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一生的基诺族阿西氏族服饰

合集下载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基诺族的风俗习惯基诺族是中国的第五十六个名族,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名族,基诺族有属于自己文化,他们有本名族的语言、有着自己特色的名族服装,还有本名族的饮食习惯和食俗文化。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基诺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基诺族的风俗习惯男穿白色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裤;女子头戴披风式尖顶帽,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7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的短裙。

基诺族主食大米,佐餐的食物主要是妇女采集的野菜、野果和菌类及其自产的蔬菜瓜果。

肉食以牛、猪、狗、鸡为主,男子猎获的动物也是肉食的主要来源。

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随着人民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渐以牢固、不易失火的木柱石基瓦顶“竹楼”,代替不结实又不利于防火的`茅草顶竹楼了。

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自由,婚后很少离异,过去仍保留着某些对偶婚和群婚残余。

基诺族的青年男女举行“成年礼”之后,即取得了谈恋爱的资格。

在劳动中对歌,并用树叶为信约定相会的时间地点;待两人情投意合后,即可同居。

一般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后才举行婚礼。

举行婚礼时,必须长老亲临。

新娘婚后5日归家,过几天才返回男方家长住。

基诺族的丧葬一般实行土葬,挖独木为棺,葬于公共墓地,不留坟冢。

死者生前的全套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富者还埋入一铜锅银子。

墓表搭盖竹楼,内设竹桌,死者家属每天到竹房献饭3次,祭供1—3年,然后拆竹房。

由于公共墓地很少,又不能随意扩大,故基诺族有在前人墓穴中埋入新棺的习俗。

孕妇、精神病患者死亡,实行火葬。

基诺族夫妇不合葬。

基诺族的重要节日基诺族过去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

巫师有两种,一为“布腊包”,一为“莫丕”。

遇有灾祸降临,请巫师杀牛、猪、鸡、狗祭鬼神。

巫师会比较简单的占卜术,并兼行草医。

“卓巴”、“卓生”(村社长老)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时,往往举行剽牛仪式。

西南

西南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一览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阿昌族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

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

妇女喜戴各种银饰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

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

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

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

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傣族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

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

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

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德昂族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青年男子戴银项圈等饰物。

妇女上着蓝、黑色上衣,下着筒裙,在腰部佩戴数个腰箍。

侗族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

侗族服饰分为南北两种类型。

生活在北部地区的侗族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上着无领衣,银珠大扣,下着裤。

南部的男子多穿对襟衣,裹绑腿,头缠亮布;女子上着紧身衣,下着百褶裙,或上着短衣,下着长裤,盛装时着鸡毛裙。

侗族妇女喜爱银饰,以多为美,以重为贵独龙族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

独龙族喜欢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既有古朴的山林风韵,又有现代时装魅力。

独龙族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妇女头披大花毛巾。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云南基诺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服饰而闻名。

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充满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从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以及传统与现代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基诺族人民居住在中国最南端的云南省南部,因地跨元江、澜沧江两大流域,形成了精致优美的民族服装。

基诺族传统服饰在形式和颜色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男子的传统服饰主要由长袍、马裤、腰带等组成,衣服以黑色为主,用白线、彩线等点缀。

而女子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袍、围裙、头巾为主,色彩丰富,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

基诺族传统服饰在材质上多采用当地的天然纤维,如棉布、丝绸、羊毛等,制作工艺精湛,工艺纹样独特,让人赏心悦目。

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基诺族传统服饰运用现代服饰设计师们将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时尚服饰设计中,使得基诺族传统服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设计师们的笔下,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花纹、图案、颜色等元素被赋予新的时尚意义。

现代服饰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基诺族服饰的元素被运用在服装、配饰、鞋履等方面,使得时尚更富有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

在服装设计方面,设计师们将基诺族传统服饰的图案和纹样灵活运用在现代服装上,使得服装更具有时尚感和个性化。

在衬衣、连衣裙、外套等服装上,常可以看到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华丽图案和刺绣,大大提升了服装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基诺族传统服饰的颜色也被现代服饰设计所借鉴,例如基诺族服饰中常见的鲜艳红色、深邃黑色等颜色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为服装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配饰设计方面,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饰品也成为了现代服饰设计的灵感来源。

设计师们将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头巾、项链、耳环等饰品元素融入到现代配饰设计中,使得配饰更具有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这些配饰既可以作为服装的点缀,也可以单独作为时尚单品来展现。

基诺族神话传说对服饰色彩的影响

基诺族神话传说对服饰色彩的影响

基诺族神话传说对服饰色彩的影响作者:常嘉珊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基诺族作为中国第55个少数民族,是一支有着独特魅力和灵魂的民族,基诺族有着神秘的传说,也有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而服饰色彩在创造过程中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传说的内容和神秘感。

为了探讨基诺族神话传说对服饰色彩的影响,采用书籍阅读以及网络调查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影响内容,并针对基诺族目前的服饰文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基诺族;神话传说;服饰色彩;太阳花一、基诺族基本概况“基诺”两个字,在基诺族其实是其语言的音译,“基”表示舅舅,“诺”表示后代,合起来即为跟随舅舅的后代,也显示出了基诺族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母系社会性质。

基诺族一共有中三个部落,分别是阿西、阿哈和乌优。

(一)地理环境基诺族人民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的基诺山,它是“走廊文化”在中国境内的末端,也是“东亚半月弧”的中心。

(二)生活方式基诺族穿的服装大多为女子自己织的一种名为“砍刀布”的亚麻服装。

优胜略汰的生存法则提高了基诺族人的身体素质,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减少了人口数量。

(三)宗教信仰基诺族信仰万物,而最著名的要数信仰创世女神“阿莫小白”,传说是阿莫小白赋予了所有事物以“人格和灵魂”。

但也正是所有事物都有人的思想,使得后来世界陷入混乱。

而她也无法管理这么混乱的世界。

于是只留下人类玛黑和玛纽来繁衍后世。

二、服饰色彩分析(一)服饰色彩特征基诺族男装,其上衣纯白色的无领对襟粗布上衣,没有纽扣,下身穿蓝色或白色裤子,上面各拼缝一块方形黑布,没有裤带。

腿上裹绑腿,多为白色。

女装上身穿着由蓝、黄、红、黑色组成的对襟无领短开衫,无扣,开衫下部用红、黄、蓝、绿、黑、白布条拼成横条花纹或绣很少的一些花纹,在其开衫内,基诺族女子会穿一个胸兜,也有在开衫外穿的胸兜。

下身通常系长裙,裹绑腿。

(二)神话中的色彩第一个传说,是基诺族的创世女神阿莫小白。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云南基诺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元素。

基诺族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图案、色彩和工艺,在当今时尚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基诺族传统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丰富多样:基诺族传统服饰以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同时还加入了黑色、白色等深浅相间的色彩,使服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 独特的图案纹饰:基诺族服饰的图案纹饰十分独特,常常以动植物、自然景观等为主题,图案造型精美、富有变化,展现了基诺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 精湛的手工艺:基诺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常常采用刺绣、织布、编织等传统手工艺技术,使服饰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元素,赋予了现代服饰更多的民族气息和文化内涵。

在时尚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运用,基诺族传统服饰作为其中的一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1. 融合传统元素:现代服饰设计师通过对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研究和理解,将其独特的图案、色彩和工艺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得服饰更加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2. 创新设计理念: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独特特点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灵感,设计师们可以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创意设计,使得服饰更加时尚、个性化。

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现代服饰设计在运用基诺族传统服饰元素时,往往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通过对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使得服饰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具有了现代时尚的气息。

三、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时尚界的影响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时尚界的运用,不仅赋予了服饰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对时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丰富了时尚元素:基诺族传统服饰的运用丰富了时尚界的元素和表现形式,使得时尚界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为时尚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源远流长,代表了该族群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这些服饰不仅在基诺族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实用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灵感来源。

在基诺族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帕”和“拉克”,它们是基诺族男女之间的区别性装饰。

苏帕是指基诺族女性头戴的一种帽子,由毛线编织而成,中间有一块靠近前额的菱形花纹。

拉克则是指基诺族男性的传统束腰带,通常用红色布料制作,带有细腰带和大腰带之分。

这些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诺族传统服饰的图案和刺绣成为了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热门元素。

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花纹和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各种几何图案、花朵、动物和植物等。

这些图案和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被运用在衣物上,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

许多时装设计师将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图案和刺绣巧妙地融入到时尚服装中,使得原本单调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传承了基诺族的文化。

基诺族传统服饰的材质和工艺也给现代服装设计带来了灵感。

基诺族传统服饰常使用天然的材料,如棉布、毛线等,经过精湛的编织或刺绣工艺制成。

这些材料和工艺给现代服装设计带来了一种原生态的感觉,特别是在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时尚潮流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选择使用基诺族传统服饰的材质和工艺,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服装。

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剪裁和造型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基诺族传统服饰以简洁的线条和流畅的剪裁为特点,强调身体的轮廓和线条感。

这种剪裁和造型被现代时装设计师广泛采用,使得服装更加贴合身体,突出个体的特色和魅力。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图案和刺绣、材质和工艺,还是剪裁和造型,基诺族传统服饰都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样式。

这种运用也使得基诺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当今时代,人们更加注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觉,在这种背景下,基诺族传统服饰的复兴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现代设计师的创新思路和文化转化等方面,探讨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一、基诺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基诺族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造型精细著称。

基诺族人尤爱红、黄、绿、白等亮丽的颜色,这些颜色不仅在服装中出现,也在装饰品和居室中广泛应用。

基诺族服饰的图案多以植物、动物为主题,如花卉、叶子、鸟、鱼等,传达出对自然界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此外,基诺族服饰的做工也非常精细,采用刺绣、镶边、织花等技法,让服装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现代设计师的创新思路在基诺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现代设计师经常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使得传统与现代融合,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路是以基诺族服饰的图案为基础,融入现代的造型和材质。

比如,在一些时尚秀或者日常穿着中,可见以基诺族服饰的花卉图案为基础,运用流行的A字裙、迷你裙等设计,融合现代的面料和立体造型,打造出独具魅力和新意的服装。

另外,现代设计师也会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基诺族服饰的图案和质感在电脑上进行重构和复刻,以适应现代化制造和营销,同时也更好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利用3D打印技术将基诺族服饰的花卉图案打印在透明面料上,使得图案更加立体生动。

此外,还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纯手工服装等多种创新方式,使得基诺族服装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更进一步。

三、文化转化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文化消费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基诺族服装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不仅在传统乡村的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中得到应用,也在城市化的生活场景中大量出现。

比如,很多文化节日、时尚秀、商业活动等都采用基诺族传统服饰作为宣传概念,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壮大提供了机会。

基诺族服饰

基诺族服饰

新米节又称“新米”。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谷物即将成熟之时,基 诺族人就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邀请亲戚朋 友到家里共同品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并举行一些活动仪式。 在这秋收时节,人们边吃边唱,欢乐的歌声常常通宵达旦。
特懋克节是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02月06日至08日举行。在 节日举行的时间里,人们杀猪宰羊,开怀畅饮外,同时还举行丰富 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打起太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基诺族爱情传说
• 相传美丽善良的基诺姑娘布鲁蕾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子泽白 是一对幸福的恋人。正当他们要结婚时,布鲁蕾被附近寨 子的富家公子泽木拉抢走,并威逼她在三天内不自己成婚, 布鲁蕾丌从,他就从火塘中抽出一根烧过的柴火在姑娘的 帽子上从前划到后,他边划边恶狠狠威胁说,“你若丌答 应和我结婚,敢逃跑,抓回来就用这根柴火头把你劈开。” 洁白的尖顶帽上留下了几道柴火头的黑印子,中间的粗, 边上的细。这就是今天基诺族妇女尖顶帽上黑条花纹的由 来。在劫持布鲁蕾时,泽木拉用藤绳捆住她的手脚,她拼 命挣扎反抗,藤绳把她的手臂和小腿磨得皮开肉绽,鲜红 的血迹印在了洁白的衣裙上,这就是布鲁蕾对爱情忠贞丌 渝的表现。从此基诺族妇女的衣裙上便镶上红、黑等条纹, 以示对布鲁蕾忠于爱情的纨念。
妇女服饰
基诺族妇女身材苗条,服装剪裁得体,颜色协 调,使人显得既庄重又活泼。她们上身穿穿着蓝、 黄、红、黑色无领对襟短开衫,开衫下部用红、黄、 绿、蓝、黑、白布条拼成横条花纹或绣少许图案花 纹,两袖臂部、肘部及袖口都是对称的各色条状花 纹;开衫里面穿一件鸡心形胸兜,有的上面装饰着 条纹花或绣花图案,有的饰满各种颜色的珠珠或各 种形状的银饰品,胸兜闪闪发光,更使人容光焕发。 下身系镶红黑边的开合短裙,近几年也有仅穿长裙 的,裹绑腿赤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一生的基诺族阿西氏族服饰
作者:孙绍洁
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48期
[摘要]基诺族服饰分阿西、阿哈和乌优三种。

基诺族阿西氏族服饰文化是基诺族服饰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倾注了基诺族的审美观念,体现着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体现着独特气候和地理的深刻影响,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和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服饰艺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基诺族;阿西氏族;服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54-01
基诺族是一个历经沧桑岁月,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

1979 年6月经确认后,成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基诺族有22124人。

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诺山,那里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走廊文化”在中国境内的末端,也是日本学者中尾助先生所说的“东亚半月弧”的中心。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基诺族的祖先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物质文明。

几乎是从服饰产生的那天起,他们就将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积淀于服饰之中,慢慢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内涵。

谈起美丽的基诺族,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总是女性清一色的顶帕“乌壳”、短衣和胸兜“刹白”、短筒裙和绑腿……其实,这只是现代人看到的基诺族阿西氏族的服饰。

基诺族的妇女服饰分三种。

古代母系社会时,有三个氏族部落阿西、阿哈和乌优。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了父系社会,三个氏族部落的女性服饰仍一直保持至今。

那古代的基诺族是什么样的呢?见于汉的有关基诺族记载,主要是道光《云南通志》的《宁洱县采访》:三撮毛,即罗黑派,其俗与摆夷、僰人不甚相远,思茅有之。

男穿麻布短衣裤,女穿麻布短衣桶裙。

男以红黑藤篾缠腰及手足,发留左、中、右三撮,以武侯留,左为阿爹留,右为阿嫫留;又有谓左为爹嫫留,右为本命留者。

以捕猎野物为食,男勤耕作,妇女任力。

古今对比,说明服饰是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

最初基诺族祖先是从箭毒树干上剥下
一米多长的树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用木棒捶打,洗去灰黑等杂色,即制成衣服。

它质地特异,质料厚实,御寒性能强,为人们研究早期服饰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传,创世纪女神阿嫫腰北传给了基诺族洁白的三角帽和素白的衣裙。

后来,智慧的基诺族女性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用来装扮自己,使人与环境相协调、相适应。

添加了一些红黑相间的条纹图案和太阳花图案,传说这些图案寄托了基诺族男女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正如郭沫若所说:“服装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基诺族服饰倾注了基诺族的审美观念,体现着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体现着独特气候和地理的深刻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生产方式还很落后,以采集、狩猎和刀耕火种农业为主。

所以他们的衣、裤、裙、帽大多直接取之于自然界,经过简单的加工后穿戴,显得十分古朴。

基诺族的衣料是妇女们亲手织的“砍刀布”,因每穿一次梭都要打一“砍刀”而得名,以白、红、黑为主,配以黄、青、蓝等颜色的线条。

色调质朴,款式简洁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阿西氏族男性服饰,是三个基诺族支系中最有特色的。

基诺族称这种服饰为公安制服,又叫巴切服,巴切就是法律的意思,它是基诺族在执勤时唯一的制服。

据了解这种服饰与阿哈和乌优氏族的服饰有很大的区别,在裤子的正后方有一块下垂长70厘米,宽24厘米的砍刀布,它的作用是装执法器,在执勤的时候,把布从后向前别在腰上,再将用竹片制作类似刀的执法器插在腰上,用这种方式来执法。

与后面对应,在裤子的正前方也有一块长23~25厘米,宽13~15厘米的装饰布,这块布的左右边缘是宽1厘米的黑色条纹,在下部边缘则是用黑、红、绿三种颜色的布做成宽0.3厘米的线条来装饰。

衣服和裤子都有条纹装饰,但在袖子上有类似现代公安的袖子上的三条黄色的条纹,阿西氏族的这种条纹从肘部开始直到袖边,从上到下依次是:红、绿、黑、蓝、红五种色块组成。

除此之外,阿西氏族的男性服饰背部中央所绣图案不同于阿哈和乌优氏族,不是圆形彩色花纹图案的孔明印,而是边长为6~7厘米黑色底纹的方形彩虹纹。

阿西氏族男性服饰,在一生中有三次大的变化:男婴降临人间,由老人举行仪式后,戴上圆形地主帽,穿上没有刺绣的基诺族衣服,裤子十岁前是开裆或短的;成年后,16-22岁不包头,有情人了才包,并且包头上有9穗彩线,需要12个颜色齐全,在穗的末端缀有红豆和金黄色闪着绿光的绿壳虫椭圆形翅膀,红和绿不褪色,象征爱情坚贞不渝。

这种的穗一般是女孩送的。

在包头、腰带、筒帕上都有精致的刺绣,这些都是加入成年礼的标志和可以享受的待遇。

衣服背部中央有6~7厘米黑色底正方形,上面绣彩虹纹。

裤子与公安制服是一样的。

衣服领是折叠的,对襟的颜色和彩条的宽度是固定的;结婚后,就是公安制服,四十五岁即被视作老年人,其标志是刺绣慢慢退化,但服饰的样式和做法都一样。

装饰品也变得素雅,有的甚至不戴耳环,只是在裤子里面包上,用白线绑的,由纯白色砍刀布做的包脚布。

包头几乎也是全黑的,装饰很少。

在丧葬期间,女性的包脚布和男性的包头都变为白的,男女都不能戴耳环和装饰品,要等一年以后才能变回原来的装束。

基诺族服饰无论男女,各阶段服饰的颜色变化不大,在儿童时期和老年时期的服饰很简单,以方便为主,颜色和花纹一般,与每个氏族的成年人服饰类似,只是在这两个时期的刺绣和装饰都很少。

服饰上的图案都与他们的图腾崇拜,神话和所生活的环境有关系的。

由于四周分布着汉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彝族等几个少数民族,现在的基诺族刺绣也融进了一些其他民族的元素,出现了许多精美的图案,是心灵手巧的基诺族妇女的智慧结晶。

阿西氏族女性服饰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头上白底加条纹花饰的三角形尖顶帽,这种帽子别具一格,形似现代都市风衣上的尖顶帽。

它用长约60厘米、宽约23厘米的竖线花纹白色砍刀布对折,缝住一边而成。

成年女性头戴尖顶帽;贴身内穿鸡心式的由条形花纹和各种图案组成绣花胸兜,是整个妇女服饰的重点装饰部位,含蓄而艳丽;外穿蓝袖黑底无领对襟上衣,背部中央有6-7厘米,红线镶边的绿色正方形,在绿色正方形的正下方从左到右绣着:蓝色、紫红色、紫红色夹黄色、紫红色夹白色、紫红色、绿色的六条彩纹,以前袖子上装饰只有银泡或金泡,没有花纹;下穿红线镶边短裙,裹黑色的包脚布。

短裙上端用线来固定,裙子的开口都在左边,开口处的
彩色条纹表示彩虹,裙子边缘的红色条纹,是由神话启示而形成的,神奇的故事增添了服饰的魅力,丰富了服饰的文化内涵。

身材苗条的基诺族妇女穿戴上这样一套色彩协调、剪裁适体的服装,显得既庄重大方,又活泼俏丽。

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基诺族的服饰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服饰形式还在外,里面的传统元素早已失去了原来的韵味,而是出现了许多现代元素:衣服有了中袖、短袖,还有吊带;男性服饰下身由短裤渐渐变为长裤,裤子边缘甚至设计了微喇叭的造型;服饰上增加了衣领和口袋,传统服饰上具有代表的太阳花也出现了现代的造型,并且不限定所绣位置,根据个人喜好设计。

同时由于汉化严重和受国际崇美、崇韩风潮的影响,有一部分基诺族人保留其服饰只是简单的把它作为表演,宣传的媒介,而忽略了基诺族服饰本身的含义。

完整穿戴民族服饰的基诺族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取而代之的汉族服饰和西装,各种时髦款式的服饰在基诺山地区都能够见到,甚至老人也很少有人在平时穿戴民族服饰了。

虽然,基诺族民族服饰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是如果不采取传承的措施,基诺族传统的民族服饰确实有消失的危险存在。

[作者简介]孙绍洁(1986—),女,云南玉溪人,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装饰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