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学习教案.doc
诉衷情教学设计 [长春版《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 [长春版《诉衷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22ae8d804d2b160b4ec0d8.png)
诉衷情教学设计[长春版《诉衷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陆游。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闲居山阴所作。
他一直坚持抗金主张,但屡遭当权投降派的打击,不能施展雄图,晚年虽退居乡里,仍然壮志未衰。
这首词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词语言晓畅平易,化典灵脱,不事斧凿。
前人评为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风格苍凉悲壮,慷慨沉郁。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 通过阅读,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了解陆游生平,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了解陆游的其他表现爱国情怀的作品。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字需要注意:衷要和哀、衰等字区别清楚;侯和候要区分清楚。
2.朗读指导本词的朗读注意体现两种情感,即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尤其是诗词的后一小节,诗人满怀报国之志,要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收复失地,但却被罢了官,壮志难酬。
而如今入侵的胡人还没有被消灭,自己却已衰老,只能对天长叹。
这悲凉的感慨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后再进行深情地朗读,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阅读教学(1)了解了陆游的生平,就能够体会到这首词所蕴涵的情感。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以作为理解和学习这首词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介绍词人的生平,然后出示上述的3个句子,从而引出对整首词的理解。
(2)陆游45岁之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46岁入蜀从军,65岁被弹劾罢官,66岁以后在山阴隐居20年。
这首词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作者首先追忆往昔,描绘了一幅早年征战的场面,踌躇满志,抱着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多么豪壮的青壮年时代啊!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愿意为国捐躯。
如今年事已高,在梦里常回边关,醒来以后,看见的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貂裘,它由新变旧,落满了尘土,可是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北伐事业,还是没能实现,胡人没有被消灭。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4.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5.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2.生汇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幻灯片出示)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
读出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悲愤之情来。
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词的上阙。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习理解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
3.通过阅读和分析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纵观唐宋词发展,了解唐人和宋人词的特点。
2.理解陆游《诉衷情》的情感表达与词意。
3.阅读分析词作,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陆游《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
2.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读唐宋词作。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5分钟)1.通过谈论《红楼梦》中的词作,提高学生对词的认识。
2.讲述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例如,唐词体裁多样化,宋词精神思想更加丰富等。
2. 学习词作及相关理论(30分钟)1.讲解《词学大全》中有关唐宋词的相关知识,例如典故和修辞手法等。
2.分析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重点掌握“当年万里觅封侯”和“寻春的茶香依旧在世间”等句子的含义。
3. 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与分析(50分钟)1.投影陆游《诉衷情》,让学生跟读或朗诵。
2.安排小组讨论,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等。
3.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唐宋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语文写作(25分钟)1.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2.让学生借鉴唐宋诗词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文章。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误解。
2.强调重点,强化学习效果。
3.作业布置:整理所学知识,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1.学生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生在讨论和阅读中情感表达和思考是否发展?3.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更好地调整教学中的节奏,更好地掌控教学效果。
2.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带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案)第三单元 17、爱国词四首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 Word版含解析教案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感慨自己被迫退隐。
7、总结:
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感慨。
手法:比照、用典〔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五、串读课文,升华情感
女生 男生
梦里原想——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朗诵?满江红?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陆游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初次朗读,理解大意
2、听录音,把握节奏和情感
3、学生再次朗读,揣摩作者情感
四、探究学习
1、解题?诉衷情?,明确:爱国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教案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
高度的爱国情怀——?诉衷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掌握作品用典、比照的艺术手法;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Βιβλιοθήκη :掌握诗歌朗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作用典、比照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情感的分析
(2)典故:旧貂裘: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敝〞〔?战国策•秦策?〕。 这里那么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3)“暗〞字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失落之情。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两篇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两篇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两篇一、情景导入。
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 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5 .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2.生汇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幻灯片出示)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
读出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悲愤之情来。
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词的上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来读这两句。
(指名读,男生齐读)(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育同学对词句的初步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富强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同学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布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日,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留意:仔认真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留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留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晰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一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同学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殊留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专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同学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的内心究竟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留意认真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解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情愿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胡未灭……)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陆游教案

诉衷情陆游教案
教案标题:诉衷情陆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陆游的诗词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学习陆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陆游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学习陆游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难点: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陆游诗词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分析陆游诗词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如写景、抒情、婉约等特点。
2. 解读陆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课堂练习(20分钟)
1. 学生阅读陆游的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陆游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词创作或对陆游诗词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陆游的诗词,进行鉴赏和赏析,并写下自己的感
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陆游的诗词创作,提高对古代诗词
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诉衷情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诉衷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2.诉衷情的形式和结构。
3.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诉衷情的经典范例欣赏。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和范例。
2.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情感故事或者诗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表达的主题。
3. 讲解1.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诉衷情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学形式,它通常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诉衷情的特点是真实、直接、情感强烈。
2.诉衷情的形式和结构。
诉衷情的形式通常是散文或者诗歌,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通常是引出情感的背景和原因,中间是情感的表达和体验,结尾是对情感的总结和反思。
3.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点:•真实: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直接:要直接表达情感,不要拐弯抹角。
•具体:要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表达情感。
•情感化: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反思:要在结尾部分对情感进行总结和反思。
4.诉衷情的经典范例欣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诉衷情范例,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诉衷情的写作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诉衷情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诉衷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学生能够运用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情感表达。
4.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诉衷情范例。
5.学生能够在诉衷情的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
学科语文课题名称诉衷情课堂类型新知课课时数 1 课时( 45 分钟)
授课对象14W1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黑板
教材
学生为宜州职教中心微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兴学情分析
趣不大,基础薄弱。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陆游其人及其文。
?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 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教学重难点涵的丰富情感。
??
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3 分钟)诵读法、联想想象法、情感熏陶法?
备注
教师活动 ( 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
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李白、杜甫的名字响
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
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
是陆游。
陆游一生写了 9600 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
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他是
南宋着名的爱国诗人、词人。
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
他的《诉衷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写爱国情
怀的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容易引发
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一、诗人简介
陆游( 1125 年— 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
人。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北宋灭亡之际,宋、金两国南北
对峙的年代,国土分裂、战争频发、朝政黑暗、人民痛苦。
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
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
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
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
斥。
乾道七年( 1171 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
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
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
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
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
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
蛰居山阴,嘉定二年( 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他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批判妥协投降、反映人民疾苦、抒
发政治抱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讲授新课二、初步读词
1. 请同学们试读一遍
( 25 分钟)
2. 纠正、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
衷情、觅、匹马、戍、貂裘、鬓、
3. 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请两三位同学起来读,并简单点评。
4. 放示范音,请同学们跟读。
5. 请同学们读课下译意,了解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
(一)总说情感。
①?词牌名为《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
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 ?
②?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 ?
(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
③ ?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
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
容、词人的形象。
?
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想象词人的愁苦、悲痛的形象,再让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推知词人愁苦的原因,把词的上片、下
片紧密联系起来。
(二)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 【觅封侯】寻觅建功立业以博取封侯的机会。
2.【戍梁州】戍守凉州城。
指陆游 48 岁时在汉中川陕宣
抚使帐下助理军务(相当于现代的“参谋” 梁州,治所在
今陕西省汉中市。
3.有人说,这首词的首句“当年万里觅封侯”,表明了陆
游追求高官厚禄,你如何理解
——在封建社会,君与国、忠臣与报国往往联系在一起。
一个人要想报效国家,通常要走封官觅侯的道路。
从陆游个人经历看,他“万里觅封侯” ,正是为了抗击金人、实现国家的统一,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词。
(三)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关河】关塞、河防。
指边疆。
2.【何处】指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的意思。
3.【貂裘】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
4.[ “关河”句 ]边塞从军生活像梦一般消逝了。
5.[ “尘暗”句 ] 貂裘积满灰尘,颜色也变了。
暗指自己
长期闲散,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四)“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1.【鬓先秋】鬓发早已变得像秋霜一样花白了。
2.请同学们读这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此
时词人的形象是怎样的
(胡人还未消灭 , 双鬓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只能白白地
流淌。
)
3.这句词,三字一句,形成排比,语气连贯,表意畅达。
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个“空”字,表现出作者面对现状无可奈何、无
能为力的无限悲痛之情。
它承上两句“胡未灭,鬓先秋”
的遗恨与无奈,把诗人此时的凄凉心情倾诉出来,也为结
尾三句的反诘积蓄力量。
4.如何读出遗恨、无奈、悲伤的复杂感情
放示范音。
( 情感由恨转悲,语速由中转慢。
前两句重音
在“胡”、“鬓”;后句重音在“空”,读时三字分开,
但分而不断。
)
(五)“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此生谁料到本想驰骋边疆抗击敌人,却一事无成终老沧洲。
2.【天山】指祁连山 , 代指边防战争前线。
3.【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居者所在之地。
2.这是一个有力的反诘句。
如果将“谁料”换成“无奈” ,直接陈述,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比较着读一读,说说你
的看法。
(反诘:反问的一种)
——(换成“无奈”,似乎这一结果是上天安排的,
无法抗争;用反诘句,意在指责统治者的屈辱投降造成了
作者晚年这种境况,这是对朝廷当权者的控诉,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内心无比愤慨的感情。
)
归纳小结(6 分钟)
布置作业(2 分钟)
教学反思
通过刚才的品读 ,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被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首词正是表达了年迈苍老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统治者越是昏庸无能,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越是难抑,词人越是难抑悲愤,就越能体现词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伟大形象。
最后,全班再齐读一遍这首词,领悟作者的感情。
背诵《诉衷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