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三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混合运算法则

三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混合运算法则

班级:姓名:座号:.应用题解题思路:什么时候用加法? (求和,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求相差多少用减法)什么时候用乘法?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除法有三种含义)①“÷”表示平均分,即求每份的个数用除法。

如: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0÷5②“÷”表示包含分,即求分几份用除法。

如:有20人,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0÷5,表示20里面包含有几个5。

③“÷”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如:20是5的几倍? 20÷5混合运算法则:①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③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注:“同级运算”指的是只有加减法而没有乘除法,或只有乘除法而没有加减法的运算。

-----------------------------以上内容请背熟---------------------------背熟后家长签名:一、算一算。

8×3+15 43-4×5 45-18÷920-3×415+6×938-15÷56×9+17 8+8×3 15-6÷3 6×(7-3)58-25+234×5+18二、应用题。

1、小明拿了30元钱买食品,花生每包7元,小明买了4包。

小明还剩多少钱?2、商店上午卖出4袋开心果,每袋3千克,下午卖出24千克,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千克?3、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妈妈为家里人共买了6只口罩,每只口罩3元钱。

她带了30元钱,还剩多少钱?三、合并算式,试身手。

2×3 = 6 10÷2 = 53÷3 = 17-6 = 1 5+5 = 1026+1 = 27。

三年级混合运算应用题解题思路

三年级混合运算应用题解题思路

三年级混合运算应用题解题思路一、混合运算应用题的类型与解题思路1. 购物问题题目: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2元,一个笔记本5元。

他买了3支铅笔和2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解析:分析题目中的信息。

我们知道铅笔的单价是2元,买了3支;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了2个。

然后,分别计算买铅笔和笔记本的花费。

买铅笔的花费为单价乘以数量,即公式元;买笔记本的花费是公式元。

求总共的花费,就是将买铅笔和笔记本的花费相加,得到公式元。

这里用到了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2. 工程问题(简单形式)题目:一个工程队修一条路,每天修8米,修了5天后,还剩下20米没修。

这条路一共有多长?解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已经修的长度。

每天修8米,修了5天,那么已经修的长度为公式米。

再加上还没修的20米,得到这条路的总长度为公式米。

这里用到了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3. 倍数问题与加减法混合题目:果园里有苹果树3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少5棵。

梨树有多少棵?解析:首先求出苹果树棵数的2倍,即公式棵。

因为梨树比苹果树的2倍少5棵,所以梨树的棵数为公式棵。

这里用到了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二、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总结1.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给出了哪些信息,包括各种物品的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倍数关系等,以及问题是什么。

2. 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确定需要用到哪些运算(加、减、乘、除)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是求几个相同物品的总价,就用单价乘以数量;如果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就先求倍数再进行加减运算等。

3. 列出算式并计算根据分析出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混合运算算式,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

4. 检查答案将计算结果代入原题中,检查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类大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类大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类大题宝典(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小学数学中有5类常考的应用题,也是孩子们经常丢分的题型。

今天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些题型的做法!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形式。

解决应用题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同时也需要合理思考和灵活运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思路,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应用题。

一、阅读理解在解决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问题和提供的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信息并将其整理出来。

然后,逐个分析每个问题,并参照所给信息进行计算或推理。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正确答案。

例如,题目如下:小明有7颗糖,小红有5颗糖。

他们一起拿出糖分给了小亮3颗,并把剩下的糖平均分了。

问他们每个人分到了多少颗糖?解题思路:1. 整理信息:- 小明的糖数:7颗- 小红的糖数:5颗- 小亮得到的糖数:3颗2. 计算剩下的糖数:- 小明和小红在一起有的糖数:7 + 5 = 12颗- 拿出给小亮的糖数:12 - 3 = 9颗3. 计算平均分糖数:- 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分得的糖数:9 ÷ 3 = 3颗所以,每个人分到了3颗糖。

二、找规律有些数学应用题需要学生找出问题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计算答案。

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列举几个例子或逐步进行模拟计算,尝试寻找规律。

例如,题目如下:有一张纸,如果折一次为2层,折两次为4层,那么折十次会有多少层?解题思路:每次折叠都会使纸的层数翻倍。

因此,可以通过列举前几次折叠的结果,找到规律:1次折叠:2层2次折叠:4层3次折叠:8层4次折叠:16层...10次折叠:1024层所以,折十次后会有1024层纸。

三、逐步解决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可以采用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答。

这样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步骤,逐步推进解决方案。

例如,题目如下:甲、乙两个人一起爬山。

甲用1小时爬了2/5的山路,乙用3小时爬了350米。

甲和乙的速度相同,问山高多少米?解题思路:1. 首先计算甲的爬山速度:- 甲爬山的路程:2/5- 甲爬山的时间:1小时- 甲的速度:(2/5) ÷ 1 = 2/52. 根据甲的速度和乙爬山用时计算山高:- 乙爬山的时间:3小时- 乙爬山的路程:350米- 乙的速度:350 ÷ 3 = 350/3- 山的高度:(350/3) ÷ (2/5) = 350 × (5/2) ÷ 3 = 583.33米所以,山的高度约为583.33米。

如何快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

如何快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

如何快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很多小朋友失分最多的题,但其实,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也不是很多,所以,平时家长们可以多让孩子读题目,理解题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1、简单应用题(1) 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

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

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复合应用题(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 7 ) 解答加法应用题: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并写出解题思路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并写出解题思路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解题思路》一、引言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用题既考验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展开讨论,并提供一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认识应用题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一种题型。

在三年级下册中,常见的应用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长度、面积、体积、时间、重量等方面的问题,如购物、旅行、运动等。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计算和推理,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解题思路1. 仔细阅读题目:学生在解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 分析题目: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学生要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明确所需求解的内容,理清思路或建立解题模型。

3. 运用数学知识: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或推理。

4. 检查答案:在得出答案后,学生要对答案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举例说明【例1】小明有10支铅笔,小红有8支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解题思路:首先将小明和小红的铅笔数进行加法计算:10+8=18。

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8支铅笔。

【例2】一条绳子长6米,又剪掉了3米,剩下多少米?解题思路:首先将绳子的长度6米减去剪掉的3米:6-3=3。

剩下的绳子长度为3米。

五、总结与展望三年级下册的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勤于练习,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个人观点我认为,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很好的实践机会,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对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深入了解和探讨,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应用题与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应用题与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应用题与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随着小学课程的深入,数学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些技巧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应用题与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题目。

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行解决。

以下是一些解决应用题的思路:1. 阅读题目内容仔细阅读题目中所给出的情境和要求,理解题目要求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特别要注意问题中给出的关键信息,例如数字、条件和限制等。

2. 确定问题类型区分问题的类型对解题至关重要。

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包括:求和、排序、比较、找规律、排列组合等。

确定问题类型后,有助于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提取关键信息将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可以通过划线、做标记等方式。

例如,问题中给出的数字、条件、限制等信息对解题过程至关重要。

4. 使用合适的数学方法根据问题的类型和所学的数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题。

例如,若问题是求和,可以使用加法或累加的方法;若问题是找规律,可以进行排列组合或绘制图表等。

5. 进行计算和验证通过运用选择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完成计算后,还需要反复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二、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逻辑推理题是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推理。

以下是一些解决逻辑推理题的思路:1. 理解题目要求通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与条件。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和逻辑关系。

2. 分析条件与关系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并注意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候,绘制一个图表或者画出一张图形有助于分析。

3. 编排和试错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试错法,逐步编排出符合条件的解决方案。

通过试错,逐步接近最准确和合理的解答。

4. 列举并排除干扰项逻辑推理题常常会出现一些干扰项,需要学生进行排除。

三年级数学易错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易错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易错应用题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题目的复杂性和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一些应用题容易出错。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三年级数学易错应用题,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 1. 购物问题题目:小明的妈妈给他50元钱去超市购物。

他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又买了4个橙子,每个橙子3元。

问小明还剩多少钱?易错点:学生可能会忘记加上小明原本有的钱。

解题思路:首先计算苹果的总价,然后计算橙子的总价,最后将两者相加得到总消费,再用小明原本的钱减去总消费。

# 2. 速度与时间问题题目: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问它2小时能行驶多远?易错点:学生可能会将速度和时间单位混淆。

解题思路: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即60公里/小时× 2小时 = 120公里。

# 3. 分数应用题题目:一个班级有40个学生,其中2/5是男生,问男生有多少人?易错点:学生可能会将分数与整数混淆,直接用40除以5。

解题思路:将班级总人数视为单位“1”,男生占2/5,用40 × 2/5计算男生人数。

# 4. 混合运算问题题目:小明有36个苹果,他给弟弟10个,又给妹妹8个,问小明还剩多少个苹果?易错点:学生可能会先进行加法运算。

解题思路:先从总数中减去给弟弟的苹果数,再减去给妹妹的苹果数,即36 - 10 - 8。

# 5. 面积问题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米,宽是5米,问它的面积是多少?易错点:学生可能会忘记面积的计算公式。

解题思路: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即10米× 5米 = 50平方米。

# 6. 比例问题题目:如果5个苹果的重量是1千克,那么20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易错点:学生可能会直接将苹果的数量相乘。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比例关系,即5个苹果对应1千克,然后根据比例计算20个苹果的重量,即20 ÷ 5 × 1千克 = 4千克。

# 7. 减法问题题目:小明有78张卡片,他给了朋友26张,又丢了10张,问小明还剩多少张卡片?易错点:学生可能会先进行加法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解题思路
提示:在分析一般应用题是题的数量关系时,一定要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哪些表示大数,哪些表示小数,哪些表示相差数,哪些表示部分数,哪些表示总数,哪些表示一倍数,哪些表示几倍数……。

经常进行应用题练习,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更加聪明。

例1、学校共买来60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80本,其余是连环画。

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分析与解答:要求"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必须知道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本数,根据题意,应先求连环画的本数,再求多的本数。

(1)
(2)
试一试1:庆"六、一"活动中,三(5)班做了50朵花,其中红花38朵,其余是绿花。

红花比绿花多多少朵
例2、李丽在百货大楼买了一件羽绒服和一条裤子,买羽绒服用去480元,是买裤子钱数的5倍,她给售货员600元,应找回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要求找回多少元,应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元,要求一共用了多少元,应知道羽绒服和裤子分别用去多少元,所以应该先求买裤子钱数。

(1)
(2)
(3)
试一试2:同学们要做100面小旗,女同学做了56朵,是男同学做的2倍,还剩多少面没有做
例3:果园里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比桃树多280棵。

果园里有苹果树820棵,有梨树多少棵桃树、梨树、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要求梨树有多少棵,必须先求桃树有多少棵,最后再求一共有多少棵。

(1)
(2)
(3)
试一试3:饲养场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鹅比鸭少150只。

饲养场养了200只鹅,养了多少只鸡鸡、鸭、鹅一共多少只
例4、在学校"科技节"上,四年级展出科技作品148件,五年级展出的作品件数比四年级的2倍还多14件,五年级展出多少件比四年级多展出多少件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要求五年级展出多少件,应知道四年级的件数,题中已知有。

(1)
(2)
(3)
试一试4:体育器械室有足球26只,排球的只数比足球的3倍少15只,排球有多少只比足球多多少只
例5、李强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50米,比到文具店的距离少90米。

学校到文具店的距离是李强家到学校的距离的2倍。

李强放学后,先到文具店买铅笔再回家,李强要走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要求李强先到文具店买铅笔再回家要走多少米,应知道从从家到文具店的距离和学校到文具店的距离。

(1)
(2)
(3)
试一试5、小林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20米,比到书店的距离少80米,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小林家到学校的距离的2倍,小林放学后等到书店买书再回家,小林要走多少米
例6、同学们采集种子,三(1)班比三(2)班多采集20千克,三(3)班比三(4)班少采集12千克,三(2)班比三(3)班多采集6千克,哪个班采集的最多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试一试6、"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为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玲比小华多做12朵,小方比小丽少做9朵,小华比小方多做4朵,谁做的最多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朵
练习:
1、小红和小娟共有画片84张,其中小红有26张,小红比小娟少多少张
2、兰兰买了一支雪糕和一包果冻,买果冻要5元4角,是习雪糕的3倍,她给营业员10,应找回多少钱
3、菜市场运来番茄的筐数是萝卜的4倍,运来番茄比黄瓜多22筐,运来的黄瓜是10筐,运来的西红柿、萝卜、黄瓜共多少筐
4、一个制鞋厂制出男鞋2200双,制出的女鞋比男鞋的3倍少40双,制出的男鞋比女鞋少多少双
5、小萱家到妈妈公司的距离是820米,比到学校的距离多130米,是妈妈从公司到学校距离的2倍,妈妈下班后先到学校接小萱再回家。

妈妈走了多少路
6、在一次长跑比赛中,小强在小新前面60米,小华在小力后面100米,小新在小华后面20米。

谁跑第一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相差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