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

杨德鋆云南纺织大约始于三千多年以前。

织物染色术与纳纹织物的出现,约当新石器时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谈及传说中的南方民族先槃瓠时说,槃瓠“其毛五彩”,殁后,他的孙子“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不但能织,而且会染,使衣服有五色。说明已知文彩装饰,是时应即南方少数民族喜爱并掌握文织技术的初端。

战国至汉,滇人和滇池周围民族的衣著尚文饰,所穿用的衣、裤、帔、腰带、头幌、罽……、顶饰上分别有条纹、几何纹、水波纹、草木纹、云状纹、鸟状纹等多类纹样,有的通身布满纹形,显示着纺织物染绘与刺绣技术达到的高水平。

据《华阳国志⋅南国志》载、汉晋时期,滇池四周与永昌等地“织染采文绣”,产“蚕、桑、绵、绢、采帛、文绣”,能将“罽……、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品种多样,花色艳美,为时人所羡爱。

唐宋是云南织绣艺术的灿烂时期,有纹形花饰的锦、绫、绢、缯、氈罽、婆罗布、朝霞布、……布或取其为地,再行染绘刺绣,产品十分丰富。南诏宫室“陈设锦绣”(《南诏通》);“蛮王至清平官礼衣悉服锦绣”(《蛮书》卷七),“贵者绫锦裙襦,上施锦一幅”,衣“锦……袄”(《新唐书⋅南蛮列传》),文采斑斓,异常华贵。百姓衣装亦重文饰,美丽质朴,色调和纹形别具风采。南诏、大理染绘刺绣纹样琳琅满目,变幻无穷,这在《南诏图转》、《大理梵像画卷》和《南诏奉圣乐》的演员服饰中有充分的表现。

元至清代,云南各族善“纂组文绣”(《云南志略》),喜“衣斑花布,披色氈”(《异域志⋅西南夷》),用缤纷绮丽的织染刺绣美化装束之风彼盛,继续发扬着南诏、大理服装文化的优秀传统。

历史悠久的云南织绣艺术至今生意盎然,依旧在各民族间保持着……秀灿丽、奇妙多姿的传统风韵和特色。就其纹样而言,那缭绕眼目的和变化万千的诸类构形,仿佛是即形象又抽象的一部文化巨著,记录着人所接触的自然界,人所经历的事态和感情,隐现着人类历史。纳纹纺织、挑花、刺绣是人的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是生活的艺术,除具有欣赏价值外,她还能启迪人们去寻觅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从而发现和认识民间艺术为何历久不衰的真谛,懂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扮饰为何如此丰富瑰美的原因。

纹样是织绣艺术造型的核心,是体现艺术个性与风格的主导。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多以客观事物为凭借(原型),以自然物的外廓作造型的基素,把握住形貌、生态、动态等规律,或全貌再现,或描录局部,或异体变样,或合体错陈,相对说来,含有较多的象生性、摹妮性、写实性,即便抽象了的纹样,也动势绵延,毫不呆板,不难识别它在萌发时的本形。通过巧妙的概括与抽象变态,保持拟形的浓郁生活化,拟物化等直接、淳朴的原始色彩和美的意境,故而使文形意态多变,奇趣无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极富艺术魅力。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约可分为表现自然与自然物纹、表现人及其生活文化纹和装饰纹三大类,纹形在千种以上。本期封二、三介绍的鸟纹、虫纹、属第一

类中动物项目的一部分,兹将纹样名称及其族属按图的序号说明如下:鸟纹(封二)

1、凤凰纹(白)。

2、雉鸡纹(白)。

3、白鹇纹(白)。9、喜鹊纹(白)。13、燕纹(白)。1

4、鸭纹(白)。1

5、飞鸟纹(白)。1

6、鸡纹(白)。18、孔雀纹(白)。虫纹(封三)

6、蜗牛纹(白)。10、蛇纹(白)。15、蝴蝶纹(白)。16、蝴蝶纹(白)

18、蝴蝶纹(白)。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 杨德鋆云南纺织大约始于三千多年以前。 织物染色术与纳纹织物的出现,约当新石器时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谈及传说中的南方民族先槃瓠时说,槃瓠“其毛五彩”,殁后,他的孙子“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不但能织,而且会染,使衣服有五色。说明已知文彩装饰,是时应即南方少数民族喜爱并掌握文织技术的初端。 战国至汉,滇人和滇池周围民族的衣著尚文饰,所穿用的衣、裤、帔、腰带、头幌、罽……、顶饰上分别有条纹、几何纹、水波纹、草木纹、云状纹、鸟状纹等多类纹样,有的通身布满纹形,显示着纺织物染绘与刺绣技术达到的高水平。 据《华阳国志⋅南国志》载、汉晋时期,滇池四周与永昌等地“织染采文绣”,产“蚕、桑、绵、绢、采帛、文绣”,能将“罽……、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品种多样,花色艳美,为时人所羡爱。 唐宋是云南织绣艺术的灿烂时期,有纹形花饰的锦、绫、绢、缯、氈罽、婆罗布、朝霞布、……布或取其为地,再行染绘刺绣,产品十分丰富。南诏宫室“陈设锦绣”(《南诏通》);“蛮王至清平官礼衣悉服锦绣”(《蛮书》卷七),“贵者绫锦裙襦,上施锦一幅”,衣“锦……袄”(《新唐书⋅南蛮列传》),文采斑斓,异常华贵。百姓衣装亦重文饰,美丽质朴,色调和纹形别具风采。南诏、大理染绘刺绣纹样琳琅满目,变幻无穷,这在《南诏图转》、《大理梵像画卷》和《南诏奉圣乐》的演员服饰中有充分的表现。 元至清代,云南各族善“纂组文绣”(《云南志略》),喜“衣斑花布,披色氈”(《异域志⋅西南夷》),用缤纷绮丽的织染刺绣美化装束之风彼盛,继续发扬着南诏、大理服装文化的优秀传统。 历史悠久的云南织绣艺术至今生意盎然,依旧在各民族间保持着……秀灿丽、奇妙多姿的传统风韵和特色。就其纹样而言,那缭绕眼目的和变化万千的诸类构形,仿佛是即形象又抽象的一部文化巨著,记录着人所接触的自然界,人所经历的事态和感情,隐现着人类历史。纳纹纺织、挑花、刺绣是人的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是生活的艺术,除具有欣赏价值外,她还能启迪人们去寻觅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从而发现和认识民间艺术为何历久不衰的真谛,懂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扮饰为何如此丰富瑰美的原因。 纹样是织绣艺术造型的核心,是体现艺术个性与风格的主导。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多以客观事物为凭借(原型),以自然物的外廓作造型的基素,把握住形貌、生态、动态等规律,或全貌再现,或描录局部,或异体变样,或合体错陈,相对说来,含有较多的象生性、摹妮性、写实性,即便抽象了的纹样,也动势绵延,毫不呆板,不难识别它在萌发时的本形。通过巧妙的概括与抽象变态,保持拟形的浓郁生活化,拟物化等直接、淳朴的原始色彩和美的意境,故而使文形意态多变,奇趣无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极富艺术魅力。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约可分为表现自然与自然物纹、表现人及其生活文化纹和装饰纹三大类,纹形在千种以上。本期封二、三介绍的鸟纹、虫纹、属第一

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12类,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苗族刺绣围腰,以白色为底色,上面满绣有蝴蝶、蜈蚣龙,造型飞舞张扬。绣品以蜈蚣龙为主纹样,下面三层另有蝴蝶、小蜈蚣龙等,为苗族绣品的传统典型纹样。 苗族刺绣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凤凰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 苗族刺绣另一特色是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挑花也称数纱绣,是苗族特有的技艺,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种几何纹样。挑花就是借助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则看成岭近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 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还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蝶妈妈相关。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妈妈、大宇鹡鸟是苗族的始祖,是创业者,把这些蝴蝶、鸟纹绣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这些图案还有明显的阴阳结合、创造生命的寓意。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台江苗族刺绣

云南苗族服饰论文二千字

云南苗族服饰论文二千字 篇一:云南苗族服饰 云南苗族服饰 苗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较多的一个,苗服的造型款式更是 多得让人分不清,以至于可以依其图样、颜色来区分苗族颜色各王系 的名称。有人说,苗族有多少个支系,就有多少种服饰,而每个支系 最高层仍然存在着差异,几乎唯独是一村一寨虽然自成风格,款式各异。苗族服饰究竟有多少种? 这个风险问题可就难答了。同一族中有不同家系,同一支系班莱 班县中才又有大大的村寨,即使是同一村的,自家织的布,自家染的蜡,自家绣的衣上的花纹,大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的。从资料上看,苗 服大致分100多种服饰类型,按不同服装的颜色分有青苗、花苗、白苗、红苗、汉苗、绿苗等多种。云南苗族居住山区,交通不便长期处 于封闭状态,服饰类型相应地服饰形成多元格局,各山头各有特点。 苗族服饰多样的圈层风格和它风格的饰纹图案是离不开的。如果 说苗族服饰纹样造型比其他民族给为独特的话,那么更主要绚丽多彩 的还是饰纹图案的丰富多彩。苗族服装图案纹样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大 致可归为短序。第二种是接近写实写实的具象性纹样,第二类是半抽 象半具象纹样,第三类是纯几何形纹样。所有需要有的纹样都具有程 式化的特征,所描述的母题主要有动物、花草、太阳、月亮,这些纹 样在造型创意和表现手法上充分展示了奇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想象。从纹样装饰的类型上以,基本可分三类: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 云南苗族就以变形图案组成各种几何花纹,采用蜡染与挑花相结合的 办法来装饰自己。 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都对苗族进行残酷纳西族暴乱,繁衍长时 期的战乱迫使苗民不断迁徙,长时期大幅度的迁徙流动,使苗族处于 贫困,居住荒僻的山区。但即使生活再艰苦,苗族人身上的衣服裤子、

民间工艺调研报告(苗族服饰)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关于少数民族苗族的调研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苗族简介 3 苗族刺绣 4 苗族剪纸 5 苗族服饰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6 苗族银饰 7 苗族蜡染 8 苗族舞蹈 9 总结 10设计定位 前沿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多样化,多民族的国度。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了绝大部分人数,其余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我心中一直充满了好奇,也许是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身边大都是汉人的环境下吧,也许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期盼,我一直都很想深入的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尽管苗族可能不是我听说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然而绝对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对我来说即使熟悉也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在书中看到过很多关于苗族的描述,陌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从未接触过苗族,他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与虚幻同时又是那么的吸引我。所以我选择了苗族作为我的调查对象。让我们一起了解苗族的生活习俗,领略苗族刺绣,苗族剪纸,苗族服饰银饰,苗族蜡染,苗族舞蹈等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 苗族简介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浅谈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

浅谈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 【摘要】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从古流传至今,其沉淀的意蕴在漫长历史中意味深长。人们长期对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研究,使其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符号,这种组合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构成规律。本文将从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的应用、特色及西南少数民族纹样的分类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 一、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的应用 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纹样种类繁多,色彩不一,在不同的场合,也会有不同的盛装打扮。像日常服饰和节日盛装相比,颜色差别就较大,其图案纹样也会有所不同。再如婚庆礼服,更是以吉祥、美满、幸福为依托,描绘不同的纹样。下面就以苗族的革家的蜡梁为例。 革家是苗族的里独特的一个分支,而革家的蜡梁工艺更是苗族的一绝。在革家,妇女们都有蜡梁的传统,尽管现今轻纺科技进步,但他们仍钟情于蜡梁工艺织品。白天男人们耕作、射猎时,他们就坐在厅堂、瓜藤或树荫下,专心致志地俯身在蜡梁布板上做蜡梁。蜡梁的制作,一般都是用铜片制作的刀,从温在炉灰中的瓷碗里沾蜡液,再描绘到画布上。技术出众的革家女子都不用打草稿,就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画。蜡液滴落到画布就干了,然后再将蜡布放在蓝靛缸浸梁,用蜡覆盖的地方不用上色,所以煮沸脱蜡和漂洗晒干后,各种各样蓝底白花的图案就呈现在眼前了。 蜡梁纹样的花纹图案多取自于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和花草树木,还有山水风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苗族人民的礼俗中,蜡梁作为爱情信物的手帕、雨伞袋和腰带被广泛应用。同时,作为蜡梁之乡的贵州,全省蜡梁能手竟有七八十万之众,足以证明蜡梁在改地区的传承和喜爱程度。 二、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的特色 (一)纹样色彩绚丽 西南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自身的文化和审美意识造成了各民族在色彩选择上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禁忌。各民族服饰图案纹样的色彩繁简不一,有的色彩单一,各色彩间对比鲜明;有的色彩繁复,层次感强,色彩繁多而不杂乱,给人瑰丽之感。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以壮族和瑶族服饰显得富贵艳丽,绚丽多姿,其色彩多采用红黄橙等对比强烈的暖色调;而苗族、水族、侗族等则偏爱于黑蓝白等高雅素净、色调明快的冷色调。 再如织锦图案纹样,壮锦多用仲裁,主要运用红绿两色明显的色彩对比烘托

走进新时代的苗族服饰之百褶裙

走进新时代的苗族服饰之百褶裙 杨飞 班级:08级装饰 学号:20840315

走进新时代的苗族服饰之百褶裙 杨飞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世界服装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结合民族服饰元素的基础上,使世界服饰事业更辉煌,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民族服饰中的元素更是不胜枚举,立足本土元素,结合现代服饰,创造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服装作品。 关键词:百褶裙创意现代服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推进,传播的快捷,人类在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文化差异逐渐缩小,人们的价值观更趋于一致,民族服饰在新时代服饰中的应用也像感冒一样可以迅速传播全世界,从世界范围来看,服装的民族风格主题变现自70年代起至今一直盛行不衰,人们纷纷探寻实践新的设计方法,创造心的设计风格,从历史,民族及自然中寻找灵感启示,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过百年来的演变,形成了灿烂多姿的民族服饰,苗族服饰美轮美奂,足以让人过目不忘,无论是服饰款型的变化还是服饰的丰富都是超乎想象的,故而,应充分利用,民族中的一些元素,结合现代服饰,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服饰作品。 苗族人口众多,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广大地区有众多支系,每个支系均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而服饰中又有独特的工艺,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刺绣,织锦,银饰,蜡染,堪称图案华美,工艺精湛,百褶裙作为苗族服饰的主要下装在新时代的服装中也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灵感的来源,裙有长,中,短之分,短裙在膝盖以上,最短的仅有六,七寸,中裙之膝下,长裙及脚背。 因地域不同,各个地区的百褶裙也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它大体上可分为湘西型,黔东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等几类。 黄平苗族百褶裙,裙皱多达960道,深紫色布料,绣红色图案。裙分裙头,

美丽的苗族刺绣美术教案小班

美丽的苗族刺绣美术教案小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美丽的苗族刺绣的艺术特点,感受美丽的苗族刺绣纹样的装饰美。 技能目标:学习美丽的苗族刺绣的基本纹样,并能把美丽的苗族刺绣应用在生活用品中。 情感目标:加深对家乡的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美丽的苗族刺绣的艺术特点,学习绘制美丽的苗族刺绣纹样。 教学难点: 如何将美丽的苗族刺绣装饰在生活用品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请生课前收集有关美丽的苗族刺绣的实物作品,互相观摩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讨论的形式交流,请生说说对美丽的苗族刺绣的初步认识与感受,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启发引导,师生共赏

1、出示各种美丽的苗族刺绣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交流,感受美丽的苗族刺绣作品的艺术美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美丽的苗族刺绣的知识及对美丽的苗族刺绣酌审美感受。 2、引导学生观摩分析美丽的苗族刺绣纹样,美丽的苗族刺绣作品及课本中的范图,了解作品的设计素材多以花鸟 3、介绍美丽的苗族刺绣的应用:美丽的苗族刺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脚带等部位,也可用它缝制挎包,线包等。 三、设计与制作 1、讲授要领: 根据美丽的苗族刺绣纹样的特点,自由选择适合纹样等单独纹样的形式进行纹样设计,可用彩色或油画棒在白纸或图画本上的绘制(提示:色彩的深浅对比)可以用剪纸的方式,轻松的解决二方连续和多方连续重复绘制的问题。 2、学生尝试绘制,教师巡导展示作品,师生共评板书设计: 美丽的苗族刺绣范图: 几何纹样花卉纹样鱼虫纹样多方连续纹样美丽的苗族刺绣服装纹 样设计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美丽的苗族刺绣纹样

侗族刺绣纹样及色彩特征研究

侗族刺绣纹样及色彩特征研究 侗族刺绣纹样及色彩特征研究-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摘要: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侗族的刺绣不仅可以看出侗族妇女的聪慧与勤劳,而且还折射出其重情厚义的美好心灵。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侗族刺绣是以物质材料通过某种技艺表达人们的观念和感觉的结果。它向我们展现了侗族对远古文化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幸福的祈求。 关键词:侗族;刺绣纹样;色彩特征 []:J523.6 []:A []:1002-2139(2013)-5--01 侗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其先民属百越族中骆越的一支。侗族宽厚柔和的民族性格和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侗族刺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侗族刺绣规范理性,多用间色,具有娴静纤丽的美,表现的内容多是先民原始崇拜的传承,它向我们展现了侗族对远古文化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幸福的祈求,其刺绣纹样及色彩特征如下: 一、太阳纹 原始民族都有着崇拜太阳的历史,侗族的母亲们感谢太阳带来的温暖和光明,祈求太阳神保佑自己的儿女能逢凶化吉,健康成长,因而对太阳有着特殊的感情,如带着孩子外出要在孩子的肚脐周围用锅烟画太阳纹以象征太阳神,认为这样能驱邪除病,将太阳纹用儿童背带服饰上就成了儿童的保护神,太阳纹背带为黑色底,

中间大的太阳纹用水绿缎面绣成牡丹纹样。四周八个小太阳为一冷一暖的底色,绣有蝴蝶和花草的适合图样。十字纹也是太阳神的代表,集多样的祝福于一体的“日、月、星辰纹背带”图案组合奇特,纹样精美,喻意丰富,背带由两大段组成,上段日月星辰为背带盖帕,中心大圆为太阳纹,四角为月亮星辰纹,上下左右是蜘蛛纹,黑底色的布料上锁绣红白两色变化多样的图案,非常醒目,下段骑带是背带实体用上下四根带将孩子固定在母亲的背上。 二、月亮纹 月亮纹在湖南省通道县一带流行,被称为月亮花的背带,是以白线为基础,锁绣在黑底色面料上,配以少量的红、蓝等色线,每个点均如发光体一般光芒四射,整个画面如星座图,极为神秘,深沉,其中不乏变化。有的由月亮花与万字纹组成。 在湖南省通道县还有竖条挑花的月亮花和十字纹的背带,两侧圆形为月亮花,以十字为骨架,用蓝红和白线锁绣而成。三排直立的挑花也是以十字纹为骨架。黑底色上补绣红、蓝、白色块面是整个背带的主色调,彩色强烈又相互呼应,纹样组合富有变化而得体,既有传统意味,又富有现代感。在都柳江一带的侗族地区还将月亮与榕树组合在一起,成为形式丰满,色彩绚丽的锦品。侗家人崇拜榕树,在广西亚热带地区的榕树枝叶繁茂,树冠四季常绿,婆娑多姿。枝干盘根交错,粗犷有力,因此尊称为“龙树”。传说龙树原在月亮上,月亮没有龙树就不会发出光芒。它也是庇护孩子的神树,因此绣在背带上。有中间圆形为月亮花橘黄底上绣有龙纹,四周彩底绣花鸟鱼虫纹,四角是榕树形成铺天盖地之势,彩色小球形成树冠,锁绣而成。 三、龙蛇纹 侗族以龙蛇纹为神灵,并作为本民族的保护神和象征加以崇拜。侗族神话《远祖歌》叙说了宜仙,宜美生下六个儿女:龙、蛇、虎、雷、姜良、姜妹,因此龙蛇

侗绣艺术的审美意蕴及其演绎

侗绣艺术的审美意蕴及其演绎 作者:左双喜刘家华郑少主张可慧 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14期 摘要:侗绣是兼具美感和实用性的产品,其纹样的多样性、丰富性,图案设计的抽象性、概括性,给人带来了美好的艺术审美意蕴,侗绣的题材多来自于生活中,用现代审美形式来看的话——侗绣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文章通过侗绣的纹样与工艺分析及演绎,发现侗绣的审美意蕴源于生活,其美学价值不可估量。 关键词:侗绣艺术; ;审美意蕴; ;纹样 中图分类号:J2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010-02 侗繡一般指的是侗族刺绣和织锦艺术,是侗族的一项传统工艺。融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侗族的服饰特色鲜明,侗族女装的搭配形式为:头巾+对襟花衣+裤装,衣服的饰边经常运用宽幅花边,衣服开叉部位也经常以花边装饰,层次分明。特别之处是侗族服饰将侗绣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了。侗族女装款式里的胸兜,是最能显示侗绣技艺的部位,花样繁多,常用的题材为双龙抢宝、金钱葫芦、牡丹富贵、孔雀开屏等图案,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侗族刺绣除了服装和胸兜以外,诸如头巾、婴儿背带、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等也都会运用侗绣,是侗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侗绣的工艺技法在织绣的时候是不受底布限制的,没有经纬组织的概念,这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为自由地发挥设计者的构思和艺术才能。侗族刺绣发展到现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娴熟、系统的制作工艺,由于长期重复进行侗绣的多领域运用,使侗绣技术达到了愈发精美的程度,并使之发展成为了一门艺术。 一、侗族的地域特征及侗绣的组成 侗族主要分布在现今的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处以及西部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侗族支系繁多,各支系在历史变化和迁徙中,由于各自占据一片相对稳定的居住区域,这些支系在服装和侗绣构成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却又具有独特性。 侗绣是在侗布上绘制并刺绣纹样的一种工艺表现形式,其中侗布是侗族服饰的常用衣料,分为粗纱侗布和细纱侗布两种,都是用织好的布经过染色、蒸晒、槌打制成。其染色用的染料基本为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而成。侗布到目前为止仍然在生产和制作,其工艺较为复杂,制作周期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工艺复杂的侗布到现在已经是侗族服饰中非常珍贵的材质,除了自用,也作为礼品的形式赠送给尊贵的客人。

室内软装中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的应用效果

室内软装中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的应用效果 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室内软装的品质和个性化。这些图 案元素多以花鸟鱼虫等传统文化图腾为主题,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神秘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可以将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各种软装产 品中,如窗帘、地毯、抱枕、坐垫等,使得整个室内空间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品质感。这些 图案元素的运用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文化传统的追求,更能够为居室环境增添一份独 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韵味,使得室内空间更加温馨宜人。 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的应用效果还能够为室内空间增添浓厚的民族气息。少数民族 刺绣图案元素多以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纹样为设计特点,在软装设计中能够营造出一种独 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无论是蒙古族的十字绣、彝族的彩绣、还是壮族的壮绣,这些少数民 族刺绣图案元素都能够为室内空间增添浓厚的民族气息,引发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思 考与认识。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于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的应用效果也日益受到青睐。 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的应用效果还能够为室内空间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当代社会, 人们对于自然、环保、健康的追求日益增长,对于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居室环境也有着更高 的要求。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多以花鸟鱼虫等自然图腾为主题,富有生动的形态、丰富 的色彩和灵动的线条,能够为室内空间注入一份自然与生命力的活力。在软装设计中,设 计师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设计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软装产品,如色 彩鲜艳的绣花窗帘、精致的刺绣抱枕、活泼的刺绣地毯等,使得整个室内环境更加生机盎然。 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的应用效果在室内软装设计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些图案元素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室内空间增添了浓厚的民族气息,同时也为居室环 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被设计师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未来,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刺绣文 化的我们也期待能够看到更多精美的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为 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浅论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浅论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历史学2010级本科201016031211 许谋 摘要:服饰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创造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参照物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作为我国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基于对生产、生活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其产生和发展都与地理环境的紧密相连。它的材料、结构、色彩、图案等文化内容,反映了西南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蕴含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风尚。是对传统服饰文化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服饰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发挥创造力的结晶。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中,“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但作为防寒保暖和美化生活所必须的日常用品,也一度成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的产物,值得深究。 一、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与地理环境的紧 密联系 服饰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外在形式,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用性。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服饰的实用性,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民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 聚居于西南边陲山区水乡的壮、彝、苗、瑶、普米、傈僳、怒、独龙等三十多个民族因为居住于亚热带地区,以稻作农耕为主,穿着短装型衣裙、衣裤显然比袍式服装更适宜水田劳作,其服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是轻巧、利落、短衣、短褂、短裤和薄裙、裸露部位多。[1]以稻作农耕为主的西南各少数民族,其服饰以布、麻为主要材料,辅以披羊皮毡或皮褂子,为的是适应晴雨无常的自然环境。如苗族服装材料用家织机棉布或织锦,多为蓝、青、白三色。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结构清晰,多表现为上衣下裙,如苗族女子一般上着短衣,下着短裙或长裙,佤族女子上着无袖或连袖短上衣,下身着筒裙。这些结构注重服饰合身、突出人的形体,轻巧灵活。

西部少数民族服饰

西部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因素 (1)图腾崇拜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在西南少数民族纹样中,图腾纹样的产生是较早的。这类纹样具有图腾崇拜、避邪等功能。在远古社会,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或部落全体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相信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于是他们把这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视为自己的祖先、亲族或保护神,虔诚地顶礼膜拜。这种图腾崇拜的产生是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相伴生,是原始人在自然斗争软弱无力的情况下,对周围所不能理解的事物或现象形成某些原始的、虚幻的、被歪曲了的复合概念。他们往往把自己崇拜的图腾形象刻画在自己的皮肤上或模拟图腾的形象做成服装、绘绣成服装的装饰图案,在身上作为特殊的标志。在西南境内图腾崇拜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地区有崇拜太阳的现象,因此在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中,天地、宇宙、太阳星辰等也是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例如云南石屏县彝族(俗称花腰彝,自称聂苏) 妇女服饰上,以领口上的齿牙形太阳圆圈纹为中心,从肩峰、袖口到下摆全织绣着火红的火焰图案,犹如太阳喷发的耀眼火焰。她们把这火焰图案称为“火心”,坎肩背部饰有用五条彩色布带缝缀成的“彩虹”,这些彩色织带上绣满各种花纹图案,似乎在描写太阳普照,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整套服饰从头到脚,红色极多,让人感觉光彩夺目,红光耀眼。她们在领口绣上太阳喷射的热焰和光辉,是太阳的衍生和变奏,而巾帽、衣袖、后摆、襟边、裤脚等处绣满了马缨花、山茶花、杜鹃花、芍药、牡丹、凤凰、鸳鸯等,这无疑喻示了万物因阳光而生机勃。 (2)文化生态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在有所谓“十里不同天, 一山不同族”的中国西南部, 居住粉三十多个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承传、巫术或宗教观念、生活方式和习俗, 形成了他们风格迥异的民族服饰形态与特色。而这一切,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服装纹样的择取。云南彝族姑娘戴的鸡冠帽, 据说是她们‘的先祖遭遇娱蚁之灾后, 为永远镇住那些毒物而仿照鸡冠的样子缝制的。服饰上的纹样传说,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南民族历代繁衍之地的生存状况和文化观念。同时, 纹样上也体现若中国西南自然环境的神奇美丽。传说古时傣族妇女只会织没有花纹的布, 一位猎手的妻子受到丈夫的启发, 将猎手从山林中采集的藏树叶作为某本, 织

云南民族纹样研究现状

云南民族纹样研究现状 本文介绍了云南纹样研究的基本情况。通过统计研究发现与云南纹样有关的文献主要有三种类型:纹样类型、民族及按照纹样载体。同时发现既往研究以服饰纹样图案的研究最多,以民族为研究范围的研究也占到半数。最后总结出关于云南纹样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研究内容不平衡;研究内容、对象隔离,偏重“点”。 标签:纹样;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地区有25个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哈尼族、苗族、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彝族及佤族等。其中15个是特有少数民族。云南各个民族具有丰富的纹样及相关物品。这些纹样与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比较,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很丰富。 一、已有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纹样图案的既往的研究中,按照研究对象和范围主要分为类三种类型:纹样类型、民族及按照纹样载体。 第一种是按照纹样的类型或形状进行研究,如针对太阳纹、几何纹的研究。一般来说,纹样主要分为动物类、动物类、几何纹等。云南少数民族纹样也是如此。同时个别民族偏爱部分纹样。如拉祜族崇拜葫芦,所以其纹样中大量存在植物葫芦的形态。而大部分民族纹样中,都有太阳的形态。一些研究人员按照纹样的种类,选取多个民族的纹样进行横向的研究。尹睿婷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太阳纹样艺术研究”中仔细梳理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太阳纹的分类和形态,从图案学的角度,着重对太阳纹样造型的组织形式、造型风格、色彩构成及色彩审美等方面进行较为完整地分析探讨[1]。尤阳的研究则以几何纹样为研究对象,从研究云南苗族服饰几何纹样的视觉构成规律入手,深入探析它的基本构成元素和美学规律法则[2]。 另外一种更加常见的研究是以特定某种民族为纹样研究范围。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限定于某一个民族,对其全部各个种类的纹样进行梳理與研究。总结出纹样的基本构图规则、韵律与节奏、色彩与偏好,从而提炼出该民族的审美偏好。徐浩撰写的“拉祜族图案艺术与审美”就是重点分析拉祜族图案的艺术特性[3]。一些研究还从符号学、民族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安莹从符号学角度对彝族典型纹样的图像性视觉符号和符号语义进行解读[4]。徐朗悦与景馨颖从红河哈尼族纹饰、颜色方面剖析文化象征,并进一步探讨这一符号在民族文化中的意义[5]。还有研究是从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对纹样的影响入手,研究纹样的深层次意义。如,陈志锋研究了生活方式变迁对传统苗族纹样的造型、色彩、制作工艺以及审美观念所产生的影响[6]。 最后一种是研究特定载体的纹样。在选定特定载体的基础上,载体包括服饰、

瑶族刺绣图案在剪纸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瑶族刺绣图案在剪纸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作者:侯敏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7期 【摘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瑶族传统刺绣图案通过剪纸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瑶族刺绣图案在剪纸课程中的组合、创作方法及步骤,最终形成完整的美术作品;通过瑶绣图案剪纸,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刺绣的优美独特,并学习了家乡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 【关键词】瑶族;刺绣;图案剪纸;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乳源县是瑶族自治县,有瑶族人口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4%。在纷繁厚重多彩的民族文化当中,乳源瑶族反面刺绣独树一帜,具有其他民族刺绣所没有的特质。乳源瑶绣历史悠久。相传,瑶人自降世那代起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特有的刺绣,此说有瑶人鼻祖盘瓠肖像服饰上隐约可见之物相形纹为证。“瑶山有女皆会刺绣”。长期以来,瑶绣不仅是瑶人喜爱的服饰装扮,更是展示瑶族女性心灵手巧的一面镜子。发展到今天,在瑶山的家家户户、陋巷村口,随处都可见到瑶家女埋头专注刺绣的身影,瑶绣在乳源有着非常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学生学习剪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把瑶族传统刺绣图案通过剪纸课程中的组合、创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最终形成完整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刺绣的优美独特,又学习了剪纸。 一、刺绣与剪纸在文化内涵上的不同 在古代,人们对刺绣生产是有严格要求的,且刺绣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意义,即以刺绣品中纹样的象征意义居于核心。不管是传统社会中皇家贵族的服饰,还是当平常百姓的衣着,其服饰上的吉祥纹样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比如,在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某些达官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通常会在其服饰上点缀些补子,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自身服饰颜色亮丽与高贵,最后必须经由有经验的绣工加以纹绣。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在传统社会划分奴隶与贵族中,主要就是以刺绣纹样为主。一直以来,剪纸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剪纸一般来自民间并出于劳动人民之手,是人们反映生活艺术、向往自由的一种表达形式。很多剪纸艺人的一生都是在挫折中度过的,只有在剪纸时才能获得自信,最后剪纸也成为了人格的象征。 二、刺绣与剪纸在纹样上的不同 我国的刺绣文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通过对刺绣发展过程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刺绣纹样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基于整体视角下,纹样也比较细腻,在后期的发展中,因为不同民族地区的特色,也促使民族下刺绣紋样的多样化以及地方性特色,最为关键的是,每一件刺绣纹样都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 内容摘要: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为显著和直接的外在标志。白族服饰不久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艺技术水平,而且也浓缩积淀着白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宗教的诸多文化意蕴,体现出白族的审美理想,体现出特定的白族文化心理和礼仪制度。白族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俯拾皆是的白族建筑、服饰、饮食、文学艺术、既有其他民族的精华再现,又具有浓郁的白族风格。所有这些,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身为白族,能拯救白族服饰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得以延续,继承和发展,为民族文化大州建设服务,这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继承、弘扬白族的这些“独、特、优”文化,也是我的骄傲和自豪。 关键词:白族服饰形式美扎染刺绣 一大理白族服饰的历史渊源 人类最早制作服装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抵御风寒,防止虫蚁的侵袭以保护肌肤。根据考古和对文物的推断,白族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学会织布,缝制衣服,并且还用蚌壳等物作为装饰。因为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与每个时期的历史、风俗习惯和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铜时期。根据记载,白族先民的服饰是不分男女的,都是穿对襟无领外衣,长到膝盖;袖子很宽而且短,长到肘部。男女就像不穿裤子似的。发式和头饰,男的要把头发弄得越高越好,女的一般把头发打散或者中间扎起,披在背后。这中服饰和头饰不久与《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相吻合,而且也被唐代的白族祖先所继承。 唐代时期。根据最早《西洱河风土记》书中记载,男女都用毡毯披在肩上;女子是穿裙衫,头发长的还要把它盘起;而妇女穿的是用粗绸子做的裙子,头发也要挽起。 南昭时期。男的还是披毡毯,穿与汉族差不多的对襟衣,系高级的金腰带,但一般的人只能系皮革腰带。把发盘在头顶,在戴一个有双翅的高翘的头饰,光着脚。女的是穿短裙子,还是盘头发披毡毯。发上和耳朵上戴的多是金、贝、和

靖西壮锦纹样的分类及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包装设计论文-艺术论文

靖西壮锦纹样的分类及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包装设计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壮锦是广西壮族特有的织造工艺,它积淀了靖西壮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壮锦纹样丰富,结构严谨,色彩斑斓,从精神层面上体现了靖西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本文以靖西壮锦图案元素的种类构成以及壮锦纹样元素背后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分析靖西壮锦纹样的艺术特征、题材类别以及呈现方式,并把复杂的少数民族传统符号进行提炼与加工,使其成为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视觉元素,以便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视觉方式而融入现代商业包装设计之中,凸显其现代商业包装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底蕴。 关键词:靖西; 壮锦纹样; 民俗文化; 商业包装设计; 一、广西靖西壮锦纹样的艺术特征

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最早运用织锦技术的国家。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解释: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字从金帛。技艺。其本意是:有彩色花纹且图案美丽的精致丝织品。由此可见,织锦技艺是一门工艺繁复的技术活,是由古老的纺织技术发展而来的。壮锦生产历史久远,曾在贵港市西汉墓出土的遗物中被挖掘出来,由此证明,当时壮锦就已存在。在广西,壮锦的主要产地主要是忻城、宾阳、靖西,而靖西壮锦技艺是广西壮锦中织锦技术最高的。靖西壮锦在古时已经被当作贡品上供给皇宫使用,壮锦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靖西壮锦在其纹样、造型、色彩上都体现出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形态,表现了壮族在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审美情趣,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神秘的宗教符号性质和浓厚的自然崇拜倾向。靖西壮族崇拜的图腾分别有:牛图腾、花图腾和蛇图腾,还有铜鼓图腾。心灵手巧的靖西绣女将壮族图腾巧妙地绣在了织锦上。形态各异的壮锦也蕴含着多种基础造型结构,现代几何体在壮锦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各类菱形、云雷纹、同心圆纹、回字纹、水波纹等特殊形体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节奏变化。关于壮锦色彩,根据明代靖西旧志《归顺直隶州志》中记载:土锦,以丝杂棉织之,五彩斑斓,葳蕤陆离,真杜诗之海图波涛,天吴紫凤也,州地所织较厚。我们可以得知,靖西壮锦色彩美轮美奂,红搭配绿,看不俗,在色彩搭配上多用补色,由单色发展成多色织锦,焕发出绚丽斑斓的色彩。

彝族服饰

楚雄彝族服饰中刺绣图案探析 摘要:楚雄彝族服饰刺绣图案历史悠久,且图纹种类繁多,刺绣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刺绣图案在服饰中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表现出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 了彝族原始古朴的崇尚意识,也反映出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近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 这一艺术特点,并从针法、色彩的分析上描绘出了楚雄彝族服饰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对图 案的实用、审美及市场价值进行了简要的探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对这一民间艺术珍品传 承与保护下去。 关键词:彝族服饰;刺绣图案;艺术特点;价值 引言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语言文字的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彝族的服饰反映了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由于彝族人散居面广,在外族的融合和族内支系分衍的影响下,形成其服装与装饰图纹的多样化。有资料记载,彝族的服饰按彝人居住的地域,划分为四川的凉山型,云南的滇西型、滇东南型、滇南红河型、楚雄型以及贵州的乌蒙型等,其款式达300余种之多。其中楚雄型是基本保持了彝族独特完整服饰文化体系的代表之一,这里主要是以分析楚雄型的彝族服饰中的刺绣图案为主。 一、楚雄彝族服饰刺绣的历史溯源 楚雄型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邻近彝族地区,穿着人口约70余万人。楚雄州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东接乌蒙,北依金沙,南临哀牢,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徒之地,为彝语几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纷 繁多彩。《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记载,古哀牢人曾 织“桐华布”;唐代,彝族先民曾绣“斑衣”,元明清 时期,刺绣即在彝族妇女中盛行,可见彝族纺织刺绣 具有悠久的历史。楚雄型分布区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 是彝族支系最多最集中之地,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 较多的地区之一。 在民间,有许许多多关于彝族刺绣的传说。关于 楚雄彝族刺绣,流传最多的是:很久以前,昙华山上 有两个彝族姑娘,一个叫咪依噜,一个叫咪波嫫。她 俩又聪明又漂亮,虽然到了出嫁的年龄,可惜连件象 样的衣服都没有。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天仙园里来 了个女神仙,叫她们放下手中的活儿,跟她到山林中 转一转。她们走到山林间,只见百花开放,虫鸟争鸣。 神仙对两个彝家姑娘说:“如果你们能把这些景致绣到 你们的衣服上,你们的衣服就非常漂亮了。”聪明的姑图1 三台少女自己绣制的嫁装

白裤瑶刺绣纹样的文化意义

白裤瑶刺绣纹样的文化意义 1白裤瑶刺绣纹样的视觉特征 白裤瑶刺绣纹样在男女服饰中都有体现。男装刺绣多分布于上衣背面下摆、裤腿前膝、腰带及绑腿处;女装刺绣则主要分布于挂衣后片、百褶裙裙边,另孩童背带和鞋帽上也多有刺绣。白裤瑶刺绣多用丝线绣成,以红、橙二色为主要颜色,以黑、白、黄色为辅色进行搭配点缀,由此形成瑶人喜好的“五色”。 白裤瑶刺绣常见的纹样有鸡仔花、剪刀花、竹筒花、米字纹、回形纹、五指印、“卍”字纹等,这些图案具有概括、抽象、简练的特点,以下择其代表性纹样简述之。 鸡仔花(图1)多出现在男子上衣背面下摆、腰带、绑腿及女子贯头衣背牌上,以橙色丝线或白色丝线绣成。该纹样以鸡为原型,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鸡的形态。它整体呈长方形,左右对称,由多个似“花形”的小方块组成,“花形”方块以丝线沿中心点向四周均匀发散,形成平铺、密集的视觉效果,整体上构成了白裤瑶人人都能辨识的鸡头、鸡身、鸡尾。鸡仔花也常出现在白裤瑶“树汁染”图案中。竹筒花(图2)刺绣纹样常分布于女子上衣背牌中,尤其在“田字形”瑶王印中出现较多,它们呈规则方形点状散布于瑶王印内围及两侧。竹筒花以对角线交叉的十字形成竹竿,竹竿上有均匀排列的短线似竹节,在竹竿顶部约1/5处,有短线与之相交形成十字花瓣。 Fig.2Bamboo tube pattern米字纹(图3)又称作蜘蛛纹,该纹样大量地出现在白裤瑶男、女装上衣背面下摆、男子腰带和绑腿中,它通常以两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绣成,多为黑橙或黑白的搭配。在白裤瑶男装、女装背面下摆处,各有三组醒目的米字纹刺绣,每组有三个米字,相邻的纹样之间以鸡仔花相隔。该处米字纹先以黑色丝线绣成对角相交的“×”字,再在此基础上以橙色丝线绣成“十”字,由此得到蜘蛛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和针法研究 ——以云南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为例 许毓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摘要: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每一套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都异常细致精美,纹样极其丰富。然而现代生活却悄无声息地将这一民族服饰消融于工业化中,这愈是凸显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哨冲镇雨能后村为考察地,雨能后村民风淳朴,刺绣技艺得以完好传承。文章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探寻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次再对刺绣针法进行研究,刺绣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研究发现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多以花卉类题材为主,而且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刺绣针法则以平针绣为主,织网绣最具特色。 关键词:花腰彝族;图案纹样;刺绣针法 0引言 云南省石屏县是花腰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彝族人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1]花腰彝族大多分布在石屏县龙朋、龙武和哨冲三个镇,还有小部分布在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共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雨能后”是用彝语同音直译而来的,“雨”代表水,“能”在以前叫“怒”是翠绿之意,“雨能后”连起来就是“一塘碧绿的水”的意思,这是因为村子里历来有一潭清澈的水被族人们视为神水,传说水里还有一条神龙保佑着全村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村民们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龙仪式(图1)。雨能后全村93户人家都是花腰彝族,共378人。村子里的民族氛围比较浓厚,大人和小孩穿着民族日常装,平日里都用彝语相互交流,闲暇时间妇女们会聚在一起边绣花边说家常,或是男女老少一同载歌载舞,生活多姿多彩。独具代表性的花腰服饰只有在过节、过年或参加喜宴时才舍得穿戴。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技艺独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