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和鬼谷子

合集下载

拥有天赋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中国人的具体事例

拥有天赋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中国人的具体事例

拥有天赋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中国人的具体事例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才的国家,许多中国人天生具有各种各样的天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有些人尽管拥有出众的才华和潜力,却没有获得成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几个拥有天赋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中国人的具体事例。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例子是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被誉为“心学”创始人。

他拥有卓越的才智和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他的天赋和才华,王阳明并没有获得他应有的成功。

他的主张与当时的统治者存在分歧,因此他遭到排斥和迫害,最终在流亡中逝世。

尽管他的思想后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但他本人却没有在他的一生中获得应有的成功和荣耀。

另一个例子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验,成功培育出高产、耐病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尽管他的成就被广泛认可,袁隆平并没有因此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回报。

他长期在基层工作,为改善中国农民的生活条件奋斗,但他的个人财富和社会地位并没有相应提升。

袁隆平的例子表明,拥有天赋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成功和财富。

还有一个例子是蔡骏。

蔡骏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擅长多种乐器的演奏,尤其是古筝。

他的音乐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蔡骏的天赋和才华在音乐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他并没有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他的音乐作品虽然备受赞誉,但并没有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商业利益。

蔡骏的例子再次表明,即使拥有天赋,也需要其他因素的支持和机遇的把握才能实现成功。

以上所述的事例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拥有许多拥有天赋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人。

这些例子表明,拥有天赋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还需要机遇、努力和其他因素的支持。

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还与社会环境和机遇有关。

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中,天赋才能充分发挥,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总而言之,拥有天赋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中国人的具体事例很多。

鬼谷子的主要内容

鬼谷子的主要内容

鬼谷子的主要内容鬼谷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流派。

他的著作《鬼谷子》是一部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伦理、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鬼谷子的思想注重实用,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

他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所构成,气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体现出运动和静止、大小、长短等种种状态和表现。

他认为只有掌握了气的理论和运用,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达到治天下的目的。

他主张"生存不如屈从于道",强调政治家必须精通于道德、伦理、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化解矛盾。

鬼谷子的政治思想着重强调以治理国家为主要任务,他认为只有在有序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干。

在他看来,建立稳定的政局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政策决策来实现。

他强调攻守兼备,战争和外交都应该被视为政治工具。

他还提出了"孤独政治"的思想,即政治家需要在某些时候做出孤独的决定,带着仅有的忠诚的人前行。

鬼谷子的哲学思想也让人印象深刻。

他主张"不知止而无以为政者也",即认为把控环境和自我是很重要的,不知止的人很难做到管理好国家。

他认为人应该有系的道德,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最大的秩序,这是人性的天赋,而道德是一种手段,通过它,人才能够实现最大的潜能。

他还主张以情感来控制人的行为和思想,认为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和动力。

总而言之,鬼谷子的思想以其实用主义、实际主义、深邃的洞察力和超凡的学养而被后世称颂,他为中国古代思想输入了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并成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鬼谷子活跃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特殊且动荡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思想家以及各种不同的宗教观念。

此外,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文化、经济和军事的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鬼谷子的方法与应用

鬼谷子的方法与应用

鬼谷子的方法与应用
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家和兵法家,他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商业、管理、人际关系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鬼谷子的方法和应用:
1.捭阖术:鬼谷子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捭阖
术就是要根据阴阳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商业中,捭阖术可以应用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相应的策略。

2.反应术:反应术是一种通过观察和了解对方的反应,来探测对方真实意图的
方法。

在商业谈判中,反应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协商。

3.飞钳术:飞钳术是一种通过赞美、夸奖、表扬等方式,来诱导对方产生好感、
信任和合作意向的方法。

在商业中,飞钳术可以应用于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调等方面。

4.揣摩术:揣摩术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方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来推测
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意图的方法。

在商业中,揣摩术可以应用于销售、管理、谈判等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管理团队、达成协议等。

5.内楗术:内楗术是一种通过建立内部信任和忠诚度,来影响和控制对方的方
法。

在商业中,内楗术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团队建设、客户关系等方面,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文化和外部形象。

鬼谷子的方法和智慧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掌握这些方法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取得更好的成果。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哲学史中关于王阳明的知识点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哲学史中关于王阳明的知识点

王阳明(1472-1529)是我国明代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他出身于山东省济南市,是明朝末年思想家的代表。

他的思想深受道家、佛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强调“良知”是人的本性,通过“发挥良知”,可以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实现。

他的思想对我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哲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于王阳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一、王阳明的生平王阳明诞辰在山东省济南市,他自幼聪慧过人,精通儒学、道教和佛教等各种思想。

后来,他考入国子监学习,成为一名儒生。

在官场上,他曾担任过许多要职,颇得皇帝信任。

但他并不以权势为念,而是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思想的探讨中。

他的一生饱受内心痛苦的折磨,在精神层面上历经了一场苦难的探索之旅。

1529年,王阳明去世,享年57岁。

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阳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心学”中。

他提出了"致良知"的观念,认为良知即理,是人的本性所具有的智慧。

人人都有良知,只是有的人找到了良知,有的人迷失了良知。

他主张通过“反省”、“悟道”和“行”三个步骤,可以顿悟“良知”,实现内心的清净和伦理的完善。

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所知即所行,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谛。

三、王阳明与其他哲学家的关系王阳明的学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产物。

在他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佛家的禅宗思想,尤其是禅宗对于“悟道”、“觉悟”和“本性”的强调,他还受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反省内观”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方面,他对“理”、“道”、“仁”、“义”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有所贡献的。

他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如朱熹、王夫之等后来的儒家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四、王阳明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我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打破了传统儒家“格物致知”观念,强调了内在的自我开发和精神的追求。

他的“致良知”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天彻地智慧”的鬼谷子

“通天彻地智慧”的鬼谷子

“通天彻地智慧”的鬼谷子一、鬼谷子人物简述鬼谷子,王氏,名诩,一作王禅,是战国时代著名人物。

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常入山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

他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的智慧,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幻莫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形神俱妙,超乎万有,体合自然。

鬼谷子,被后世尊为“谋圣”。

他隐于世外,将天下置于棋局,弟子出将入相,决定列国存亡,推动着历史的走向!不谋之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重要作品,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创建鬼谷门派,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法家、名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鬼谷先生是百科式人物,他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众多风云人物。

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秉承理想与信仰的旷世奇才鬼谷子王禅,虽一生隐居,但他的弟子大都踏上了勤王强国之路,门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毛遂等壮志凌云之士,前赴后继,匡扶正义,拯救天下。

战国帷幕就此拉开,豪杰义士,权臣枭雄,浪子红颜;阴谋与爱情,复仇与救赎,权力与自由,黑暗与光明。

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成为天下棋局中激烈搏杀的棋子,而掌控局势的鬼谷子,旋转乾坤,执手黑白,推动棋局,展开了顶峰博弈的生死对决。

鬼谷子全文(据许富宏《鬼谷子集注集校》整理)

鬼谷子全文(据许富宏《鬼谷子集注集校》整理)

⿁⾕⼦全⽂(据许富宏《⿁⾕⼦集注集校》整理)⿁⾕⼦全⽂(据许富宏《⿁⾕⼦集注集校》整理)(2009-11-26 19:44:00)转载▼标签:讲座中⼭⼤学⿁⾕⼦⽂化⽅君诚《⿁⾕⼦》全⽂捭阖第⼀粤若稽古,圣⼈之在天地间也,为众⽣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之理,见变化之朕焉,⽽守司其门户。

故圣⼈之在天下也,⾃古⾄今,其道⼀也,变化⽆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为以牧之。

审定有⽆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所⾔⽽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之,或阖⽽闭之。

开⽽⽰之者,同其情也;阖⽽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因⽽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因⽽⾃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出之,或捭⽽纳之;阖者,或阖⽽取之,或阖⽽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也,必预审其变化。

吉凶⼤命系焉。

⼝者,⼼之门户也;⼼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

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

捭之者,开也,⾔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长⽣、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始”。

故⾔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终”。

诸⾔法阳之类者,皆⽈“始”,⾔善以始其事者。

诸⾔法阴之类者,皆⽈“终”,⾔恶以终为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故与阳⾔者,依崇⾼;与阴⾔者,依卑⼩。

易经告诉我们:真正不好惹的人,常常有这三个“特征”,尽量别惹

易经告诉我们:真正不好惹的人,常常有这三个“特征”,尽量别惹

易经告诉我们:真正不好惹的人,常常有这三个“特征”,尽量别惹常言道:“咬人的狗不叫”。

在我看来,一些真正想咬人的狗会悄悄地跑到你身旁咬你,而不是朝你狂吠!因为狗对你狂吠只不过想吓退你,未必说真的想咬你。

也是他们对危险时的应激反应。

我觉得人也是一样的,那些用狠话吓唬你的人,通常都不怎么打算动真格,只不过狐假虎威!而一些实在不好惹的,常常“人狠话不多”,直接“一击必中”!易经说,真正不好惹的人,通常城府深且隐藏很深,但也未必没有破绽。

一般而言有三个特点。

当你遇见他们,千万别激怒他们。

尽量采取“惹不起,躲得起。

”的对策,为上佳!1、易经认为,一个能打下城池的人不可怕,但能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说真的很恐怖。

因为任何人都有情绪,也是不可避免的!要是一个人不论情绪好与坏,能够不露声色,不让其他人注意。

这样,这个人就并不会被他人看穿,能够伺机而动。

一个能管理自己情绪的人,当你惹他一两次,他或许能忍受。

但是,当你再三挑战他,他便会“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完全彻底爆发过去一次次积累的情绪,令你无还手之力。

因此,我们平日看到一个人“好欺负”,千万别欺负别人,因为“兔子急了也咬人”,避免惹麻烦。

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易经认为这与我们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中国人一直主张冷静、含蓄、不愿意也不善于表达情感,不论多委屈,内心都会装得高兴。

我们骨子里不想被其他人当作弱者,就算我们再不容易,我们也会表现得坚强,表达我们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我们会认为我们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和难堪。

人人都在表达正能量,对负面情绪视而不见。

殊不知,有一句话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即一个越多圣人宣传和善的社会,其大盗和压抑的恶反而越多。

一切都是一个平衡体。

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但会在别处爆发。

被阻隔的负面情绪如果圣人没得到抒发,便会变形扭曲。

要么攻击自己,成为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失眠、抑郁等;或攻击其他人,一个平日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人,却对自己的家人和服务人员大发雷霆。

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士高人排行

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士高人排行

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士高人排行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

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而这些隐士也往往被人赞誉为真正的隐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

十大排行网(Top10.ph)现在就为大家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士高人,竹溪六逸、竹林七贤、商山四皓等悉数上榜。

十、“竹溪六逸”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九、陶弘景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

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八、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

七、“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

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六、严光东汉隐士严光(生卒年未详),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

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

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曾经放荡不羁,天性叛逆,却成为一代圣贤,他,曾经泛滥词章,错会圣人之意,却功成名就,他,不拘一格,立德立言立功,对于这么一个曾经的浪荡子弟,却最终能流传千古,开山立宗,成为一代圣人,致良知,行知合一,格物致知,心即理也,影响无数华夏儿女。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他是王阳明。

另一个他,是诸子百家之中最鹤立鸡群的门派纵横家的鼻祖,千百年来,是否有其人,众说纷纭。

谋略高深,踪影飘忽,隐于鬼谷,不争而与天下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弟子人人卓越,个个非凡,皆能立不世之功,他是纵横家的创立者——鬼谷子。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王阳明,厌恶鬼谷子,但却不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尊称——圣人。

王阳明自幼立志要做第一等事,做圣人,阳明心学更是成为后世显学,流传百年。

鬼谷子纵横捭阖,更以圣人之智,圣人之能让其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无不成为一代雄杰。

若论百家学派智慧,阿信佩服三人,分别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儒家集大成者荀子和新儒家心学开创者王阳明。

鬼谷子的思想虽主要以游说为主,但其实是权谋谋略学,修辞学的著作,其弟子中苏秦张仪为纵横家,孙膑庞涓为兵家,在战国,纵横家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有人说鬼谷子是道家之学,其实鬼谷子融合了道家,儒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的思想,以纵横捭阖为学派思想核心,为出世入世之学。

鬼谷子思想并非只能用于游说,其弟子孙膑也是兵家的翘楚。

荀子,思想深邃,首提人性本恶之说,其弟子韩非,李斯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对于荀子之言,博大精深,不敢妄加论断。

王阳明,新儒家心学的创立者,被称为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其创立的心学称为明朝中晚期的显学,徐阶,张居正,黄宗羲等人无不受其影响,其学说远传日本,朝鲜,甚至影响了明治维新时期西乡隆盛、広瀬武夫等人。

日本战神东乡平八郎的一句“一生伏首拜阳明”更是道出了阳明学的神奇。

那么有趣的问题出来了,心学难道不是学问吗?怎么能用来打仗呢?而实际上王阳明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下马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上马就可征战沙场,建立不世之功。

其江西剿匪,平叛宁王之乱,更被传为美谈。

通过这对比鬼谷子和王阳明,我们会发现,原来圣人并不是挂在墙上的,他们曾经都在各自的时代发挥了最大的能量。

鬼谷子纵横学可以游说诸侯,合纵连横,也可以成为带兵打仗,王阳明的心学可以开坛讲学,也可以征战沙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古人说的圣人其实是一样的,他们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他们的思维虽然有分歧,方向不同,但是圣人之道是一样的。

王阳明说,去人欲存天理,这点与理学高度相似。

格尽私欲就是天理,心即理也。

去除蒙蔽心之私欲,回归心之本然。

王阳明又说行知合一,行与知是一体,提出要想恢复良知本来面貌的前提就是行知合一。

所以才要致良知,并且王阳明认为心的纯度很重要。

人欲不除,则心不复明。

或许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可以说明问题。

心的本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

鬼谷子的命题是捭阖人心,纵横天下,作为权谋学的鼻祖,鬼谷子和荀子一样看到了人性本恶的特点,简而言之,鬼谷子看到了人性是自私的这个特征,加以利用,也就是“用私欲成天理”。

前面我们说了鬼谷子思维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那么会不会消化不良呢?答不会,因为鬼谷子看的是人,其次才是学说。

每一个学说都是在人的基础上建立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每个人的私欲不同,所以如果说是融合,不如说是利用。

比如儒家的一些人好名声,轻财货,法家的一些人好财货,轻交情等等,鬼谷子在用在扩大他们的私欲,而利用他们,而鬼谷子自己本人则是一个格尽私欲之人,就像棋手一般是一个理性人,输赢才是关键。

其实王阳明也说过,心存大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只要最终目的是好的,我心是光明的,其他并不重要。

王阳明在平叛宁王朱宸濠之时,用过假传圣旨的方法招募部队,这个事情上
我们发现,政治,道德,伦理,舆论,法律已经无法控制住他,他已经成为一个心体自由的人,一个心在纵横,人在驰骋的人。

若心无自由,心无光明,则无王阳明。

很多人读完《鬼谷子》,认为他是一个没有节操的人,居然利用人的私欲来成就自己的谋略,而其实鬼谷子在书中第一章第一段第一句就讲了“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鬼谷子已经把纵横家的目的说的再清楚明白不过,圣人就是帮众生指路,帮众生命物的人。

此时的鬼谷子是一个圣人,此时的鬼谷子的心已经达到无为之境,达到纵横之境,达到无为之境。

100个人的眼里有100个圣人,从某一点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和鬼谷子的纵横捭阖其实是一致的,一个是格除私欲,一个是利用私欲。

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实践家,而不是空谈家。

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不可能成为圣人。

但是我们有私欲,要想学好鬼谷子,那么前提就要行知合一,格物致知,去人欲存天理之后,心体光明之后,利用人的私欲,甚至是利用人性。

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后要说的,心之纵横!心自由才能真纵横,真纵横心比如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