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东方之门施工组织设计(五分)

东方之门施工组织设计(五分)

东方之门围护钻孔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概述本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西岸,东临星港街,南侧为相门塘河道,西侧为世纪广场、园区管委会大楼(国际大厦)及金融大厦,拟建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地铁将从场地中部穿过,地铁星港街站设置于本工程两幢塔楼之间。

1.2工程概述本工程围护钻孔灌注桩共计516根,其中WZ1Ф1050@1250桩239根;WZ2Ф1050@1250桩108根;WZ3Ф1200@1400桩152根;WZ4Ф1050@1250桩17根;钻孔灌注桩外侧设置三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止水帷幕深入基坑周边基底以下6米,止水帷幕与围护排桩之间进行压密注浆。

围护钻孔灌注桩进入第○9-1层2米左右,土质为粉质粘土。

止水帷幕搅拌桩进入第○6-2层10米左右,土质为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

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4.050,钻孔灌注桩砼设计强度等为C35;搅拌桩水泥掺入比20%。

1.2.1施工用电用水现场由业主提供2520KVA用电量(二只箱变已进);用水由总包提供四只4寸接水头子,并接驳至现场四周。

1.3工程特点和难点1.3.1本工程桩施工期间,要注意土体挤压对周边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的影响及金鸡湖水位对桩施工的负面影响,加强施工监测和保护,必要时采取应急监护措施。

1.3.2工程工期较紧,需合理安排施工流向及施工段落,确保工程进度。

1.3.3本工程地处世纪公园及金鸡湖风景区侧、星港街旁,交通繁忙、人流如织市政环境保护要求高,故施工时应加强施工环境保护意识及交通人流疏导,防患于未然。

1.3.4由于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深度范围内在○5、○6-1层的砂质粉土、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

孔隙比大、强度低及渗透大,因而具有较大的遇水流变特性且有地下水位的影响,故给孔壁稳定带来影响,施工时易产生坍塌现象。

为保证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和孔壁稳定,施工中可采取提高泥浆比重,必要时采用人工造浆确保成孔施工质量。

苏州“东方之门”超厚基础底板施工技术

苏州“东方之门”超厚基础底板施工技术
第3 2卷第 5期
Vo -2 1B ID N 0 S R T0 U L I GC N T UC 1 N
苏 州 “ 方之 门 ”超 厚 基 础底 板 施 工 技 术 东
Cons r c i c ol t u ton Te hn ogyf orSupe c oun ton rThik F da i Sl b o 。 e Ga e o he Ore t‘n Suz a f。 Th t ft i n 。i hou
在 2 0 m 20 n之间实现 刚性连 接 ,形成 双 向曲线 、底宽 3 - 6 l 7 0m的拱 门形 式( 1。 工程底板 面积 2 0 分南北 图 )本 60 0 m , 两块 , 每块底板长约 10 r 宽约 8 , 3 n , 5m 底板混凝土总方量约 61万 m。其 中裙 楼 底 板 厚 1 l . 。 . I 5l ,塔 楼 底 板 一 般 为 厚 38 m~48 m, . . 塔楼深坑处最厚处达 1.5 m 底板 混凝土为 08 。
C01。 4 S 0
( )底板施 工正值 严冬 , 工期 间 日平 均气温 约 4 C, 2 施  ̄ 增添 了混凝土保温隔热养护的难度。 ( 3)底板体 量巨大 , 凝土总 方量达 61 m, 筋总 混 . 万 。钢 量约 1 t 对材料供应 、 万 , 施工组织 、 工流 程的合理安排 等 施 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本 工程基坑 开 挖深度 为 2 ,其 中深坑 处深达 4 0m 2 . m, 92 基坑变形控 制要求较高 。由于底板施工周期较长 , 如 何减 少基坑 的暴 露时 间 , 减小基 坑变形 的发 展 , 制变形速 控 率是底板施 工的重点 。 ( ) 工程塔楼底板采取 分层施工后 , 5 本 将将成深坑 区底

苏州《东方之门》导游词

苏州《东方之门》导游词

东方之门编辑:《无锡导游网》——孟宪彪东方之门(The Gate of the Orient)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301.8米高的摩天大楼,其高度约为法国凯旋门的6倍。

东方之门分北楼、南楼两部分,是一个外形为门的超高层建筑,在层高238米处两部分建筑连接起来。

该建筑由天地集团、东方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金额达45亿元,于2004年9月奠基开工。

该建筑由国际排名前列的多家著名设计单位竞标,并由英国RMJM公司中标,是一座双塔连体门式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苏州古城门。

预计在2012年年底完成建设工程,建成后将具备高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写字楼、大型商场等多种功能。

东方之门是苏州工业园区双塔规划的核心建筑,它不仅代表着苏州的新大门,而且也是世界看中国的新大门。

这座伟岸而优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苏州工业园区CBD轴线的末端,东临星港街及波光粼粼的金鸡湖,西面为国际大厦及世纪金融大厦,在苏州园区苏雅路与星港街交界处。

这座摩天大楼有着独特的构造,整个楼是双子塔结构,但在顶部双子塔合二为一,构成一张弓或是一扇门的形状。

这座88层的大楼将于2013年建成,届时将成为苏州的最高楼。

东方之门占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主体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

东方之门的设计由英国RMJM建筑设计公司、香港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

东方之门集商业、公寓式酒店、智能化写字楼和白金五星级酒店等功能于一体,以满足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

东方之门的企业所有人期望这座建筑能为苏州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商业繁荣的城市新热点,并作为新的发展龙头引领CBD区日益欣欣向荣。

建筑设计东方之门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CBD轴线的东端的龙头位置,毗邻星港街及金鸡湖。

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及六号线穿过本项目下方并设置“东方之门站”换乘站点。

基于本项目的显著位置,以门形作为建筑设计的立意自然形成,它以CBD轴线为中心对称,门洞正座于轴线上方。

杭州余杭区某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杭州余杭区某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XX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大厦工程位于XX市XX区XX,XX省道与XX街交叉口以北,XX实验学校以南的地块内。

拟建工程包括酒店式公寓、酒店办公楼各一幢及裙房。

有关工程的其余情况详见表1。

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拟建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建筑物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具体任务为:1.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地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2.查明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必需的岩土技术参数;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4.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5.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和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6.对地基土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建议本工程适宜的基础类型和基础持力层;7.提供地层的渗透性等特征,提供基坑围护设计的必需参数,对基坑围护和工程降水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拟建建筑物规模,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执行以下主要规范、标准: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5.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6.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7.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8.浙江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四)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勘探孔由我院根据有关规范布设,按建筑物轮廓线,共布置20个勘探孔(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由于场地南面原有建筑和中部的简易房未拆迁,部分孔进行了少量位移。

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CBD东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CBD东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1、工程概况1.1、拟建工程概述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1.3、勘察依据与执行的技术标准3、土工试验成果总表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4、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1.5、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勘察方法5、固结试验e~p分层曲线1.6、勘察进程及完成工作量6、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1.7、质量评述7、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8、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2.1、气象及水文9、各勘探孔分层深度、高程、层厚一览表2.2、区域地质构造附图: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3、场地地形、地貌2、工程地质剖面图2.4、地基土构成与特征3、代表性钻孔柱状图2.5、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附件:1、波速测试报告2.6、地下水及地表水2、水质分析报告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与设计参数建议值3、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3.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3.2、设计参数建议值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4.1、场地类别与地震效应评价4.2、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4.2.1场地稳定性评价4.2.2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4.3、地下水评价4.3.1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4.3.2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4.4、地基土分析评价4.5、地基基础方案4.6、地下工程抗浮评价4.7、基坑工程分析评价5、结论与建议5.1、结论5.2、建议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CBD东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1、工程概况1.1、拟建工程概述受湖州市新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的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CBD东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及评价工作。

拟建工程位于湖州市吴兴区高田村迎宾大道西侧,为长东片区CBD项目整体用地的东部片,共分为7#、8#、9#三个地块。

本工程为大型办公商务综合体,集办公、酒店、产权式酒店公寓、配套商业等多功能综合用途建筑群体。

其中7#地块北区由一栋地上44层高度190.9m超高层办公塔楼(7-1号楼)、一栋5层高度23.75m多层办公楼(7-3号楼)及裙房配套组成,南区由一栋40层高度174.1m超高层办公塔楼(7-2号楼)、一栋10层高度44.9m高层办公楼(7-4号楼)及裙房配套组成;8#地块北区由一栋地上37层高度146.35m超高层酒店及产权式酒店公寓塔楼(8-3号楼)、一栋地上23层高度99.5m高层办公楼(8-1号楼)及裙房配套组成,南区由一栋23层高度99.5m高层办公塔楼(8-2号楼)、一栋10层高度44.9m高层办公楼(8-4号楼)、斜向穿越8#用地的两层高度12.55m斜轴架空连廊(8-5号楼)及裙房配套组成;9#地块北区由一栋地上23层高度99.5m高层办公塔楼(9-1号楼)、一栋地上9层高度40.7m高层办公楼(9-3号楼)及裙房配套组成,南区由一栋23层高度99.5m高层办公塔楼(9-2号楼)及裙房配套组成;地下为三个地块整体满铺二层。

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前言受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管理大厦工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04年9月16日至9月23日。

1.1 场地位置、工程概况拟建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管理大厦工程场地位于**市**区**路1011号检验检疫办公楼东侧,总建筑面积为6.6万m2。

地下结构共两层,使用功能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室底板底标高约为室外地坪以下8.50m。

地上结构分为主楼和附楼两部分,主楼共31层,结构高度130m,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附楼共两层,为大空间的会议用房,屋顶设有网球场,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本工程距离现有办公楼较近,新建地下室将与现有建筑物地下室相连。

本工程施工期间,现有办公楼仍将正常使用。

1.2 勘察目的与要求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是: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是否具有腐蚀性;4)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7)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的建议;8)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9)建议在场地内设置水位观测孔,以便掌握确切的水位资料;10)提供: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岩层等高线图,各岩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有关数据;1.3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按设计单位提供的钻孔数量和钻孔位置进行施工,我院确定11个钻孔作为技术孔,进行取土样和标准贯入试验,并按勘察要求进行地层剪切波速测试等工作。

(整理)上海市某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1

(整理)上海市某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1

花木文化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月.................花木文化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批准:审定:审核:工程负责:编写:☆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06月.................目录Ⅰ文字部分1. 前言1.1 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及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3 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1.4需要说明的问题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及地面标高2.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性2.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2.4 地下水2.5 场地地震效应2.6 不良地质现象3. 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3.1 天然地基3.2 桩基3.3 桩基沉降量估算3.4 沉桩可能性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4. 结论与建议Ⅱ图表部分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花木文化大厦项目位于上海市联洋社区C4地块,场地东侧为长柳路,北侧为侨泰高尔夫俱乐部。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41800平方米.我公司受五角星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该拟建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建筑物性质详见表1《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该项目由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设计工作。

该项目勘察等级为甲级。

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表1建(构)筑物名称结构类型层数或高度基础设计资料基础底面单位面积荷载(kpa)有否地下室或其他设备基础容许沉降量及相对倾斜基础型式基础尺寸(m)基础埋深(m)主楼框支剪力墙21 桩筏8.5 500 2层100mm裙楼框架 2 桩筏8.5 2层地下室桩筏8.5 2层1.2勘察目的及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本次勘察旨在查明拟建场地勘察深度90.45米范围内各土层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评价,查明暗浜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埋藏分布情况,并确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若20m以浅存在砂土、砂质粉土层,判别其在地震烈度七度条件下的液化可能性。

苏州东方之门勘察报告

苏州东方之门勘察报告
第 1 页 共 17 页
图 1.1:拟建建筑物效果图
“东方之门”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2 勘察目的 本次详勘目的是在初勘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拟建场地地层分布特征及土层物理力 学性质,为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各类地质参数。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分布情况,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 (3)查明地下水类型、水质、埋藏条件、土层的渗透性。 (4)提供土层剪切波速以及抗震时程分析所需的各土层动力参数,判定场地土类 型和场地类别,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评价。 (5)评价塔楼、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域适宜的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型,提供桩基设 计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量,并进行沉(成)桩可行性分析。在进行经济技 术比选的基础上,对基础选型提出建议。 (6)提供基坑开挖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对围护、降水措施提出建议。 1.2.3 勘察手段、工作量布置和工作方法 1.2.3.1 勘察手段 针对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波速试 验、地脉动测试、现场注水试验、旁压试验、 (微)承压含水层水位观测以及室内土、 水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1.2.3.2 勘察工作量布置 (1)勘探孔平面布置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第 4.1.15 条:本工程两幢 超高层塔楼、 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域均采用桩基方案, 故详勘勘探孔间距控制在 30m 之内, 勘探孔按方格网布置,2 幢塔楼各布置 9 个勘探孔,裙房及纯地下室区域在利用塔楼勘 探孔的基础上另布置勘探孔 38 个。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 4.8.3 条,基坑勘探孔平面范围宜超出基坑 开挖边界外 2~3 倍的开挖深度,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及搜集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宜适 当布置勘探孔。经调查本场地北侧、西侧现为景观绿地,南侧为宽度 18~30m 的相门塘 河道,东侧邻近宽度约 45m 的已建星港街道路。由于基坑开挖边界外 2~3 倍开挖深度 范围已超出场地红线,勘察实施受到一定限制,经业主与多方协商,仅同意在场地北侧 及西侧绿地实施部分勘探孔, 故沿基坑边界 40m 处布置 6 个勘探孔, 另在场地南侧相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之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册)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四年七月十日
1.1 工程概况
任务来源:我院受苏州乾宁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拟建“东方之门”工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按业主要求本工程分初勘和详勘两个阶段,其中初勘已于2004 年4月18 日完成(初勘报告工程编号:2004-G-507),本报告为详勘阶段成果报告。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西岸,东临星港街,南侧为相门塘河道,西侧为世纪广场、园区管委会大楼(国际大厦)及金融大厦,拟建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地铁将从场地中部穿过,地铁星港街站设置于本工程两幢塔楼之间。

拟建建筑物性质:拟建工程是集办公、商住、酒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主要由塔楼、裙房、纯地下室三部分组成,其性质如下:
建筑主体为总高度278m 的双塔楼,采用混凝土(砼)核心筒+伸臂桁架+周边框架柱混合结构,其中北塔楼66 层,为酒店+办公楼;南塔楼71 层为服务式公寓,两幢塔楼上部刚性连接。

裙房6 层,采用框架结构,为商场、酒店大堂等附属设施,分别位于两座塔楼西侧及南北侧。

塔楼东侧为纯地下室区域(详见图1.1)。

整个场地下设5 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初定20~22m。

主楼、裙房、纯地下室区域均采用桩基+筏板基础,整个地下室拟采用统底板,其中主楼和裙房间设置后浇带,地下室1~2 层与双塔中间的地铁车站相连。

拟建建筑物荷重暂按每层15kN/m2 考虑。

由于本工程南北塔楼荷载有一定差异,且上部刚性连接,同时双塔中间设有地铁车站,故对沉降量及沉降差控制严格。

勘察等级: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3.1 节,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奥雅纳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及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结论与建议
5.1、本场地属稳定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适宜建造本工程超高层建筑。

5.2 拟建场地地基土属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考虑本工程重要性,若按抗震烈度7 度设防,经综合判别本场地20m 深度范围内第⑤层砂质粉土为不液化土层,可不考虑地基土液化问题。

场地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加速度反应谱参数值可参见“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5.3 与本工程密切相关的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浅部土层中的潜水、第⑤层中的微承压水和第⑨2层中的承压水。

各含水层水位埋深详见前述第2.6节,设计时应按不利条件取值。

根据本次采集地下水和地基土试样进行的腐蚀性分析报告,判定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铁材料具有弱腐蚀性。

5.4 本工程塔楼为66~71 层,属超高层建筑,根据单桩承载力、沉降量控制要求,
建议塔楼以第⑿2 粉质粘土为桩基持力层,如需严格控制沉降,可选第⒀1 层细粉砂作为
桩基持力层。

设计可根据建筑物的变形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难度以及基础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适宜的桩基持力层。

塔楼荷重大,对桩基变形控制严格,而设计布桩及桩基变形与上部荷重密切相关,当条件许可时,建议选择轻质材料,减轻上部荷重,以利设计布桩和控制沉降。

5.5 裙房桩基持力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施工工艺及变形协调等因素,建议设计对第⑨2 层或第⑾2 层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纯地下室区域桩长可参考裙房部位。

5.6 根据场地的周边环境条件、场地地层条件及沉桩可行性分析,本工程塔楼宜采用钻孔灌注桩;裙楼和纯地下室区域若以第⑨2 层作为持力层可采用预制桩,若以第⑾2层作为持力层,宜采用钻孔灌注桩。

5.7 若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因其单桩承载力与施工质量有密切关系,故应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理及对桩身质量的检测工作,必要时可采取后注浆施工工艺。

当以第⑿2 层或第⒀1 层为桩基持力层时,应充分考虑第⑿层易回弹、缩孔的特点,建议进行试成桩,以确定施工参数。

5.8 裙楼若采用预制桩时,建议进行试沉桩以确定合适的沉桩设备,并采取防挤措施。

5.9 单桩承载力应根据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

5.10 本工程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22m,根据国内现有的施工状况及工程经验,基坑围护结构一般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支撑系统可采用数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如采用逆作法施工,可以地下室各层楼板为水平支撑),并采取适当
的降水措施;如条件许可,也可采用上部放坡,下部采用其它适宜的围护加内支撑方案。

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第4.3节所述的注意事项,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可参见表4.2。

考虑本工程基坑范围及深度均很大,土层渗透系数确定甚为重要,建议必要时进行现场专向抽水试验。

5.11 凡中间成果报告与本报告有出入时,以本报告为准。

阅读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