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阅读理解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平阴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冬天随着一场寒凉的朔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春,渴望在一个漫漫长夜后的清晨,能有一树树(色彩斑驳/色彩斑斓)的春花降临人间,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
但随着冬日渐远,花开的惊喜依旧未能(如愿/如意),而我对春花的期待初忠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出走的仙子,挥袂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址,唯美而又持久。
春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春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春之明媚。
花开的时候,村庄就像____________ ,风姿绰约地(站/立)于大地之上;____________ ,辽阔的褴褛倏忽消隐在旷野深处。
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沧穹,旗帜一般引领着春天不断前行。
(1)文中划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隐遁初忠不改B . 遮蔽安谧静美C . 福址春之明媚D . 旷野广袤沧穹(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色彩斑驳如愿站B . 色彩斑斓如意站C . 色彩斑斓如愿立D . 色彩斑驳如意立(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位着了绣花长裙的女子春花瞬间把黛赭色的山峦覆盖B . 一位着了绣花长裙的女子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春花覆盖C . 一位女子着了绣花长裙春花瞬间把黛赭色的山峦覆盖D . 一位女子着了绣花长裙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春花覆盖二、语言运用 (共2题;共4分)2. (2分) (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圆满举办的消息不胫而走,业内人士予以充分关注。
B . 《哪吒》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新历史,导演也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2019-2020学年杭州市翠苑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杭州市翠苑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这就是士。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地位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他们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
其中《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公元前2世纪中叶,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因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尊奉孔子为圣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以及孔子后裔和孟子后裔,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或认为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或完全一致,简言之,即所谓的孔孟一家。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言基础及运用(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可与西方大片媲.(bì)美的震撼特效,契合民族感情、彰显国家精神的内容,使得《流浪地球》的票房能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dàng)期中独占鳌头。
B. 皎洁的月光爬上鎏.(liú)金宝顶,绵延的灯彩映出角楼的瑰.(guī)丽,绚烂的灯光秀把城楼照得璀璨——历经沧桑的故宫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
C. 把握中国思想文化的荦.(luò)荦大端,从中汲取精髓.(suí)并加以淬炼,一定能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丰厚底蕴和淋漓原气。
D. 没有甄别地乱用、滥用网络词语,将造成语言系统混.(hūn)乱,妨碍交流;对网络词语嗤之以鼻,摒.(bìng)弃不用,会削弱表达的时代性与鲜活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小题。
胡同,滥觞..于元,经八百余年传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脉搏,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亦是连.接.这座五朝古都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甲】《梦粱录》《东京梦华录》等书都没有胡同字样。
有一位好作奇论的专家认为这是汉语,古书里就有近似的读音。
他引经据典,做了考证。
我觉得未免穿凿附会....。
北京的小胡同是与巍峨的天安门,金碧辉煌的故宫,上百所高等学府和上百个大使馆交织在一起的。
【乙】“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您不论从哪条胡同里,要请出几位书画家、名角、票友、学者、教授,或者部长、将军,都不困难。
这里乃藏龙卧虎之地。
胡同里的房屋有一些是曾经很讲究的,但是随着岁月风雨的剥蚀..,现在大多数胡同已经成为“陋巷”。
胡同里是安静的。
【丙】偶尔有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来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响)”的声音,算命的盲人吹的短笛的声音,或卖硬面饽饽的苍老的吆唤——“硬面儿饽——阿饽!”。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语历史悠久且沿续至今,在世界各种语言中独树一帜,如果简单套用其它语言的相关理论来研究,难免会削.(xiāo)足适履,方枘.(ruì)圆凿。
B.果敢就是跳出自我设定的框.(kuàng)架,将举棋不定和优柔寡断从自己的人生字典中剔.(tī)除,但果敢不等于鲁莽,不贸然行事是其智慧所在。
C.“佛系”流行体现年轻人对锱.(zī)铢必较、非理性争执的反感;“确认过眼神”风靡.(mǐ)一时,反映了人们被海量信息裹挟时渴望斟别真伪的心理。
D.个人隐私被泄露倒.(dào)卖的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不法之徒受暴利驱使之外,公民信息保护意识淡薄、监管追惩.(chéng)乏力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宋朝是一个中华文化绚烂至极的朝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正)序》)。
相比唐朝在科技方面的不温不火,宋朝可以说奇峰突起,鹤立鸡群....。
作为宋代文化巅峰的代表,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乙】同时,这个朝代还诞生了另一位可与苏轼比肩..,在科技领域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沈括。
但沈括的历史评价比苏轼差远了。
【丙】在《宋史》中,沈括的传记并没有单独成篇,而是依附其堂侄沈遴、沈辽的关系才得以位入“列传”的。
该列传中,关于沈括的部分固然..有近2000字,而对沈括的科技研究,则是寥寥数语——“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浙江杭州市-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杭州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浙江杭州市-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杭州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本扉(fěi)页赫然粘贴着一张山水画,画面上山峦起伏,流水淙(cóng)淙,几间茅屋掩映在缥缈的雾霭中,若隐若现,犹如世外桃源。
B.不管是攀登上巅峰,还是徘徊(huái)于低谷,中国女排始终葆有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的精神,创造了足以标炳史册的卓(zhu ó)著战绩。
C要克服工作中自由散(sǎn)漫敷衍拖沓(tà)、推诿扯皮这些痼疾,必须制订并实施科学的考核制度,从根本上铲除它们滋生的土壤。
D.毋(wù)庸置疑,功利、僵化的阅读教学容易造成学生阅读的荒芜和贫瘠(jí),当务之急是改变心态,让学生多接受那些经典名著的熏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升、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高速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
可能有人会说,康熙大帝不是也极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吗?是的,他不止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还组织编写了《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
但是,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个人爱好阶段。
到了乾隆朝,乾隆帝在早期靠着祖宗的阴功,凭着自己的聪明,尚能开疆拓土,但到了中后期就沉湎于“文治武功”的颂扬声中朝政日趋腐败,其间爆发了四次农民起义。
【乙】此时,英国的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资本主义走向黄金时代;而大清帝国却正处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的危险境地,两者的发展状况已有了天壤之别。
可以说,“康乾盛世”的统治者们正是在纵向比较中产生了盲目乐观的自恋,夜郎自大。
杭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doc

杭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附加题总分得分同学们,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优良学风,祝大家取得优良成绩。
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憎恨(zēng)卡壳(qiǎ)摭拾(zh)威风凛凛(lǐn)B.桔梗(ji)溃脓(ku)皴裂(jūn)博闻强识(qing)C.毛坯(pī)恫吓(dng)旮旯(gā)如鲠在喉(gěng)D.悭吝(qiān)干瘪(biě)岿然(kuī)切肤之痛(qiē)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没有避讳“北漂”的经历,那时每天四处奔波,备尝艰辛,常常遭遇挫折,但他从不气馁,坚持追求梦想,终于迎来了展露头角的机会。
B.与人交往时要心胸宽广,对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要多包容,这样才能消除歧见与隔阂,增进了解,彼此融恰相处。
C.在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品味“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落寞惆怅,感受“蓦然回首”的怦然心动,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绯恻。
D.这部经济学家的皇皇巨著结构严谨,前后贯串,推理严密,数据翔实,提示了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的经济规律和生活法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仔细想一想,这究竟真的是过去人类历史所留下的阴影,还是人们杯弓蛇影的心理在作祟呢?B.在入学考试中,我反复捉摸最后一道题的解法,但始终没有头绪,不由得有些紧张,额上沁出汗珠,握笔的手微微颤抖。
C.南京市出台相关规定,今后有关南京发展的重大决策,不能靠“拍脑袋”,要做到“一言堂”,以此强化集体审议制度。
2019-2020学年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悔张桂清忍无可忍的关成山,在医院分诊台前猛然高喊起来:“什么三甲医院啊,纯粹蒙事儿……”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女士,噔噔噔跑来了:“先生,我是护士长,我跟您说啊,刘大夫路上撞车……”“撞车?撞死没有哇?”关成山一听这话,火更不打一处来了,“要是没撞死,赶紧派急救车去呀!”。
“您,怎么说话呢?”“我,我说的都是实话,没瞎说。
”关成山一指小护士,“她说刘大夫早就给人诊病了。
让我等,一直等到现在啦……”关成山如此发飙,也难怪。
不到凌晨五点,他就来这儿排队挂号了,为的是挂专家刘素珍的号;八点钟诊病,都八点五十了,仍没见她的人影儿;护士小柳呢,一直糊弄他。
这会儿,又听护士长说专家出了车祸,岂能不生气?护士长看看满脸通红的小柳,只好说:您挂的第一号是吧?给您转诊别的医生,也姓刘,也是专家……”“行。
”关成山不管这些,心说只要能瞧老伴儿的病就行。
电话铃忽然响了,护士长一接电话就愣了:“不用了,那……好吧。
”其实就在关成山大喊大叫那会儿,恰巧刘素珍大夫进来了,恰巧还就听见了“撞死没有哇”那句话,她头一低,抹着泪水匆匆走了。
护士长倒看得真切,心想别再激化矛盾了,所以建议关成山转诊别的医生——这个办法,也是缓和医患关系没办法的办法。
刘素珍大夫却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不用转诊。
护士长知道她的脾气,只好同意。
关成山一往里走,护士长赶紧给刘素珍打电话:“刘大夫,我已经跟那老先生说了转诊啦,将错就错得了。
您要一说实话,他又得怪我们编瞎话了……”关成山领着老伴儿,进了二号诊室,见女大夫容貌清秀,就是嘴的左侧长了颗痦子,眼睛还有点儿红。
当下,他心里就想:“有啥烦心事儿?”却没好意思张嘴问。
“您请坐,先说说病情吧。
”“我们那儿的医院,说她得了腔隙性脑梗死,头晕,还吐,让我们照了片子。
您是专家……”关成山随即把片子递给了刘大夫,他带着老伴儿来此,就为验证一下当地医院看得准不准。
浙江省2020届高三语文 月考分类汇编 古诗词鉴赏

浙江省2020届各地高三月考古诗词鉴赏专题集训(一)、(杭高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完成1-2题。
(7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3分)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4分)(二)、(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
(7分)寄黄几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
②蕲:求。
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此处的典故说明黄几复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
3. 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3分)4. 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
(4分)(三)、(慈溪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7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5.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
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3分)6.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四)、(东阳市南马高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7分)送友人出塞【吴伟业】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
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文字源远流长,古巴比伦的楔.(xiē)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都成了博物馆的遗迹,唯有汉字独竖一帜,在坊.(fāng)间沿用至今。
B.刷单是网购平台的潜.(qián)规则,卖家以佣.(yōng)金相诱,招募“刷手”,提高销量和好评率。
淘宝将对存在刷单行为的账号作出限制登陆的处理。
C. 近来宫斗剧风靡一时,颇受青睐。
剧中的勾心斗角、陷阱遍地、玄机暗藏、感情纠葛(gě)、权力倾轧(yà),既是剧情演绎的重点、看点,也是引发争论的焦点。
D.《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送上的一道“珍馐美馔.(zhuàn)”,它宛若一股荧屏清流,又似一朵阆苑仙葩.(pā),让人褪去浮躁喧嚣的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不知何时,“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无数家长奉之为圭臬。
究竟何为“富养”,怎么“富养”,“富养”的结果又如何,却没个定论。
有些家长以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慷慨解囊....、有求必应就是富养,这种想法未免狭隘。
【乙】“富养,不是物质上的极尽满足来撑起孩子自以为是的骄傲,”教育专家钱红指出:“真正的富养,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厚蓄滋养,是建立在父母理解孩子基础上的一种德育。
”【丙】如果想要培养出“绅士”“淑女”,父母应该给以..孩子精神财富——即爱、理解、尊重和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人。
孩子的品质会受到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如果生活在一个温馨、乐观的家庭氛围中,相信遇到再大的挫败,他也可以独力..经营自己的人生。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慷慨解囊B.给以C.耳濡目染D.独力3.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职称评审管理规定》指出:申报人员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职称的,予以撤销,记入诚信档案,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B.国际经贸体系的主导创建者美国,如今却擅自采取加征关税的单边主义措施,把国际经贸规则不放在眼里,这样的变脸表面上是任性行为,实质上就是霸权主义。
C.根据景区安全部署,杭州将制定应急管理预案,高度关注节庆活动场地的秩序,加强对游客聚集的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并实时发布景区承载量信息和高峰预警。
D.金庸的笔墨,关联了一代人的青春。
他的离世,让我们引发出对小说中那个虚虚实实的江湖、那种英雄肝胆的侠气、那份生死相许的柔情的无限怀想。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发明丝帛的国家。
丝帛,可以做衣裳穿,也可以写字画画。
“绘”和“画”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
“画”的本意是画直线,而“绘”才用彩色,“绘”字是丝字旁,可见是绘在丝帛上的。
丝帛质地软而薄,只能用软毫笔勾写线条,再加淡彩。
所以,中国画①。
西方没有丝帛,后来生产出一种亚麻布,十分粗糙,完全不能用毛笔以线条形式作画,只能用鬃刷蘸蛋清或油调和厚重的颜料半涂半堆地绘。
所以,西方油画发展为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日本、韩国、越南等东方国家距中国近,他们的画学的是中国画,用的也是中国的材料,即使他们有材料,最早也是从中国传去的。
所以,东西方绘画有根本的不同。
这首先是因为②,其次是因为③。
6.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1)(2)两个小题。
(6分)小王是电台宣传部的实习生,近期电台正在策划一个“关爱民工”的宣传短片,指导老师李老师让他写一段有关赞美民工的宣传语。
以下是小王写的初稿:“一座座高楼大厦,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筑起来的,那是城市形象最朴实厚重的底色;他们满腔的激情是城市文化最真挚深沉的心声,吟诵出一首首打工诗歌;全部的才智被他们用来书写着一篇篇创业故事,那是城市精神最鲜活清澈的源泉。
”(1)小王要把这段文字通过微信发送给指导老师,他该在这段文字前另加些什么内容使对话完整得体?(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回复小王:①将这一组散句改成整句,无需改变原意,可以适当增删个别词语。
②建议在语段的最末补上一句以“关爱民工”为主旨的公益宣传语,直接揭示主题,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你觉得小王可以怎么改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材料一:中国城乡居民安全感统计表(来源于《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报告》)材料二:我朋友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振宇的教导”。
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
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他又点开“在行”,“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
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听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刘刚这两年很焦虑。
我问刘刚:“你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刘刚一下说了三个原因:“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别人懂的东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
”刘刚的三个担心极具普遍性。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
但是要学些什么呢?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刘刚说,“我不知道怎么筛选有用的知识”。
这也是一个时间短缺的时代,刘刚说,“我不想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选择上”。
这更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刘刚说,“我希望短时间就能掌握某项技能”。
(摘选自拾遗著《抱歉,“知识付费”真治不了你的焦虑》)材料三:焦虑是一种活跃而矛盾的情绪,它可以分解为两个因素:一个是情绪层面的不安全感,这种人类正常的最具情感特质的因素,正是构成焦虑必不可少的特异因素,它是自卫本能的独有动力;还有一个是思维层面的不确定感,这是一种更偏认知的因素。
通常说来,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两相协调,遥相呼应。
那么,恐惧和焦虑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你走在大城市里某个以危险出名的街区,你或许会随时保持警惕:一丁点儿的动静都会惊得你一跳,你会不时地回头张望,不敢跟路过的人对视,等等。
你的这些反应是“焦虑反应”,因为你对危险有所预料。
但如果几个手拿棒球棍的陌生人朝着你跑过来,一边还把你指给他们的同伙,这种焦虑反应就会转变为“恐惧反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危险就在眼前。
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就像是一种内部的未知危险发出的信号,我们的意识感觉到了这种危险;而恐惧则相反,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是一种外部的确知危险。
焦虑体现的来自内部的求救信号发送给我们的“自我”,目的是让这个“自我”调动所有的内部资源来重建摇摇欲坠的秩序。
如果意识没能完成这个重建的任务,混乱就会继续,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持续的过度兴奋,也就是“不确定将来时的齿轮”。
焦虑由此而形成,直到这个危险得到确认和控制。
(摘编自【法】阿兰·布拉克尼耶著,欧瑜译《你好,焦虑分子!》)材料四:在人类的开初,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它是与我们的意图和渴望不可分割的部分。
它引导着想法和行为,通常会令我们做出自我保护的举动,并让我们幸免于令人不快的后果。
例如它让我们的种族在数千年的岁月中,通过战斗或逃跑的方式,躲过了猛兽的追击而得以存活下来。
从另一个积极的方面来看,焦虑还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能量源泉,它跟所有情绪一样,在人格中为很多的功能所用,它就像是促使人做出反应和采取行动的酵素。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在极度焦虑的人身上看到一种难以得到满足的好奇心,包括对他们自身的好奇。
焦虑启动的防御功能具有有益的意图,前提是,它们将个体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一个仍未解决的问题上,并带动个体尽最大可能对这种威胁进行自我评估和应对。
而如果焦虑变得持久而强烈,那么焦虑本身就会成为问题。
出于缓解那一刻不适的急迫需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地重新恢复平静。
而在心理无法更好地面对引发焦虑的情形时,心理就会在自身运转中做出让步,以防止系统的全盘崩溃。
这种让步可能成为抑郁症中的退缩,也可能是正视压力,或是通过强迫、恐惧症等症状的形成,通过性格发展的扭曲,对压力进行弥补。
(来源同材料三)7.下列对材料中有关“焦虑”和“恐惧”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焦虑由情绪层面的不安全感和思维层面的不确定感组成,是一种活跃而矛盾的情绪。
B.焦虑是人类的一种意图和渴望,它引导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使我们避免不快的后果。
C.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恐惧产生的原因是某种外部的确知危险,焦虑则如同内部的未知危险发出的信号。
D.恐惧和焦虑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如果长期沉溺在强烈的焦虑情绪中,就会带来心理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较材料一统计表中2013年和2017年的数据,可知这两年中城乡居民均在人生安全方面最不可能产生焦虑。
B.在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有一部分人既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某项技能,又没有时间和能力去筛选有用的知识,因此,他们选择“知识付费”的方式来缓解焦虑。
C.焦虑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因为一种持续的过度兴奋导致自我意识没能调动所有的内部资源来重建混乱的秩序、感知内部的未知危险。
D.焦虑可以是某些人能量的源泉,也可能导致某些人形成强迫、恐惧症等症状,扭曲其性格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焦虑启动的防御功能的有益意图。
9.根据材料一,试分析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在哪两个方面最容易产生焦虑,并结合上述材料给他们一些缓解焦虑的合理化建议。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初心张晓风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
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那时我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