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章 走进图形世界 5.2 图形的运动》公开课教案_2

《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从图形运动变化的角度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形象;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感悟到让图形“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3、经历“观察-----操作----体验-----探究----归纳-----实践”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图形运动变化的美,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经历将图形的运动转换成数学语言,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创新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三种变换的本质属性,能画出简单变换图形,渗透平移、旋转的数学思想,运用图形的变化进行图案设计.【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思考-----探究------归纳-----实践.【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微视频”引入:师:同学们,请看:第一组镜头(点动成线):喷泉、足球(篮球)、黑板上划线;第二组镜头(线动成面):汽车的雨刷、运动会中打开的扇子、食堂里的电风扇;第三组镜头(面动成体):直角三角形的旋转、长方形的旋转、半圆的旋转;师:这些是老师在校园里采撷的常见的一些镜头,同学们知道吗,这里面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用数学眼光来探究:二、探索活动活动一、点线面体的关系:第一组镜头:喷泉、足球、黑板上划线的动画显示,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吗?第二组镜头:汽车的雨刷、打开的扇子、电风扇的动画显示,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三组镜头:长方形的旋转、旋转的直角三角形、半圆动画显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一、点→线→面→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一些例子吗?(多举例,丰富直观认识)【雨伞滴下的雨、夜晚天空划过的流星、水龙头(饮水机)滴下的水、粉刷墙面(滚筒)、檫黑板、长方形纸片平移】活动二、观察与画图好,让我们回到数学中来,你能从下面生活中常见的的图形中,用运动的眼光(x光线),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请看:1、观察发现:师:这些图片里你看到了哪些图形运动的方式? 生1:第一组图片的运动方式是平移; 生2:第二组图片的运动方式是对称; 师:我们初中阶段也叫做翻折; 生3:第三组图片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板书:二、图形的运动:平移、翻折、旋转师:这也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基本的图形的运动,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它们。
七级数学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

5.2 图形的变化一、课题:图形的变化(1)二、教课目的目的要求认识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常有的图案知识与技术经过着手操作,探究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结构一些图案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操作实践,发展想象能力三、教课重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四、教课过程1、情境引入B A(1) 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O O O O 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梯形吗?试一试看。
(2)你能将一张正方形彩纸,适合折叠几次,你能沿直线只剪1 次,睁开后获得一个五角星吗?试一试看。
( O是中点, OB=3OA)2、新授(1)旋转着手将一个直尺、三角尺沿着它的某一条边旋转一周,看获得什么样的几何体?圆柱能够当作是由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而获得。
圆锥能够当作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而获得的。
着手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迅速旋转,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几何体?球能够看成是由一个圆绕着它的一条直径旋转一周而获得的。
例 1、如图,将虚线左侧的图形旋转一周,能形成的几何体是()例 2、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把两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结起来。
(2)平移将一个图形平行挪动到另一个地点,就形成了图形的平移。
如图,图____与图____能够经过平移互相获得。
练一练6格的A B C△D EF,而后再将△ DEF 向上平移 8 格得△ GHI,问△ GHI否能够当作是由△ ABC 经过一次平移而到?若可以,请你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若不能够,请你说明原因。
阅读课本P123 页做一做3(3)翻折察看以下图案,你能猜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在以下图的方格中,画出将△ ABC 向右平移后DA是C得这些图形折叠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整重合,或许说将这个图形的一半沿中心线折叠后,可获得它的另一半。
B例 1、将一个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获得如下图,而后沿虚线剪开,获得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睁开后的平面图形是()A B DC例 2、以下各组图形中,分别将第一个图形作如何的变化,就能够与第二个图形重合?五、讲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六、讲堂练习P1241、 2七、讲堂作业P1271、 2八、教课反省。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章 走进图形世界 5.2 图形的运动》公开课教案_4

图形的运动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了解点、线、面、体的关系,进而了解平移、旋转、翻折是最基本的图形运动。
2.通过操作——观察——探究,感知平移、旋转、翻折三种运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翻折、旋转是三种基本的运动。
教学难点:在动手实验中感悟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三种基本运动的要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引入图形运动】情境:魔术展示【感受图形运动】1.看一看:雨滴下落和流星滑落的过程。
2.试一试:(1)将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1周;(2)将量角器绕它的圆心所在直线旋转1周;它们分别形成了什么?3.说一说: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来举一举。
【认识图形运动】1.画一画:在空白的方格中画出一个与图中完全相同的格点图形。
2.辨一辨:指出下列图形是经过何种运动形成的?3.动一动:4.拼一拼: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相等边拼在一起,可以拼出哪些不重叠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运动】1.说说下列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① ②2.请你构造一些图案,使每一个图案中含有2个三角形、2个圆形和2个长方形,并给图案加上适当的解说词。
【运用图形运动】1.揭开魔术谜底2.这是设计桌布图案的一个基本图形,谁能用它变换出美丽的图案?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从生活现象入手,并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常识让学生了解点、线、面、体的生成关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思想。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
通过设置一个开放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与原图形相同的图形。
在学生展示各种方案的过程当中,对图形重合的方式进行归类,并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翻折三种运动方式的特征。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1教案苏科版

5.2图形的变化一、课题:图形的变化(1)二、教学目标目的要求了解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常见的图案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操作实践,发展想象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四、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1)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梯形吗?试试看。
(2)你能将一张正方形彩纸,适当折叠几次,你能沿直线只剪1次,展开后得到一个五角星吗?试试看。
(O是中点,OB=3OA)2、新授(1)旋转动手将一个直尺、三角尺沿着它的某一条边旋转一周,看得到什么样的几何体?圆柱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而得到。
圆锥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而得到的。
动手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快速旋转,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几何体?球可以看成是由一个圆绕着它的一条直径旋转一周而得到的。
例1、如图,将虚线左边的图形旋转一周,能形成的几何体是()例2、把第一排中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第二排中的某个几何体,请把两排的相应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2)平移将一个图形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就形成了图形的平移。
如图,图____与图____可以经过平移相互得到。
练一练在下图的方格中,画出将△ABC向右平移6格后的△DEF,然后再将△DEF向上平移8格得△GHI,问△GHI是否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一次平移而得到?若可以,请你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若不可以,请你说明理由。
(3)翻折观察下列图案,你能猜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这些图形折叠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或者说将这个图形的一半沿中心线折叠后,可得到它的另一半。
例1、将一个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如图所示,然后沿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例2、下列各组图形中,分别将第一个图形作怎样的变化,就可以与第二个图形重合?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六、课堂练习P124 1、2七、课堂作业P127 1、2八、教学反思。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运动1点、线、面、体教案(新版)苏科版

2.辅助材料:
-准备与点、线、面、体运动相关的图片,如平移、旋转、反射的示意图,以直观展示图形运动的过程。
-制作动态图表或动画,演示平移、旋转、反射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变换。
-搜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建筑物的平移、风车的旋转等,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展示,让学生感受图形运动在现实中的应用。
-将教室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区,如小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区、展示区等,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活动。
-在小组讨论区,设置可移动的桌椅,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实验操作区,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和教具,让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图形运动的实际操作。
-在展示区,准备白板、挂图架等,以便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解题过程。
-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工作,如投影仪、计算机等,以便播放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资源。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图形运动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图形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平移、旋转、反射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图形运动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2《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图形的变换,对于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变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图形有哪些运动?学生回答:平移、旋转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运动》公开课教案_7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章走进图形世界5.2图形的运动》公开课教案_7课题:5.2图形的运动授课教师: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感悟到让图形“动”起来,是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动手实验中领会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的变化.难点:平面图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立体图形,简单图形拼成复杂的图形.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启发、演示、操作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江南的雨更是给江南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采。
每一个雨点都是一个小精灵。
降落形成的雨线更是如丝如缕。
平静的湖面上激起圈圈涟漪。
这就是我们大家的江南!雨点、雨线、湖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雨点、雨线、湖面不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点、线、面嘛!(板书:点、线、面)二、新知探索探索(一):1.电脑课件演示点运动,线运动后的效果.引导学生得到: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
(板书: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说一说: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例子吗?(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2.教师演示1元硬币、长方形纸板、直角三角板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旋转后形成的几何体.做一做:在下列两行图形中,分别找出相互对应的图形,并用线连接归纳并出示课题:5.2图形的运动(板书课题)探索(二):1.图(1)是由“回”向右平移而成的,将准备好的纸片沿虚线剪开(1)怎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图(2)?(2)如果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移4格,得到怎样的图形?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图案?(学生充分利用学具,体验平移可以构成美丽的图案)2.在空白方格中画出相应的图形,使直线一旁的图形沿直线翻折后能与直线另一旁的图形完全重合.3.如下图,(1)如何将直角三角尺由图(1)的位置旋转到图(2)的位置?(2)如何将直角三角尺由图(1)的位置旋转到图(3)的位置?归纳:通过探索(二),得到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平移、翻折、旋转。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 走进图形世界》5.2 图形的运动学案

课题 5.2图形的运动课型新授教学设计用案人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目标要求1.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实验”,了解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能力;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3.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方式,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图案;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法教具指导学生解疑释惑检测应用多媒体教学习内容个人设计一、情境引入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线.回忆交流了解要求和目标任务学过程二、自学指导(一)、自学目标1.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实验”,了解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能力;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3.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二)、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P125-126 页内容,边学边标记重点内容,5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完成自学检测三、自学检测1.右侧图形绕轴线旋转1周,能形成怎样的几何体?2.在右侧两行图形中,分别找出相互对应的图形,并用线连接.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吗?四、展示应用1.在点划线一旁空白的方格中画图,使点划线两旁的图形完全相同.五、当堂反馈(1)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的,将准备好的纸片沿虚线剪开,(1)怎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到图(2),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图案?(2)如果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移4格,得到怎样的图形?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实验”,了解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2.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3.经历“观 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 引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 兴趣,促进其对图形运动 问题的思考
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 线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形成扇面.
活动(一):
结果为:
1 电脑课件演示点运动,线运动后 的效果.
2.教师演示长方形纸板、直角三 角板、1 元硬币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 观察,并说出旋转后形成的几何体.学 生也可以在课桌上自己演示观察.
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并学会将感性的认识升华
为理性的认识
课后作业: 用“平移、旋转、翻折”三种技
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一幅图案.
通过动手设计,进一 步体会图形的旋转、平移、 对称、拼合等变化.
3
通过学生实践操作 与多媒体直观演示,发现:
1.点动成线,线动成 面,面动成体.
2.旋转可以形成新的 图形.
做一做 (一): 1.
1.右侧图 形绕轴线旋转 1 周,能
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2. 2.在右侧两行图形中,分别找出 相互对应的图形,并用线连接
1
通过做一做(一) 进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点动成
7.观察右边图形,你能说出它们
7.
是分别根据什么基本图形,经过怎样
的变化形成的吗?
活动(三) 请你构造一些图案,使每一个图 例如:
案 中含有 2 个三角形、2 个圆形和 2 条线段,并给图案加上适当的解说词
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
与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
生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感悟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
3.
形组合而成的.
等的一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 的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吗?
2.画出图案(1)沿虚线翻折后
2.
的图案.
3.将图(2)绕着点 A 旋转 1800,
请你画出所得的图形.
4.
4.说一说右边图形的变化
5.
5 右边各图形中,不是由翻折而形
成的是( )ຫໍສະໝຸດ 6 右边四个图形中,形成方法与另
6.
外三个不同的是( ).
在练习中发现复 杂图
形可以由单个简单图形在
平面上经过翻折、平移、
旋转等变化得到
让 学生自己展开丰富 的想象,结合动手实践, 尝试解决有趣的问题,进 一步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 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品德
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
本节课我们经历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创作”的过程,进一步探索了 思 、归纳、总结和提炼,
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吗?
3.讨论,交流.
一步理解与巩固“面动成 体”的现象
活动(二): 1.在点划线一旁空白的方格中
画图,使点划线两旁的图形完全相同.
2.(1)是 由图“回”向右平移 而成的,将准备好的纸片沿虚线剪开,
(1)怎 样改变图形的位置可以得 到图(2),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图案?
(2)如果虚线以下的部分向右平 移 4 格,得到怎样的图形?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平移、对称、拼合等方式,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图案;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动手实验中领会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化,特别是对“旋转”图形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问题的引入: 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
上运动时形成线.
3.议一议: 你能说出右边的图案是怎样形成
的吗?
做一做(二): 1.将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相
1.
2
1.学生先分析,再画 出“沿点划 线折叠后形成 怎样的图形”,完成后你发 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电 脑演示一下效果,使学生 体验翻折的效果.
2.电脑课件演示效 果,让学生体验平移的意 义.
3.通过学生的讨论与 老师多媒体的演示,发现 复杂图形可以由单个简单 图形在平面上经过旋转变 化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