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两篇
诉衷情教学设计 [长春版《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 [长春版《诉衷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22ae8d804d2b160b4ec0d8.png)
诉衷情教学设计[长春版《诉衷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陆游。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闲居山阴所作。
他一直坚持抗金主张,但屡遭当权投降派的打击,不能施展雄图,晚年虽退居乡里,仍然壮志未衰。
这首词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词语言晓畅平易,化典灵脱,不事斧凿。
前人评为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风格苍凉悲壮,慷慨沉郁。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 通过阅读,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了解陆游生平,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了解陆游的其他表现爱国情怀的作品。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字需要注意:衷要和哀、衰等字区别清楚;侯和候要区分清楚。
2.朗读指导本词的朗读注意体现两种情感,即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尤其是诗词的后一小节,诗人满怀报国之志,要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收复失地,但却被罢了官,壮志难酬。
而如今入侵的胡人还没有被消灭,自己却已衰老,只能对天长叹。
这悲凉的感慨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后再进行深情地朗读,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阅读教学(1)了解了陆游的生平,就能够体会到这首词所蕴涵的情感。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以作为理解和学习这首词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介绍词人的生平,然后出示上述的3个句子,从而引出对整首词的理解。
(2)陆游45岁之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46岁入蜀从军,65岁被弹劾罢官,66岁以后在山阴隐居20年。
这首词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作者首先追忆往昔,描绘了一幅早年征战的场面,踌躇满志,抱着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多么豪壮的青壮年时代啊!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愿意为国捐躯。
如今年事已高,在梦里常回边关,醒来以后,看见的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貂裘,它由新变旧,落满了尘土,可是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北伐事业,还是没能实现,胡人没有被消灭。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学习理解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
3.通过阅读和分析词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纵观唐宋词发展,了解唐人和宋人词的特点。
2.理解陆游《诉衷情》的情感表达与词意。
3.阅读分析词作,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陆游《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
2.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读唐宋词作。
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15分钟)1.通过谈论《红楼梦》中的词作,提高学生对词的认识。
2.讲述唐宋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例如,唐词体裁多样化,宋词精神思想更加丰富等。
2. 学习词作及相关理论(30分钟)1.讲解《词学大全》中有关唐宋词的相关知识,例如典故和修辞手法等。
2.分析陆游《诉衷情》的词意和情感表达,重点掌握“当年万里觅封侯”和“寻春的茶香依旧在世间”等句子的含义。
3. 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与分析(50分钟)1.投影陆游《诉衷情》,让学生跟读或朗诵。
2.安排小组讨论,分析词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生哲理等。
3.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唐宋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语文写作(25分钟)1.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2.让学生借鉴唐宋诗词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文章。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误解。
2.强调重点,强化学习效果。
3.作业布置:整理所学知识,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1.学生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生在讨论和阅读中情感表达和思考是否发展?3.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更好地调整教学中的节奏,更好地掌控教学效果。
2.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带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育同学对词句的初步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富强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同学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布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日,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留意:仔认真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留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留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晰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一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同学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殊留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专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同学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的内心究竟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留意认真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解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情愿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胡未灭……)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陆游教案

诉衷情陆游教案
教案标题:诉衷情陆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陆游的诗词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学习陆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陆游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学习陆游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难点: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陆游诗词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分析陆游诗词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如写景、抒情、婉约等特点。
2. 解读陆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课堂练习(20分钟)
1. 学生阅读陆游的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陆游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词创作或对陆游诗词的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陆游的诗词,进行鉴赏和赏析,并写下自己的感
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陆游的诗词创作,提高对古代诗词
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2.理解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变化;2.理解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句法结构;2.领会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理解;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辨和交流能力;3.独立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导学1.通过课堂问答、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唐宋词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讲解陆游的生平和文学风格,为学生理解《诉衷情》奠定基础。
2. 感性阅读教师向学生朗诵《诉衷情》,让学生吸收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
3. 理性阅读1.学生独立阅读《诉衷情》;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比喻意象和文化内涵;3.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评析诗歌1.分享讨论: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诉衷情》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分享自己的分析与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扩展;3.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文,予以评述。
5. 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2.学生总结自己对《诉衷情》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课程内容板书设计陆游《诉衷情》陆游唐宋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简约自然◆婉约柔美◆描写意象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忧国忧民◆仕途失意◆人生凄苦七、课堂作业1.写一篇150字的读后感;2.选择一首唐宋词,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练习朗读《诉衷情》,讲述自己的朗读体会。
八、教学反思重难点教学成效显著,在理解唐宋词及陆游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方面,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学校:城子街中心学校教者:贾艳梅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首词,读出词的韵味。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书下注释、借助资料、查找工具书等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知音-晓意-悟情”的学习方法了解诗词大意。
2.借助品读、引读、联想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重点是了解词的大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课前训练诵读古诗预学引导只有充分的预习,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陆游,字务观,字号(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与( )()( )并称“南宋四大家”。
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2..诉衷情是()名,词分()和(),也叫上片和下片3.我能写好这个字:侯。
4、我能读好这首词。
二次备课课堂共学我自信,我展示,我成功一、导入新课、汇报预学。
二、合作探究,组内共学。
第一阶段:晓意1.小组内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2.思考:这首词表现了陆游强烈的()情感,并抒发了他()的愤慨。
(小组交流汇报)3.小组讨论:你从词中的( )感受到了他的爱国之情,从( )感受到他的壮志难酬.(我是从感受到的。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学生汇报谈感受)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学生谈感受)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学生谈感受)第二阶段:诵读抒情,总结升华二次备课课堂研学高效学习,学以致用运用学习方法自学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二次备课精练(内容略)作业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诉衷情宋陆游悟情爱国情怀晓意壮志未酬知音。
诉衷情 优秀教案

诉衷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朗读和诵背能力;培养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朗读、分析、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对宋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预习的内容。
2.简介背景。
年近七十,在故乡绍兴写作此词。
二、朗读和分析该词。
1.齐声朗读这首词。
简介词的读法:了解作者和背景;初读—翻译;再读—品字词句;三读—作者的思想;四读—习得。
2.品字词句的表达效果(上片)。
上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请学生翻译这两句。
用了一个什么典故?---什么朝代?谁?成语?汉班固投笔从戎这一句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词人往日的凌云壮志和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万里觅封侯----凌云壮志。
匹马戍梁州----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积累旧知。
鉴赏词的方法。
文化积累:班固汉投笔从戎句意理解: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觅”---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知识点:对比豪情壮志。
典故重点词语:“断”“暗”----生动形象。
情感:忧伤惆“万里觅封侯”哪个字特别生动?“觅”字。
写出了什么?分析得再细一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当年的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句哪两个词语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这两句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豪情壮志。
这豪情壮志怎么样?实现了吗?用词句回答。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翻译。
再次复习“梦断”意思。
---梦醒。
豪情壮志破灭了。
作者怎么写豪情壮志落空的?用了苏秦典故。
自己不受重用,不能施展抱负。
---典故。
用了两个生动的词。
“断”“暗”“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理想破灭,报国之志未酬。
---断和醒的区别—程度不同。
《诉衷情》教案:传达情感的艺术之路

《诉衷情》教案优选:传达情感的艺术之路一、教学目的1.认识古代汉诗词中普遍运用的“抒情”手法;2.了解“抒情”表达手法对于情感传达的重要性;3.能够理解“诉衷情”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4.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感性地诵读这首诗词,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理解并传达出诗人表达的情感;难点:如何在语言、语调、朗诵中准确传递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通过音乐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在班级中营造出调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快放松自己的身心状态,便于下一步的学习;2.通过阅读《诉衷情》一诗,结合其背景和作者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该诗的情感表达手法,强调其“抒情”表达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感性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或语调描述所感所想;4.分组进行朗诵,结合不同情感的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传达出所表达的情感内容;5.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这种情感表达手法,了解更多古代汉诗词中的抒情表达方式,并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所表达的情感;2.讨论法:讨论《诉衷情》一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情感表达手法;3.归纳法:结合多个古代汉诗词,归纳出普遍的抒情表达手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和尝试。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手法,以及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尤其是在朗诵部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语言、语调和情感的调整,以便让他们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两篇《诉衷情》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 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5 .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2.生汇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幻灯片出示)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
读出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悲愤之情来。
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词的上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来读这两句。
(指名读,男生齐读)(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
(谁来试着朗读,女生齐读)( 3)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闋。
5.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这叫他如何不悲愤。
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齐读下阕最后三句,(幻灯片出示)你能说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么?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他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师点拨: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身心分离)所以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读出作者的悲愤、痛苦、无奈来)6.再次研读: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
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师: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
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
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3 )、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齐读《诉衷情》。
(配乐)7.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爱国主义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师板书)这是一位爱国者的血泪之歌,让我们怀着对词人深深的崇敬之情一齐诵读全文,好么?(配乐)8.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实现,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的哪些诗词呢?或者从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是否能找出与这首词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呢?9.学生说,师幻灯片出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生齐读四、感悟诗情,情感升华。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
爱国志士这满腔的爱国之情又会给我们哪些启发?师:精彩极了!(鼓掌)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刚刚度过她60岁的生日,如今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
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下课。
《诉衷情》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掌握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强烈情感的手法通过朗读和对关键字词的品味,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无奈悲愤在朗读中体会尤韵的表达效果,加深对诗歌音乐美的感受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写作特点和思想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朗读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尤韵的表达效果,加深对诗歌音乐美的感受理解关键字词和对比手法在表现诗人情感方面所起到的突出作用教学流程:一、复习宋词知识1、宋词是古代诗歌中继唐诗以后另一座高峰。
关于词的文学常识还记得哪些?词与音乐的关系萌芽、形成、兴盛的时代词牌名词的别称词从字数上分:小令、中调、长调词从结构上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2、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几首宋词作品,请还能背诵的同学们尝试背诵。
二、知人论世1、以上几首词都是北宋的作品,今天我们要随着历史的车轮来到南宋,学习南宋词人的杰出作品。
但在进入南宋词的学习之前,首先请问为什么北宋之后又多出一个南宋?请同学介绍大致背景。
2、陆游就生长在南宋,从小看到父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
充满英雄梦的陆游以振兴宋朝,恢复中原为理想。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诉衷情》,看一看陆游的理想是否实现了。
三、通过朗读指导体会空的情感基调,理解对比写法1、参考注释,读通读顺,读准字音与节奏。
2、就不理解的字词句提问。
扫除理解障碍。
3、陆游报效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实现了吗?哪里体现出没有实现?4、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他的心情?5、怎样朗读更能够体现出作者空的内心感受?用铅笔标注朗读时候应当注意的语速快慢,语调升降,语气变化,6、个别朗读与展示交流7、哪些语句在朗读中非常重要,尤其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感受?重点品读的字词:万里、觅、匹马、梦断、暗、旧、未、先、空、谁料、心在、身老。
8、为了使空的感受更强烈,作者主要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对比:万里、匹马觅封侯、梦断、尘暗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四、体会尤韵的音韵效果1、在读这首词,注意韵脚。
2、圈划这首词的韵脚,朗读体会这首词所选用的韵读起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3、补充资料:押尤韵律诗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反复朗读,体会这首词用尤韵哽咽、悠长的表达效果。
五、总结1、总结这首词的写作特点:通过时空交错中的对比,体现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交融中的饱含的个体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2、选用恰当的韵所表现出的音韵美感3、陆游死前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示儿》,说说这两首作品中的空字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