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设施—线路标志与限界

限界检查
各种隧道的限界
明挖隧道实景图
汉溪长隆—市桥区间存车线明 挖隧道
屏蔽门
设备限界 车辆限界
设备限界 车辆限界
紧急疏散平台 轨面
单位:
屏蔽门
各种隧道的限界
盾构隧道实景图
屏蔽门
设备限界 车辆限界
设备限界 车辆限界
紧急疏散平台 轨面
单位:
屏蔽门
突。
警冲标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间距离为4m的中间,是用来指示机车车辆停车时,不 准向道岔方向或线路交叉点方向越过,以防止停留在该线上的机车车辆与邻线上的 机车车辆发生侧面冲撞的标志。
线间距离不足4m时,设在两线路中心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
停车标
1 2 4 注:124表示K12+400
百米标
此处表示线路里程:K8+500
1.线路标志
2)预告标
预告标用于提示司机,列车离前方车站尾端墙的距离。
1.线路标志
3)站名标
170米表示站名标距前方车站站台中部剩余170米距离。
预告标和站名标
进站100米、200米、300米标
4)坡度标
1.线路标志
设在线路坡度的变坡点处,两侧各标明其所向方向的上、下坡度值及坡 道长度。
水平线表示坡度为0箭头朝上表示上坡,朝下表示下坡。箭头后面的数字表示坡度值,以 千分率表示,下面的数值表示这个坡度的长度,以米为单位。
坡度标
坡度标中:上下箭头分别表示上坡和下坡 其他数据表示:3‰ 上坡/该段坡度水平长度310m;
直缓点标
缓圆点标
圆缓点标
缓直点标
1.线路标志
6)曲线标 设在曲线中点处,标明曲线中心里程、半径大小、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隧道内或高架上运行,一方面,隧道或高架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供车辆通行;配置线路结构、通信、信号、供电、给排水等设备;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凡接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限界主要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受电弓限界等,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和工程投资业随之增加。
因此,合理限界的确定,既要考虑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又要考虑系统建设成本。
(1)车辆限界:根据车辆的轮廓尺寸,考虑其各项间隙、磨耗、误差等技术参数的影响,对车辆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横向和竖向的偏移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的。
(2)设备限界:在车辆限界的基础上,考虑轨道的规矩、水平、方向、高低等在某些地段出现的最大容许误差时,引起车辆的附加偏移量,以及在设计、施工、列车运行中不可预计的因素在内的安全预留量。
(3)建筑限界:是指在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构的最小横断面所形成的有效内轮廓线基础上,再考虑其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等因素,为满足固定设备和管线安装的需要而必须的限界。
(4)受电弓限界:根据车辆、轨道、接触网的触线、动态点间隙、各项公差等进行计算确定的。
(5)区间隧道的限界于车站限界:区间直线段矩形隧道限界、圆形隧道限界和车站限界。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应分为隧道内建筑限界、高架建筑限界、地面建筑限界。
隧道内建筑限界按工程结构形式分为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和 圆形隧道建筑限界。
地面双线建筑限界
高架双线建筑限界
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圆形隧道建筑限界
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
3、限界的基准坐标系
Y
垂直于直线轨道线路中心线的二维
平面直角坐标。横坐标轴(X轴)与设计轨顶平 面相切,纵坐标(Y轴)垂直于轨顶平面,该基 准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为轨距中线点。
5.3高架区间管线设备布置
当采用车辆侧门疏散模式时,双线高架区间宜在两线间设置疏散平台。弱电和强 电设备宜分开布置在两线之间和两线外侧。信号机宜安装在两线外侧。
5.4车站范围内管线设备布置 岛式车站的广告箱、信号机和弱电电缆宜布置在站台对侧,强电电缆宜布置在站
台板线的结构墙上。
侧式车站的广告灯箱宜布置在两线之间,信号机宜布置在站台侧,弱电电缆宜布 置在站台内的电缆通道中,强电电缆宜布置在站台板下的结构墙体外侧。
6、建筑限界的设计 6.1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6.2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6.4曲线地段圆形隧道的建筑限界
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在曲线超高地段,应采用隧道中心向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方 法解决轨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匀位移量。
谢谢
建筑限界不含测量、施工等各种误差及结构位移、沉降和变形等因素,所以,在结构设 计中应按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外放一定余量(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
任何沿线永久性固定建筑物,包括施工误差值、测量误差值及结构永久变形量在内,均 不得向内侵入的界线。(CJJ96-2003地铁限界标准)
因此,限界是地铁设计所需的重要技术指标。
地铁限界标准

地铁限界标准
地铁限界标准是指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能通过的最大限界空间范围,包括
车辆的高度、宽度、长度等参数。
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地铁运营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地铁限界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地铁线路的运行环境和乘客需求。
在
城市地铁建设中,地铁线路通常穿越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各种障碍物,因此地铁车辆的限界尺寸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地铁线路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同时,地铁限界标准还需要兼顾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车厢的宽度、高度等尺寸需要能够满足乘客的乘坐需求,并且能够保证乘客在车厢内的安全。
其次,地铁限界标准的执行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在地铁车辆的
设计、制造和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地铁限界标准,确保车辆的尺寸符合要求。
同时,地铁限界标准还需要与地铁线路的设计和建设相匹配,以确保地铁车辆能够顺利通过线路的各个隧道、站台等部位,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和高效。
另外,地铁限界标准的执行还需要加强对车辆的监测和检测。
地铁运营过程中,需要对地铁车辆的尺寸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车辆的尺寸符合地铁限界标准的要求。
同时,在地铁线路的运营过程中,还需要对线路的隧道、站台等部位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地铁车辆能够顺利通过各个部位,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之,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地铁运营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
严格按照地铁限界标准进行制定和执行,才能保证地铁线路的顺利建设和运营,保障乘客的乘坐安全和舒适度。
希望相关部门和地铁运营企业能够重视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和高效。
轨道交通限界分类及其应用

轨道交通限界分类及其应用
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轨道交通的限界分类则
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轨道交通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营的前提下,限界分类的规定能够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轨道交通限界分类及其应用。
什么是轨道交通限界分类?
轨道交通限界分类是指在轨道交通线路布置、车辆设计和运营过程中,针对不
同的设备和要素进行的分类和规定。
这些限界的规定包括线路限界、车辆限界和站台限界等,旨在确保轨道交通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和要素都在指定的范围内运行,以避免因为限界过小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轨道交通限界分类的应用
1. 设计和建造轨道交通线路
轨道交通限界分类可以为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基本原则和指导,确
保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符合安全、稳定、合理和经济的原则,避免因线路限界过小而导致不能顺利、高效地运营。
2. 确定车辆的最大外形尺寸
车辆限界是指车辆的最大外形尺寸,包括车宽、车高、车长和车体外形等。
限
制车辆的外形尺寸可以保证车辆在轨道上的运行安全,防止车辆因为超限而跌落轨道,造成意外事故。
3. 保证站台和进出口的安全
站台的限界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乘客在车站的安全,限制着站台的高度、长度、倾斜度、极限载荷等设备和要素。
站台限界的规定能够确保乘客在进出站以及列车停靠时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总之,轨道交通限界分类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合理、科学的限界分类能够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确保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营。
地铁限界标准

地铁限界标准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地铁限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铁限界标准是指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能通过的最小净空尺寸,包括车辆本身的尺寸和与车辆相关的设施尺寸。
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地铁运行安全、提高线路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车辆的尺寸。
车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制定地铁限界标准的基本参数,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在制定地铁限界标准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制造商,确保标准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动态特性,如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侧向摆动、纵向摇晃等因素,以确保车辆在通过限界时的稳定性。
其次,地铁限界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与车辆相关的设施尺寸。
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站台、隧道、车辆段、车辆修护间等,它们的尺寸需要与车辆的尺寸相匹配,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安全通过,并且能够进行必要的检修和维护。
在制定地铁限界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设施的建设成本、维护成本以及未来的扩建和改造需求,以便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需求。
地铁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因此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需要与城市规划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地铁线路的建设能够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对地铁限界标准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城市的特殊需求。
总之,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需要充分考虑到车辆、设施、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地铁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
在未来的地铁建设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地铁限界标准,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地铁限界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以确保地铁线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限界详解课件

目录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概述 • 车辆限界计算基础 • 车辆限界测量技术 • 车辆限界对线路设计的影响 • 车辆限界的优化与调整 • 车辆限界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限界概述
限界的定义与作用
限界的定 义
限界的作用
限界的主要类型
01
02
车辆限界
设备限界
参数测量与获取
介绍了车辆限界计算参数的测量与获取方法,以确保计算的准确 性。
车辆限界计算实例
实例选择与背景 计算过程演示 实例结果分析
03
车辆限界测量技术
限界测量方法
静态测量法 动态测量法 激光扫描测量法
限界测量设备
轨道测量仪 车辆限界测量仪 红外线或超声波传感器
限界测量实例
北京地铁10号线车辆限界测量
使用激光扫描仪对北京地铁10号线车辆的轮廓进行测量,得到了高精度的车辆限 界数据,为后续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海地铁17号线动态限界测量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使用动态测量法对上海地铁17号线车辆的轮廓进行测量,得 到了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动态限界数据,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 保障。
05
车辆限界的优化与调整
限界优化的原则与方法
经济性原则
动态调整原则
安全性原 则
适用性原则
科学决策原则
限界调整的时机与步骤
限界调整的时机
审批与实施
调研与收集数据
制定调整方案
分析与评估
限界调整的实例分析
北京地铁限界调整
上海磁悬浮线路限界调整
06
车辆限界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技术对车辆限界的影响
地铁限界标准

地铁限界标准地铁限界标准是指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能通过的最大尺寸限制。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地铁运营安全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车辆尺寸、隧道结构、车站设施等,以确保地铁运营的顺利进行。
首先,地铁限界标准需要考虑地铁车辆的尺寸。
地铁车辆的尺寸直接影响着其在隧道和车站内的通过能力。
因此,地铁限界标准需要根据地铁车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参数来确定。
在制定地铁限界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车辆尺寸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型号地铁车辆的运行需求。
其次,地铁限界标准还需考虑隧道结构。
地铁隧道作为地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地铁限界标准有着重要影响。
隧道的内部尺寸、曲线半径、坡度等参数都需要与地铁车辆的尺寸相匹配,以确保地铁车辆在隧道内安全畅通地行驶。
因此,在制定地铁限界标准时,需要对隧道结构进行全面考量,确保地铁车辆能够安全通过。
另外,地铁限界标准还需考虑车站设施。
地铁车辆在进出站时需要通过站台区域,因此车站的站台长度、宽度等参数也需要纳入地铁限界标准的考量范围。
此外,站台的候车区、安全门等设施也需要与地铁车辆的尺寸相匹配,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便利。
综上所述,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考量地铁车辆、隧道结构和车站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并相互匹配的情况下,地铁限界标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因此,地铁限界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各方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设计。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地铁限界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的种类及其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隧道内或高架上运行,一方面,隧道或高架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供车辆通行;配置线路结构、通信、信号、供电、给排水等设备;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凡接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限界主要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受电弓限界等,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和工程投资业随之增加。
因此,合理限界的确定,既要考虑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又要考虑系统建设成本。
(1)车辆限界:根据车辆的轮廓尺寸,考虑其各项间隙、磨耗、误差等技术参数的影响,对车辆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横向和竖向的偏移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的。
(2)设备限界:在车辆限界的基础上,考虑轨道的规矩、水平、方向、高低等在某些地段出现的最大容许误差时,引起车辆的附加偏移量,以及在设计、施工、列车运行中不可预计的因素在内的安全预留量。
(3)建筑限界:是指在行车隧道和高架桥等结构的最小横断面所形成的有效内轮廓线基础上,再考虑其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等因素,为满足固定设备和管线安装的需要而必须的限界。
(4)受电弓限界:根据车辆、轨道、接触网的触线、动态点间隙、各项公差等进行计算确定的。
(5)区间隧道的限界于车站限界:区间直线段矩形隧道限界、圆形隧道限界和车站限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