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常用美容穴位名称与作用
八大美容穴位

八大美容穴位关键信息项:1、美容穴位的名称2、每个穴位的位置描述3、每个穴位的按摩手法4、按摩每个穴位的功效5、按摩的注意事项6、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11 美容穴位介绍111 本协议所涉及的八大美容穴位分别为: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太阳穴、瞳子髎穴、承泣穴、四白穴。
12 穴位位置描述121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122 攒竹穴: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123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124 丝竹空穴:在面部,眉梢凹陷处。
125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126 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 05 寸凹陷中。
127 承泣穴: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
128 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21 按摩手法211 印堂穴: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 10 圈。
212 攒竹穴:以食指指腹点按,每次按压 1 分钟,重复 3 次。
213 鱼腰穴: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力度适中,持续 2 分钟。
214 丝竹空穴:以中指指腹按压,每次 30 秒,重复 5 次。
215 太阳穴:用双手拇指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揉,各 1 分钟。
216 瞳子髎穴:以食指指腹轻轻揉按,每次 2 分钟。
217 承泣穴:用食指指腹缓慢按压,停留 5 秒后松开,重复 10 次。
218 四白穴: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 3 分钟。
31 按摩功效311 印堂穴:具有醒脑通窍、明目、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同时能改善皮肤暗沉,提升面部光泽。
312 攒竹穴:能够缓解眼部疲劳,预防和减少眼部皱纹,对改善头痛、眉棱骨痛也有一定效果。
313 鱼腰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消除眼部浮肿,减轻鱼尾纹。
314 丝竹空穴:有明目、除皱的功效,能改善眼周皮肤松弛,预防黑眼圈。
315 太阳穴:能缓解头部疲劳,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还可紧致面部肌肤,减少鱼尾纹。
(完整版)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常见面部穴位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作用:主治眩晕、头晕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二、眼部穴位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作用:眼部疾病等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作用:头痛、目肿痛等二、眼部学位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作用:眩晕、头痛等三、鼻周穴位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作用:鼻炎、鼻塞等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作用:鼻炎、鼻塞等四、唇周穴位1.地仓穴:定位:口角处侧旁开0.5寸作用:面部N麻痹等2.人中穴:定位:人中沟中1/3处作用:面瘫、面肿等3.承浆穴:定位: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作用:面瘫、面肿、吃痛等五、面颊部1.颊车穴:下颌角上约一寸处,咀嚼肌肉隆起处作用:牙痛、腮腺炎、面部神经麻痹等六、耳部穴位1.听宫穴:定位:耳屏前0.5寸为张口取之作用:耳部疾病2.听会穴:定位:耳屏下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3.耳门穴:定位:耳屏上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4.翳风穴:定位:耳垂后方凹陷处作用:耳部疾病第三节面部按摩方法作用升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使氧化和营养物质通向按摩部位保证皮肤组织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人体面部常用穴位及功效

人体面部穴位及功效1、面部穴位图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
2、穴位功效穴位位置及功能(1)承泣穴:位置: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和眶下缘之间;功效:清利头目,疏风通络,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近视等。
(2)四白穴位置:位于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清利头目,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不适,面痛。
(3)巨髎穴位置:位于目直视,瞳孔直下与鼻翼连线的交界处;功效:疏风通络、泽面肤皱;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皱纹等。
(4)地仓穴位置:位于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功效:疏风通络,清热散风;主治齿痛、颊肿、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等。
(5)颊车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功效:袪风清热、通络消肿;主治痤疮、黄褐斑,酒渣鼻、皮肤过敏、牙痛。
(6)大迎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部脉搏动处。
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功效:颊肿面痛齿痛,提升下颌肌肤光滑度。
(7)睛明穴位置: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黑眼圈等。
(8)攒竹穴位置:位于眉头,眉毛的内侧端;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黄褐斑、皱纹、黑眼圈等。
(9)大杼穴位置: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头痛项背痛,肩胛痛,颈项直硬。
(10)风门穴位置: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咳嗽发热,头痛项背痛,颈项腰背痛。
(11)翳风穴位置: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功效:耳鸣耳聋,牙痛面痛,眼角歪斜,肌肉松弛。
(12) 丝竹空位置:位于眉梢处的凹陷中;功效:疏风明目,除皱美容;主治眼部皱纹、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目偏视等。
面部常用美容穴位名称与作用

面部常用美容穴位名称与作用♥人体上肢的6大常用美容穴位。
1.曲池【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黄褐斑,雀斑,面部损容性皮肤病,湿疹,风疹,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白癜风,酒渣鼻等。
【按语】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灸疗本穴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可治疗脾胃湿热、热毒上犯而致的面部色斑,亦可治疗湿热邪毒上犯而致的损容性皮肤病;本穴又有抗过敏的作用,可治疗面部皮肤过敏。
2.尺泽【归经】手太阴肺经。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主治】容颜衰老,面部色斑,皮肤粗糙,面部损容性病变等。
【按语】本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合穴,面容衰老和面部色斑与肺经有着密切关系,因“肺主皮毛”,肺气的宣发使得气血上布于面部肌肤,则表现为面色红润、容光焕发;津液上输于面部则面部肌肤细腻,富有弹性,光泽亮丽。
若肺失宣降、肺气不足,则容颜失养,易生色斑,肌肤粗糙。
灸疗本穴可助肺气宣降,补益气血津液,又可清泻肺热,滋阴润燥等,从而达到美容祛斑的目的。
3.支沟【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黄褐斑,雀斑,皮炎,大便秘结等。
【按语】本穴有通利三焦的作用,灸疗可治疗手少阳三焦经络功能失调与大便秘结而致的面部色斑。
因三焦经气不利,肠道传导失职引起大便秘结,毒素不能排出体外而上犯面部,引起面容不华与色斑,因此,临床上一部分患者面部出现色斑是因为长期便秘所致。
支沟穴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在灸疗时若配伍其他腧穴则效果更好。
如肠燥便秘配大肠腧、天枢;血虚便秘配血海;气虚便秘配关元;热证便秘配曲池;阴虚便秘配三阴交,这样才能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目的。
4.外关【归经】手少阳三焦经。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面部色斑,面部痤疮,皮炎,面瘫,面肌痉挛等。
【按语】灸疗外关穴有祛风散邪的作用,可治疗病邪上犯面部、经脉阻滞不通而致的面部色斑,亦可治疗外邪侵袭而致的面瘫、面部痉挛、面部痤疮、皮炎等损容性病变。
面部美容穴位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面部美容穴位有哪些导语:说到美容,我们不时会想到脸。
脸即面部,有张好的面容,给人的心情,给别人的感觉都不同,但是许多人都为之烦恼,为什么了?没找到美容的好说到美容,我们不时会想到脸。
脸即面部,有张好的面容,给人的心情,给别人的感觉都不同,但是许多人都为之烦恼,为什么了?没找到美容的好方法,怎么说好了,我这里正好有个面部美容穴位的好方法,大家可信可不信,看不花时间,大可看看面部美容穴位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效果。
1、攒竹穴: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按摩攒竹穴可舒解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治疗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缓解头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眼睛疲劳等。
(温馨提示:按摩攒竹穴用大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按压此穴位,可令疲劳的双眼立刻得到放松。
)2、鱼腰穴: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按摩鱼腰穴可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现在也用于治面瘫。
三叉神经痛。
3、丝竹空穴: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
又名巨窌穴,目窌穴。
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
在眼轮匝肌处;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有眶上神经、颧面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分布。
按摩丝竹空穴可治目赤肿痛、眼睑闰动,头痛、齿痛,癫狂痫。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结膜炎等。
配瞳子髎、攒竹主治目赤肿痛;配太阳、外关主治偏头痛;配足通谷、太冲主治癫痫。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1.头部穴位头部穴位包括百会、睛明、印堂、上星、额署、五百文等。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凹陷处,有舒筋活血、疏风解表、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睛明:位于额角眉毛内侧直上1寸处,有清热明目、平肝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目疾如结膜炎、青光眼等。
-印堂:位于眉毛直上、额髓中央的陷槽处,有疏肝散结、清心明目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眼干涩等症状。
2.面部穴位面部穴位包括迎香、太阳、印堂、巨髎、颊车等。
-迎香:位于鼻翼下缘凹陷处,有疏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鼻塞、流涕等症状。
-太阳: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有清热解毒、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偏头痛、面神经痛等症状。
-巨髎:位于耳垂前缘下方凹陷处,有清热祛风、利咽开音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3.口部穴位口部穴位包括太阳、足三里、合谷、巨髎等。
-太阳:位于面颊耳垂下方最高凸处前缘,有清热解毒、调节免疫、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口腔溃疡、牙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凹陷处的一横指宽的地方,有活血化瘀、补充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状。
4.鼻部穴位鼻部穴位包括迎香、行间、鼻翼、迎香等。
-行间:位于鼻头纵行中央峰脊部位,有通鼻窍、疏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鼻塞、鼻炎等症状。
-鼻翼:位于鼻翼缘处凹陷处,有通鼻窍、嗅觉明显的作用,适用于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总结起来,头面部常用穴位主要包括头部穴位、面部穴位、口部穴位和鼻部穴位。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眼病、耳鸣、口干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不当使用或过度刺激造成不良影响。
基础面部护理 面部按摩 面部按摩常用穴位

(10)四白穴 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约1寸,眶下
孔凹陷处。
作用:润泽面部肌肤,提高下眼睑张力, 改善下睑肿坠及视物昏花。
耳周常用穴位
(1)耳门穴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凹陷处。
作用:改善耳聋,耳鸣、齿痛,颈项痛。
(2) 听宫穴
定位:耳屏前缘中间与下颌关节之间的 凹陷处。
作用:聪明利齿,用于改善耳聋,耳 鸣,中耳炎,外耳道炎,幻听等。
BEAUTY CARE
面部按摩常用穴位
常用的面部穴位
(1) 迎香穴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处。 作用:用于治疗鼻塞,鼻炎,面神经麻痹。 (2) 人中穴 定位:人中沟中线上1/3与下2/3交 界点。 作用:既醒脑提神,又镇静安志,用于
治疗昏迷,晕厥,中暑,面瘫,面肿 等。 (3) 地仓穴 定位:口角旁开0.4寸。 作用:用于纠正眼口歪斜,流涎,消
于改善 视疲劳,弱视,眼睑 下垂,眼角
皱纹等。
(4) 攒竹穴 定位:眉头内侧凹陷处。
作用:改善和治疗头痛,流泪,视 物不清,角膜白斑等。
眼部常用穴位
(5) 鱼腰穴 定位:在额部,眉毛的中点。 作用: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睑下垂,
眼红肿疼痛,近视,面神经麻痹。
(6) 丝竹空穴 定位:眉梢凹陷处。
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目昏花, 齿痛,眼睑下垂。
除口角皱纹,面肌发麻或跳动。
迎 香 穴 人中穴
地仓穴
(4) 颊车穴 定位:颌角前上方凹陷中,咀嚼时咬
肌隆起处。 作用:舒展面肌,消除麻痹,纠正口
歪,调和面颊机能。
(5) 承浆穴 定位:颏唇沟中央凹陷处。 作用:疏柔唇口,固齿洁龈,用于
改善面神经麻痹,流涎,牙痛等。
面部穴位图及按摩作用

面部穴位图及按摩作用按摩各个穴位的作用: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
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即是百会穴。
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阳白穴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惫和浮肿。
眉头下方凹陷之处即是。
眼睛疲惫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面的浮肿。
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穴———消除眼睛疲惫、浮肿。
眼睛与眉毛间的侧面,向后约1横指处,快接近发际处。
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承泣穴———眼袋松弛。
位于眼球正下方,约在眼廓骨四周。
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轻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
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
能调整小肠机能,帮助吸收。
睛明穴———位于人体的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边即是。
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颊车穴———消除脸颊的浮肿。
沿脸部下颚轮廓向上滑,就可发现一凹陷处,即为此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常用美容穴位名称与作用
1、攒竹穴
定位:眉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用:疏经活络,明目
主治: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
2、鱼腰穴
定位:眉峰,归属经外奇穴
功用:疏经活络
主治:上睑下垂,脱眉,鱼尾纹,近视,斜视
3、丝竹空穴
定位:眉尾,归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用:袪风明目,除皱美颜
主治:面瘫,眉毛脱落,鱼尾纹,近视,斜视,目赤肿痛,眼睑跳动,眩晕,头痛
4、太阳穴
定位:颞骨凹陷处,归属经外奇穴
功用:疏风清热,解痉止痛
主治:面瘫,鱼尾纹,上睑下垂,湿疹,头痛,牙痛
5、睛明穴
定位:内眼角,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功用:明目消皱
主治:眼睑跳动,各种目疾,浮肿
6、承泣穴
定位:眼球正下方的下眼眶上,归属足阳明胃经
功用:疏经活络,美目养颜
主治:眼睛浮肿,眼袋,面瘫,近视,远视,斜视
7、四白穴
定位:眼平视,眼眶下缘承泣穴下,归属足阳明胃经
功用:疏经活络,美颜明目,疏肝利胆
主治:面瘫,面部色素沉着,三叉神经痛,白内障,近视
8、球后穴
定位:眼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归属经外奇穴
功用:清热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眼部疾病,调整小肠机能
9、瞳子髎
定位:外眼角,归属足少阳胆经
功用:疏风散热,明目除皱
主治:眼角皱纹,面肌痉挛,近视,斜视,头痛
10、迎香穴
定位:鼻翼两侧0.5CM处,归属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袪风除湿,宣通鼻窍
主治:面瘫,酒渣鼻,痤疮,面肌痉挛,鼻疾
11、颧髎穴
定位:眼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归属手太阳小肠经
功用:疏经活络,美颜消皱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跳动,三叉神经痛,除皱
12、人中穴(水沟)
定位:鼻唇沟,归属督脉
功用:清热通窍
主治:面瘫,浮肿,口周皱纹,口疮,主要用于急救“急救刺水沟”
13、地仓穴
定位:嘴角两侧0.5CM处,归属足阳明胃经
功用:消皱美颜,通络活络
主治:口周皱纹,面瘫,面肌痉挛,皲裂
14、承浆穴
定位:下巴中点,归属任脉
功用:袪风活络,定志生津
主治:面瘫,口疮,口唇皲裂,面肿,龈肿
15、颊车穴
定位:咬肌最高点,归属足阳明胃经
功用:消皱,活络,止痛
主治:面部皱纹,咬肌痉挛,下颌关节炎,齿痛
16、耳门穴
定位:耳前上方,归属足阳明胃经
功用:通利耳窍,疏散邪热
主治:外耳湿疹,面瘫,耳道疖肿,耳鸣,耳聋
17、听宫穴
定位:耳前中部,小耳屏前方,归属手太阳小肠经
功用:聪耳,消皱
主治:面部色素沉着,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炎,牙通,面部除皱
18、听会穴
定位:耳前耳垂前,归属足少阳胆经
功用:清热通络
主治:面瘫,耳鸣,耳聋,齿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19、翳风穴
定位:耳后,耳垂后方,归属手少阳三焦经
功用:通窍陪耳,袪风泄热
主治:面瘫,面肌痉挛,脱发,风疹,神经性皮炎,下颌关节炎,耳鸣,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