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存量垃圾场整治工程设计
2024年垃圾处理场整改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垃圾处理场整改方案范文一、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目前, 我市的垃圾处理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处理能力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
因此, 为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提高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二、目标1.提高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 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需求。
2.实施垃圾分类处理, 有效减少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处理量。
3.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4.保护垃圾处理场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三、措施1.提高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1)逐步扩大垃圾处理场的面积, 并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数量, 以提高处理能力。
(2)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 提高处理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3)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垃圾处理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实施垃圾分类处理(1)制定并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政策, 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修订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制度, 建立分类垃圾收集点, 实施分类垃圾收集。
(3)投资建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处理设施, 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二次利用, 减少其处理量。
(4)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将厨余垃圾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 减少其对垃圾处理场的压力。
3.减少环境污染(1)加强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封闭管理, 防止垃圾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2)严格控制垃圾焚烧和填埋过程中的排放标准, 遵循环境保护和排放标准要求, 减少二次污染。
(3)加强垃圾运输管理, 严禁垃圾泄漏和外溢。
4.保护生态环境(1)建设绿化带和生态湿地, 保护垃圾处理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2)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严禁破坏和捕捉野生动植物。
(3)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四、资源保障为了保证垃圾处理场整改方案的顺利实施, 需要提供以下资源保障:1.资金投入: 加大对垃圾处理场的资金支持, 投资建设相关设施和设备。
废旧厂房整治工程方案范文

废旧厂房整治工程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老旧的厂房设施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价值,成为城市中的“空白”和“危险”区域。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废旧厂房资源,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焕发新活力,对废旧厂房进行整治工程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废旧厂房整治工程进行详细分析和方案设计。
二、项目概况本次整治工程项目位于某市区的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其中包括10处废旧厂房建筑,建筑风格多样,风貌破旧,设施老化,安全隐患较大,需要进行全面的整治和改造。
三、整治工程目标本次废旧厂房整治工程的目标主要包括:1. 建筑安全:对厂房建筑结构进行全面检测,修复老化和损坏的部分,确保其安全可靠,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 环境改善:对厂房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绿化,提升景观品质,改善市区环境。
3. 利用再生:对废旧厂房的再利用进行规划和设计,寻找新的产业和功能,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
四、整治工程内容1. 建筑安全整治(1)结构检测:对所有厂房建筑进行结构检测,针对老化和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其安全稳定。
(2)防火安全:安装消防设施和设备,设置安全通道和疏散指示,提升厂房的防火安全等级。
(3)危险源清理:清理厂房内的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源,减少安全隐患。
(4)配套设施更新:更新厂房的电气设施、给排水设施等配套设施,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
2. 环境改善(1)绿化设计:对厂房周边空地进行绿化设计,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美化景观。
(2)道路整治:修复厂房周边道路和停车场,确保车辆通行和停放的顺畅。
(3)垃圾清理:清理厂房周边的垃圾和废弃物,保持环境整洁并确保废物合理处理。
3. 利用再生(1)规划设计:针对每处废旧厂房,制定利用再生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产业引进、功能转换等。
(2)产业定位:根据现有区域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需求,确定每处厂房的产业定位和功能规划。
垃圾处理场治理项目计划书

垃圾处理场治理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处理成为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某城市的垃圾处理场已经存在多年,但由于技术设备老化、管理手段滞后等原因,导致垃圾处理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特制定本项目计划书。
二、目标与目的1.目标:通过对垃圾处理场进行治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目的:(1)更新垃圾处理场的技术设备,提升处理能力。
(2)优化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减少二次污染。
(3)加强垃圾处理场的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三、项目内容1.技术设备更新:(1)购置先进的垃圾压缩设备,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2)引进垃圾焚烧技术,减少垃圾体积。
(3)建设垃圾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优化:(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
(2)增加分类垃圾桶数量,方便市民投放。
(3)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减少废弃资源浪费。
3.管理体系强化:(1)设立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部门,加强对垃圾处理场的日常管理。
(2)建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垃圾处理场运行情况。
(3)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运行效率。
四、预期效果1.垃圾处理效率提高:更新的技术设备和增强的管理手段将使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缩短处理周期。
2.环境污染减少:垃圾焚烧技术和垃圾填埋气体收集系统的引入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3.垃圾分类水平提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建立回收中心,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将得到提高,减少非可回收垃圾的产生。
4.经济效益增加: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将使垃圾处理场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五、实施方案1.项目启动与准备:成立项目小组,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2.技术设备更新:组织招标采购,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
3.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优化:与市民沟通,解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加分类垃圾桶数量;建设垃圾分类回收中心。
某废弃物污染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废弃物污染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xx公司xx年xx月目录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1 编制说明 (1)1.2 工程概况 (3)1.3 施工部署 (7)1.4 施工准备工作 (13)1.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6)1.6 池类施工与技术措施 (19)1.7 生态建设工程与技术措施 (38)1.8 安装工程与技术措施 (56)1.9 其他施工保证措施 (70)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74)2.1 质量管理体系 (74)2.2 施工阶段质量措施 (78)2.3 质量管理制度 (80)2.4 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85)2.5 关键部位质量保证措施 (92)2.6 植物种植质量控制 (94)第三章安全管理系统与措施 (96)3.1 安全管理体系 (96)3.2 安全生产责任制 (97)3.3 施工安全规章制度 (99)3.4 安全管理措施 (101)3.5 分部分项安全措施 (105)3.6 施工阶段应急预案 (109)3.7 施工现场常见事故应急措施 (111)3.8 项目部紧急事件报告程序流程图 (115)第四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116)4.1 指导思想 (116)4.2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 (116)4.3 环境保护措施 (117)4.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21)第五章工程进度计划与保证措施 (127)5.1 编制说明 (127)5.2 工程进度 (127)5.3 工期保证措施 (127)第六章资源配置计划 (135)6.1. 劳动力安排计划 (135)6.2主要材料、构件用量计划 (138)6.3 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 (143)6.4 主要机具使用安排 (146)6.5 施工机械管理 (149)附图1:项目建设区域布置图 (152)附件1:某废弃物污染整治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153)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发布的本项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集;2、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2)《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26-2007)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9)《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JGJ46-2005)1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19)《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2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23)《xx省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湘政办发〔2017〕29 号24)其它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技术规程。
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方案

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方案1. 引言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常见方法。
然而,传统的垃圾填埋场往往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整治方案,旨在改善垃圾填埋场的运作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现状分析目前,许多垃圾填埋场存在以下问题:•环境污染: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和有机废气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资源浪费:垃圾中含有许多可回收和有价值的物质,但传统填埋方式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空间占用: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对土地资源造成浪费。
•治理困难:传统的垃圾填埋场管理存在问题,包括运营成本高、污染物处理困难等。
3. 解决方案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本综合整治方案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 分类和回收将垃圾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物品进行回收处理。
通过加强对居民的分类教育和投放设施的建设,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日常行为。
3.2 垃圾处理技术改进采用现代化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和气化等。
通过对垃圾进行高温处理,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同时发电并回收能源。
3.3 渗滤液处理建立完善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对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
可以通过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降低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3.4 填埋场监测和管理加强对填埋场的监测和管理,定期对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和土壤进行采样和检测。
对填埋场进行隔离和封闭,防止有害气体的泄露和渗漏。
3.5 填埋场后续利用在填埋场达到设计寿命后,对填埋场进行后续利用。
可以考虑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太阳能发电场等。
4. 实施计划本整治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第一年: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开展分类教育;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
•第二年:引进垃圾处理设备,改善垃圾焚烧和气化处理能力;开展填埋场监测和检测工作。
•第三年:推动填埋场后续利用项目,制定填埋场改造方案。
5. 预期效果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减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和地下水资源。
废弃垃圾站改造工程方案

废弃垃圾站改造工程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废弃垃圾站成为城市中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因为废弃垃圾站所在地通常环境较差、污染较重,同时由于废弃垃圾站的存在带来了各种问题,如异味、细菌滋生、蚊蝇滋生等,这些问题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对废弃垃圾站进行改造工程是迫在眉睫的。
二、当前废弃垃圾站存在的问题1. 环境问题废弃垃圾站通常设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环境较差,周边缺乏绿化、零星建筑,环境显得杂乱无章。
2. 污染问题废弃垃圾站里的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3. 卫生问题废弃垃圾站常年不清理,垃圾积压,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蝇,对周边卫生造成了影响。
4. 规划问题废弃垃圾站设置位置不合理,规划缺乏科学性,没有有效利用资源,也没有有效的分类和回收处理垃圾的设施。
三、改造工程方案1. 环境改造对废弃垃圾站所在地进行环境改造,增加绿化景观、加设建筑景观,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场所。
2. 污染治理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垃圾站中的垃圾,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净化周边的环境。
3. 卫生管理定期对废弃垃圾站进行清理,杜绝垃圾滞留,加大对细菌和蚊蝇的防治力度,保障周边卫生。
4. 规划设计重新规划废弃垃圾站的设置位置,加强科学分类处理垃圾,设置分类回收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四、改造工程实施步骤1. 垃圾站搬迁首先需要将原有废弃垃圾站的垃圾搬迁出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中转站或者暂时存储地点。
2. 环境改造对废弃垃圾站所在地进行环境改造,因为环境改造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金,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3. 污染治理对所选址的废弃垃圾站进行垃圾清理,并采取科学的垃圾褪色处理技术,净化周边环境。
4. 设施建设对改造后的废弃垃圾站进行建设设施建设,包括环境绿化、景观建设、分类回收设施建设等。
5. 卫生管理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加大细菌和蚊蝇的防治力度,保障周边卫生。
垃圾场封场整治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垃圾场封场整治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前言**市现有九个垃圾场均处于主城区,污染十分严重。
为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确保安全,解决我市日趋严重的垃圾问题,因此,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加快建设进度,同兴垃圾焚烧厂、黑石子垃圾卫生填埋场已逐步进入设计和建设阶段。
建成后的三个现代化垃圾处理场,将分别替代原主城区九个垃圾场,所以,对这些垃圾场的封场已势在必行。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这些垃圾场将实行逐步封场。
这不仅是为了改变目前我市垃圾处理现状,更重要的是实施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
有利于改善我市投资环境,推动区域性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建场时的先天不足,各场不仅存在填埋气体爆炸、垃圾堆体坍塌等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因此,在封场时应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完善设施和设备,方可实现确保封场后的安全和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的目标。
**市**村垃圾场地处**区七公里半,现已被****房地产公司和中国西部**公司购买,计划修建作家俱城和汽车展示厅。
该场于1986年开始使用,由开始300吨/日的入场量增至现在的1200吨/日,主要接受渝中区、**区、南岸经济开发区和附近一些社会单位的生活垃圾,占地面积约50000m2。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场内垃圾采用自然堆放,堆放的倾角是垃圾的自然休止角,在雨天或受外力的作用下易坍塌;场内排水沟不完全,地表径流增加了渗滤液的产量;场内无防渗层,渗滤液在底部迁移,易造成堆体的滑动,且无处理设施,对地面、地下环境已造成污染;在填埋完成区域未覆土和设置导气井,填埋气呈无组织排放,形成事故隐患。
在垃圾场进场方向的左部,****房地产公司已将此处约50亩左右的垃圾进行了覆盖(用建筑弃土),厚度为2米左右,渝中区环卫局于2002年12月在此处打井钻气,间距约25米,采用穿孔钢管导出填埋气体,部分管头正在燃烧。
在垃圾场进场方向的右部,因西部**场地平整施工,将大量的建筑弃土堆填在垃圾场填埋区内,并覆盖了拦渣坝及坝外部分。
垃圾处理场工程规划方案

垃圾处理场工程规划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垃圾处理成为了城市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处理城市垃圾,我市计划建设一座垃圾处理场,该垃圾处理场将采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满足城市的垃圾处理需求。
二、工程地点该垃圾处理场将选址在市郊的空旷地带,要求距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周边无居民聚集区,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工程规划1.规划内容(1)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填埋场、焚烧设施、有机垃圾处理设施等,以满足城市日常垃圾处理需求。
(2)垃圾分类设施:设立垃圾分类站,引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以便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3)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规划原则(1)科学规划:根据城市垃圾产生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垃圾处理场的规模和设施布局。
(2)环保优先:在垃圾处理场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环保设施的建设,确保垃圾处理过程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资源化利用:设计建设过程中,将重点考虑资源化利用的设施,如有机垃圾处理设施和废旧物品回收站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四、工程建设1.垃圾处理设施建设(1)垃圾填埋场:选址在垃圾处理场的一角,采用现代封闭填埋技术,确保填埋过程中不产生渗漏和恶臭。
(2)焚烧设施:建设高效、低污染的垃圾焚烧炉,并配置废气处理设施,以减少焚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有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机垃圾发酵罐、堆肥设施等,实现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
2.垃圾分类设施建设(1)垃圾分类站:设立多个垃圾分类站点,方便居民将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2)垃圾分类设备:配置垃圾分类设备,包括输送带、振动筛、磁选机等,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
3.环保设施建设(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处理场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2)废气处理设施:建设废气处理设施,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等措施,减少焚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存量垃圾场整治工程设计
发表时间:2017-10-17T19:01:15.0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陈露[导读]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城市、县城、建制镇存量垃圾场污染问题严重。
就地无害化整治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处理方式,能有效降低存量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广东广州 510635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城市、县城、建制镇存量垃圾场污染问题严重。
就地无害化整治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处理方式,能有效降低存量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关键词:存量垃圾;就地无害化整治;堆体修整;渗滤液;填埋气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加大存量垃圾治理”的任务要求,“对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存量治理,使其达到标准规范要求。
”
一、存量垃圾场现状评估分析
根据现场观察,垃圾堆体降解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已都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或者存在潜在威胁。
1、渗滤液污染
由于垃圾生物降解作用及连日暴雨,该场填埋区下游水塘已积满渗滤液,少量渗滤液通过场区周边道路排水沟向下游自流。
如不及时整治,必将污染下游地表水及地下水,危及到周边的居民的用水安全。
2、填埋气污染
垃圾通过生物降解产生的二次污染物除渗滤液外,还有填埋气体。
填埋气体的主要成份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也含有微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
填埋气体如不加以疏导与利用,将会产生如下危害:1)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2)产生恶臭;3)温室效应;4)影响植物生长。
3、垃圾堆体不稳定
该场运行过程中的垃圾压实度较低,填埋堆体沉降的幅度较大。
加之,填埋作业不规范,目前垃圾堆体边坡坡度较大,绝大部分坡度大于1:1。
当垃圾堆体发生大面积的不规则沉降或持续暴雨的情况下,垃圾堆体极易发生滑坡、坍塌等事故。
二、存量垃圾处理工艺
基于存量垃圾填埋场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国内外有多种措施来减少其造成的影响。
根据该地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可考虑采用垃圾异地搬迁方式和就地封场改造方式对填埋场进行污染控制和安全治理。
1、垃圾异地搬迁方式
将存量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全部挖出,运到新建的垃圾无害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如运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或运到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垃圾异地搬迁方案见效快,整治彻底,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在利用,最能受到垃圾场周边居民的欢迎。
但搬迁施工过程中须做好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并应尽量缩短搬迁时间,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爆炸、火灾等事故。
才取异地搬迁方式,可实现绝大部分存量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缺点是处理费用高、整治工期长,存量垃圾堆体对周边环境影响周期延长。
2、就地无害化改造方式
就地无害化改造方式通过对垃圾堆体进行必要的整形,修筑中间平台、工作通道、边坡排水渠与雨水边沟,对渗滤液进行定向收集导排,并建设填埋气体疏导设施或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最终消除垃圾堆体的安全隐患及产生的臭味,有效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控制填埋气体及渗滤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达到改善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就地无害化改造方式具有施工工期短、见效快、费用可控,操作比较容易,工程措施实施后可控制并逐步减轻填埋场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原场址还可通过复绿改造成休闲公园供市民使用,实现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缺点是填埋场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仍难以完全消除,投资强度与客观条件的制约将决定最终改造对原有填埋场所产生污染的控制与环境修复的成效。
综上述分析,从经济性、环境影响、实现难易程度等众多因素考虑,建议采用就地改造方式处理存量垃圾。
三、工程设计方案
1、改造实施规划
由于垃圾中有机物的降解,随着垃圾堆体压实度和填埋高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
一般填埋场的沉降要持续25年以上,其总沉降量约为初始填埋高度的25%~50%,其中90%发生在封场后一年。
堆体表面平整度直接影响封场后覆盖系统的完整性和雨水导排顺畅度,因此,本改造工程分两期实施。
以防渗膜为分界线,膜下为一期工程,包括堆体修整、排气层、膜下保护层、防渗膜以及渗滤液导排系统。
膜上覆盖系统为二期工程,包括排水层、水土保持和覆绿工程。
2、堆体修整工程
由于垃圾场使用期间无规范化作业管理,垃圾堆体边坡大部分区域坡度大于1:1,且垃圾未经过压实,垃圾堆体极为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滑坡、坍塌的风险。
为加强垃圾堆体的稳定性,便于上层覆盖系统的铺设,需对垃圾堆体进行整形改造。
经过整形改造后的垃圾堆体表面坡度将不大于1:4,回填垃圾也按照要求进行了分层压实。
3、覆盖工程
填埋场封顶覆盖层可防止垃圾、渗滤液以及填埋气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防止降雨的进入、生成气的溢出和动物的进入等。
根据怀集旧垃圾填埋场实际特点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参照国内常用的覆盖层结构布置方式,对本项目进行封顶覆盖系统工程设计。
覆盖层结构布置如下所示:
植被层
700mm表土层;
7mm厚三维土工复合排水网格(含上下两层土工布);
1.0mm厚HDPE防渗膜,防渗系数达1.0×10-7cm/s;
膜下500mm厚粘土保护层,渗透系数小于1.0x10-5cm/s;
300mm碎石导气层;
垃圾堆体。
4、填埋气收集与处理工程
生活垃圾处于厌氧状态下的垃圾堆体内,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产生填埋气。
填埋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也含有微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甲烷和二氧化碳通常占填埋气总成分的95%以上。
该存量垃圾场采用主动导排方式排放填埋气。
导气竖井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孔径800mm,成孔后放置钢筋石笼防止塌孔。
孔中心设置160mmHDPE穿孔管,管与钢筋石笼间回填粒径20-60的碎石。
水平收集管铺设于排气层下0.5m,通过输气管连接至火炬燃烧系统。
5、渗滤液收集工程
存量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时,基本未设置渗滤液收集系统,垃圾渗滤液通过表面和垃圾堆体间孔隙渗流出堆体外。
本工程将沿堆体周边及修整库底低洼处设置渗滤液收集盲沟,渗滤液由收集管导流到渗滤液调节池中,经槽罐车运至新场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渗滤液收集盲沟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800mm×800mm。
盲沟内回填粒径20-60的碎石,铺设直径315mm的HDPE穿孔管。
盲沟外包括200g/m2的土工布过滤
6、地表水排水工程
完成堆体覆土后,在表面设置“横向”和“纵向”排水渠,收集地表水,并排入场区周边排水渠。
在堆体表面平台上设置横向排水渠,排水坡度2~3%,横向排水渠雨水汇集到纵向排水渠后再排入周边排水渠。
横向排水渠的断面形状为梯形,下底宽0.3米,上底宽0.9米,渠深0.3米,边坡系数为1,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块铺砌而成。
在堆体坡面设置纵向排水渠,并与横向排水渠连通,以尽快地将横向排水渠收集到的降雨引排到周边排水渠。
纵向排水渠的断面形状为梯形,下底宽0.4米,上底宽1.0米,渠深0.3米,边坡系数为1,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块铺砌而成。
四、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工程投资估算为2029.42万元,包括土建工程、工艺设备及安装工程、电气自控工程及其他费用。
五、结论
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理存量垃圾填埋场普遍采用的方式。
具有施工工期短、见效快、费用可控,操作比较容易,工程措施实施后可控制并逐步减轻填埋场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原场址还可通过复绿改造成休闲公园供市民使用,实现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罗春,赵由才,陆雍森等.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及其研究现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