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化合物的标识贮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实验室有害物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实验室有害物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实验室有害物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实验室有害物质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实验室有害物质的警示标志、分类、储存、使用、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1. 警示标志1.1 分类实验室有害物质警示标志分为以下几类:- 毒品标志- 易燃标志- 爆炸品标志- 有毒气体标志- 腐蚀品标志- 生物危险标志- 放射性标志1.2 设置要求实验室内有有害物质的地方必须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警示标志应设置在明显位置,便于师生识别。

警示标志的大小、颜色、形状应符合国家标准。

2. 分类管理实验室有害物质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存放。

同一类有害物质应存放于同一区域,避免混合。

3. 储存要求实验室有害物质储存应遵循以下要求:- 储存场所应通风、干燥、光线适宜,避免阳光直射。

- 储存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沙箱等。

- 储存场所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防止泄漏时造成水灾。

- 储存应完好无损,标签清晰可见。

4. 使用要求实验室内有有害物质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要求:- 使用前,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物质性质、用途、注意事项。

- 使用时,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 使用过程中,须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有害物质泄漏、溢出。

- 使用后,将剩余有害物质倒入指定的内,不得随意丢弃。

5. 处置要求实验室有害物质的处置应遵循以下要求:- 废液、废渣、废气等有害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 过期、损坏的有害物质,应交予专业处置公司处理,不得私自丢弃。

- 处置过程中,须遵守相关法规,确保环境安全。

6. 培训与宣传实验室有害物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应作为实验室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师生进行培训。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7. 监督与检查实验室有害物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纳入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标准管理规程

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标准管理规程

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标准管理规程是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则。

以下是一个有毒、有害物品标准管理规程的示例:
1. 定义和分类:
有毒、有害物品指的是那些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物质或生物制剂。

根据危害程度,可以分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等不同类别。

2. 贮存和使用:
2.1 实验室必须设立专门的物品存放区域,对有毒、有害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并按照相应标识进行贴标。

2.2 存放区域必须远离食品、药品等易受污染的物品,并配备相应的通风设备和防火设备。

2.3 在使用有毒、有害物品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面具、护目镜等,并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3. 采购和管理:
3.1 实验室必须有专门负责采购和管理有毒、有害物品的人员,并建立相关档案。

3.2 采购时必须了解物品的危害性和安全操作要求,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相关的安全说明书和证书。

3.3 实验室必须定期对有毒、有害物品进行检查和保养,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或变质的物品。

4. 废弃物处理:
4.1 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交付。

4.2 涉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废弃物必须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随意排放。

4.3 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安全处理程序。

以上是一个有毒、有害物品标准管理规程的基本内容,具体规程还需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管理规程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农产品安全控制与管理W420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的程序-4-微教材

农产品安全控制与管理W420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的程序-4-微教材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课程-微教材
知识讲解
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的程序
1.食品生产有关有毒有害化合物的种类
洗涤剂如:洗洁精
消毒剂如:次氯酸钠、酒精
杀虫剂如:灭害灵、灭鼠药等
实验室用药品如:氰化钾等剧毒品
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钠等
2.有毒化合物的标记
化学物品的原包装的标签必须标明制造商、使用说明和批准文号、容器中的试剂或溶液的名称。

工作容器标签必须标明试剂或溶液名称、浓度、使用说明、并标注有效期。

3、有毒化合物的使用与管理
3.1制定化学物品进厂验收制度和标准,建立化学物品进厂验收记录。

3.2建立化学物品台帐,以一览表的形式标明库存化学物品的名称、有效期、毒性、用途、
进货日期等。

3.3建立化学物品领用、核销记录
3.4建立化学物品使用登记记录(配制记录、用途、实际使用量、剩余配制液的处理等)
3.5制定化学物品包装容器的回收、处理制度,不得将盛放过化学物品的容器用来包装食

3.6对化学物品的保管、配制、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3.7加强对化学物品标识、储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剧毒物品安全使用规程

剧毒物品安全使用规程

剧毒物品安全使用规程剧毒物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和危害性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为了确保剧毒物品的安全使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程和措施。

以下是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的一般规程,包括物品的储存、标识、处理和防护等方面。

一、储存规程1. 剧毒物品应单独储存,与其他化学物品隔离,以防止混淆或交叉污染。

2. 剧毒物品应储存在封闭、防火、防爆、通风良好的专用储存室内,禁止堆放于走廊和通道。

3. 储存室内应装设专用的防火、防爆设备,并配备灭火器材。

二、标识规程1. 剧毒物品容器上应加贴明显的标签,标注剧毒物品的名称、分子式、危险性等信息。

2. 剧毒物品应用特殊颜色的容器储存,如红色或带有醒目标识的容器。

3. 需要在储存区域内设置相应的警示牌,警示人们禁止靠近或随意接触。

三、处理规程1. 使用剧毒物品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了解剧毒物品的特性、危害和安全操作方法。

2. 在处理剧毒物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安全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3. 所有剧毒物品的使用和处理必须在专门的实验室或设备下进行,严禁在非专业环境下操作。

4. 处理剧毒物品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严禁随意倒入普通垃圾箱或下水道。

四、防护规程1. 在接触剧毒物品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2. 在操作剧毒物品时,应避免吸烟、饮食、喝水等,以免将剧毒物品通过口腔进入人体。

3. 在操作过程中如意外溅入眼睛或皮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4. 在剧毒物品操作区域内应配备应急洗眼器、应急淋浴器等安全设备,以备发生意外时及时处理。

五、紧急应急措施1. 如发生剧毒物品泄漏或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 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本剧毒物品安全使用规程是一般性的操作规程,具体的操作和安全措施应根据剧毒物品的特性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有毒化合物及个人药品控制程序

有毒化合物及个人药品控制程序

有毒化合物及个人药品控制程序1 目的在工厂允许使用的有毒化合物、个人药品必须必须按要求进行标识、储存及使用,防止对产品、产品接触面或包装材料造成污染。

2 适用范围公司内所有的有毒性的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个人药品。

3 职责3.1 安全卫生管理员负责检查有毒化合物及人个药品的管理控制和储存;3.2 使用部门负责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管理;3.3 人事部负责杀虫剂等的使用管理;3.4各相关工人控制自身所带的个人药品及使用。

4.说明1.1有毒的化合物:主要是指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等(工厂范围内不允许使用灭鼠药);4.2个人药品:指除工厂所配备的外用药品外,其他员工个人所携带或涂擦的药品。

5 有毒化合物使用、储存及标识规定5.1 所有的有毒化合物的原包装器具必须要标有生产厂家、使用说明和正确的批号。

所有的药品应盛于密闭的卫生容器中,容器应标有生产厂名、地址。

使用者应掌握其主要成分、毒性、使用试量及注意事项。

5.2用于清洁、消毒处理的化学物质应储藏在远离产品处理和加工区域,储存在专门的化学品仓内,由专门的化学品仓管理员负责上锁保管,防止随便乱拿,并有警告标示。

要有正确的标识并标识清楚,标明有效期。

5.3清洁用物质应与杀虫剂分离开,以免意外混合或误用。

产品级化学药品应与非产品级分开贮存。

5.4 杀虫剂由人事部人员专门领取使用。

5.5有毒化合物不能放在产品设备、工器具或包装材料上。

对于取自原液的清洁剂,消毒剂之类的分装容器一定卫生干净。

曾用来装过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器具不能够用来储存、运输或销售产品及产品辅料,也不能用来贮存那些可能与产品接触面接触的清洁剂,消毒剂之类的东西。

同样用来盛装清洁剂,消毒剂的分装容器也一定不能用来盛装产品。

5.6对有毒化合物专人使用,并且在要严格按照注册商标上的使用说明使用,对标识不清的化学物质应当拒收或者退回。

5.7生产前的检查确保前一天使用过的消毒物质,均已被放回原处,以便保证整天的加工过程中避免有毒化合物的污染。

[2019年精品文档]某知名品牌企业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2019年精品文档]某知名品牌企业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1.目的通过对化学物质的标识、贮存和使用记录控制,确保生产食品不被化学物质污染。

2.适用范围企业化学物质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3.1 配送中心负责添加剂、洗涤剂、润滑剂、机油、消毒剂、杀虫剂、鼠虫害药品的购置、贮存和发放使用的管理,并做好标识。

3.2行政部负责公共区域的杀虫剂、鼠虫害药品的使用管理,加工中心负责车间区域的杀虫剂、鼠虫害药品的使用管理,配送中心负责仓储区域的杀虫剂、鼠虫害药品的使用管理,根据《虫害防治控制程序》文件执行。

4.工作程序4.1 标识4.1.1我厂常用的化学物质有:添加剂、洗涤剂、润滑剂、机油、杀虫剂、鼠虫害药品、消毒剂。

4.1.2配送中心做好化学物质的标识工作,装有化学药品的瓶或罐要有“化学物质”印章字样,标识要清楚;洗涤剂、润滑剂、机油、杀虫剂、鼠虫害药品、消毒剂也要有“化学物质”标识。

4.1.3 任何用途的化学物质的购买,使用部门都要填写《申购单》,并在单上清楚注明“化学物质”,经有关部门和领导审批后交由采购部专人购买。

4.2 贮存4.2.1化学物品入库前,由相关管理负责人检查化学危险品的容器是否损坏,泄漏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若不符合,应要求供货方退货,符合要求的安排入库,并将其按性质分开存放且进行明显标识.4.2.2化学危险品应在指定区域储存,所储存区域应有良好的通风,防火,防潮,防爆,防毒害及防泄漏等的安全措施.4.2.3对于易倒的化学物品不允许叠加或高层存放.4.3 使用4.3.1 所有进入生产车间的化学物质由各个车间派专人管理。

4.3.2所有化学物质的使用都要有领取记录,用多少领多少。

4.3.3 对使用人进行培训,使用时要按照指导书或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4.3.4对未使用完的化学物质,使用部门要有单独的区域贮存,带锁的柜子,防止随便乱拿,有警示标识。

不使用相关化学物质的生产区或部门不得存放或短暂存放不相关的化学物质。

4.3.5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使用必须按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用并控制其添加量。

有毒物质存储安全操作规程

有毒物质存储安全操作规程

有毒物质存储安全操作规程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环境的健康,有必要建立起有毒物质存储安全操作规程。

这些规程将为工作人员提供保护措施,并确保有毒物质的正确储存、使用与处置,以避免任何可能的危险与事故发生。

第一,储存有毒物质的场所应有明确的标识与易于访问的操作指南。

储存区的入口处应贴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标注有毒物质的名称与危险性。

同时,应设置明显的出入口,并保证通道的畅通。

储存区域内应设置天然或机械通风设施,以保证空气的流通。

储存区域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避免有毒物质受热引起的事故。

第二,储存有毒物质的容器应具备一定的标号与信息。

容器的标号应清晰可见,包括有毒物质的名称、成分、危险性等。

同时,还应注明储存日期、储存条件、最后一次检查日期等。

此外,应将储存有毒物质的容器与其他物质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或混淆,以免引发安全隐患。

第三,储存区域的储存量应符合规定的限值要求。

储存区域内的有毒物质的储存量应根据物质的危险性和爆炸性来确定,以确保场所的安全性。

同时,不得储存与其它易燃、易爆物质相混合的有毒物质,以免诱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第四,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处理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在使用有毒物质时,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防护服等。

毒性较高的物质应在通风良好的室外环境下进行操作。

完成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和处理残留物,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二次污染。

第五,储存区域应常年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定期的检查可以确保储存区域的设施和容器的完好,并保证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检查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源,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稳定。

总之,有毒物质存储安全操作规程是一个公司或组织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举措。

要制定该规程需要明确标识和指南、合理储存容器、控制储存量、正确使用和处理有毒物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

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避免有毒物质带来的潜在危险和事故的发生。

只有通过规范的操作,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有毒化合物标识贮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有毒化合物标识贮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有毒化合物的标识贮存和使用控制1、目的:对化学品有效控制,防止这些化学品对产品包装材料及产品接触面的化学物理污染。

2、范围: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消毒液、润滑油、油墨、溶剂、胶粘剂等。

3、责任人:1、生技部负责审定在生产现场可以使用的消毒液、润滑油、油墨、溶剂、胶粘剂。

2、品管部按产品检验标准提出申请需采购的化学试剂名单,采购员按要求购进所需化学品,其产品必采用合格供应商,消毒液需国家卫生部卫生许可证。

3、生技部负责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对润滑剂使用和管理。

4、仓库保管员、品管部负责化学品存放的保管、领用。

4、有毒化合物使用控制程序。

4.1化学品的供方单位必须提供合格证,批准文号,使用说明书,质量说明书,特别是消毒剂,必须有省级卫生厅备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正式生产许可证批号。

4.2化学品设专库保管,并贴有标识做到避光、阴凉,并与原辅料、包装材料分开储存。

4.3食品级和非食品级化学物分开贮存,避免混淆,远离于食品设备、工器具和其它食品接触的地方。

4.4对曾用于存放消毒剂的容器绝对不准用于储装食品包装容器。

4.5化学品本着谁使用谁领用的原则,领料时按每次所需领取,非使用部门不得领用,并建立《化学品管理台帐》,领用化学品必须登记,并严格按照注册商标上的使用说明使用,每次使用都要记录于《化学品使用记录表》。

4.6消毒液由车间兼职卫生员严格按说明书稀释要求每天配制管理使用。

4.7未用完的化学品必须存放入原处,不使用相关化学品的生产区不得存放或短暂存放不相关的化学品。

4.8化验员对化学试剂要随时进行检查,发现在储存过程中出现色泽变化吸潮等异常情况或者标签不清晰的化学品不得使用。

5、监控和纠正措施:5.1化学品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必须,查验其名称,生产厂家,地址,使用说明,将标签不全的化学品退还给供应方。

5.2化学品设专库保管,做到避光、阴凉、并与原辅料、包装材料分开贮存,对贮存不正确的化学品转移到合适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化合物的标识贮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化学品有效控制,防止这些化学品对产品包装材料及产品接触面的化学物理污染。

2.范围
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消毒液、润滑油、化验室使用的试剂,
3.责任人
1、车间主任负责审定在生产现场可以使用的清洁剂、消毒液、润滑油。

2、化验室按产品检验标准提出申请需采购的化学试剂名单,采购员按要求购进所需化学品,其产品必合格供应。

消毒液需国家卫生部卫生许可证。

3、机修负责人负责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对润滑剂使用和管理。

4、仓库保管员、化验室负责化学品存放的保管、领用。

4.有毒化合物使用控制程序。

4.1用于消毒用的洁净消毒液必须提供产品合格证,包括主要成分,毒性,使用剂量和正确使用方法。

4.2清洗剂,消毒剂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储存在专门柜厨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4.3除卫生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产品的洗洁精,洁净消毒液和化学试剂。

4.4对曾用于存放洗洁剂、消毒剂的容器绝对不准用于储装食品包装容器。

4.5化学品本着谁使用谁领用的原则,领料时按每次所需领取,非使用部门不得领用,并建立《化学品管理台帐》,领用化学品必须登记,并严格按照注册商标上的使用说明使用,每次使用都要记录于《化学品使用记录表》。

4.6车间主任严格按说明书稀释要求每天配制管理使用,并填写《消毒液配置记录》。

4.7未用完的化学品必须存放入原处,不使用相关化学品的生产区不得存放或短暂存放不相关的化学品。

4.8化验员对化学试剂要随时进行检查,发现在储存过程中出现色泽变化吸潮等异常情况或者标签不清晰,过期的化学品不得使用。

5.监控和纠正措施
5.1化学品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必须,查验其名称,生产公司家,地址,使用说明,将标签不全的化学品退还给供应方。

5.2化学品设专库保管,做到避光、阴凉、并与原辅料、包装材料分开贮存,对贮存不正确的化学品转移到合适的地方。

5.3车间主任随时查看《化学品使用记录表》是否做到谁使用谁领用的规定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指出并进行教育。

5.4车间主任加强员工对化学品使用规定培训以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