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悬浮粒子测试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检查操作规程

建立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洁净区悬浮粒子检查项的检测操作。

三、职责:微生物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

四、内容:1、测定目标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1.1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1000u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或两者的混合物质1.2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2、测定方式:静态测试洁净区(室)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洁净区(室)内没有检验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3、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区(室)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3.1仪器:悬浮粒子计数器3.2工作原理本仪器根据悬浮粒子的光散射原理,即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一定强度的光束照射下,向其周围空间散射出与其粒径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光通量的原理而设计的。

3.3使用要点: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3.3.1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3.3.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3.3.3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3.3.4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

3.3.5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23.3.6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校准,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3.4测试条件3.4.1温度和相对湿度洁净区(室)的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3.4.2压差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区(室)之间的压差为≥10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区(室)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区(室)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3.5测试状态3.5.1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其设备设施处于禁止状态。

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检查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洁净区悬浮粒子检查项的检测操作。

三、职责:微生物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

四、内容:1、测定目标微生物室洁净区悬浮粒子1.1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1000u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或两者的混合物质1.2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2、测定方式:静态测试洁净区(室)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洁净区(室)内没有检验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3、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区(室)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3.1仪器:悬浮粒子计数器3.2工作原理本仪器根据悬浮粒子的光散射原理,即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一定强度的光束照射下,向其周围空间散射出与其粒径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光通量的原理而设计的。

3.3使用要点: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3.3.1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3.3.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3.3.3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3.3.4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

3.3.5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23.3.6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校准,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3.4测试条件3.4.1温度和相对湿度洁净区(室)的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3.4.2压差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区(室)之间的压差为≥10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区(室)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区(室)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3.5测试状态3.5.1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其设备设施处于禁止状态。

最新SOP-QC-XXX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

最新SOP-QC-XXX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使其操作规范化、合理化。

2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悬浮粒子监测操作。

3职责QA、QC检验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质量控制部部长、质量保证部部长负责监督。

4内容4.1测试方法4.1.1测试用仪器:XX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

4.1.2 仪器使用操作步骤:见《XXX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使用操作规程》。

4.2测试条件被测试洁净室(区)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为宜),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3测试状态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是指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但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或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后,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自净后的状态;动态是指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运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状态。

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4测试时间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静态测试在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10分钟自净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静态测试在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20分钟自净后开始。

在动态测试时,须记录生产开始时间以及测试时间。

4.5悬浮粒子计数4.5.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4.5.1.1最少采样点数目按下述公式求出最少的采样点数目:NAL式中:N L :—最少采样点数(四舍五入为整数);A:—洁净室或洁净区的面积,以㎡计。

在单向流情况下,面积A可认为是垂直于气流方向上的横切面积。

在非单向流情况下,面积A指房间面积。

4.5.1.2采样点位置及布置4.5.1.2.1采样点位于工作活动的高度,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的测试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本公司浮游菌的测试。

二、引用标准:GB/T-16293-1996,GMP(1998年修订)附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三、浮游菌测定的标准:四、仪器、设备和培养基1、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1.1 浮游菌采样器1.2 真空抽气泵1.3 培养皿(φ150mm×15mm)1.4 培养皿(营养琼脂培养基)1.5 恒温培养箱2、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2.1 浮游菌采样器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量。

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1.3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nin)两者相乘即采样量( L)。

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2.2 真空抽气泵2.2.1 真空抽气泵的排气量应及采样器匹配。

2.2.2 宜采用无油真空抽气泵,必要时可在排气口安装气体过滤器。

2.2.3 真空抽气泵安装的位置一般装在采样器下面。

五、测试方法1、测试有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用于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

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1.4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外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1.5 采样者应穿戴及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洁净室(区)悬浮粒子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

洁净室(区)悬浮粒子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

目的:明确洁净室(区)悬浮粒子质量标准,规范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检验方法。

适用范围: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检验。

责任者:化验员。

1.洁净室(区)悬浮粒子限度(测定标准)2.测试方法:2.1方法提要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不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2.2仪器2.2.1光散射粒子计数器(用于粒径大于或等于0.5μm的悬浮粒子计数);2.2.2滤膜显微镜(用于粒径大于或等于5μm的悬浮粒子计数)。

2.2.3光散射粒子计数器使用要点。

2.2.3.1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2.2.3.2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2.2.3.3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2.2.3.4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2.2.3.5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

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得大于1.5m。

2.2.3.6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2.2.3.7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

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3.测试规则。

3.1测试条件。

3.1.1温度和湿度。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为宜)。

3.1.2压差空气洁净度不同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5M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3.2测试状态。

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

3.3测试时间3.3.1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3.3.2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3.4悬浮粒子计数.3.4.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悬浮粒子计数检验规程

悬浮粒子计数检验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区(室)悬浮粒子数监测的标准工作程序。

范围:洁净区(室)内悬浮粒子数监测的过程。

职责:检测人员严格按此检查规程操作,化验室主管负责监督实施。

规程:1.名词解释:1.1洁净室,洁净区尘埃粒子数量浓度受控和被分级的(房间)空间,(房间)空间的设计、建设和使用需控制室内粒子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1.2单向气流以均匀速度通过洁净室或洁净区整个断面的受控气流和被视作平行的气流。

1.3非单向气流一种空气分布形式,供应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通过引导作用与内部空气混合。

1.4尘埃粒子a)粒子有规定物理界限的物质组分。

用于空气洁净度分级的固体或液体物,其粒径阈值(低限)范围在0.1p m-5p m,并呈累积分布。

b)粒子粒径选定的粒径测量仪作出与被测粒子球体直径当量的反应。

注:当量光学直径用于离散粒子光散射仪。

c)粒子浓度单位体积空气里的单个粒子数。

d)粒子粒径分布根据粒径函数,粒子浓度的累积分布。

e)大粒子当量直径大于5p m的粒子。

1.5M描述符测得或规定的每立方米空气里的大粒子浓度,以作为所用测量方法特性的当量直径来表示。

注:M描述符可认为是取样点平均值的上限,M描述符不能定义ISO等级,但可以单独引用或与ISO等级一起引用。

只有在0.1M m至5p m的阈值(下限)粒径范围内呈累积分布的粒子群体才可供分级用。

2.监测时间确认2.1质量管理部依据洁净区(室)维护和监测管理规程规定的监测频率,合理安排监测计划。

2.2化验室主管与生产车间讨论确定具体的监测时间,安排好环境检测人员进行监测,确保监测工作如期完成。

3.监测前人员与环境确认3.1监测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洁净级别的工作服,室内检测人员不得多于2人。

3.2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区(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生产区洁净区(室)内温湿度根据产品工艺而定。

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的静压差及洁净区(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

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AirborneParticles in Clean Area本文件分发范围/Distribution ListQA、QC1.目的建立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监测标准操作规程,规定如何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监控的有效执行。

2.范围适用于XXX有限公司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监测。

3.定义3.1悬浮粒子:用于空气洁净度分级的空气悬浮粒子尺寸范围在0.1μm~1000μm的固体和液体粒子。

3.2静态:所有生产设备均已安装就绪,但没有生产活动且无操作人员在场的状态。

3.3动态:生产设备按预定的工艺模式运行并有规定数量的操作人员在现场操作的状态。

4.参考资料4.1GB/T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4.2ISO14644-1:2015洁净室及相关控制环境国际标准4.32010年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5.职责5.1操作人员:负责本操作规程的实施与操作。

5.2QC微生物主管:负责本规程的监督和检查。

5.3QA人员:协调调查超出标准的事件,并做出最终决定;并负责审核环境监控的趋势数据。

6.安全健康环保信息不适用。

7.规程7.1悬浮粒子测试7.1.1测试仪器:尘埃粒子计数器。

7.1.2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次数规定:7.1.2.1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7.1.2.2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

7.1.2.3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于任何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应同时满足:每个点采样时间不少于1分钟,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至少为2升。

7.1.2.4不同洁净度级别每次最小的采样量见表1。

洁净区(室)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区(室)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区(室)悬浮粒⼦监测操作规程1⽬的:建⽴洁净区(室)悬浮粒⼦监测操作规程,保证洁净区(室)空⽓的质量。

2范围:适⽤于公司洁净区悬浮粒⼦的监测。

3职责3.1 质量管理部、⽣产技术部、⼯程设备部负责悬浮粒⼦超标调查;3.2 QC 负责进⾏监测、检测;3.3 QA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确保药品⽣产及检测环境符合要求。

4内容4.1 术语及定义4.1.1警戒限: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纠偏限度,需要引起警觉,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本规程⽤来指⽰环境中的悬浮粒⼦数是否有偏离正常⽔平的可能性。

4.1.2 纠偏限: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本规程⽤来表⽰环境中的悬浮粒⼦数污染⽔平已严重偏离正常⽔平,并且对产品质量造成污染的风险,需要⽴即采取纠正措施。

4.1.3 合格限:法规规定的限度。

4.1.4 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没⽤⽣产设备、原材料或⼈员状态。

4.1.5 静态4.1.5.1 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产⼯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产⼈员的状态。

4.1.5.2静态b:洁净室(区)在⽣产操作全部结束,⽣产⼈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净后。

4.1.6 动态:洁净室(区)在已处于正常⽣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式下运⾏,并且有指定的⼈员安装规程操作。

4.2 监测标准4.3 监测频率4.4 测试时间在空态和静态a测定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时间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在静态b测试是,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产操作⼈员册⽴现场并经过10min ⾃净后开始;对⾮对象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产操作⼈员册⽴现场并经过20min⾃净后开始。

4.5测试状态4.5.1 空态,静态和动态三种状态均和进⾏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冲间
面积m2
0.8
4.8
2.4
洁净度级别
100
10,000
100,000
采样点及
采样次数
≥0.5um
≥5um
≥0.5um
≥5um
≥0.5um
≥5um
1
1-1
1-2
2
2-1
2-2
3
3-1
3-2
UCL
评定标准
≤3,500
0
≤350,000
≤2,000
≤3500,000
≤20,000
评定结果
100级
10,000级
t: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见下表);
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
采样点L
2
3
4
5
6
7
8
9
≥9
T
6.31
2.92
2.35
2.13
2.02
1.94
1.90
1.86
注:当采样点多于9点时,不需要计算UCL。
七、结果评定:
判断悬浮粒子洁净度级别应根据下述二个条件:
1、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L≤级别界限。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悬浮粒子测试操作规程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悬浮粒子的测试。
二、引用标准:GB/T-16293-1996,GMP(1998年修订)附录
三、悬浮粒子测定的标准:
洁净度级别
法定标准பைடு நூலகம்
尘粒数/m3
≥0.5um
≥5um
100
≤3,500
0
10000
2.4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得大于1.5m。
2.5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6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五、测试规则
1、测试条件:
1.1测试温度和湿度:无菌室的温度控制在18~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
4.3采样点的限定
对任何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4.4采样注意事项
4.4.1在确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送风量和压差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采样。
4.4.2对于单向流、计数器采样管口朝向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管口宜向上。
4.4.3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
4.4.4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六、结果计算
悬浮粒子浓度的采样数据应按下述步骤作统计计算。
1、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
C1+C2+……Cn
A =—————————
N
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C1: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粒/m3)
C2:某一采样点的采样次数(次)。
2、平均值的均值:
A1+A2+……AL
M =——————————
L
式中:M:洁净区的平均粒子浓度,即平均值的均值;(粒/m3)
L:某一洁净室内的总采样点数(个)。
3、标准误差
式中:SE:平均值均值的标准误差,(粒/m3)
4、置信上限:
UCL=M+t×SE
式中:UCL: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粒/m3);
1.2压差:不同洁净度的洁净室之间的压差应≥4.9Pa,无菌室>缓冲间>培养室。
2、测试状态
2.1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2.2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采用的状态。
3、测试时间
3.1对单向流,净化操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3.2对非单向流(缓冲间)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359,000
≤2,000
100000
≤3,500,000
≤20,000
四、测试方法:
1、仪器
CLJ-01D型尘埃粒子计数器。
2、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2.1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2.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2.3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100,000级
备注
结论:
测试人:复核人:
2、全部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UCL≤级别界限。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浮游菌测试记录
编号:测试单位:质保部
测试依据:GB/T16292-1996测试状态:静态测试
温度:相对湿度:
采样品名称:型号:
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
测试日期:报告日期:
区域
净化操作台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
10,000
2
2.83
8.5
缓冲间
2.4m2
100,000
2
2.83
8.5
采样点布置
1 2
净化工作后,水平单向流净化工作台(1.7×0.45m)
1 2
微生物限度检查(2.4×2.0m)缓冲间(2.0×1.0m)
4.2采样点的位置
4.2.1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4.2.2对于水平单向流的净化工作台,采样点一般在工作台面上0.2m高度的平面上均匀布置。
4、悬浮粒子计数
4.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悬浮粒子洁净度测试的最少采样点及其布置,最小采样量,如下表:
区域
面积
洁净度(级别)
最少采样点数目
最小采样量(L/次)
区域
面积
洁净度(级别)
最少采样点数目
最小采样量(L/次)
≥0.5um
≥5um
净化工作台
0.8m2
100
2~3
5.66
15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
4.8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