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

合集下载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又称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

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一、病原学特征肠炎弧菌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等细菌,都是弧菌科弧菌属的成员。

但是,肠炎弧菌和其他弧菌在一些特征上,有着相当的不同。

肠炎弧菌的长度约是0.3×2µm,其细菌本体不像典型弧菌的弯曲状,反而是笔直的棒状(类似杆菌)。

此外,肠炎弧菌不能使乳糖及蔗糖发酵,与可以发酵葡萄糖及蔗糖的其他弧菌科细菌不同,这也是区别肠炎弧菌与其他弧菌的方法之一。

由于这个特性,肠炎弧菌在tcbs培养基上呈现亮绿色,与一般弧菌的黄色不同○1。

肠炎弧菌对酸碱改变敏感,适合生长的pH值约在7.5-8之间,可耐受的酸碱值为pH5-11。

肠炎弧菌与霍乱弧菌相同,都喜欢偏碱性的环境,但是与霍乱弧菌不同的是,肠炎弧菌必须要在环境有氯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增殖(但是如果使用血液洋菜胶培养基时则不需要添加氯化钠)。

适合肠炎弧菌生长的盐度约在2-3%,超过10%或低于0.5%均不能增殖。

适合肠炎弧菌生长的温度约在20℃以上,温度在15℃以下时,生长会受到抑制。

肠炎弧菌对热的耐受力相当低,使用一般的高温灭菌法即可完成杀菌。

因此,因肠炎弧菌而造成食物中毒的患者,通常是肇因于食用未经煮熟的海产。

此外,肠炎弧菌菌株在低温时也容易死亡。

肠炎弧菌不耐干燥(aw=0.948时无法生长),在干燥环境中会迅速死亡○2。

肠炎弧菌的增殖速度很快,在含3%氯化钠的脑心浸出物培养液中,只要8分钟左右就会分裂一次。

而该菌在海产中的繁殖也相当迅速,例如:30℃时,肠炎弧菌在章鱼中从102CFU/g繁殖到107CFU/g仅需六小时。

致病性弧菌

致病性弧菌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 埃尔托生物型(EL-Torbio-type)。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弧性或逗点状;在病人“米泔水” 样便中呈“鱼群”样排列;
有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呈鱼群穿梭样或流 星状,
有菌毛和性菌毛,0139群有荚膜。
致病性弧菌
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为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 革兰阴性菌
主要特点
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培养要求为碱性环境 自然界广泛分布,以水中最多 只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
一、霍乱弧菌
霍乱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 甚高。属于国际检疫的烈性传染病。
诊断
标本采集: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 分离培养:SS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 嗜盐性试验与生化反应 诊断血清进行鉴定
防治
治疗可用抗菌药物 严重病例需输液和补充电解质
抵抗力
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 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3周 怕热,100℃1-2分钟死亡
致病物质
ToxR蛋白调控的ctxA、ctxB、tcp、zot、ace等基 因
不受ToxR蛋白调控的毒力因子基因hlyA和hap
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氧化酶阳性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还原亚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 霍乱红反应阳性,不同生物型生化反应不同 (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
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
抗原的构造与分群
有不耐热H抗原和耐热的O抗原。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五章_弧菌科及检验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五章_弧菌科及检验

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本章内容一、弧菌属(一)霍乱弧菌(二) O139 型霍乱弧菌(三)副溶血性弧菌(四)其他弧菌二、气单胞菌属与邻单胞菌属(一)气单胞菌属(二)邻单胞茵属革兰阴性直杆菌或弧菌有极端鞭毛氧化酶阳性动力阳性发酵葡萄糖弧菌属——分类根据细菌的抗原性、生化特性、DNA同源性、致病性和耐盐性等将弧菌分为四类:① O1群霍乱弧菌;②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 能被 O1群血清凝集但不产生致病毒素;③非 O1 群霍乱弧菌;④其他弧菌: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麦氏弧菌和拟态弧菌。

大多数为非病原菌,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引起霍乱和食物中毒。

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形态:弧形或逗点状,“鱼群状”。

人工培养后呈杆状。

染色: G-。

特殊结构:有菌毛,无芽胞,部分有荚膜。

一端有一根粗而长的鞭毛,悬滴观察可见穿梭样或流星状运动。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可无盐生长。

气体环境:兼性厌氧。

菌落特征:耐碱不耐酸。

pH8.5 的碱性蛋白胨水:培养6~ 9h,增菌形成菌膜。

碱性琼脂平板:较大圆形扁平、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似水滴状菌落。

硫代硫酸盐 - 柠檬酸盐 - 胆盐 - 蔗糖琼脂平板( TCBS):较大黄色菌落。

亚碲酸钾琼脂平板:还原亚碲酸钾成金属碲,使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庆大霉素琼脂:形成的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抗原·变异性:有形态变异、菌落变异、溶血性变异和毒力变异。

霍乱弧菌——微生物检验及鉴定·标本采集:以粪便(米泔水样便)为主,尽可能在用药之前采取。

及时接种适宜培养基。

常用的保存或运送培养基有碱性蛋白胨水、文- 腊二氏保存液和卡 - 布运送培养基等。

·形态学检查:①动力观察:米泔水样粪便悬滴观察可见流星或穿梭状运动的细菌。

②制动试验:加霍乱多价诊断血清后弧菌凝集,运动停止。

③涂片染色:革兰染色,观察革兰染色阴性呈鱼群状排列的弧菌。

2010版行标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检验方法产品汇总

2010版行标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检验方法产品汇总

CM402 CM403 P-36B K06A K06B ESM009 CM406 CM423 CM424 CM408
氯化钠营养琼脂 糖类分解试验用培养基基础 氯化钠三糖铁 Sodium Chloride Triple Sugar Iron Agar 3%NaCl 三糖铁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 无盐胰胨水 3%NaCl 胰胨水
S013
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套装
14 种×10 套
-2-
2、SN/T 1022-2010 进出口食品中霍乱弧菌检验方法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碱性蛋白胨水(APW) Alkaline Peptone Water TCBS 琼脂 Thiosulfate Citrate Bile Salts K06A K06B ESM009 CM423 CM408 M083 CM1001 M156 M157 M158 M159 M160 CM1002 M016c M018 M130 弧菌显色培养基 弧菌显色培养基 弧菌显色培养基(VA) Vibrio Chromogenic Agar 氯化钠营养琼脂 氯化钠三糖铁 Sodium Chloride Triple Sugar Iron Agar 3%NaCl 三糖铁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 赖氨酸脱羧酶氯化钠肉汤 鸟氨酸脱羧酶氯化钠肉汤 精氨酸双水解酶氯化钠肉汤 氨基酸脱羧酶氯化钠肉汤对照 色氨酸氯化钠肉汤 Kovacs 氏靛基质试剂 ONPG(副弧用) 无盐胰胨水 2%NaCl 胰胨水 4%NaCl 胰胨水 6%NaCl 胰胨水 20 支 10mL×4 20 支 20 支 20 支 20 支 20 支 10mL×1 10 支×2 20 支 20 支 45.00 4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5.00 15.00 15.00 套装中有 用于吲哚(靛基质)试验 用于细菌革兰氏染色 新增产品 新增产品 新增产品 新增产品 新增产品 1000 mL 5000 mL 1000mL 250 250 1000.00 4500.00 700.00 110.00 90.00 规格(g) 价格 产品说明及用途 用于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 250 80.00 病性弧菌的选择性增菌培养(FDA BAM) 用于致病性弧菌的选择性分离(FDA BAM、 GB 标准) 用于致病性弧菌的选择性分离 用于致病性弧菌的选择性分离 用于致病性弧菌的选择性分离 用于弧菌的纯培养 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试验(GB 标准) 推荐使用 新增产品 标准配方有 误, 建议使用 备注

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江迎鸿;谭贵良;陈亚波;李向丽【摘要】通过扩增霍乱弧菌(VC)、副溶血性弧菌(VP)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的特异性核酸片段,建立了VC、VP和LM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相应的扩增片段分别为588、450、234 bp.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实现对上述致病菌的同时检测,在接种食品中检测灵敏度达到103 CFU/mL.【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8)010【总页数】4页(P135-137,150)【关键词】多重PCR;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作者】江迎鸿;谭贵良;陈亚波;李向丽【作者单位】中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中山528403;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系,广东中山528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6长期以来,各食品质检部门和食品企业内部大都采用培养的方式对致病菌进行检测。

这些传统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结果假阳性较高,不能适应现代微生物快速检测发展的需要。

因此,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采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定量PCR和多重PCR法)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检测。

其中多重PCR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可在同一个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实现对多个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目前已有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2]以及对饮用水[3]和无公害畜禽肉中[1]多种致病菌进行多重PCR检测的报道,但未见对食品中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种致病菌进行多重PCR检测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以上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在单重PCR的基础上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多种致病菌的同步快速检测。

弧菌科及检验考点总结

弧菌科及检验考点总结

弧菌科及检验考点总结一、弧菌属WHO腹泻病控制中心将弧菌分为四类:①O1群霍乱弧菌;②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③非O1群霍乱弧菌;④其他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一)霍乱弧菌霍乱的病原菌,该病为一种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1.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弧形或逗点状;无芽胞、有菌毛、有些菌株有荚膜;一端有一根粗而长的鞭毛,运动活泼。

取患者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该菌呈穿梭样或流星状运动。

液体培养物滴片染色镜检,可见排列如“鱼群状”革兰阴性弧菌。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低;耐碱不耐酸,可在无盐环境生长。

碱性蛋白胨水:形成菌膜。

碱性琼脂平板:较大、圆形、扁平、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似水滴状菌落。

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CBS):较大黄色菌落。

含亚碲酸钾琼脂平板: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庆大霉素琼脂: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3)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迟缓发酵乳糖,不分解阿拉伯糖。

氧化酶、明胶酶试验和ONPG试验均阳性。

能产生靛基质,霍乱红反应(即亚硝基靛基质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与分型耐热的特异性O抗原:特异性高,具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是分群和分型的基础。

不耐热的非特异性H抗原:H抗原为弧菌属所共有。

分类-血清学:分类-生物学:性状古典生物型ElTor生物型溶血(羊红细胞)-d血凝(鸡红细胞)-+V-P试验-+多粘菌素B敏感+-噬菌体Ⅳ组裂解+-噬菌体Ⅴ组裂解-+(5)变异性形态变异菌落变异溶血性变异毒力变异(6)抵抗力对热、干燥、日光、酸、消毒剂很敏感。

但耐碱力较强。

2.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标本以粪便为主,尽可能在患者用药之前采取。

一般米泔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蚕豆大小。

注:采集的标本应及时接种适宜培养基。

不能及时接种者,要接种于保存或运送培养基内尽快送检。

(2)检验方法及鉴定(二)O139型霍乱弧菌属非O1群霍乱弧菌,可与O139抗血清凝集。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及霍乱弧菌(非O1,非O139)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及霍乱弧菌(非O1,非O139)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c l a d i a g n o s i s . Me t h o d s E p i d e mi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wa s p e f r o r me d o n t h e p o i s o n e d p e r s o n s . Ac c o r d i n g t o M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p a r a h a e mo l y t i c u s a n d v i b r i o c h o l e r a ( n o n -O1 , n o n -01 3 9 )
L I U Q i u - s h u a n g
Ho n g q i a o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r e f o r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T i a n j i n 3 0 0 1 3 2 , C h i n a
Ke y wo r d s : V i b r i o p a r a h a e mo l y t i c u s ; V i b r i o c h o l e r a ( n o n - O1 , n o n - O 1 3 9 ) ; F o o d p o i s o n i n g
w e r e c o N e c t e d f o r he t p a ho t g e n i c ge a n t t e s t i n g . Re s u l t s Vi b r i o p a r a h a e mo l y t i c u s Wa s d e t e c t e d i n t h e s u s p e c t l e t f o v e r nd a he t d i a r -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一、关于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

该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每8~9分钟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盐水中停止生长。

在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加热56℃5~10分钟灭活,在1%盐酸中5分钟死亡。

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海水和水产品中,我国华东地区沿岸的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7.5%~66.5%,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上。

海水是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源。

海水弧菌包括很多种,主要分为5群: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V.alginolyticus),伤口弧菌(V.vulnificus),梅契尼柯夫弧菌(V.Mechnikov)(CDC肠群16),F群弧菌(CDC EF-6)。

副溶血性弧菌是胃肠炎的致病菌之一,但很少引起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

上述5群嗜盐性弧菌生活于海水和海洋鱼、蟹、贝壳和甲壳类动物中,通常引起胃肠道感染,也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最近证明,这些弧菌能直接通过皮肤破口侵入引起软组织感染或经血液循环(败血症)播散至软组织而引起坏死性感染。

各种弧菌对人和动物均有较强的毒力,其致病物质主要有分子量42000的致热性溶血素(TDH)和分子量48000的类似溶血毒(TRH),具有溶血活性、肠毒素和致死作用。

该菌有侵袭作用,其产生的TDH和TRH的抗原性和免疫性相似,皆有溶血活性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致肠袢肿胀、充血和肠液潴留,引起腹泻。

TDH对心脏有特异性心脏毒,可引起心房纤维性颤动、期前收缩或心肌损害。

主要病理变化为空肠及回肠有轻度糜烂,胃粘膜炎、内脏(肝、脾、肺)淤血等。

二、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偷死病的症状事实证明,2010年爆发的对虾“偷死病”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在养殖池塘中,随虾苗或其它传染途径带入的高耐药性副溶血弧菌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藻上不断繁殖,对虾吃食后出现了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其症状: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怕:怕醋、怕煮、怕晒、怕药。
怕热不怕冷 怕质
毒素 霍乱肠毒素(CT) :前噬菌体基因编码 小带联结毒素 Zot 增加肠黏膜通透性 副霍乱肠毒素Ace 肠段积液
侵袭力 鞭毛 菌毛:acf、tcpA
CT的结构
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 位构成的多聚体,不耐热。 (前噬菌体基因编码) B亚单位: 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 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
弧菌属 (Vibrio)
一类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G-菌,有56个种。 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的主要为: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霍乱弧菌(V. cholerae)
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 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 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
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 属于国际检疫甲类传染病。
分离培养 碱性蛋白胨增菌 TCBS分离菌落
生化实验 凝集反应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检疫,及时检出病例,严格隔 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1 “三管一灭”( 管理水源、粪便、饮食,消灭苍蝇 ) 2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3 改善饮食,提供开水和使用清洁水。
坑式厕所、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学方面的教育
感染后可获牢固免疫力;再感染少见 局部黏膜免疫;抗菌抗体(O);抗毒素抗体(B) O1群与O139群不存在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
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对首例病人的病原学诊断应 快速、准确,并及时作出疫情报告。
标本处理 病人粪便、肛拭
Cary-Blair保存液
直接镜检 米泔样粪便 悬滴观察 穿梭样运动
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不高; 2. 兼性厌氧菌; 3. 生长繁殖温度范围广(18-37℃); 4. 嗜碱---碱性蛋白胨(pH 8.8-9.0): 初次分离培养
TCBS平板:黄色菌落 5. 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
TCBS-agar
V. cholerae
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不高; 2. 兼性厌氧菌; 3. 生长繁殖温度范围广(18-37℃); 4. 嗜碱---碱性蛋白胨: 初次分离培养
TCBS平板:黄色菌落 5. 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与其他致病性弧菌的
区别
抗原结构与分型 O抗原
O1群 O139群 O2、O3……O138、O140…O155
O1 7次大流行
根据菌体抗原因子A、B、C组成差异: 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
两种生物型:古典生物型、EI Tor生物型
抵抗力
1. 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 2. 耐低温,耐碱。
治疗
1.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2. 应用抗菌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复方 SMZ-TMP等。
副溶血性弧菌 V.parahemolyticus
此菌存在于海水、海产品、腌制品,人因吃下含有此菌 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而受传染致病。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弧菌,为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 种。革兰阴性弧菌,有单鞭毛, 需在NaCl浓度较高 (3%~4%左右)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不耐酸、不耐 热。
培养特点
在普通血平板上不溶血或只产生α溶血。 神奈川现象(KP):某些菌株在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 溶血。KP+菌株为致病性菌株。
致病性
主要引起食物中毒。 KP+菌株为致病性菌株。 分离出两种致病因子:
耐热直接溶血素(TDH) 耐热相关溶血素(TRH)
保护易感者
1. 疫苗预防
接种疫苗只能在3到6个月内有效,而且只有50%的有效率
2. 药物预防:原则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
对传染源的措施:“五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
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地卫生处理。)
霍乱病人死亡后,尸体应进行火化;对确诊的霍乱病人应 作为传染源隔离和治疗;对其排泄物、呕吐物应用生石灰 覆盖并及时处理 ,对病人的衣裤、泻吐物等应进行有效的 消毒 ,食具用具消毒.
流行情况
霍乱弧菌(V. cholerae)
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 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 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
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 属于国际检疫甲类传染病。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1. 呈弧形或逗点状;排列成鱼群状 2.革兰阴性;无芽孢,无荚膜 3.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呈穿梭样或流星样 4.有菌毛
1A+5B
所致疾病: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带菌者,人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流行特征:地方性、季节性。
霍乱典型临床特征
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 并发症有血容量减少, 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 导致尿闭、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肌肉痉挛。
免疫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