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
心理战

-------《孙子兵法· 谋攻篇》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 上,兵战为下 ---------晋.《襄阳记 》
心理战
(psychological warfare)
主要内容
定义 分类 目的 原理及手段 心理学原理及其案例
心理战(
psychological warfare)
需要律
需要与人的心理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学认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需要是激起人活动的“内驱力”,等于是人 的一切活动的发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 的,但心理战要研究的是敌人目前最需要的 是什么。想吃甜的给他糖,想吃酸的给他醋, 瞌睡了再递上一个枕头。敌人就更容易上当 受骗,或更容易改变态度
案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针对美军等西方国家军人 非常重视圣诞节、都希望在圣诞节时能得到圣诞礼 物的心理需要,利用过圣诞节之际,和敌人举行火 线联欢。给他们送去圣诞树、圣诞贺卡、糕点食品 等礼品,大受敌军官兵欢迎。他们纷纷走出地堡, 在阵地上自由地透透气,听听我军播放的美国音乐, 欣赏我军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宣传品。 这种心理战由于符合敌人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奇 妙的效果。不少美军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从认为 中国军人是“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仇人”变为 “中国军队是热爱和平的”,都纷纷向我军官兵表 示“今后不再和中国人作战了”。这种用兵战无法 实现的效果由于心战的成功运用而得以实现。
二、分类
从规模上可分为: 战略心理战 战役战术心理战; 从性质上可分为: 进攻性心理战 防御性心理战。
三、目的
心理战的目的是从心理上打击敌方,从而不战而胜 或战而胜之。主要利用人在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 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方士气,削弱 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 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置对方于心 理弱势和劣势。 二是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形成同 仇敌忾的强大气势。 三是以正义之师的形象激励参战人员斗志和士气, 造成官兵的战场心理优势。
心理战

思维定势
• 反映的其实就是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原理。 反映的其实就是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原理。 思维定势原理 思维定势是指已经预先形成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 形成, 备状态。这种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思维就 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 惯性状态 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 就会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维和 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维和 得出结论。见怪不怪, 得出结论。见怪不怪,常见不疑就是这种 定势的心理反映。 定势的心理反映。
• • • • • •
心理战的价值
• 心理战的代价要远远小于武力战, 心理战的代价要远远小于武力战,而其效果 则远远大于武力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则远远大于武力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靠武力战消灭一个敌人需要花2万美元 万美元, 靠武力战消灭一个敌人需要花 万美元,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靠武力战消灭一个敌人要花20万美元 万美元, 界大战中,靠武力战消灭一个敌人要花 万美元, 而最近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中, 而最近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中,消灭一个敌人的 花费将近300万美元。运用心理战,直接从精神 万美元。 花费将近 万美元 运用心理战, 和士气上瓦解敌军, 和士气上瓦解敌军,不但能导致敌军官兵消极避 战、投降或开小差,还能大大鼓舞自己的士气。 投降或开小差,还能大大鼓舞自己的士气。 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自己的兵力。 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自己的兵力。美军认 在战场上,心理战是战斗力的倍增器。 为,在战场上,心理战是战斗力的倍增器。他们 说,“宣传上花一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 拿破仑也曾说过, 元”。拿破仑也曾说过,“新闻社的力量足以与 一个师的兵力相匹敌” 一个师的兵力相匹敌”。
心理战告诉我们 一个军 心理战告诉我们,一个军 告诉我们, 的心理被击垮了, 队的心理被击垮了,那么 这个军队肯定会吃败仗。 这个军队肯定会吃败仗。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如果 我们被自己固有的心理劣 势打倒了, 势打倒了,我们的人生也 一定会是失败的人生。 一定会是失败的人生。
心理战

一、心理战的定义1、我国《军事家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对心理战的定义为: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民及其军队的一种手段。
2、我军《军语》给心理战做的解释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斗志,或清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二、心理战的重要地位心理战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一般的作战行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心理战,《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心理战的著作,也是我国心里战理论的奠基之作。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涉及到战略、战役、战术、心理战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如,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即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胜利是不用战斗就能使敌人屈服。
那么怎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当然是运用心理战术的攻势,使敌人首先从内心开始畏惧、丧失斗志、屈服等,不动一兵一马,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四面楚歌”是心理战中的经典,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均成功地使用了心理战。
目前世界各国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无一不是在进行着心理战。
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心理战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心理战是军事实力的重要辅助部分。
虽然说军事实力是战争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心理战可以为军事实力推波助澜,使军事行动事半功倍。
心理战能够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
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
最终能够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
心理战虽然不能替代兵力兵器的打击,但它与战略、战役、战术行动和兵力兵器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有时心理因素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二、心理战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
心理战概述

心理战概述第一节心理战定义及特点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简单的说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
又称心理作战。
心理战作为战争的一种实践手段,其目的就是从心理上打击敌方,达到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或是激励己方士气,达到在战场上的心理优势。
原理则是主要利用人在战场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方士气,削弱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
从性质上看,心理战是直接针对人的意识领域的作战行动。
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而人的行为既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制约,也是受到主观意识控制和作用的。
马克思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知”是指知识,是人类对世界一种真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是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恐惧、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心理的体验活动;“意”是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的精神状态。
心理战正是通过各种有计划的行动,通过作用于对手意识领域,从而影响其在战争中的行为,使之最终做出有利于我的行为。
这包括在“知”的领域促使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在“情”的领域使对手产生恐惧、害怕、急躁、慌乱或骄傲等不利于其顺利实施作战的精神状态;在“意”的领域促使对手丧失信心、放弃抵抗,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企图。
因此,心理战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理智、情感的打击,而不是针对人的肉体和武器装备,它着眼于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的征服而不是物质上的毁灭,这是心理战的根本性质。
这一根本性质,不仅规定了心理战具有自己独特的斗争武器以及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也从根本上规定了心理战所具有的独特的地位。
心理战概述

心理战概述第一节心理战定义及特点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简单的说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
又称心理作战。
心理战作为战争的一种实践手段,其目的就是从心理上打击敌方,达到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或是激励己方士气,达到在战场上的心理优势。
原理则是主要利用人在战场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方士气,削弱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
从性质上看,心理战是直接针对人的意识领域的作战行动。
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而人的行为既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制约,也是受到主观意识控制和作用的。
马克思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知”是指知识,是人类对世界一种真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是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恐惧、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心理的体验活动;“意”是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的精神状态。
心理战正是通过各种有计划的行动,通过作用于对手意识领域,从而影响其在战争中的行为,使之最终做出有利于我的行为。
这包括在“知”的领域促使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在“情”的领域使对手产生恐惧、害怕、急躁、慌乱或骄傲等不利于其顺利实施作战的精神状态;在“意”的领域促使对手丧失信心、放弃抵抗,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企图。
因此,心理战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理智、情感的打击,而不是针对人的肉体和武器装备,它着眼于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的征服而不是物质上的毁灭,这是心理战的根本性质。
这一根本性质,不仅规定了心理战具有自己独特的斗争武器以及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也从根本上规定了心理战所具有的独特的地位。
心理战概述

心理战概述第一节心理战定义及特点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简单的说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
又称心理作战。
心理战作为战争的一种实践手段,其目的就是从心理上打击敌方,达到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或是激励己方士气,达到在战场上的心理优势。
原理则是主要利用人在战场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方士气,削弱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
从性质上看,心理战是直接针对人的意识领域的作战行动。
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而人的行为既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制约,也是受到主观意识控制和作用的。
马克思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知”是指知识,是人类对世界一种真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是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恐惧、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心理的体验活动;“意”是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的精神状态。
心理战正是通过各种有计划的行动,通过作用于对手意识领域,从而影响其在战争中的行为,使之最终做出有利于我的行为。
这包括在“知”的领域促使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在“情”的领域使对手产生恐惧、害怕、急躁、慌乱或骄傲等不利于其顺利实施作战的精神状态;在“意”的领域促使对手丧失信心、放弃抵抗,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企图。
因此,心理战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理智、情感的打击,而不是针对人的肉体和武器装备,它着眼于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的征服而不是物质上的毁灭,这是心理战的根本性质。
这一根本性质,不仅规定了心理战具有自己独特的斗争武器以及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也从根本上规定了心理战所具有的独特的地位。
心理战课件

3
教育心理辅导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05
心理战的影响与效果评 估
对个体影响
认知失调
心理战可能引发个体认知失调,使个体对信息产生误判或误解。
情绪波动
心理战可能引发个体的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波动,影响个体的 心理健康。
行为改变
心理战可能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使个体按照心理战设计者的意图行 动。
通过营销手段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如广告、促销等。
谈判心理战
在商业谈判中运用心理学技巧,如情绪管理、非语言沟通等。
企业管理心理战
通过管理手段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如激励机制、团队建设 等通过教育手段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如 课堂教学、心理咨询等。
教育心理评估
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为教育提供参考依 据。
情绪诱导策略
激发敌方愤怒情绪
通过挑衅、侮辱等手段,使敌方 产生愤怒情绪,降低其判断力和
战斗力。
引发敌方恐惧情绪
利用恐怖场景、死亡威胁等手段, 使敌方产生恐惧情绪,丧失抵抗意 志。
调动敌方积极情绪
通过宣传、奖励等手段,调动敌方 积极情绪,提高其士气和战斗力。
认知失调策略
制造信息混乱
通过散布虚假信息、干扰 敌方通讯等方式,使敌方 认知出现混乱,难以做出 正确决策。
02
心理战的基本原理
心理学的原理
01
心理学基础知识
包括心理过程、个性特征、行为 分析等,为心理战提供理论基础 。
02
心理防御机制
03
心理干预技术
研究个体在面对压力、威胁时的 心理防御反应,为心理战策略制 定提供依据。
介绍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对个体 或群体进行心理干预,以达到预 期效果。
心理战

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运用心理 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又 称心理作战。 心理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其实质是 一种心理影响行为。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 法影响对象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最终转变其态度。心理战无须动枪动炮,主要是 施加心理影响。兵战、武力战瞄准的是敌方的指 挥机构、军事设施和有生力量,所要打击和消灭 的是敌方的军事设施和人员的肉体。而心理战瞄 准的是敌方人员的心理,重点是军事指挥决策人 员的心理,并不需要消灭敌人的肉体,而是改变 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要么使敌人产生错觉, 要么使敌人产生恐惧,要么使敌人思乡怀亲,最 终士气不振,不战而降。
武器:思维定势
还有中国传统的“狼来了”的故事,反映的 其实就是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原理。思维定势是指 已经预先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思维定 势一旦形成,思维就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 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 去思维和得出结论。见怪不怪,常见不疑就是这 种定势的心理反映。 这种“狼来了”的心理效应方法常常被用在 军事上,而且大都获得成功。埃及就成功地用过 这一招,并成为经典战例。
总之,人这种脆弱的生物,不 管是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来说,都 有许许多多的弱点。如果你能抓住 对手的心理、性格特点并加以利用, 那么,不管是在战场、市场还是在 情场上都会有巨大收获。
谢谢
武器:需要律
还有心理学常研究的需要律。需要与人 的心理关系非常密切,心理学认为,需要 是激起人活动的“内驱力”,等于是人的 一切活动的发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 的,但心理战要研究的是敌人目前最需要 的是什么。想吃甜的给他糖,想吃酸的给 他醋,想睡觉了再递上一个枕头。敌人就 不能不上当受骗,或不能不改变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战之伊战
1941年,德国建造了几十艘潜艇,需要招收几千名潜艇水手。
原来以为当潜艇水手十分浪漫的许多德国青年都跃跃欲试,准备去报名。
为了破坏德国海军的征募计划,美国海军心理战部门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对德国青年进行暗示性心理影响。
在这张传单上,潜艇被画成“钢铁棺材”,并配有文字说明:在潜艇上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人的寿命很短等等。
结果许多德国青年看到了这张传单,并接受了暗示,马上由潜艇联想到棺材,由棺材想到死亡,于是纷纷放弃了报名。
一张施加心理暗示的传单,使美军成功地拖延了德国海军潜艇招募水手的计划。
以上即是心理战的实际运用,心理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以人类的心理为战场,有计划地采用各种手段,对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在无形中打击敌人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
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斗志或消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心理战在国外早不是新词,而且许多国家对内对外、对敌对友、对中立都用。
可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心理战有好感,苏联就认为“心理战是帝国主义的卑鄙、伎俩”。
他们研究和运用心理战,但就不叫它心理战,而称之为“意识形态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
心理战的魅力在于它只要针对对手的心理,遵循科学规律,使用一定的方法,就能玩对手于股掌之间。
这种被称为不花钱的战争样式比流血、摧毁更吸引人。
伊拉克战争已经尘埃落定,在这场实力非常悬殊的战争中,双方的心理对抗发挥得淋漓尽致,古老的心理战作为伊拉克战争的组织部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伊拉克战争心理战的特点,不难发现未来战争心理战的发展趋势。
一、心理战在未来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完全可能成为继陆、海、空、电子战之后的“第五维战争”
心理战是对敌方进行心理上攻击,使其精神防线崩溃,达到不攻自破,“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的一种战争手段。
心理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惯用的伎俩,然而,在今天高技术武器战争条件下,它的影响并没有减弱;相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战争中的作用正在上升。
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比,心理战以各种形态的信息媒介为武器,以较少的投入,就可能造成敌方意志和士气崩溃、指挥决策紊乱、作战信心动摇、战斗能力受损的后果,使它成为继陆、海、空、电子战之后的“第五维战争”。
一是敌对双方在心理空间的对抗,往往成为影响整个战局的焦点。
战争期间,美、伊围绕战争的合法性、民心的向背、国际社会的态度、消息的真实性大做文章,展开了强大的心理攻势,明显地影响战局的进展,使战争一度出现了对峙的局面。
二是战争往往由心理战拉开序幕,并且贯穿于战争的始终。
伊拉克战争还未开始,美军对伊拉克违反“联合国1441号决议”大做文章,公布伊拉克的拥有在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丑化伊拉克领导人的形象,展开了对伊拉克的心理战。
战争中,大量发布萨达姆死亡、第51师投降、攻占巴士拉等真假难辩的消息,企图摧毁伊拉克人的心理防线。
巴格达市中心的萨达姆铜像被推倒,更是极大地瓦解了伊拉克人的士气,造成了伊军的土崩瓦解。
三是心理战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防不胜防。
在这次战争中,美军对伊方人员的策反,除传统的方法外,更是利用了电话、手机短信和互联网。
美军证实,战前,国防部官员曾与伊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联系,向伊军方人士发送了电子邮件
二、心理战的组织体系将更加完备,新闻媒体成为重要的心理战力量
目前,世界军事强国都设立有统一的心理战指挥决策机构,编配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心理战分队,并有相应的研究机构。
美国的心理战部队一直编在美国特种部队的序列之内,以陆军心理战部队为主体,包括一个现役心理战大队和3个后备役心理战大队,共有12个心理战营、22个心理战连。
此外,美国海空军也有少量的心理战部队,编在该军种的特种作战司令部中。
部队的成员大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心理学知识。
在此次战争中,美军从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美空军第193特种大队和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抽调精干人员,并在2002年底,将他们投入到对伊作战的准备当中。
可以预见,未来战争中的心理战的组织体系将更加完备,其实施心理作战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在伊拉克战争中,从事心理战的力量已经不再局限于双
方的军事、政治实体,而是扩展到双方全体人员,初步形成了一种国家新闻媒体、地方信息部门、军队专业心理战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格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媒体在此次心理战中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
过去,美军同新闻媒体合作不好,常常陷入被动。
后来在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中尝到与新闻媒体合作的甜头,因此变不合作到主动合作,从被动合作到主动合作,企图在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布什总统将世界上600多名记者拉去报道此次战争,使新闻媒体成为继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政治外交、天时地利等四大因素之外的第五种力量,在这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心理战的攻击的目标和对象已突破战术、战略层次,政治层次上的心理战将占据主导地位
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战是以敌之心理作为打击目标,其打击目标和对象主要是战术和战略层次的,而在未来战争中,将更加注重政治层次目标和对象的打击,其攻击的目标和对象将突破针对敌军、敌方和敌国,发展到针对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其影响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美国在“9.11”后,利用美国本土和国际社会对恐怖活动的恐慌,把伊拉克列入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利用其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大做文章,以引起本国民众和西方国家对伊拉克的反感;开战前,布什和鲍威尔在全世界游说,用利诱和拉拢手段,建立军事同盟,尽量消除进行战争的不利因素;战争中,为伊拉克战后重建拨出专款,承诺为向受到损失的伊拉克人赔偿,向阿拉伯世界和伊拉克人伸出橄榄枝;战争后,又以参加战后重建为诱饵,进一步瓦解同情和支持伊拉克国家,改变未经过联合国授权发动战争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样,伊拉克心理战的作战目标和对象的重点也不是针对美军士兵,而是针对国际社会、美国民众和国内士兵和民众。
在战争开始前,伊拉克不断向国际社会宣传伊完全遵守了联合国的武器核查协议,在武器核查过程中,伊完全配合了联合国的工作。
在战争开始后,伊不断宣传它并没有使用生化武器;与此同时,它不断向国际社会报道伊平民遭美军轰炸的死伤人数。
伊的目的就是要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通过国际社会的压力和美国舆论的压力,最终迫使美国谈判,结束战争。
四、传统心理战手段和现代心理战手段的有机结合,心理震慑的成为心理战的重要战法
在传统的心理战中,心理战的主要手段是喊话、撒放印刷品、有线广播、无线广播、电视等。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心理战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发达国家军队正在积极研究和发展第三代心理战物质技术手段,其代表技术器材包括带转播条件的播音飞机、无人驾驶飞机、电磁幅射欺骗、电脑病毒干扰、隐型技术、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卫星频道控制技术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开展心理战,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出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特点。
美军对伊拉克的心理战,既有投撒传单、本地语无线电广播、近距离高音喇叭广播、报纸广播和电视图象的传统手段,又有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在伊拉克广播电视中插入自己的节目等较现代手段。
这次战争中,美伊双方都把影响和打击对方军心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力图通过心理战直接达成战争的军事目的和政治目的。
这充分表明,在信息时代的战争中,摧毁敌方的信念和意志,仍然是战争的首选目标。
双方在“兵战”和“心战”中的种种较量,首先表现为并始终贯穿着信念和意志的较量。
这次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论战争的现代化程度如何,人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一支军队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坚强的精神支柱和神圣的民族精神作支撑。
总装备部是全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领率机关,在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使广大官兵具有坚定的军魂意识、强烈的民族精神。
在强化军魂意识上,要切实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问题,真正使广大官兵对党发自内心地热爱,对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服从。
在民族精神的灌注上,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与军魂意识教育和“两弹一星”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内容,改进方式,在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上下功夫,真正使官兵的精神支柱强固起来,确保部队始终具有坚强的战斗意识和旺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