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五年来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司法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我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代表xx区人民法院,将XX年以来我院开展刑事审判工作的情况,向本次会议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认真履行职责,全力维护稳定XX年以来,我院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xx"为重点,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审理各类刑事案件。

共受理刑事案件352件589人,审结336件547人。

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31人,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42人,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233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136人,判处拘役28人,单处罚金1人,并处罚金319人,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1人。

在刑事审判工作中,一是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审结此类案件37件39人。

被告人朱某、李某先后盗窃城市街道上5个下水道井盖,危及社会公共安全,我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被告人李某、杨某、覃某、王某等四人为非法开采镍钼矿而非法买卖爆炸物,我院选择在危爆物品泛滥的三岔乡进行公开审判,对被告人李某、杨某、王某分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对被告人覃某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既震慑了犯罪,又起到了法制教育的作用。

二是依法严惩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

共审结"两抢一盗"犯罪案件160件273人。

在审理中我院坚持"稳、准、狠"的"严打"方针,从重从快审理此类案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我院审理的李某等19人团伙抢劫案,由于该案共同抢劫作案达27次,案情复杂,为了及时审理,审判人员加班加点审查案卷材料,针对可能出现的争议焦点问题,拟出审理提纲,经过长达7个多小时的连续审理,认定了所有犯罪事实,对被告人李某等19人均判处了有期徒刑。

同时,为了打击城区"两抢一盗"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我院选择了典型案例,于今年7月9日至12日,先后在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对14名"两抢一盗"犯罪分子进行了集中宣判,对震慑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法律案件年度分析(3篇)

法律案件年度分析(3篇)

第1篇一、前言2022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法律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案件类型日益丰富。

本报告将从案件数量、类型、地域分布、涉案金额等多个角度对2022年度法律案件进行年度分析,旨在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二、案件数量分析2022年,我国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超过1.2亿件,同比上升10%。

其中,民事案件占比最高,达到60%,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分别占30%和10%。

以下是具体案件数量分析:1. 民事案件:2022年民事案件数量为7200万件,同比增长12%。

民事案件主要包括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类型。

2. 刑事案件:2022年刑事案件数量为3600万件,同比增长8%。

刑事案件主要包括故意杀人、抢劫、盗窃、诈骗等类型。

3. 行政案件:2022年行政案件数量为1200万件,同比增长5%。

行政案件主要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类型。

三、案件类型分析1. 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占比最高,达到35%。

主要涉及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

2. 婚姻家庭:婚姻家庭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占比为20%,主要包括离婚纠纷、抚养权纠纷、赡养费纠纷等。

3. 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占比为15%,主要包括交通事故、产品责任、医疗损害等。

4. 刑事案件:故意杀人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占比最高,达到20%。

其他主要案件类型包括抢劫、盗窃、诈骗等。

四、地域分布分析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案件数量最多,占比超过40%。

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案件数量占比约为30%,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进程加快。

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案件数量占比约为20%,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五、涉案金额分析1. 民事案件:2022年民事案件涉案金额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合同纠纷案件涉案金额最高,达到5000亿元。

法院运行结果分析报告

法院运行结果分析报告

法院运行结果分析报告根据挖掘到的数据,我们对法院的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法院在这一期间受理了大量的案件,共处理了XXXX件案件。

其中,民事案件XXXX件,刑事案件XXXX 件,行政案件XXXX件,经济案件XXXX件。

在民事案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案件涉及到合同纠纷、家庭纠纷和财产纠纷。

根据数据显示,合同纠纷占据了最大比例,占总案件数的XX%。

这表明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存在许多合同纷争,需要法院来进行调解。

家庭纠纷和财产纠纷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分别占总案件数的XX%和XX%。

这些数据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存在,家庭关系和财产纠纷的矛盾突出,需要法院来维护公平和正义。

在刑事案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案件涉及到盗窃、故意伤害和诈骗。

根据数据显示,盗窃占据了最大比例,占总案件数的XX%。

这说明社会治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需要法律的制裁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故意伤害和诈骗案件也占据较大比例,分别占总案件数的XX%和XX%。

这些数据显示了犯罪行为的增加趋势,对社会治安造成了威胁。

在行政案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案件涉及到行政机关的决定和行为。

根据数据显示,行政决定纠纷占据了最大比例,占总案件数的XX%。

这表明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仍然存在争议,需要法院来监督和调解。

此外,行政滞纳金和公共服务费等案件也占据较大比例,分别占总案件数的XX%和XX%。

这些案件的增加说明人们对于行政机关的行为和政策存在疑虑,需要法院来解决纠纷。

在经济案件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案件涉及到合同纠纷、债权债务和股权纠纷。

根据数据显示,合同纠纷占据了最大比例,占总案件数的XX%。

这反映了商业活动中存在许多合同矛盾和纠纷,需要法院来进行调解。

债权债务和股权纠纷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分别占总案件数的XX%和XX%。

这些案件的增加说明了金融和商业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法院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竞争。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分析,法院在这一期间运行结果较为繁忙和复杂,处理了大量的案件,其中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经济案件占据了主要比例。

司法局工作报告数据分析

司法局工作报告数据分析

司法局工作报告数据分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对司法局工作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司法局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工作指导进行参考。

一、案件受理情况根据司法局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市共受理各类案件10000件,相比前一年增长了10%。

其中民事案件占总案件的40%,刑事案件占30%,行政案件占20%,其他案件占10%。

通过对案件受理情况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和群众维权意识提高的原因。

同时,不同案件类型的比例也反映了我市法律体系的特点和司法资源的分配情况,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案件审理周期在司法局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全年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120天,相比前一年减少了20天。

具体来说,民事案件审理平均周期为100天,刑事案件为150天,行政案件为120天,其他案件为90天。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去年我市的案件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案件审理周期明显缩短,这可能是司法政策的调整和司法流程优化的结果。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加强案件管理,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三、司法公正度评估司法公正是衡量一个地区司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司法局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司法公正度综合评估得分为80分(满分100分)。

其中,民事案件的公正度得分为85分,刑事案件为78分,行政案件为80分,其他案件为82分。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司法公正度整体上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刑事案件的公正度得分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司法监督和改革,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公平、公正地审理。

四、司法服务满意度调查司法局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进行司法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得分为85分(满分100分)。

其中,民事案件满意度为90分,刑事案件为80分,行政案件为88分,其他案件为85分。

新刑事诉讼法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分析

新刑事诉讼法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分析

新刑事诉讼法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分析摘要:新刑事诉讼法公布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文从原先的两条扩充为四条。

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该解释用二十七个条文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操作。

相较之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因为条文的有限性,仍存在一些弊病。

新旧法更替之际,我们有必要对该程序的进步与不足做一个梳理。

关键词: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进步;不足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99-02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概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进行的诉讼活动[1]。

认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首先要理解其性质。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未做明确规定,因此法学理论界对此理解各异,共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刑事说,持该观点的人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就是刑事诉讼,因为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的。

第二种观点是民事说,持该观点的人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民事诉讼,因为其目的是解决民事责任。

第三种观点是综合说,持该观点的人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相结合形成的特殊的诉讼。

第四种观点是特殊民事说[2],附带民事诉讼在性质上是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遵守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的规定,但是又因其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的,且由犯罪行为引起,因此为特殊的民事诉讼。

第四种观点已为多数学者接受。

其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产生基础是刑民分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最主要是为了解决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问题。

最早见之于法条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1808年的《法国刑事诉讼法》。

在世界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并不是一个普遍实行的制度,各国对它的态度褒贬不一。

不论是有无设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各国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问题。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判情况的调研——以河南省淮滨县人民法院为例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判情况的调研——以河南省淮滨县人民法院为例
工 的人 员文化 水平 低 、 法律 意识 淡薄 , 导致犯 罪 的主要 原 因 。 是
三、 解决 刑事 附 带 民事案件 审 判 问题的 对策 1修 改相 关法律 , 予刑事 被害 人选择 独立 的 民事 诉讼或 附 . 赋
带 民事诉 讼 的权利 。 笔者 建议 , 变 附带 民事诉 讼为 附属 程序 的 改 规 定, 附带 民事 诉讼 独立 出来 , 将 按照 民事诉 讼程 序进 行审理 , 有
的赔偿 。 高人 民法 院《 于人 民法 院是 否受 理刑 事案 件被 害人 最 关 提 起精神 损害 赔偿 民事诉 讼 问题 的批复》 也否 定了对 被害人 精神
( ) 状 一 现
以淮滨 县法 院为例 ,0 4 至 2 1 20 年 0 0年 6月 3 O日, 受理 刑 损 害 的权利 救济 。 共
对 司 法实践 有所裨 益 。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中图分 类号 : 962 D 2.

被害人权利
诉讼制度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0 90 9 ( 0 00 -4 - 1 1 0 — 5 22 1 )9 1 70

刑 事附 带民 事案件 审 判的现 状 与特 点
二、 刑事 附带 民事 案件 审判 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保障 ( ) 附带 民事 案件 因其程序 上对 刑事诉 讼 的依 附关 系, 利于 财产保 全等 程序 的及 时适 用 , 被害 人的赔 偿请 求顺利 实 一 刑事 现, 从源 头上 缓解 刑事 附带 民事 案 件 的执行 压力 。 缺 乏应有 的独 立 民事诉 讼地 位 2 取 消对 精神损 害赔 偿 的不合理 限制 , 大刑 事 附带 民事 案 . 扩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刑事 诉讼法 》 以下简称 《 ( 刑事 诉讼 法》 第 ) 民法通 则》 以及相 关司 法解 释对 精神 损 七 十八 条规 定 :附带 民事诉讼 应 当同刑事 案件 一并 审判 , “ 只有 为 件赔 偿 的范 围 在我 国 《 刑事 附带 民事诉 讼程序 将其 完 了防止 刑事 案件 审判 的过分 迟延 , 才可 以在 刑事 案件 审 判后 , 害赔 偿 已经 有 明确规 定的情 况 下, 由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问题探析——以沿河法院近年审理刑附民案件为视角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问题探析——以沿河法院近年审理刑附民案件为视角
意义 。 被 害人 及家 属对被 告 人的谅解 , 化解 矛盾 , 促进社 会和 谐 。调解 《 刑事 诉讼法》 第九十 九条规 定 , 被 害人 由于被告 人 的犯 罪行 是人 民法 院处 理刑事 附带 民事诉 讼案件 的首 要选择 , 无论轻 微刑 只 要被 害方 提 出民事赔 偿 的, 调解 是 为而 遭 受物 质损 失的 , 在 刑事诉 讼过 程 中, 有权 提起 附带 民事诉 事案件 还 是严 重刑事 案件 ,
单位 : 件、 万元
年度 刑事案 刑事案 其中 件收案 件结案 数( 件) 数( 件) 刑附民 刑附民 案件调 标 的( 万

刑事 附带 民事诉讼 案件 调解 的意 义
刑事 附带 民事 诉讼 是指 人 民法 院在 案件审 理过程 中 , 在解 决 动 司法 的体现 。 被 告人刑 事 责任 的同时 , 附带 解决 因被 告人 的犯 罪行 为给 国家 、
审判 工作 存 在疑惑 的 问题 。就此 笔者 谈谈 个人 观 点以起 抛砖 引 官 在案件 事 实清 楚前提 下 的能动司 , 不是和 稀 泥 , 也不 是被 告人 玉之 效 。

Hale Waihona Puke 花钱 买刑 , 而是 依法 从有利 于社 会稳 定 , 更好 地 维护被 害人 及其 家属 合法 权益 , 着眼 于被 告人今 后 回归社会 的长远 , 忠 实履 职能 二、 沿 河法 院近年 审理 刑附 民案件 情况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0 9 - 1 3 4 - 0 3 最高 法 院关于 《 落 实宽严 相济 的刑 事政策 若干 意见》 明确 要 多做 促进 当事人 双方和解 辨法析 理工作 , 以更好 地落 实宽严 相济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津高法[2006]103号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津高法[2006]103号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正文:----------------------------------------------------------------------------------------------------------------------------------------------------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津高法〔2006〕103号2006年7月13日)为依法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保障涉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结合我市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实践经验,现对审理此类案件适用法律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一)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只限于被害人因人身权受到犯罪行为侵犯和财物被犯罪行为损毁而遭受的物质损失,不包括因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

对因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当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通过追缴赃款赃物、责令退赔的方式解决。

被追缴、退赔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二)国家财产、集体财产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三)被害人和其他权利人(其他权利人包括,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以下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刑事案件审结以后,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方式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五年来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司法统计分析李峰2000年至今年10月份,我院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连年大幅上升,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已经成为刑事审判中的重要工作。

由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缺位,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日益成为刑事审判的难点。

实践表明,现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值得探讨、改革和完善之处。

一、附带民事诉讼基本情况1、自2000年以来,随着刑事案件结案量的上升,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自2002年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出现激增之后,每年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已占同期刑事案件结案量13%左右。

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已经成为刑事审判的重要内容。

表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量(2)案件数指的是结案数,以下同。

2、根据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理论上讲许多涉及被害人财产损失、人身损害的刑事案由均存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可能,但2000年以来审结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案由基本上都属于人身损害赔偿方面,而且每年的附带民事诉讼中约有95%以上的案由集中在交通肇事、寻衅滋事、故意伤害这三类案件中,此三类案件的增多是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增多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2年以来,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与附带民事诉讼高发案由案件的数量逐渐接近,这一方面充分反映了交通肇事、寻衅滋事、故意伤害这三类案件是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主要生长点,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此三类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几率越来越高。

表二:附带民事诉讼高发案由图一:附带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高发案由案件2000200120022003200420053、自2000年以来,每年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2002年出现了剧增现象,之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年增长率趋于放缓,但仍然在13%以上。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保持上升势头的原因,从数据上看主要是由于刑事案件年结案量表现出很强的上升势头,特别是附带民事诉讼高发案由案件在近年来也呈大幅上升趋势,而且如表三所见,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数量与附带民事诉讼高发案由案件数量接近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至今已接近8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调解民事赔偿已不再是交警部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的必经程序,法院受理的交通肇事案件中被告人与被害人未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的占有重要比例,而且今后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表三:附带民事诉讼变化趋势图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量变化趋势-0.200.20.40.60.811.21.44、就考察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而言,主要包含二个层面:(1)司法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主体基本上是公民,未见公诉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形,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附带民事诉讼主要集中在人身损害赔偿的案件中,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公诉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空间和积极性逐渐缩小;(2)司法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绝大多数是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被害人,由死亡的被害人的近亲属等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相对较少,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绝大多数仅限于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只有少数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包括其他负有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主要包括三类即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加害人和对刑事被告人的赔偿责任承担雇主责任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但是,从案件趋势上看,交通肇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原告人将刑事案件被告人、肇事车辆所有人、挂靠单位、被告人雇主或者所在单位、保险公司等一并起诉的情况越来越多。

5、从诉讼类型(公诉与自诉)来看,自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比例远高于公诉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比例,二者的差距在70个百分点左右。

主要原因在于:(1)相对而言,公诉案件中可以附带民事诉讼的案由相对较少,而自诉案件的案由基本集中在故意伤害方面且以故意伤害罪提起的自诉基本都附带民事诉讼;(2)自诉案件的往往是在自诉人与被告人无法就赔偿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提起的,即自诉案件与附带民事诉讼紧密联系,刑事起诉权与民事起诉权都集中于自诉人,而公诉案件的刑事起诉权与民事起诉权相分离,被告人与被害人赔偿协议的达成与履行不会阻止案件进入诉讼程序;(3)自诉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往往是与自诉案件一并提起的,而公诉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一般都滞后于刑事案件立案,而且实践中存在着司法机关无法联系到被害人而向其告知可以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以及被害人未能在刑事一审判决宣告前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

表四:附带民事诉讼在公诉、自诉案件中的比例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情况受附带民事诉讼流程管理方面的限制,我们难以就2000年以来的全部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情况予以统计分析,以下仅通过随机抽取2003年至2005年结案的120件附带民事案件就相关审理情况作抽样分析。

图三:审理附带民事诉讼适用程序情况59.17%序3.33%37.50%简1、从审理程序上看,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以适用普通程序为主,约占59.17%,简易程序适用率约为37.50%。

与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相比,2003年以来刑事案件审理以简易程序为主,简易程序率已达55.00%左右。

造成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案件适用程序简普比例相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多数附带民事诉讼需要就人身损害进行鉴定,决定了审判人员客观上无法在刑事简易程序审限内审结附带民事诉讼,因而无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二是为防止附带民事诉讼审理中极易出现的过分延迟造成的刑事案件简易程序传普通程序的发生,审判人员主观上对起诉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一般也不倾向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判决65.00%判2、从结案方式来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结案以和解撤诉、调解结案的方式为主,比例达到70.83%,其中,和解撤诉率为65.00%,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结案方式中,判决结案的比例相对较小,仅为29.17%。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在于希望挽回经济损失,而被告人或其家属也希望通过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获得刑事部分酌情从轻的可能,因此,一旦双方就赔偿达成协议被告人方基本上都能即时给付且原告方愿意撤回附带民事诉讼,另外,考虑到以判决方式结案的附带民事诉讼执行到位率较低,为最大限度的保障被害人权利,维护法院裁判的权威性,审判人员倾向于促使双方自行和解并即时履行完毕。

图三: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方式情况70.83%5.83%先3、从审理方式看,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刑事部分、民事部分分开审理已经成为审理的常规方式,约占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94.17%,其中先民后刑占70.83%,先刑后民占23.33%,而法律设定的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常规方式即刑事与附带民事同时审理的仅占5.83%。

可以说,与法律设定相反,刑民分开审理成为司法实践的常规形式而刑民同时审理反成为司法实践的例外。

造成司法实践与法律设定相背离的主要原因在于为提高刑事案件审理效率,特别是在适用刑事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程序审理刑事案件时,审判人员为了不影响简易程序的适用、避免弱化简化审提高庭审效率的功效,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倾向于促使当事人和解撤诉即力争以先民后刑的方式处理附带民事部分,所以,对此类附带民事诉讼不需要同刑事部分一并审理,同时,案件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往往对确实因需要进行鉴定或者案情较为复杂、容易激化的附带民事诉讼采取与刑事部分分开审理即先刑后民的方式处理附带民事部分,所以,对此类附带民事诉讼不可能与刑事部一并审理,除此而外,司法实践中真正需要或者能够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的附带民事诉讼比例相对较小,不足6%。

三、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存在问题分析从发展趋势上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然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给刑事审判工作的压力依然会持续加大,这对日益紧张的刑事审判资源配置是极大的挑战。

目前,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尚存一些值得探讨和改进之处。

(一)附带民事诉讼立案程序和流程管理问题从有关规定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办理立案受理手续。

但因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案件立案后至一审判决宣告以前的任一阶段提起,而且对刑事部分立案前记录在案的被害人赔偿要求也应作为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故确定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案受理承担部门存在复杂之处。

理论上讲应当按照立审分离原则,将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案、受理工作统一交立案庭,以保证立案审查标准的公开性和一致性,因此,对刑事部分立案后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也应当由业务庭交由立案庭审查立案,但在实践中,交由立案庭统一审查立案可操作性不强。

因为如果将刑事案件审理阶段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也一概交由立案庭审查立案势必要同时移送刑事案卷,这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了刑事部分的审理效率。

我们认为,可以考虑按照分工负责、便利诉讼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对刑事部分起诉时一并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可由立案庭审查立案,而对其他附带民事诉讼应由业务庭进行立案审查后交由立案庭登记立案。

(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程序法律适用问题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在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是否应当完全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确定法律程序,如按照民事证据规则的规定,应向原告人及被告人送达举证通知书,告知举证要求及其法律后果和诉讼风险,确定举证期限,按照案件的实际情况分配举证责任;在合议庭组成后的三日内,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等等。

从法律规定来看,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但从实际情况看,法院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无法做到这一点,审理程序适用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比如,受审限制约难以适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关于举证时限的规定,也难以适用证据交换、公告送达等方面的规定,被告人的答辩期间的确定具有任意性,对当事人的起诉和应诉缺乏统一明确的告知、指导程序等等。

由此造成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与同样的人身损害赔偿民事审理程序的差异过大,有损诉讼程序的明确性和统一性。

我们建议从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实际出发,将附带民事诉讼作为民事诉讼的特别程序加以健全和完善,就相关程序问题单独做出规定,以解决目前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适用上的混乱。

(三)已死亡被害人近亲属范围的确定问题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在近亲属范围的界定上存在差异,刑诉法规定的近亲属范围仅限于父母、子女、配偶及兄弟姐妹,而民法通则规定的近亲属除上述人员外还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孙子女、外孙子女。

因此,实践中对如何界定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已死亡被害人近亲属范围一直存在不同观点。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取消了交警部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的调解程序,已死亡的被害人近亲属在交通肇事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近亲属范围的确定也就越来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种意见认为从法律适用位阶顺序来看,应当首先适用刑诉法关于近亲属的规定,排斥民事法律关于近亲属规定的适用,另外一种意见认为,有些刑事案件中死亡被害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系扶养被害人或被害人生前扶养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员,被害人的死亡也会给他们带来物质损失和精神痛苦,被告人理应对此作出赔偿,故应当适用民事法律关于近亲属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