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叶绿素的提取和提纯方法。
3. 学习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组成。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通过提取和提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叶绿素,为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作用提供条件。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植物叶片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然后通过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最后收集纯化的叶绿素。
三、实验器材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青菜等)2. 研钵、研杵3. 乙醇、丙酮(分析纯)4. 层析柱、层析板5. 滤纸、脱脂棉6. 移液管、滴管7. 恒温水浴锅8. 显微镜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适量乙醇和丙酮(体积比1:1),研磨至匀浆。
(3)将匀浆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
(4)收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5)过滤,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2. 分离叶绿素(1)将层析板放入层析柱中,在底部铺一层脱脂棉。
(2)取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移液管滴加于层析板上,确保液面低于层析板边缘。
(3)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如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4:1)。
(4)将溶剂滴加于层析板上,观察层析过程,直至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
(5)取出层析板,用铅笔标记层析结果。
3. 收集纯化叶绿素(1)用移液管收集叶绿素层,倒入小烧杯中。
(2)加入少量乙醇,搅拌均匀。
(3)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恒温水浴锅蒸干。
(5)用少量乙醇溶解残留物,得到纯化叶绿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可以得到绿色叶片提取物,表明叶绿素已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来。
2. 叶绿素分离:通过层析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证明叶绿素具有独特的性质。
3. 叶绿素纯化:通过蒸发和溶解,可以得到纯化的叶绿素,说明实验过程中叶绿素得到了有效的纯化。
叶绿素稳定性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原理。
2. 掌握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光、温度、pH值等。
3. 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绿素的稳定性变化,为果蔬加工、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光合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
叶绿素具有多种稳定性影响因素,如光、温度、pH值等。
本实验通过提取叶绿素,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绿素的稳定性变化,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碳酸钙、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研钵、漏斗、三角瓶、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电热恒温水浴锅、pH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叶绿素提取(1)称取新鲜菠菜叶30g,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破坏。
(3)研磨至烂,将研磨液转入三角瓶中。
(4)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
(5)浸泡10分钟,过滤,得到叶绿素粗提液。
2. 叶绿素稳定性实验(1)将叶绿素粗提液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调节pH值。
(2)将处理后的叶绿素溶液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
(3)观察并记录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绿素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及pH值、温度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6.0时,叶绿素会由于酸性pH值而被破坏,颜色逐渐变浅;当pH值大于6.0时,叶绿素相对稳定,颜色变化不大。
2. 温度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叶绿素稳定性下降,颜色逐渐变浅;当温度降低时,叶绿素稳定性相对较好,颜色变化不大。
3. 光照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稳定性较差,颜色逐渐变浅;在黑暗条件下,叶绿素相对稳定,颜色变化不大。
六、实验结论1. pH值、温度、光照是影响叶绿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实验报告一:菠菜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比较1.引言叶绿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承担着捕获光能和转化化学能的重要角色。
菠菜是叶绿素含量较高的植物之一,因此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菠菜中的叶绿素,探索最有效的提取方式。
2.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新鲜菠菜叶片- 无水乙醚- 丙酮- 高速离心机- 比色皿2.2 方法:- 方法一:无水乙醚提取法将适量的菠菜叶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醚,用摇床震动片刻,使叶绿素溶解于乙醚中,然后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体。
- 方法二:丙酮提取法将适量的菠菜叶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丙酮,用摇床震动片刻,使叶绿素溶解于丙酮中,然后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体。
- 方法三:乙醇提取法将适量的菠菜叶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用摇床震动片刻,使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离心10分钟收集上层液体。
3.结果在三种提取方法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二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呈现绿色,而方法三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呈现黄绿色。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三个试管中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二提取的叶绿素吸光度较高,而方法三的吸光度较低。
4.讨论方法一使用无水乙醚作为提取溶剂,乙醚能有效溶解叶绿素,并且在离心过程中上层液体的分离效果较好。
方法二使用丙酮作为提取溶剂,丙酮也能有效溶解叶绿素,并且丙酮相对于乙醚来说更易于购买。
方法三使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乙醇对叶绿素的溶解能力较差,导致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吸光度较低。
5.结论通过对菠菜中提取叶绿素的实验比较,我们发现使用无水乙醚和丙酮作为提取溶剂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提取菠菜中的叶绿素,并且吸光度较高。
因此,在菠菜中提取叶绿素的实验中,建议使用无水乙醚或丙酮作为提取溶剂。
实验报告二: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研究1.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6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6篇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1)1.1 仪器与试剂仪器:研钵、分液漏斗、显微载玻片、毛细管、层析柱(20×10 cm)、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乙酸乙酯(化学纯)、无水硫酸钠、硅胶G、中性氧化铝(150目~160目)1.2 提取与分离1.2.1 浸泡法提取色素在研钵中放入20 g新鲜的菠菜叶,加入20 mL3:2(体积比)石油醚—乙醇混合液,适当研磨(不要研成糊状,否则会给分离造成困难),用倾析法将提取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乙醇。
洗涤时要轻轻旋荡,以防乳化。
弃去水乙醇层,石油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滤入小圆底烧瓶,在水浴上蒸发浓缩至大约l m L。
1.2.2 薄层层析取四块显微载玻片,硅胶G经0.5%羧甲基纤维素钠调制后制板,在室温下晾干后在110°C活化1h。
选取效果最好的一块进行点样。
展开剂:(1)石油醚—丙酮=8:2(体积比)(2)石油醚—乙酸乙酯=6:4(体积比)取活化后的层析板,点样,放入预先选定展开剂的广口瓶。
瓶的内壁贴一张高5cm,绕周长4/5的滤纸,下部浸入展开剂中,盖上瓶盖。
待展开剂上升至规定高度时,取出层析板,晾干,做出标记。
分别用两种展开剂展开,比较不同展开剂的展开效果。
观察斑点在板上的位置并排列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Rf值的大小。
注意更换展开剂时,需干燥层析瓶,不允许前一种展开剂带入后一系统。
1.2.3 柱层析取少量脱脂棉在小烧杯中用石油醚浸润后,挤压除去气泡,放在层析柱底部。
在层析柱中加15cm石油醚。
加入中性氧化铝8克,打开柱下活塞,保持石油醚高度不变,氧化铝在柱子中堆积。
装完后,打开下端活塞,放出溶剂,直到氧化铝表面剩下1—2mm高为止(不能使氧化铝表面露出液面)。
将浓缩液用滴管加到柱顶部,打开下端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面以下1mm,关闭活塞,加数滴石油醚,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几次反复,使色素全部进入柱体。
叶绿素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在叶绿素鉴定中的应用。
3. 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叶绿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在植物体内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进而鉴定叶绿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
2.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无水乙醚、碳酸钙、硅胶G、氯仿、甲醇、氨水等。
3. 仪器:研钵、漏斗、烧杯、分液漏斗、色谱柱、紫外灯、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将新鲜植物材料洗净,用剪刀剪碎,称取一定量(如0.5g)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3)加入适量丙酮,用研杵研磨至匀浆状。
(4)将匀浆状样品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薄层色谱分离(1)取一块硅胶G薄层板,用铅笔在板上划一条起始线。
(2)用毛细管吸取叶绿素提取液,沿起始线点样,重复3次,每次点样量约为5μl。
(3)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盛有氯仿的层析缸中,使溶剂前沿距离起始线约1cm。
(4)取出薄层板,晾干后,用紫外灯观察叶绿素斑点位置。
3. 鉴定叶绿素(1)根据薄层板上叶绿素斑点的位置,用铅笔标记。
(2)将标记好的薄层板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叶绿素斑点的吸光度。
(3)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4. 数据分析(1)将不同植物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的叶绿素,并在薄层板上分离出叶绿素斑点。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不同植物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
2. 结果分析(1)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
叶绿素萃取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叶绿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
3. 通过实验,提取并分析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的一种重要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参与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以通过萃取法将其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研钵、研杵、滤纸、漏斗、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酒精灯、温度计、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药品:新鲜菠菜、丙酮、无水乙醇、碳酸钙、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新鲜菠菜,将其洗净、沥干,用剪刀剪碎。
2. 称取一定量的菠菜,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用研杵研磨成浆状。
3. 将研磨好的菠菜浆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4.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持续加热30分钟。
5. 将加热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8.5。
7. 将锥形瓶放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丙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8. 将下层有机层收集于另一个锥形瓶中,弃去上层水层。
9. 将有机层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10. 将下层有机层收集于另一个锥形瓶中,弃去上层水层。
11. 将有机层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线。
12.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现象1. 在加热过程中,菠菜浆颜色逐渐变深,表明叶绿素逐渐被释放出来。
2. 在萃取过程中,有机层和水层分层明显,有机层呈绿色。
3. 在测定吸光度时,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相对应。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叶绿素提取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根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绘制叶绿素含量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分析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三篇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b{ 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
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实验仪器】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实验步骤】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
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实验记录】虽然分层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得见分层现象。
【结果与讨论】1、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用纱布挤干,因为个人感觉很多色素都被纱布吸走了,导致后来的实验现象没有很明显,经过对比,没用纱布直接过滤的同学做出的现象比用纱布做的现象要明显的多。
2、有机溶剂往往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加入后要盖上表面皿。
3、此实验浸泡15分钟以后现象就可以很明显,因此以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时候浸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的,15分钟足矣。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3、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两种类型。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的光下有吸收峰,利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 665nm 和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计算出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含量,进而得出叶绿素的总含量。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 665nm 和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分别为8331 和 1675,在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分别为 2454 和 4466。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2、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剪刀等。
3、实验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
四、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选取新鲜的菠菜叶片,用剪刀剪碎,称取 05g 左右,放入研钵中。
2、研磨提取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以及 10ml 95%乙醇,充分研磨成匀浆。
3、过滤将研磨好的匀浆用漏斗过滤到 25ml 容量瓶中,用少量 95%乙醇冲洗研钵和漏斗,将滤液收集到容量瓶中,直至刻度线,摇匀。
4、吸光度测定以 95%乙醇作为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提取液在 665nm 和 649nm 波长下的吸光度,每个波长重复测定 3 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计算1、记录吸光度值665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平均值记为 A665,649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平均值记为 A649。
2、计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 的浓度(Ca,mg/L)= 1395×A665 688×A649叶绿素 b 的浓度(Cb,mg/L)= 2496×A649 732×A665叶绿素的总浓度(C,mg/L)= Ca + Cb叶绿素含量(mg/g)=(C×V)/(W×1000)其中,V 为提取液总体积(ml),W 为叶片鲜重(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用法。
4、了解一阶导数的含义。
5、了解如何如何排除互相干扰。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根据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溶解度低的扩散地慢。
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
这样,四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分子结构相似,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重叠,用常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方法难以实现其同时测定。
但利用一阶导数光谱技术和同步荧光技术,消除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光谱干扰,可以同时测定它们的含量。
在600~700之间胡萝卜素一阶导数为零,没有吸收,在某个特定波长下,叶绿素a有一定的导数值,而叶绿素b的导数为零;同理,在另一个特定波长下,叶绿素b有一定的导数值,而叶绿素a的导数值为零。
这样可以实现叶绿素b和叶绿素b的同时测定,又不受胡萝卜素的干扰。
三、实验材料:
1、仪器
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玻璃漏斗、分液漏斗、剪刀、小试管、试剂瓶、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架、载玻片、铅笔、
直尺、棉花、移液管、洗耳球、毛细吸管、铁架台、胶头滴管、紫外分光
光度计。
2、药品
新鲜的菠菜叶、石英砂、碱式碳酸镁、90%丙酮、层析液(石油醚:丙酮:苯=20:2:1)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1)取几片绿叶,去掉主脉,用天平称取20g叶片,剪碎,放入研钵。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充分的研磨。
用量筒量取15ml丙酮。
倒入研钵中,迅速充分研磨。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
2.制备过滤纸
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
在距滤纸条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纸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
待滤液干后,再画2~3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将25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五、注意事项
1、叶绿体色素对光、温度、氧气、酸碱及其他氧化剂都非常敏感。
色素的提取和分析一般都要在避光、低温及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提取液不易长期存放,必要时应抽干充氮避光保存。
2、在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各组测得的最大吸收波长和一阶导数测定波长可能略有不同,应以自己测得的为准。
3、色素提取液可能含有不溶物(如植物组织),色谱分析时必须出去。
4、每完成一种试液分析后,应用丙酮等溶剂将比色皿和胶头滴管彻底清洗干净,否则会引起样品残留,影响下一个样品的分析。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六、思考题
1,、画滤液细线时要细而直,而且要重复几次,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答:画滤液细线时细而直,是为了避免分离后的色素带之间发生重叠;重复画是为了增加色素带的含量,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更清晰
2、为什么一定不能让滤纸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
答:应为层析液会溶解色素,如果滤液线接触到层析液,滤液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无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