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选修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酵母菌的纯培养
原理
微生物群分散或稀释成单个细胞,单个细胞繁殖成单个菌落。
方法
采用 平板划线 法和 稀释涂布平板 法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 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
03 微生物的纯培养
培养基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水 无机盐 碳源 氮源
01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含义、作用、主要来源分析
营养物质
含义
作用
主要来源
碳源
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 的物质
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 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 物质
无机碳源:NaHCO3、CO2等; 有机碳源:糖类、脂肪酸、花
生饼粉、石油、牛肉膏和蛋白 胨等
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 质;某些化能自养菌的能源;酶 的激活剂
培养基、大气等环境
0101 培养基的配制
几种微生物的营养和能量来源
微生物
碳源
蓝细菌 硝化细菌 根瘤菌
CO2 CO2 糖类等有机物
大肠杆菌 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
氮源 NH+ 4 、NO- 3 等
NH3 N2 蛋白质等
能源 光能 NH3的氧化 有机物 有机物
玻璃器皿 吸管 培养皿
金属用具
02 无菌技术
②灭菌 ☆方法:灼烧灭菌 迅速彻底灭菌
涂布器
接种工具 接种环 接种针
其他金属用具
1
2
3
接种环的灼烧灭菌
试管口
接种过程中
瓶口
直接在酒 精灯火焰 的充分燃 烧层灼烧
通过酒精 灯火焰的 充分燃烧
层灼烧
03 微生物的纯培养
培养物: 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
微生物培养知识点总结高中

微生物培养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培养基等培养物质,使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气氛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过程。
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通过微生物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性质和应用价值的研究。
微生物培养技术在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微生物培养的基本要素1. 培养基培养基是支持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一般由碳源、氮源、磷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组成。
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特点和营养需求,培养基可分为无机培养基和有机培养基。
无机培养基是以无机盐为主要成分,有机培养基则含有有机物质。
微生物培养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温度微生物培养的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关键条件,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0-37摄氏度,而真菌则适宜的培养温度通常为25摄氏度左右。
因此,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要根据具体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
3. 湿度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湿度条件来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培养所处的环境湿度应保持在60-80%之间,这样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 氧气氧气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气体,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氧气供应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量和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需要根据具体微生物的需求来调节氧气的供应。
5. pH值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pH条件,不同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的适宜pH范围为6.5-7.5,而真菌则适宜的pH范围通常为4-6。
因此,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微生物种类来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微生物培养的常用技术方法1. 细菌单菌落分离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通过单菌落分离可以获得纯种细菌,为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基础。
高中生物选修一 专题二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背诵

选修一专题二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考点一培养基1、概念?种类?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2、琼脂的来源?本质?特性?(P14最左侧)3、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哪些成分?4、培养基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的哪些要求?培养乳酸菌时需要添加?培养霉菌是需要将PH调至?培养细菌是需将PH调至?考点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2、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3、消毒的概念?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4、灭菌的概念?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三种?5、灼烧灭菌的对象A: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灼烧B:在接种过程中,?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6、干热灭菌的条件?对象?干热灭菌过程中灭菌对象要用?包裹严密(附录4)灭菌物品为什么不能与干热灭菌箱内壁的铁板接触?(附录4)7、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过程?(附录4)对象:如培养基8、除了消毒和灭菌,实验室里还可以用?方法进行消毒考点三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步骤?2、灭菌过程中用什么方法?3、倒平板时的温度是?过程?倒平板后平板倒置的原因?(即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考点四纯化大肠杆菌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有?2、菌落的概念?3、平板划线法的概念?操作过程?用的工具?(接种环)4、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概念?过程?用的工具?(涂布器)5、大肠杆菌的培养温度?是否需要设置空白对照?(P20最上)对照组有菌落生长说明什么?6、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方法。
具体过程?此方法的缺点?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方法。
人教版高级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级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期末综合复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知识点

1、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注意:(1)选择培养基:①特点:培养基中加入有利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以抑制或阻止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②用途:选择出用于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 (2)鉴别培养基:①特点: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者化学药品;②用途: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3、无菌技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1)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分为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
原因: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化学药剂消毒法(如酒精、氯气、石碳酸等),紫外线消毒法(原理:破坏DNA的结构)。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分为灼烧灭菌法(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工具、试管口)、干热灭菌法(吸管、培养皿等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无菌水等,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3)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拔出锥形瓶瓶盖;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培养皿一条缝;打开的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平板冷却凝固后倒置。
4、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1)各营养成分都有且有一定的比例。
牛肉膏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蛋白胨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琼脂作为凝固剂。
(2)要将平板倒置的原因: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5、纯化大肠杆菌(1)纯化方法: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介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微生物实验是一项重要的选修内容。
通过实验观察和培养微生物,学生可以加深对微生物的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高中生选修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并观察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实验器材和试剂•培养皿•培养基(如琼脂)•显微镜•移液管•级差显微镜•高温灭菌器步骤一:准备培养基1.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装满一层培养基即可。
2.将装满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入高温灭菌器中,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灭菌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设置,常用的灭菌温度为121摄氏度,灭菌时间为15-20分钟。
步骤二:获取微生物样本1.从实验室常见的环境中,如空气、水或物体表面,使用移液管或棉签采集微生物样本。
2.将采集到的微生物样本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可以在培养皿上划分格子,以便观察不同微生物样本的生长情况。
步骤三:培养1.将涂有微生物样本的培养皿密封放置在恒温箱中,一般温度设置为28摄氏度。
恒温箱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2.定期观察培养皿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使用级差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记录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数量和分布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1.进行实验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在进行观察和操作时,避免将培养皿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以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3.培养皿和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不同的微生物可能对不同的培养条件和营养需求有所差异。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观察培养皿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数量和分布情况。
不同微生物可能呈现不同的形态,如球菌、杆菌、弧菌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规律,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一种适合高中生选修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通过观察和培养微生物,我们加深了对微生物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巧。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知识点填空+答案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课题背景1.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是。
2.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需要,另一方面需要。
二、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2.种类: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可以分为、和半固体培养基。
3.琼脂: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在℃以上熔化,在℃以下凝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呈现。
琼脂是制备培养基时最常用的剂。
4.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或,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的条件。
5.牛肉膏,蛋白胨来源于,含有、和等营养。
三、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的入侵。
2.无菌技术围绕着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衣着和进行清洁和。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和等进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 ______相接触。
3.无菌技术的目的:(1)防止,(2)避免。
4.消毒和灭菌四、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 的比例,计算配制某一体积(如100ml )的培养基时,各种成分的用量。
2.称量:牛肉膏比较 ,可用玻棒挑取到 上,同其一块称量。
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 ,称后及时 。
3.溶化: 和称量纸+少量的水( )取出_________→ 加_________和_________ →加 (注意: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_____________而导致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完全熔化后→ 补加蒸馏水至100 mL 。
调节__________后再进行灭菌。
4.灭菌⎩⎪⎨⎪⎧培养基:_________灭菌培养皿:_____灭菌5.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_____左右时,在 附近倒平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2)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选修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微生物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微
生物是指那些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
毒等。
通过培养微生物,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生长特性、代谢途
径以及与人类、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高
三生物选修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
的培养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营养物质则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
量元素等。
此外,培养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液体培养基和固体
培养基是常用的两种培养方法。
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微生物的大规
模培养,固体培养基则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形态和营
养特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无菌技术的基本原理。
无菌技术是在实验
室条件下,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交叉感染的一系列操作方法。
常
见的无菌技术包括火焰灭菌、紫外线灭菌、消毒液灭菌等。
在进
行微生物培养之前,必须先对培养器皿、培养基和其他实验仪器
进行无菌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是菌落计数。
菌
落计数是通过数清培养基表面的菌落数量来推测样品中微生物数
量的一种方法。
通常,我们会在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稀释,并通过
数清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来推算原始菌液中微生物的浓度。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的时间。
不同微生物对培养的时间要求不同,在培
养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掌握适当的培养时间。
在微生物培养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微生物的特殊培养
技术。
例如,纯培养和代对法是常用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
纯
培养是将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进行稀释,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从而使其分离成单菌种的培养。
代对法则是将菌落取出,再进行
次代分离,不断重复,从而获得纯净培养物。
此外,还有液体培
养技术中的菌液保存和冷冻培养技术,用于长时间保存和传播微
生物。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安全问题。
微生物在一
定条件下能够引起传染病,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
操作规范。
穿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微
生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实验后,对实验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防微生物的扩散。
综上所述,高三生物选修微生物的培养知识点是我们生物学学
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无菌技术的运用、菌落计数、特殊培养技术以及实验安全等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相互关系。
同时,学习微生物的培养还
能够为我们日后从事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和实践经验。
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