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_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
幸福是什么

幸福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包括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体验和 情感满足。
幸福的特点
持久性
真正的幸福不只是一时的感受 ,而是一种持久的、相对稳定
的状态。
内源性
幸福不是由外部环境或外部因 素所决定,而是源于内心的感
受和体验。
发展性
幸福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过程,包括个人的成长、自我 实现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05
幸福的意义与价值
幸福的意义
个人价值观的体现
幸福是一种个人价值观的体现,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它代表了人们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和追求。
自我实现与成长
幸福是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积极状态,它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还反映了人们在 生活中的心态和态度。
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系
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联系
共享经历
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创造美好的 回忆,如旅行、聚会和共同参
加活动。
开放沟通
与家人和朋友建立开放和诚实的 沟通渠道,分享感受和想法。
支持网络
拥有一个支持自己的社区,可以在 需要帮助或支持时寻求帮助。
投身于有意义的事业和活动
1 2
个人目标
设定个人目标并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以增加 自我实现感和幸福感。
社会贡献
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 贡献,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3
平衡工作和生活
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以 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幸福感。
04
幸福的实践与体验
幸福的实践方式
01
家庭和睦
家庭是人们最重要的支持和安稳的来 源,幸福需要通过维护和睦的家庭关 系来实现。
心理学视角下什么是幸福的定义

心理学视角下什么是幸福的定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幸福”这个词被频繁提及,但对于它的确切定义,却似乎总是难以捉摸。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幸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多维度、复杂且个体化的体验。
首先,幸福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而是由一系列短暂的积极情绪和满足感所组成。
这些积极情绪包括喜悦、爱、自豪、宁静等等。
当我们经历了一件期待已久的事情,比如获得了理想的工作、完成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或者仅仅是与家人朋友共度了一个愉快的时光,我们会感受到瞬间的喜悦和满足,这就是幸福的一种表现。
然而,这种积极情绪往往是短暂的,新的挑战和问题可能很快会出现,取代之前的喜悦。
但正是这些短暂的幸福瞬间的积累,构成了我们对生活整体幸福的感知。
从心理需求的满足角度来看,幸福与个人需求的实现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这些需求依次得到满足时,人们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幸福。
例如,当我们有稳定的住所、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环境,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安心和幸福。
当我们拥有亲密的朋友、和谐的家庭关系,满足了社交需求,会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而当我们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或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潜力,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所体验到的幸福则更加深刻和持久。
再者,幸福也与个人的认知和心态息息相关。
同样的生活境遇,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幸福感。
这是因为我们对生活事件的解读和评价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感受。
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往往能够从困难和挫折中看到希望和机会,从而更容易体验到幸福。
相反,一个悲观消极的人,可能总是关注事情的负面,即使生活中充满了美好,也难以感受到幸福。
比如,面对工作中的一次失败,乐观的人会认为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而悲观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
此外,心理学家还发现,幸福与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幸福课》观后感(精选35篇)

认真看完⼀部作品以后,对⼈⽣或者事物⼀定产⽣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写观后感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幸福课》观后感(精选35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幸福课》观后感篇1 幸福是什么? 按专业的术语来说——幸福,是⼀种感受良好时的反应,⼀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理状态的主观情绪。
⽽在⼤部分⼈⼝中——幸福,是个⼈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是短暂的,是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
在看了“幸福课”的公开课视频后,我对幸福⼜有了新的定义——幸福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意义,只要做着令你快乐、使你投⼊、拥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幸福。
幸福并不是⼀种随机现象,⼀切都只是⾓度问题,对于相同的⼀件事,不同的⾓度,能产⽣不同的感受,所谓的幸福就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只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任何事,你就会感觉到快乐、感觉到幸福。
⽽我们要怎样才会拥有乐观呢? 如果想改变不好的事物,不妨想想这些事物的好处。
就好像当我们想改变⾃⼰的某些品质的时候,不妨换个⾓度想想——不想冷酷,但这说明我们严肃认真;不想太容易相信别⼈,但这说明我们善良;不想拥有罪恶感,但这说明我们有责任⼼。
养成良好的习惯。
成功的经验能增加⼈的⾃我效能,没有什么⽐成功本⾝对成功更好的催化剂,对⾃我的认识和感知使⼈们进⼊了良性的循环、并保持这个良性的循环,我们要先塑造习惯,才能让习惯改变我们。
制定⽬标。
制定⽬标可以让我们更快乐,因为我们在追求⾃⼰在意的事,还可以解决内在的⼼理冲突,如果我们有选择,那就是快乐的预⽰。
⼗九世纪的WilliamJames说,“我时常觉得定义⼀个⼈性格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找特定的⼼理,或道德态度,他们出现时,他觉得⾃⼰最为积极和活跃,在这种时刻,他内⼼有⼀个声⾳说,‘这就是真的我!’”当你按照你的⼈格⼒量⾏为时,你会觉得充满活⼒和动⼒。
运动与冥想。
实验表明,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培养⼈乐观、积极向上⽤于进取的精神;可以收获乐趣,找到信⼼,还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冥想不仅仅可以使⼈感觉舒畅,⼼情平和,还可以改善脑结构,实实在在地健脑,有实验表明,冥想者的⼤脑⽪层在⼀些地⽅⽐普通⼈更厚;除此之外,时常深呼吸,也能增加幸福感。
幸福学的知识点总结

幸福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文化和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在幸福学中,对幸福的定义通常包括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
主观感受是指个体的心理感受,包括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快乐感等;客观条件是指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包括健康、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等。
有学者将幸福定义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即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并且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感。
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1.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大脑神经活动、荷尔蒙分泌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幸福感的产生。
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情绪状况、人格特征、认知习惯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评估和应对方式,从而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等都会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4.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指个体的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与个体的财务满足感、消费满足感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
5.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不同文化对于幸福的定义和追求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幸福的感知和满足度。
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对于个体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幸福感的大小和稳定性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三、幸福感的测量幸福感的测量是幸福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目前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生理指标和行为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常见的正面和负面情感量表、满意度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等。
生理指标方面,通过大脑神经活动、荷尔蒙水平、心率变异性等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幸福感。
行为观察则可以通过个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行为来评估个体的幸福感。
四、幸福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幸福感与个体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幸福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例如幸福感较高的人更容易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更容易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幸福是什么-人生幸福的原理

幸福是什么-人生幸福的原理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可是高度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活得不幸福。
这是为什么?(1)不知幸福为何物;(2)不了解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
因为人类所作所为与幸福人生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幸福,但却总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一、何谓幸福人类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何为幸福。
所谓幸福究竟是一种客观实体?抑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幸福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实质,却努力地去追求幸福,岂非太盲目了?1、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通常人们以财富、地位、美满的婚姻、长寿、健康、美貌、事业成功、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等为幸福人生的实质,以为得到其中任何一种,便得到了人生的幸福。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幸福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
假如是的话:(1)幸福应该比较容易得到;(2)人类一旦得到某种“幸福实体”(如财富、地位等),就意味着得到幸福了,而事实不然;(3)有财富、地位的人多得很,他们未必过的幸福。
由此可见幸福并非某种客观的固定实体。
2、幸福是相对的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1)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
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在繁华的闹市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静的乡村为幸福。
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
(2)幸福从比较中产生: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不好,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会有幸福感;现在处境好,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就会觉得现在很幸福。
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
比如想想自己舒适的生活条件,再看看他人的贫穷,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
(3)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3、幸福由众多的幸福因素构成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得到幸福。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笔记

哈佛⼤学公开课《幸福课》笔记⽬录概述疫情在家,复学⽆望。
⼼中⽐较焦躁,就尝试学习了这门传闻中《幸福课》(),收获颇多。
学习的过程中,我详细记录了每⼀节课程的笔记,分享到这⾥,希望能给学习这门课的有⼀定的帮助。
PS:在使⽤的过程中建议边听课边记笔记,然后课程听完之后对照该笔记进⾏补充,这样想效率可能会更⾼。
第⼀讲什么是积极⼼理学哈佛 1504 号⼼理学课程:积极⼼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在象⽛塔及⼤众间构建桥梁。
伏尔泰:常识并不平常。
积极⼼理学的背景:是⼈本主义⼼理学的产物和衍⽣。
⼼理学的三⼤派系:第⼀势⼒是⾏为主义,认为⼈是⼀个⾏为集合。
第⼆势⼒是精神分析学,通过潜意识分析,决定如何改善⽣活。
第三势⼒是⼈本主义⼼理学,该理论认为不能只靠⾏为观察来改善⼈⽣,⼈是有精神、有灵魂的。
⼈本主义缺乏学术严谨性,但引⼊了很多精彩的理念,⽐如对幸福感的研究,乐观主义,善良,道德,美德,爱,两性关系,巅峰体验,⾃我实现,移情等。
如何解读信息⽐关注信息更重要。
成功与⾮常成功的区别:后者更⾃信(⾃我实现),且有好奇⼼(懂得找出问题,⽽不是找出答案)。
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的,⽽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和银⾏存款。
感恩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花时间经营爱情,休息,以及简化。
做减法⽐做加法让灵魂成长得更快。
罗丹⼼中的⼤卫。
凿去多余的东西,凿掉束缚,摆脱限制与阻碍。
视频演⽰:喜剧演员宋飞的栋笃笑(stand-up comedy)孩⼦们总是在说 wait up,stay up,⽽成年⼈总是在说 calm down,put it down,sit down第⼆讲为何研究积极⼼理学?⼈们对积极⼼理学的研究很少远远少于消极⼼理的研究,论⽂⽐例积极⼼理学:消极⼼理学 =21:1抑郁症⼈数越来越多培养⼈们积极的⼼态积极⼼理学定义:The aim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o catalyze a changein psychology from a preoccupation only with repairing the worqst things in life to wildling the best qualities in life。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后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节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 判断: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是传播通俗易懂且有助于大众的心理学经验。
(1分)错误2. 判断:练习时间是指在课堂中让学生完全休息放松的一小段时间。
(1分)错误3. 判断: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对于幸福感、巅峰体验等积极情绪进行了严谨的科学研究,造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1分)错误4. 判断:积极心理学的学习会给人带来情绪上颠覆式的体验来促进人的积极情绪的增长。
(1分)正确5. 判断: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对普遍人类本性的认识、不同文化中普遍的人类共性。
(1分)正确6. Tal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中与积极心理学理念相似的一句话是:(1分)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
C.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 天人一体,物我两忘。
7. 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是:(1分)A.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B. 爱德华·桑代克C. 马丁·塞利格曼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哈佛幸福课第二讲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1. 判断:当前心理研究更注重研究消极情绪与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只研究人的积极情绪,降低心理学消极方面相关研究在学术中的地位。
(1分)A. 正确B. 错误2. 判断:2004年发表的《哈佛克里姆森》一文指出47%的哈佛学生在过去一年,经历过无法正常生活学习的抑郁期,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对消极情绪的研究比重。
(1分)A. 正确B. 错误3. 判断:适应力是一种现象,特征是积极适应的模式,即使是面对非常不利或危险的环境。
(1分)A. 正确B. 错误4. 判断:承认自己的弱点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看来是一种不乐观的,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自我认知。
(1分)A. 正确B. 错误5. 判断:积极心理学中的“意义感”完全是从帮助他人的利社会行为中获得的。
(1分)A. 正确B. 错误6. “巴士上的小孩实验“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反映的心理学规律是:(1分)A. 人的注意发展规律B. 人的逻辑顺序C. 视觉处理和大脑成像的关系D. 人的问题关注与处理意识哈佛幸福课第三讲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1. 以下哪种观点符合视频中MarvaCollins的执教理念?(1分)A. 怎样才能让学生远离毒品和犯罪?B. 为什么有很多学生中途辍学?C. 如何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D. 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2. 以下哪种理论观点是Nathaniel Branden提出的?(1分)A. 神经官能症B. 心理免疫系统C. 疾病模型D. 知觉过滤模型3. 下列有关心理学家Lykken和Tellegen做的双胞胎研究,说法错误误的一项是:(1分)A. 研究正确象选取的是同卵双胞胎。
(完整版)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

(完整版)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笔记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2)第二课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3)第三课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么? (5)第四课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6)第五课环境的力量 (7)第六课乐观主义 (9)第七课逆境还是机遇 (11)第八课感激 (13)第九课积极情绪(上) (16)第九课积极情绪(下) (17)第十课如何去改变 (18)第十一课养成良好习惯 (20)第十二课写日记 (23)第十三课面对压力 (24)第十四课过犹不及 (27)第十五课完美主义 (29)第十六课享受过程学习 (31)第十七课运动与冥想 (33)第十八课睡眠、触摸和爱情的重要性 (34)第十九课如何让爱情天荒地老 (36)第二十课幸福与幽默学习 (38)第二十一课爱情和自尊 (41)第二十二课自尊与自我实现 (43)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1.学术论文的平均读者是7个人,其中包括作者的妈妈。
2.关于积极笔记:1)上课的时候,学会记积极笔记(acitve notes)而不是消极笔记;2)记笔记的方式是:将自己投入(engaging)进去。
3)如何应用:把记下来的笔记告诉分享给他人,更重要的是思考我如何将这些东西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关于time-in 和time-out:a)我们现在的时间大多花在time-out,花在look into yourself 的 time-in 太少了。
b)time-in和沉默(silence)有很大关系,沉默/安静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修身等等方面非常重要;c)3)《the courage to teach》中说道:“语言信息的交流并不是教与学的全部,we eductatewith silence as well。
Silence gives changes to reflect what we said and heard.Silence is a media of learing deepest thogh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课第三讲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早上好,同学们。
今天是本学期正式开学的第一天,很高兴在这看到你们。
我只想说几句话,还有向进修学院的同学们打声招呼。
上次我们向新西兰的同学问好,今天轮到爱尔兰的同学了。
现在先说这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分组问题。
你们明天会收到Sean Achor的邮件,你们填好各自的想加入的小组,我们本周会分好小组,选择你最想加入的组非常重要。
下周我们就开始。
还记得上节课的问题吗,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我提到了三个原因,为何我们把它作为独立的研究而不是简单地“研究一下幸福和爱情”,不像一贯人们所做的那样?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是为了改变,现在的21比1这个比率,每有一项关于抑郁或焦虑的研究,就有21项——对不起,应该是每有一项关于快乐或幸福的研究,就有21项关于抑郁或焦虑的研究。
我们想稍微改变这个比率,我提过三个原因关于为什么要改变这个比率。
尽管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抑郁,而焦虑就像是全球性流行病,遍布美国,中国,澳大利亚,英国所有大学——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我们该改变那比率,做更多“积极研究”,或者说,集中研究可行的事。
原因在于,我们之前讨论完的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很重要,无论它是不是我们的研究问题,或我们为自己所问的,或为我们的伴侣问的,如果我们只问同一类问题,或只是问“有哪些不如意的事?出什么问题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因为成长环境而堕落?”如果我们只问了这些问题,就会错过现实中很重要的部分,像你们在练习中没看到公车上的孩子一样——你们大多数人都没看到——如果我们也问积极问题,那就会出现新的可能性,新的探索,就像他们对研究学者所问的一样。
不再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堕落?”而问“那些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为什么有些人能成功,即使成长环境恶劣?”我们会以Marva Collins的故事为例——她的例子很典型,能说明很多观点这些观点会贯穿我们整节课——Marva Collins所做的就是帮助她的学生从消极的受害者——你是成长环境的受害者,是你的家庭教育,邻里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受害者……诸如此类的,从消极的受害者变成积极的作用者。
是的,那很困难,艰辛,不公平,但这是你自己的责任,没人会来帮你,能否改变自己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
但她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人生,现在还在这么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看看芝加哥学院体制,Marva Collins就在那体制下执教,还是那个老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学校,留得久一点?如何让他们在10或12岁后还留在学校,让他们远离街头帮派,让他们远离毒品和犯罪?”“如何使他们安全地留在学校?”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还不只如此, Marva Collins重新定义这个问题,她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这问题改变了一切,因为她看到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她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品德,潜能,优点,品德,能力,这些是其他老师没看到的。
因为他们没提出这个问题,打个比方,他们只会问,“你在屏幕上看到多少个几何图案?”他们完全忽略了车上的孩子,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潜能。
如果我们看不见学生的潜能,不去栽培它,它就会枯萎而死。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类潜能都因此而被磨灭——无论在哪,这都是大部分人类潜能的遭遇。
人与人之间,很多团体中,很多大学里或人们自己,这些潜能都因被忽视而磨灭。
疑问引起改变,因此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提出积极心理学的问题很重要,也就是“健康创成”的问题:“健康源于什么?成功源于什么?,幸福源于什么?”这是第一个原因。
而第二个原因是——在谈第二个原因时如果Marva Collins今天在场,那她会问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在于自身和家人中栽培伟大的种子,如何在在社区和团体中栽培伟大的种子,在国家和世界中呢?”当我们提出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会看到之前没看到的潜能。
第二个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原因,研究可行的事和,研究快乐,人际关系,幸福的原因,是因为幸福不会因为驱除了忧愁而自动增长,幸福与忧愁,快乐与紧张,精神病与抑郁,都有很大的内在联系。
要快乐并不容易,如果我们感觉很压抑或焦虑,就是说他们必然是有关联的。
然而,单单摆脱焦虑与压抑并不会,使我们快乐——这一点算是传统的常识,是很多从业的心理学家会了解的一点常识,“摆脱抑郁,一切都会变好的”,事实并非如此。
解释这一点的一个例子是,享受美食的能力,美味大餐,如果我们消化不良,那很难享受美食,因此我们得先治好消化不良,然而,治好消化不良,不保证我们就能享受美食,要享受美味大餐,就得出去吃,只是治愈消化不良远远不够,还要做好下一步的事。
可以从多方面来看我们的经验,在心理连续谱上看有效心理经验,有时候会跌倒0以下,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积极或愉快的经历,分别在0与正值之间。
紧张,愤怒,焦虑,压抑,精神病,这些消极和痛苦的方面,幸福,满足,愉悦,兴奋,快乐,属于另一方面,也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方面,再强调一次,摆脱消极,不能保证我们变得积极,因此早在19世纪40年代,梭罗认为,大多数人都活在沉默的压抑中,这是没错的;但平克弗洛伊德说过,“人们在舒适地麻木”,舒适地麻木,还不止如此,我们要怎样摆脱这种“舒适地麻木”?要怎样摆脱”沉默的压抑”,得到振奋,快乐,幸福?为了达到这目的,我们需用心经营这些情感因素——再说一次,幸福不会自动出现,并不是没有痛苦就能感到幸福。
因此我们才需要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本质上就是健康模型,健康本源学。
健康,生理,心理,情感之源是什么?我们如何让人们从智力上,情感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人格上全面发展?我们如何让他们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帮他们摆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根据该模型,我们在许多层面上都走了极端,第一个层次:我们是否重视缺点,也就是疾病模型所说的我们要摆脱的缺点。
或者说,我们是否专注于优点?当你问别人这个问题,盖洛普组织做了这项研究,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无论是在日本,中国,美国或欧洲,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要成功,注重自己的缺点比优点更重要——大错特错,那些同样注重自己优点的人,改变那个比率的人,更注重优点的人,不仅更开心,从长远来看他们也更成功。
这同样适用于领导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至少注重优点的程度要和注重缺点一样多,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自身,我们最注重的是克服缺点,还是培养才能?我们擅长什么,并是否取得了进步?个人或组织的自然倾向是什么,我们是否更注重自己的自然倾向?注重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幸福,如果我们是较为积极的话,我们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如何摆脱痛苦的经历,或积极寻找快乐?如何摆脱悲伤?还是遵循宣言(独立宣言)行事,追求幸福?举个例,下面的两种人看起来非常相似,某人可能每周工作80小时,他习惯逃避,逃避家事,逃避处理私事;但他看起来却和下面这种人一样,她每周工作80小时,对工作,充满热情,表面看来他们一样,但他们的内心感觉很不同。
一种是疾病模型,让我们逃避不如意的事;另一种是健康模型,让我们追求激情,追求喜欢做的事。
对疾病模型而言,最优水平是零,我们都平平安安,别受伤就好了——再说一次,免受伤害是非常重要的,摆脱抑郁非常重要,但依健康模式来看,这是不够的;让我们超越那种程度,让我们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因为理想状态并不只是放松,它是创造性的紧张状态——我们会谈到它,会读到相关的文章——当我们”沉迷”之时,那就是我们感到兴奋,为所做之事着迷的状态,那样大大超越了“舒适地麻木”。
事实上,在那种状态下会有点不舒适,那是在我们舒适区之外的,可算是我们的延伸地带,不是会让人受伤的恐慌地带,而是延伸地带,其中有兴奋,还有点紧张,还可能会有成长。
所以,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去哪?你要追求什么?你想逃避愉悦吗?想逃避痛苦吗?你想逃避不快乐吗?还是你想追求幸福和快乐?你更注重你的不足之处,或缺点吗?还是更注重优点?什么是最有利的选择?什么是理想状态?有无形的障碍,零点吗?还是可以继续,寻找到更多的刺激,享受,激情?有一些关于健康模型的可怕说法——因为没有界线,如今它的使用程度,也远比疾病模型少——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有更多的研究是关于如何摆脱抑郁,如何发展自己的优点。
但幸运的是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大量的学者致力于研究这些观点,它意义非凡——因为今天你们会看到整个学期的概览——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质量,达到正值。
这还不是全部,我说过有三个原因,关键在于我们侧重点,侧重点创造现实,快乐并不只是对不快乐的否定。
积极心理学之所以重要的第三个原因是,积极心理学领域,还有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领域,不仅让我们从零点上升到正值,积极心理学还帮助我们处理消极情绪,帮助我们处理焦虑不安,处理抑郁和痛苦的经历及情感问题。
当我们培养出积极性,我们本质上是自我防御的——我解释一下,过去10年多时间的研究发现,处理我们不断增加的抑郁病例个体的抑郁或焦虑,最有效方法是不要直接专注于抑郁和焦虑,这点也很重要。
事实证明,处理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积极性和个人优点,培育激情,提出这种问题“我人生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毕业后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追求更多快乐,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成功。
更重要的是,我将“更成功”称之为”终极货币”,正如快乐货币和幸福货币一样。
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付疾病,一是积极心理学方法,它指的是疾病相当于不健康,相对地,健康等于没疾病,我们想一下疾病模式。
疾病模式是,“我们感到不适是因为生病了”,听到吗?我们病了是因为我们在生病,真的很深奥,你们可能要好好想一下这句话,可能要给点时间大家消化这话。
我重新说一遍,如果治好病,就会变得健康,这是个传统的模型,把病治好,就会变得健康。
这很好,积极心理学模型略有不同,它说的是,”你生病了,是因为你还不够健康,因为你不去追求那些让你健康的东西”,什么使你健康?这我之前已谈过,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人生的目的,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具备这些,疾病就会趁虚而入。
两种模型,健康模型和疾病模型的差异,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这是Abraham Maslow所说的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描述的是人能变成怎样,或是他该变成怎样,从生理上来说就是是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地成长和发展。
人类和个人的潜能已经消失,世界逐渐缩小,意识也是,能力也被抑制。
”我来解释一下这话的意思,他是说,我们正在生病,是因为我们没有尽力做好我们本该做到的事,我们没做到自我实现,没做到该做的,我们削弱自身力量,因此才会生病,才会不适,这和疾病模型所说的有很大不同。
“好,你不舒服,那就治病去吧”,他说的是“不,你不舒服,要注重健康,加强你的健康,因为你病了,因为你没有注重健康”,他将这称为“个人成长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