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问答模式
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分析主旨型题型

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分析主旨型题型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答题示例20XX年海南、宁夏卷第二大题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9、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练习:(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0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4分)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
(完整版)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第四节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一、主题思想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主题、思想意义以及诗歌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见解和态度。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等手法,分析诗歌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以《登鹳雀楼》为例,这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
作者通过描绘雄鹰飞翔、河山秀丽的景象,传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从中可以提炼出主题思想是: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短暂有限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押韵、格律、修辞、形象等方面,以及作者在这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江雪》为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韵律优美,节奏流畅。
而且诗人通过运用寓言手法,将江雪与人生相联系,发人深思。
这些都是该诗的艺术特色。
三、词语用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从词语的意义、搭配、运用等方面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考生需要通过对具体词句的解读,揭示诗歌的细腻之处。
以《春晓》为例,诗人用“窗”、“花”、“鸟”等词语来描绘早晨的景象,寓意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前景。
通过婉约细致的词语选择,诗歌所表达的温馨和美好感受得以突显。
四、修辞手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分析其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意义。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修辞之美。
以《七步诗》为例,诗人通过用“红”,“酒可酒”、“君可贵”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友谊的珍重,以及作者对友谊的真诚之情。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抽象、深远。
五、情感体验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所传递的情感体验,以及这些情感体验对读者的启迪和感召。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腻的描写、对情感变化的抒发等方面来解读诗歌的情感体验。
以《乌衣巷》为例,诗人通过对乌衣巷的描写,表达对人生悲欢离合、患难与共的感慨。
这些情感体验使诗歌更贴近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高考诗歌鉴赏满分答题攻略

高考诗歌鉴赏满分答题攻略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
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诗歌大意——写景状物叙事B.揣摩形象——形象意象意境C.体会内涵——抒情言志寓理【试题特点】1.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绝不能离开景、情、境。
2.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阐释的是普遍哲理。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答题不规范,易漏掉一些要点。
2.只能意会,不能有效言传。
【常见问答模式】一、炼字型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同意吗?为什么?解答分析:要求品味古人所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字可以从以下入手体会:动词: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B.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表达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比照。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

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1、问:“这是一首什么诗?”体裁上:律诗、绝句内容上:托物言志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示例]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答:七言律诗。
2、问:“塑造了什么形象?”(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回答此题需要答出什么样的什么形象。
[示例]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形象?答: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春山月夜图。
3、问:“理解思想感情”回答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表达(说明、揭露)……有时也直接答什么感情。
[示例]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写三闾庙前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报国无门的慨叹。
4、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解答时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艺术角度,二是思想内容角度。
[示例]如梦令昨叶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肥”、“瘦”两个字。
答:“肥”、“瘦”两个字分别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鲜明生动,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5、问“景与情的关系”回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乐情(正衬),哀景写哀情(正衬),乐景写哀情(反衬)等。
[示例]谒荆公不遇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鉴赏本诗景与情的关系。
答: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春江渺渺、烟草茸茸、柳花吹尽、春旗日下等哀景写出了诗人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6、笼统问“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首先,注意抓总体,抓典型,其余可稍作一提。
其次,心中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再者,动笔作答时,先总括,再具体展开分述,给人以醒目、清晰之感。
[示例]雨后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前山雨一犁。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