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xū)干涸.(hé)坍塌..(tān tā)戳.(chuō) 酬.劳(chóu) 流淌.(tǎng)帐篷.(péng) 水渠.(qú)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蹋—塌)(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暴—爆)(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躁—燥)(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逢—缝)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C)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研究生不服气,“故意”刁难季永强,刨根问底....追究某型装备中存在的问题。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解析:C项“说长道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语义。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解析:A项否定有误,删掉“没有”;B项语意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项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5.“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示例]①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102328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1023281

植树的牧羊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废墟.(xū)干涸.(gù)坍.塌(tān)缝隙.(xì)B.忠.厚(zhōng)山窝.(wō)橡.子(xiàng)毛榉.(jǔ)C.琢.磨(zhuó)应.征(yīng)滚烫.(tàng)扰.乱(rǎo)D.硬.朗(yìng)毁.灭(huǐ)薄.雾(bó)白桦.(huá)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3.(2015·四川南充)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嘉陵江畔,南充渡口,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就像建筑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有所成就。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C.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D.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ān)B.遮.拦(zhē) 呼啸.(xiào) 缝.隙(féng)C.溜达.(da) 戳.坑(chuō) 微薄.(báo) D.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D.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干枯,没有水。

) B.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比喻追究底细。

) C.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不长毛发的地方。

) D.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散步,闲走。

) 4.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5.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13 植树的牧羊人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ān)B.遮.拦(zhē) 呼啸.(xiào) 缝.隙(féng)C.溜达.(da) 戳.坑(chuō) 微薄.(báo) D.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D.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干枯,没有水。

) B.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比喻追究底细。

) C.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不长毛发的地方。

) D.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散步,闲走。

) 4.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5.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参考答案:他是一个十分无私、执着的人。

虽然“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而当“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从“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几年以后,“这些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可以看出,植树老人为了改变高原的荒漠局面而无私奉献、勤恳执着。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0181219131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0181219131

13 植树的牧羊人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ān) B.遮.拦(zhē) 呼啸.(xiào) 缝.隙(féng) C.溜达.(da) 戳.坑(chuō) 微薄.(báo) D.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D.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干枯,没有水。

) B.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比喻追究底细。

) C.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不长毛发的地方。

) D.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散步,闲走。

) 4.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5.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帐篷.(péng)干涸.(hé)坍塌.(tān)缝隙.(xī)B.忠.厚(zhōng)山窝.(wō)橡.子(xiàng)做.伴(zuò)C.琢.磨(zuó)应.征(yìng)薄.雾(bó)扰.乱(rǎo)D.硬.朗(yìng)毁.灭(huǐ)流淌.(tǎng)鲜嫩.(nèn)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了一个坑。

(戳、挖、捣)(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出的神秘泉水。

(流、淌、涌)(3)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的。

(完成、造就、竣工)3.指出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C.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D.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3)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5.古今中外,也有许多类似于艾力泽·布菲老人种树的故事或神话传说,请列举一二。

二、课内语段阅读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

14.植树的牧羊人一、基础知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请帖. (tiě) 心弦. (xián) 看. (kān)护妇深恶. (wù)痛绝B.纤. (xiān)细烙. (1ào)印卡. (qiǎ)脖子参差. (cī)不齐C.调. (diào)换酣. (hān)睡畜. (xù)牧业刚劲. (jìng)有力D.哄. (hōng)笑分. (fēn)外超负荷.(hâ) 薄.荷(bó)2.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那个字下面画横线,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1)若是他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那就能够够确信地说,这是一个宝贵的好人。

(2)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屋子里。

(3)他没有拿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长、大拇指粗的铁锟。

(4)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州。

3.文学常识:让•乔诺,闻名小说家。

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

家境贫寒,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

作品有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影。

二、语言运用4.仿写句子。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跟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

5.对句子修辞方式依次判定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 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三、课内阅读6.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以下句子的含义“我才明白,人类除毁灭,还能够制造”。

7.赏析下面的句子。

⑴“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穷山恶水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认真地埋上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植树的牧羊人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ān)B.遮.拦(zhē) 呼啸.(xiào) 缝.隙(féng)C.溜达.(da) 戳.坑(chuō) 微薄.(báo) D.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D.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干枯,没有水。

) B.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比喻追究底细。

) C.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不长毛发的地方。

) D.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

(散步,闲走。

) 4.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5.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里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样的性格特点?7.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8.“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9.“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守山人张小萌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

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

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

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子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

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

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

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齐齐摇动树叶,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

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

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

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

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

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蓝色的烟雾聚集了一大片,浓得散不开。

老康继续点火,这季节湿气大,火起得慢,青绿色的烟浓浓地升起来,这两股烟交融在一起像是一朵过去的云,静默了两个人的思绪。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

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

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老朱喝掉杯中的酒,看着还在埋头的老康,看了看蓝色的天,“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

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老朱又笑了,“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

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纯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呵呵……”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

”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

“都走了,走了好啊。

”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

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

“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

”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

”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有删改)10.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④11.第段和第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有所不同,第一次是,第二次是。

12.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13.第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4.文章第~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表达交流15.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茂密的树林凝结了八位老人无数的血汗材料二有这样八位老人,他们在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区植树护林30余年,建成7 400亩林场,累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13.6万亩。

2010年,他们把种下的13.6万亩树林全部无偿地捐献给了当地政府。

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

在石漠化严重的“渣子山”“石头山”上,“八老”坚持了30余年。

(1)请从上面的图文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

(2)为下面的对联补出下联。

陆良八老,当代愚公,三十余载矢志坚守。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

(3)记者将去采访“陆良八老”,请你为记者设计一个要采访的问题。

体验中考16.(2016湖北孝感)综合性学习。

目前,孝感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示意图材料二园林绿化,能吸纳灰尘,减少噪音,能让天更蓝水更清,使山更绿城更静,生活更美好。

孝感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大力推进槐荫公园、城西森林公园、仙女湖公园等各项工程建设。

材料三3月12日,来自孝感市的一百多个家庭在卧龙岛生态园参加了第三届“爱绿护绿”公益活动。

活动中,既有祖孙俩、双胞胎同栽一棵树的,也有夫妻携4个月“二孩”陪老大植树的,还有一对情侣种下了“爱情树”。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答出两条)(2)下列四项中,你认为可选哪两项作为孝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宣传语?( )A.至孝至诚图强图新B.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C.绿色城市美丽孝感D.人人奉献爱心共建文明城市(3)曹琴准备周末参加“创园”志愿者行动。

假如你是曹琴同学,请根据语境完成以下对话。

曹琴:①妈妈:不行。

“创园”是政府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你们学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些事了。

曹琴:②妈妈:嗯,说得有道理。

可是你参加活动,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啊。

曹琴:③妈妈:看来,你真的长大了,我同意了。

知能演练·活用1.D 解析 A项,“涸”读音应为“hé”;B项,“缝”读音应为“fènɡ”;C项,“薄”读音应为“bó”。

2.C 解析 A项,“废嘘”的“嘘”应为“墟”;B项,“干躁”的“躁”应为“燥”;D项,“帐蓬”的“蓬”应为“篷”。

3.C 解析 C项,“不毛之地”意思是“不长庄稼的地方。

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4.D 解析 D项,句中的“像”表示比较,而非比喻。

5.示例 (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2)即使短暂也要放声歌唱6.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

从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的性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