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10.走进艺术博物馆》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2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走进艺术博物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走进艺术博物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走进艺术博物馆》公开
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走进艺术博物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热爱乡土美术,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旨在将美术学习和审美素养的提高由课堂延伸到社会,提供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美术信息和资源的渠道和方式。

学生通过了解几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不仅知道其特色和重要藏品,增长博物馆的知识,还能够举一反三,在生活中养成关注艺术博物馆、关注美术和美术现象的态度。

这对学生了解艺术品,形成良好的视觉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意义。

3重点难点。

10.走进艺术博物馆-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0.走进艺术博物馆-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走进艺术博物馆-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教授学生们走进艺术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作用和意义,了解艺术品的分类和特点,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了解艺术博物馆的作用和意义2.分析不同类型的艺术品3.进行实际创作,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艺术品的分类和特点,并能对不同类型的艺术品进行分析和理解;2.了解艺术博物馆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并在作品中反映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艺术品的分类和特点;2.理解艺术品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1.对不同类型的艺术品进行分析和理解;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并在作品中反映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学生自己提前了解艺术博物馆的作用和意义,并讲述自己的观点;2.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共同探讨艺术品的分类和特点;3.分组进行实际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作品中反映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提前了解一下艺术博物馆的作用和意义,并讲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同学进行讲述。

2. 分析艺术品的分类和特点接着,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并梳理各种艺术品的特点和分别代表的文化类型。

3. 进行实际创作最后,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分组进行创作,并在作品中反映所学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本节课的小结是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创作心得和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是让学生们回家继续了解艺术博物馆和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锻炼学生们分析、创作和思考能力。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教学难点: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过程:一、美术展览展示方式。

1.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

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

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2.美术馆的性质作用: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3.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

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二、走进中国美术馆1.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2.同学们生思考:①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②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③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最佳展示方式是什么?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理解小说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教案标题: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目标:1. 了解艺术博物馆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2. 探索艺术博物馆中的不同艺术形式和作品;3.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艺术博物馆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2. 学生能够辨别不同艺术形式和作品;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艺术作品;4. 学生能够表达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艺术博物馆的图片和艺术作品图片;3.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引入艺术博物馆的概念,解释其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观点。

主体: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图片,通过讨论和合作,描述作品的特点、风格和表现形式。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艺术作品,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就展示的作品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进行批判性思考。

4. 艺术作品分析:选择一幅艺术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解释。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帮助他们理解艺术家的意图。

5. 学生实践: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用文字描述作品的特点、表现形式和个人感受。

总结: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艺术博物馆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博物馆,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活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参与度;2.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描述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个人观点和感受的表达能力。

教案提示: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促进互动和批判性思考;2. 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走进艺术博物馆 教案

走进艺术博物馆 教案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教案标题: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目标:1. 通过参观艺术博物馆,学生将了解艺术品的种类和风格,并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与艺术品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共同探索和分享艺术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艺术的了解和经验,提问他们曾经参观过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并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探索艺术博物馆:2. 介绍艺术博物馆的概念和功能,解释博物馆是保存和展示艺术品的场所,以及博物馆对于艺术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艺术品或画作进行研究和探索。

鼓励学生观察艺术品的细节、颜色、线条等,并提出自己对于艺术品的理解和感受。

艺术品分享与展示:4.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选取的艺术品,介绍艺术品的作者、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并解释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就不同艺术品进行比较和讨论,探索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创作艺术品:6.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或画作,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7. 学生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过程。

总结与反思:8.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分享他们在参观博物馆和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9. 结合学生的反馈,总结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艺术,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教案评估:10. 观察学生在参观博物馆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1. 评估学生在分享艺术品和创作艺术品时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和学生对艺术博物馆的认识和兴趣程度。

教案延伸:1. 组织更多的艺术博物馆参观活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冀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

冀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

《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美术馆的功能特征和世界著名美术馆及馆藏品的艺术价值。

2.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活动、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欣赏活动。

3.培养美术活动的策划意识与团对协作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方法:发现法、参观法、讨论法、欣赏法。

三、教学重点:了解美术馆的功能和世界著名的美术馆的特色。

四、教学难点:从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认识与评述美术馆的社会价值。

五、教具准备:1.介绍世界著名美术馆的图片或光盘。

2.馆藏品的复制品或图片。

六、教学活动过程:课前准备1.世界著名美术馆的图片光盘。

2.馆藏品的复制品或图片。

小组查阅资料,收集世界美术馆的资料。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资料的收集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放一段美术馆的影像,导入课题。

2.以设问的方式导入学习内容:你知道当地哪些美术馆?你知道美术馆的功能吗?美术馆有哪些展览的方式呢?你知道世界著名的美术馆吗?谁能举例说明美术各小组把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资料挂起来或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与大家分享(请各小组派代表作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1.提供动感与静感的视觉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明确课题研究的任务,尊重人类美术文化遗产,培养简短评述的鉴赏能力。

3.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分享,互相学习。

课堂发展1.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组选题讨论研究五个问题。

2.引导阅读课本:各组长收集本组感兴趣的内容,并提出本组学习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答疑备用。

学生活动:1.学生可采用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2.小组长向老师与同学介绍小组研究的结果及发表不同的看法。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比较研究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检索、收集资料的习惯。

3.教育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课后延伸1.访问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的工作室或艺术作坊,了解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与展览方式。

2.调查当地的文化设施和居民参观美术活动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写简短的观察、研究报告。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 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1.解题:《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进行对换,或者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

巧妙地运用置换,会使我们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我们更富有创造力。

2.作品赏析:【1】欣赏《精神食粮》。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把汉堡中的肉片置换成几本书?(作品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把里面的食品换成了书本,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

)【2】欣赏《自然之风》。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置换呢?【3】欣赏《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

【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举世闻名,小作者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以新的视角,让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使人忍俊不禁。

】【4】欣赏《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

讨论:这张招贴画中,你们看见了什么?从中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否和主题一致?(这幅招贴画的主体是一片代表生命的绿叶,作者把叶子的边缘部分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染,突出了环保的主题。

)3.思维拓展:《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是一个环保的主题,绿叶代表着生命,工厂代表着污染,想一想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冀教版六年级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3. 增加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运用;2. 线条的表现和运用;3. 形状的认识与运用;4. 空间的表现与构建;5. 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包括色彩、线条、形状和空间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3. 示范与指导(30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正确使用绘画材料和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和空间进行创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进行个别指导。

4. 学生练习(4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自由发挥进行美术创作。

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题材和风格进行绘画。

5. 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运用;2. 线条的表现和运用;3. 形状的认识与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方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基本概念;2. 示范方法: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3. 实践方法:通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结果,评价学生对色彩、线条、形状和空间的运用是否准确;2. 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具体的评价和指导,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素描或色彩表现;2. 鼓励学生参观画展和美术馆,拓宽视野,提高艺术素养。

八、课后作业:1. 学生自由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并在下节课时展示和交流;2. 阅读相关美术书籍,扩大美术知识面。

以上是冀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的简要概述。

通过此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下册《10.走进艺术博物馆》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的功能和作用,知道一些著名美术馆的特点和藏品。

2.愿意尝试参与美术馆、网络美术馆等实践活动。

3.养成积累艺术品知识和图片的爱好,能够建立自己的"美术馆"。

4.进行综合探索活动,发展社会实践、欣赏评述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用画家陈丹青的一段话:"你怎样认识世界?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导?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博物馆)。

"引出本课主题:走进博物馆。

二、传授新课:
以学生熟悉的几个美术作品向学生提问:这些作品在那儿可以看到它们的原作?由此引出博物馆的功能: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

(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并且学会利用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有中国石化工程研究院着重要的帮助。

)
于是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博物馆都在哪里呢?这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世界美术馆(博物馆)的名称和分布,并重点介绍卢浮宫及其"三宝"《萨莫色雷斯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