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接使用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诉衷情_长春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诉衷情_长春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诉衷情_长春版
前,写下了著名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背背陆游的诗《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朗读诗词
这是一首词,又称长短句,应注意把握朗读的停顿与节奏。

三、理解诗词含义
(一)结合注释及所查资料理解意思。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二)小组讨论学习:这首词中哪里能表现出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1.“关河梦断何处”,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

2.“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整理学过的陆游的作品。

板书设计:
上片
诉衷情 [宋] 陆游热爱祖国、壮志未酬
下片。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导入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有多产的作家。

现存诗计9300多首。

他的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书愤》;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

《卜算子·咏梅》《诉衷情》。

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含义,品味词的意境。

2、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朗读感知,师范读,生读。

二、陆游在写本首诗时的心情?伤心,无奈,难过,痛苦三、为何会有此种心情?写作背景: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酬。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不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四、本篇词名是《诉衷情》,那作者是如何倾诉自己心情的?过去: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

)(典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

心态:自信结果:关河梦断,尘暗旧貂裘(远离边疆,梦想破灭)(典故)旧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心态:失落现在:胡未灭,鬓先秋。

(敌人还没有被消灭,而我却先老了。

)心态:无奈所有的遭遇使作者流下伤心的泪水。

五、为何说自己泪水空流想为国效力却没有时间,并且朝廷偏安一隅不思上进,没有人怜惜他的泪水。

最后英雄长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六、为何我们和作者一样会有这么大的失落?对比手法1、追求与结果2、梦想与现实七、总结词人渴望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被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教案:诉衷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诉衷情》。

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时节,独自思念着远行的恋人,表达了她对恋人深切的思念和期待。

教学时,我们将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诉衷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诉衷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篇《诉衷情》3. 相关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春天的景色为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春天的景象。

2. 初读:让学生自读《诉衷情》,理解诗歌的大意。

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品味: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用词等。

5. 应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景象。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诉衷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诉衷情》板书设计:春天景色思念恋人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诉衷情》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但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爱情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两个方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关键。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 意象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诉衷情》中,诗人运用了春天的景色作为背景,以女子思念远行恋人的情感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春天的景色来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

《诉衷情》阅读教学设计

《诉衷情》阅读教学设计

练习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全 面,能否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 馈和改进建议
学生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反思 学习过程,发现 自己的不足和进 步
互评: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促进 共同进步
评价标准:根据 教学目标和内容 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采用 多种方式进行评 价,如口头表达、 书面作业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解析方法: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语言,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深入理解词的 意境和内涵。
实践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解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 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词人陆游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生平: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历 经宦海沉浮,终其一生都在为国 家和人民奋斗。
代表作:《诉衷情》、《钗头凤》 等。
总结如何更好地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如注重诗歌意境、了解诗人背景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
05
教学评价
章节副标题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程度,包 括回答问题、小 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朗读《诉衷情》,再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 学生理解词意和情感。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方 法,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能够熟练运用略读和精读技 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学会分析和评价文本的主题、 语言和写作技巧,提高阅读
运用所学阅读技巧 和方法:引导学生 运用在课堂上学到 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进行阅读实践。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诉衷情》这首词的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理解《诉衷情》的内容和意境。

3. 让学生体会到词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诉衷情》的内容和意境。

2.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词中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作者陆游的生平,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诉衷情》的背景和作者(10 分钟)
- 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讲解《诉衷情》的创作背景。

3. 解读《诉衷情》的内容和意境(15 分钟)
- 逐句解读《诉衷情》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

- 引导学生思考词中的情感表达。

4. 体会词中的情感(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词中情感的理解。

-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对词中情感的共鸣。

5.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诉衷情》的主题和情感。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诉衷情》这首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体会到词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 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 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抒怀——诉衷情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抒怀——诉衷情  长春版

《诉衷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陆游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李白、杜甫的名字响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生:陆游)是的,陆游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

板书作者。

二、了解诗人,理解词牌1.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谁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名篇之一《诉衷情》,“诉衷情”是词牌。

那么怎样来理解“诉衷情”的字面意思呢?三、初读感悟,理解词意。

师:那么作者陆游究竟要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感情呢?1.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文,要求做到准确、流利。

2.谁来领读生字和词语?(出示生字:觅和匹)强调:书写“侯”爷与时“候”的区别3.听老师范读,注意停顿。

学生练读。

谁来读读这首词?4.全班齐读。

5.师: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看小组学习提示:(出示:小组学习提示:结合注释和课前查阅的资料,小组内交流词意。

)6.全班汇报交流上阕和下阕的意思。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课件出示:借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来读这两句。

(指名读,男生齐读)(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课件出示: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

(谁来试着朗读,女生齐读)(3)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阕。

四、品读词句,深度开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诉衷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诉衷情-

《诉衷情》教学设计吉林油田实验小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词句的品读,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诉衷情》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在以往的学习诗词中,学生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虽然六年级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他曾经参军打仗,奔赴抗敌前线——抗金他胸怀报国之志,曾经单枪匹马驰骋于万里疆场,想建立一番不朽的业绩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和词人他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诗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他一心为了国家统一,直到临终之前依然不忘告诉自己的孩子,等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一定要告诉他他就是——陆游2.作者介绍没错,这个人就是陆游,除了老师提到的这些内容,关于陆游,你还查到了些什么?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所以教师们有必要
提前准备好来!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希望
对你有用。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
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整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
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
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
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
整理
次心灵的对话。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

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
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组
词、解释、造句

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

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
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这首《诉衷情》
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配乐生说:
悲伤、郁闷、无奈等

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
呢?朗读、体会
整理

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
思。

4. 师指出:“觅”:寻找 “戍”:军队防守 “暗”:光线不
足,黑暗。

5 .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2.生汇报:胡未灭 ,鬓先秋,泪空流。师幻灯片出示

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读出词人的爱国情
感和悲愤之情来。

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
上词的上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从戎
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
来读这两句。指名读,男生齐读

整理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故,
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
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谁来试着朗读,
女生齐读

3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阕。

5.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
现,这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齐读下阕
最后三句,幻灯片出示你能说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么?

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
心有着如此的距离,他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

师点拨: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
迫退隐,身心分离所以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那就用你
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读出作者的悲愤、痛苦、无奈来

6.再次研读:

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
整理
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
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
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师: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样的感慨向我们
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
所以诗人“泪空流啊”!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
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

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
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
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
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

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
《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齐读,胡
未灭……

3 、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
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
整理

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
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齐读《诉衷情》。
配乐

7.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
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师板书这是一位爱国者的血泪之
歌,让我们怀着对词人深深的崇敬之情一齐诵读全文,好么?配乐

8.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实现,爱国的
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哪些诗词呢?
或者从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是否能找出与这首词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
或诗句呢?

9.学生说,师幻灯片出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

整理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齐读

四、感悟诗情,情感升华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爱国志士这满腔的爱国之情又
会给我们哪些启发?师:精彩极了!鼓掌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刚刚度过她60岁的生日,如今经济
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
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
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陆游《诉衷情》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
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
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
整理
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
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
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
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
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
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
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
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
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
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
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
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
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
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
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
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
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
整理
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
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