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公开版)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篇一:根据“十二五”规划,国家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地区是()。
A.辽宁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广东海洋经济地图20XX.04《广东省海洋经济地图集》编委会名单顾问汪洋书记主任朱小丹省长常务副主任分管发展改革部门常务副省长副主任分管海洋渔业部门副省长成员协调发展改革部门的省政府副秘书长协调海洋渔业部门的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省发展改革委分管副主任省海洋渔业局分管副局长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省统计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科学院前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财富的宝藏、五洲的通道。
广东省海洋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广东省海洋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结构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由这样一些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海洋经济可分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产业三部分,海洋传统产业又可分为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设业、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及海洋盐业;海洋新兴产业可分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水利用业;海洋服务业可分为海洋交通运输业及海洋旅游业。
二、相关政策为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9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指导意见》中规定到2022年,在柘林湾区、汕头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湾区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
通过示范区建设,整治修复岸线95公里、打造魅力沙滩10个、建设美丽海湾11个,确保滨海湿地面积不减少。
海岸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多规融合、湾区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
三、产值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不断上升,2018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为83415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2019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9415亿元,较2018年增加6000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
广东是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广东省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
广东省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位于我国沿海城市前列。
近年来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也呈上升走势,2018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19315亿元,同比增长9%;2019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1059亿元,较2018年增加1744亿元,同比增长9%。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批复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
验区发展规划的批复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7.29
•【字号】粤府函[2011]215号
•【施行日期】2011.07.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
展规划的批复的通知
(粤府函〔2011〕21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务院关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81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之后,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国家层面的规划,为我省探索海洋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争当全国海洋事业发展排头兵创造了新的重大机遇。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实施《规划》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举措,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科学谋划,精心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省海洋经济加快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省海洋渔业局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抓紧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注重研究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加快我省海洋综合开发的体制机制;要及时跟踪分析实施情况,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广东海洋经济试验区获批 沿海经济区布局形成

广东海洋经济试验区获批沿海经济区布局形成从广东省发改委了解到,近日,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至此,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为代表的“3+N”沿海经济区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然而,与山东、浙江相比,广东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使命。
《规划》赋予广东在海洋经济方面,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合作的先行先试权。
《规划》同时提出,到2015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占广东GDP总量的近1/4,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到2020年,广东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据记者了解,“十一五”时期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7.8%。
2010年,该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291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2%,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指出,目前,在总量最大的情况下更要讲求质量,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高科技水平。
《规划》体现了广东发展方式由陆地走向海洋的转变,而更明显的是拉动东西两翼的经济。
《规划》明确要求,广东要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对接合作,努力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具言之,广东海洋经济区将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港澳海洋产业合作,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向晓梅表示,相对于其他两个区域来讲,广东岸线资源和产业实力较强,但还需要强调“特色”,体现其开放度,为区域合作做出示范。
《规划》还提出,在构建海洋综合开发新格局方面,广东将提升优化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发展壮大粤东海洋经济区、粤西海洋经济区两个增长极,形成“一核、两极、三圈、四带”的空间布局。
珠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保障措施

角 建 成 提升 全 国海 洋 经济 国 际竞 争 力 的 核 心 区 、
心地 带 ,基于 国家 “ 十二五 ”国民经济总体 部
署 和全 国 “ 二 五 ”海 洋 经 济 发展 规 划 的精 神 , 十
结 合广东 “ 三促 进一保持 ”的战略部署 和珠三 角海洋经济发 展 的实 际 ,应 充分发挥 区位 、空 间 、经济实力 和产业优势 ,围绕深度开发海洋 、 高效利用 海洋 、科学 开发海岛 、陆海 统筹 ,做 强 做 大优 势 高 端 海 洋 产 业 ,以珠 三角 海 岸 带 开 发 为 重 点 ,建 设 具 有 国 际竞 争 力 的 核 心 区 ,带
zz d ue uo 。 j@g o .d .n
3 4
笙 鲞 笫 3 期
朱坚真等: 珠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的基本原则目 标和保障措施
步提 高 。
区域经济
1 珠 三角 海 洋经 济发 展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经 过 改 革 开 放 以来 3 年 的 发展 ,珠 三 角 0多 各 区域海 洋 经 济取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为加 快 海洋 经 济建 设 打 下 了坚 实 的基 础 ,但 海 洋开 发 中也 存
作者简 介 :朱 坚 真 ,男 ,经济 学博 士 ,广 东海 洋大 学 副校长 ,广 东省海 洋经 济 与管理 重点 研究 中心主 任 ,中 国海 洋发展 研究 中 心研 究 员 ,广 东省 海 洋 经济 学 会 常 务 副会 长 ,主要 研 究方 向 :区域 经 济 学 、海 洋 经 济 学 、产 业 经济 学 ,E m i —a: l
0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广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5)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6)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7)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7)第十一条总体布局 (7)第十二条大埕湾—柘林湾及周边海域 (8)第十三条南澳岛及周边海域 (9)第十四条汕头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五条海门湾—神泉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六条碣石湾—红海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七条大亚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八条狮子洋—伶仃洋及周边海域 (11)第十九条万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条磨刀门—黄茅海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一条广海湾—川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二条海陵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三条博贺湾—水东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四条湛江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五条琼州海峡—英罗港及周边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二十六条概述 (14)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4)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15)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6)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17)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0)第五章实施措施 (21)第三十五条海域使用管理 (21)第三十六条海洋环境保护 (22)第三十七条区划编制 (23)第三十八条监督检查 (23)第三十九条宣传教育 (24)第四十条技术支持 (24)第六章附则 (25)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25)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广东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下面将从区域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
一、区域定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位于广东省南部,西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邻福建闽台经济区,南濒南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区域定位是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形成对现代海洋产业链的引领带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资源保障基地。
二、发展目标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形成以岭东沿海经济带、黄江生态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化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具体目标包括:海洋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人才汇聚地;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海洋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国际海洋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重点任务1.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包括海洋能源、海洋科技、海洋生物、海洋文化等。
通过建设一批海洋科研院所和创新基地,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建设一批海洋生态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形成绿色发展的海洋经济模式。
3.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交流,加强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海洋产业的对外合作深入发展。
建设一批国际性的海洋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优质海洋项目入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企业。
4.建设海洋经济支撑体系:加强海洋产业链的建设,推动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
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基地,完善海洋运输体系。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粤府〔2008〕5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区划文本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海洋渔业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八月五日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依据。
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适应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和规范各种海洋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加快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按照《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遵循《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全省海域的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全省海域划分成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的海洋功能区。
第二条区划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三)《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2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
(四)《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
(五)《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国海管字〔2002〕84号附件1)。
(六)《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的批复〉》(国函〔2003〕38号)。
(七)《关于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订、报批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发〔2004〕132号)。
第三条区划目标。
区划期限至2010年。
建立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实现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 (2)第一节综合条件 (2)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第三节重大意义 (3)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第一节指导思想 (5)第二节基本原则 (5)第三节战略定位 (6)第四节发展目标 (7)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8)第一节着力打造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 (8)第二节推动构建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11)第三节统筹利用三大海洋保护开发带 (12)第四章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4)第一节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14)第二节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15)第三节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 (17)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18)第五章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19)第一节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19)第二节实施重大海洋科学技术攻关 (19)第三节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20)第四节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20)第六章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 (22)第一节建设科学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22)第二节构筑高标准的海堤防灾体系 (23)第三节构建安全可靠的渔业港口体系 (24)第四节建立保障有力的能源、通信体系 (24)第七章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26)第一节强化海洋污染防治 (26)第二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27)第三节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 (27)第八章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 (29)第一节强化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 (29)第二节完善海上船舶安全保障体系 (29)第三节加强海洋基础信息服务 (30)第九章弘扬南海特色海洋文化 (31)第一节传承南海海洋文化 (31)第二节打造海洋文化品牌 (31)第三节培育海洋文化产业 (32)第十章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 (33)第一节深化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3)第二节创新海洋资源开发管理 (33)第三节完善海洋开发政策 (33)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36)附图:1、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范围示意图2、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空间布局示意图3、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重点海洋开发区域布局示意图4、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布局示意图5、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海洋新兴产业布局示意图6、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重点海洋开发集中集约用海区示意图7、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海洋保护区示意图前言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推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对加快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保护开发新途径和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推进海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质生活圈,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特制定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14个市所属陆域,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地区作为联动区。
规划期为2011—2020年,重点是“十二五”时期。
本规划是指导广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综合条件广东面向南海,毗邻港澳,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区位优势突出,条件优越,基础良好,潜力巨大。
海洋资源丰富。
广东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港湾优越,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其中,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岛1431个,岛屿岸线2414公里。
海洋经济实力雄厚。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自1995年以来持续居全国首位,形成了较为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建成了以广州、深圳等港口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
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达6800亿元和6111亿美元,占全国的21%和27.7%,是引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海洋科技力量突出。
广东集聚了一大批涉海科研机构和院校,是我国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较为密集的地区。
广东较早实施了科技兴海战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成果,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全国领先。
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生态修复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和种类均居全国首位,海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海洋经济发展和滨海城镇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条件。
海洋综合管理特色鲜明。
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实施了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了海洋维权巡航执法,在海洋规划和立法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是引领海洋行政体制改革的先行区。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实施海洋开发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保护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潜力。
同时,广东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以开发近岸海域资源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保持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海洋开发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主要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粤东、粤西地区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尚未得到很好发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
第三节重大意义推进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是保持广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和支撑粤东、粤西地区后发崛起,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对全国改革发展的带动能力;有利于拓宽粤港澳经济合作领域,密切广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有利于不断探索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科学方式,进一步积累海洋综合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率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大力促进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统筹加强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总体实力,加快把广东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第二节基本原则统筹兼顾。
坚持海陆统筹和区域联动,充分发挥各方面推进海洋保护开发的积极性,形成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纵深发展。
坚持由近及远,加快海洋开发由近海向深远海推进,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领域。
科教兴海。
坚持科教带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海和谐。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体制创新。
坚持先行先试,赋予广东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节战略定位依托广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优势,贯彻国家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科学确定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定位,为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
抢占新世纪国际海洋开发的战略制高点,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优化临海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科技引领、产业高端、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
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加大海洋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人才高地、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高技术成果高效转化基地和产业基地。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重、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统筹,建立海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提高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南海特色海洋文化,建设人海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区和世界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积极推进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海洋行政管理、执法队伍、技术支持、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集监管立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于一体的现代海洋管理体系,建设我国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示范区。
第四节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推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海洋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海洋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44:5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全面发展,分工合理、优势集聚、辐射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主要海洋科技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海洋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各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以上,基本完成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近岸海域环境治理,建成海洋监测监视、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等防灾减灾体系和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海洋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海洋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
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海洋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各类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现代化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根据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战略定位、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海陆统筹、优势集聚、功能明晰、联动发展的要求,优化海洋开发布局,着力建设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和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积极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三大海洋保护开发带,推进形成“三区、三圈、三带”的海洋综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