建立起社区内部的资源共享机制,可以更好地利用社区内的资源。
社区工作者可以组织社区资源库,收集和整理社区居民的技能、知识和物资等资源。
通过资源共享机制,社区居民可以相互借用、交换和分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社区工作者还可以倡导和组织社区活动,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资源分享和互助。
例如举办技能培训班、社区志愿者服务日等活动,以促进社区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四、创新社区工作模式在资源整合和利用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尝试创新的社区工作模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区服务的质量。
可以借鉴其他社区的成功经验,引入适合本社区的工作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營造有特色社區環境及資源整合台南市南區金華社區理事長長柯崑城97-12-23 一、推展目的、社區環境改造及空間營造在政府政策的積極推動下,已成為社會改革的主流運動,也是台灣經濟奇蹟之後的反思行動,更是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優質的生活環境空間、健康的生活品質層次,成為普羅大眾共同的需求指標;在社區自主的潮流下,讓社區環境的營造,透過社區自主性的參與、經營、管理,將更能發掘出不同的社區特色,以居民的需求為環境改造空間營造之考量,權衡居民的意見,達成社區居民對環境改造與空間營造之共識。
二、具體目標、從事社區環境改造、空間營造,首先要發揮草根立場,根據社區特色,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再帶動其它相關項目,整合成一個營造計劃,社區環境改造不是齊頭式的什麼都作,別社區有的我都要,而是要瞭解社區特殊資源,以有限的資源,透過社區創意的發揮,產生最大的效益,改善和提昇社區的居住環境品質。
為了讓里、社區逐漸具備自我營造的能力,本社區工作團隊花時間進入子社區了解與學習,和居民共同面對困難,成為子里、社區的「夥伴」,以社區專業團隊結合社區組織,培訓社區幹部、義工、建立民主參與的機制,建構社區願景,規劃社區公共事務,激勵居民參與執行社區事務,營造新的社區環境,創造新的社區社會,培養新的公民意識,以嶄新的構思,勾勒出社區的魅力激勵社區互動起來,集體發揮創意、創造魅力,展現出社區的活力。
並以輔導、推動之方式,除協助進行社區總體生活環境的掃描外,擬針對支持性的空間環境規劃與空間營造之推動,藉有社造及空間環境改善經驗之優質社區,聯合其他初步社區,以經驗的相互交流、學習、觀摩、教育,傳導各社區正確的生活環境改造共識,以社區為單位營造基礎,漸次擴及區域內社區,期逐一完成整體空間之營造及居民生活環境之改善。
三、社區之特色與代表性-以「金華經驗」成功案例引言:成就與驕傲─金華社區城鄉風貌成果金華里里長柯崑城金華社區位於台南市南區的西北側,由金華路二段、健康路、中華西路、新孝路所圍,面積僅0.2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二千戶七千餘人。
這個地區早期是荒廢的鹽田,1974年起市政府在此進行市地重劃並興建兩期國民住宅,本區才開始吸引人口進住。
隨著民間土地開發而人口漸增,1982年配合市政府進行行政區整編後才獨立設里,稱為金華里。
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里內多為四至五層樓的集合住宅、三層樓的透天店舖住宅,居住密度高,但仍有若干地主保留的土地尚未開發。
如同我們曾分析過的,都市內的新興社區都是住民彼此不相識的陌生鄰里,在社區營造上的首要課題是如何無中生有創造出「社區感」。
在各地的真實經驗中,絕大多數新興社區之所以啟動對社區的認同,多半是因為遭遇生活環境的威脅,為確保社區內的「公共服務品質」而發起。
金華里的起步也是如此,他們為爭取公園而發起的集體行動,成了營造社區的第一步。
為爭取公園而起步金華社區與許多新興住宅區一樣,都是經過市政府土地重劃才形成的住宅區,重劃區內除了道路之外,通常還劃有公園預定地、市場預定地等,但市府限於財政往往都未加以闢建。
隨著新住人口增加,幼稚園、學校、公園等集體消費需求也快速增高,但市政府仍無力提供。
聰明的商人便設法向市政府租用公園保留地,開闢為幼稚園,美其名為政府獎勵民間投資。
70年代,台南市有許多新興社區內的公園用地陸續被民間業者租用興建為私立的幼稚園,金華社區也遇到相同的問題。
75年,社區居民知道社區內唯一的一塊公園用地將出租興建幼稚園,遂集體動員,提出「我們要公園,不要幼稚園」的清楚訴求。
里民們的意志堅定,透過集體的力量,終於成功擋下市府的獎勵民間投資案,對於生活環境品質的意識也隨而萌芽,他們積極地希望興闢公園。
但因為幼稚園事件,金華社區難以從市政府獲得補助,只能向民間尋求資源,這也促成金華社區從此建立善用民間資源的獨特作法。
里長柯崑城發動社區募款,短短三天內就募得一百七十七萬餘元,並號召居民參與營造,合力打造完成一千六百坪的「金華公園」。
金華公園行動有效地喚起居民為社區奉獻的心,後來在公園中增建一棟社區活動中心則進一步讓整個園區成為社區行動的核心基地。
居民親手栽植園中的花木,主動照料修剪。
各種年齡層的居民在此各取所需,休閒、泡茶、聚會、運動、學習、構思、企劃,在柯里長的帶領下陸續推出許多社區營造行動。
來到金華社區,肯定會對他們善用每一吋土地之用心,深感折服,社區裡頭的空地經過里長與社區幹部奔走協調,以及居民的支持與努力,變身成為公園、停車場、好望角、樹苗銀行、都市農園、鄉土文化館、綜合福利館等等,動員社區人力、財力並結合社會資源,開創「地方出錢、建設地方」的最佳典範,社區營造的魅力聚落在金華,都市裡難得的開闊綠境,優質的人文教育、環境景觀、健全的健康、福利體系、安全聯防系統、讓這裡的居民感受到離不開、走不遠、有了一股難以割捨的鄉土情感。
持續營造社區環境近十年來,金華社區針對都市居住生活的需求,陸續推展環境營造行動。
譬如社區內有一塊地是市場用地,但市府沒有經費整建,遂被佔用違建且雜草叢生。
76年,柯崑城先生當時擔任社區發展促進會主委,發動居民向市府申請代管這片荒地,並向環保署爭取經費改造為美麗的開放空間,金華社區交出亮麗的社區改造成績單後,以服務的績效,整頓的成果做敦親睦鄰的基礎,進而展開一系列「視覺景觀」的改造工作,規劃出角落造景,將髒亂的違建區,自力開闢成中庭式的花園,從里辦公處的落地窗望出去,隔著馬路就是一座優美的小公園,微微起伏的綠草坡,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徑,幾株挺拔沖沖的雨豆樹,印度紫檀,樹下散佈著幾顆白色風景石,公園雖小(750坪),卻散發著清新疏朗的氣質,都市難得一見的綠野風景,週邊刻意設計停車空間,疏減居民停車的困擾,以民眾福祉為優先考量的規劃,深獲全體社區居民高度認同與讚賞,社區將它命名為「觀心園」。
83年社區發展協會又針對社區四處可見的角落空地,遊說地主讓居民認養並設置為小型停車空間、轉角綠地等。
經過努力,總計有三十二塊土地被整理出來,可供停車數百輛。
這個行動的總花費僅68萬元,即把社區內四處可見的髒亂空地改變成方便使用的停車空間、小綠地甚至小菜園。
此外住宅區內的道路車流量較少,社區也推動路邊植樹增加綠意。
金華里的環境改造由內而外,由簡單而漸向困難挑戰。
在住宅區內大致完成改造之後,便向外拓展到商店街的改造。
新孝路是重要的商店街,社區向外申請經費補助後鼓勵店家配合作店招的調整,讓商店街統一招牌,街景煥然改觀。
這些切合實際需求、又花費儉省的作法與成果,讓金華社區在88年參加第二屆全國城鄉新風貌展示觀摩會時,囊括最佳效益、最佳效果、最佳名嘴、最佳推手、最佳人氣、熱心參與等六項大獎。
最近,金華社區將環境營造的重心擴展到社區內荒廢多年始終無法處理的大台南觀光城。
這個觀光城是早年配合河溝加蓋而興建的商場,但因管理不善,連續遭逢五次火災,建築物滿目瘡痍,內部公共設施全毀,成為藏污納垢的死角社區之瘤。
但長久以來,市政府無力改善,社區只好設法自力救濟,逐年爭取小額經費改善走道照明、修復公廁,並將外壁重新油漆等,一步步讓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都被照顧到。
最近觀光城的部份空間已被改修為「綜合福利館」配合推動社區關懷照顧工作。
向文化與社會福利拓展十多年來,金華社區在社區營造的道路上是摸索與企劃同時並進的,根據柯崑城里長的分析,他認為金華社區首先是由「基礎環境景觀」著手,進而營造「視覺景觀」,在這兩階段的營造後,則進入所謂「生活性文化景觀營造」。
亦即,從實質環境的改善入手,進而拓展到對於「文化」與「人」的思考。
新興的都市社區既然由陌生鄰里轉化而成,原本即欠缺屬於這社區本身的「傳統」與「文化資產」,必須重新培養,甚至是特別加以「發明」。
金華社區在十餘年環境整頓頗有成效之後,投入新文化的培育工作。
91年,社區內一處由建設公司所擁有但暫無開發計畫的土地,經過柯里長遊說後,建商不僅無償借出土地,還捐贈樣品屋和貨櫃,由社區改造為鄰里公園和鄉土文物館,這是金華社區經營社區文化的濫觴。
93年更與台南市社區大學合作,在金華社區成立全市第一個分校,開設七個課程,有系統地提供終身學習的管道。
此外也與佛光山社區學院合作,設立金華社區分部,開設一系列婦幼成長、心靈成長、快樂學習、戲說人生、藝術、親子童玩系列課程。
鼓勵各年齡層的學習互,是長期建構屬於金華社區之文化的重要基礎。
在「人」的向度。
隨著社區內退休人口漸多,養生與養老需求日增,金華社區開始大幅度投入社區福利的相關工作。
首先,在社區內成立健康保健站,提供居民保健服務,同時也配合市政府的社區關懷照顧計畫,設立社區綜合福利館。
94年啟用的「長青館」及「長青食堂」,便提供社區長輩安全通報、問安、餐食服務、醫療健診、休閒活動及終身學習等服務,其中「長青食堂」,為提供設籍於金華社區且能自己行動之65歲以上長者提供午餐服務。
人的動員與行動創意人的動員始終是社區營造成敗的關鍵,金華社區自有一套獨特的動員手法,兼具擴大參與與民主決策的功能。
這手法是柯里長的發明,他堅持召開「戶長會議」。
在社區組織的幹部針對社區議題有具體行動構想後,金華社區即正式通知各住戶召開「戶長會議」,各家戶需派出代表參加會議,在會中討論並作成決議之後,即成為社區的公議,為社區行動提供最有力的民意支持。
比較而言,一般社區在推動社區營造時,雖然通常面對「參與」的課題,但多半並未清楚地意識到社區的構成方式,因此,往往不特別注意以誰為對象來召喚居民參與。
多數社區營造只是由熱心的幹部,隨機地召喚另一些熱心的、零散的個人參加行動,但個別投入的程度不同,團體對個體也缺乏約束力。
「戶長會議」強調以「家戶」為單位,各家戶被要求由戶長作為家戶的代表,這制度具有十分獨特的宣示意義,它明白地在公共場域中突顯家戶的重要性,也善意地表示「社區」對各「家戶」的重視。
家戶會議因此成為金華社區公共事務決策與宣傳的重要機制。
柯里長表示,金華社區多年來經由戶長會議、公聽會、說明會,引導居民漸進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造就了公園認養、空地代管、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角落造景、打造新街、資源回收等傲人實績。
在九二一地震發生後,也能迅速達成共識認養災區的社區,每週都有相當數量的義工結伴開車前去中寮協助社區復建。
金華社區早在84年即成立環保義工隊,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義工日,十幾年來義工從事掃街、整頓公園、空地、清理防火港、小廣告、資源回收處理及各項宣導工作從未間斷。
繼柯崑城先生之後接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盧鵬仁先生也指出,一個優質的社區絕非以投入多少金錢來衡量,而是來自民眾的參與,進而獲得彼此認同且達成共識後,再經由不斷的溝通凝聚向心力。
94年,第三屆總統文化獎,金華社區脫穎而出獲得社區營造類的最高榮譽──玉山獎。
玉山獎的評審表示,金華社區最後出線的原因在於該社區確實達到「提升社區居民品質」的目標,且不吝於自清除垃圾的小地方著手,評審們實地明查暗訪後更發現該社區除了無國防與外交功能外,根本就是「政府中的政府」,執行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