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丁腈手套废水处理方法与工艺
如何深度处理腈纶废水

如何深度处理腈纶废水腈纶,又称聚丙烯腈纤维,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由于具有耐光、抗菌、保暖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加工、装饰品生产和新材料的制备等领域[1].目前,国内腈纶厂多采用以丙烯腈原料的干法或湿法工艺生产腈纶产品,其废水主要为腈纶聚合废水和丙烯腈废水.其中,腈纶聚合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成分复杂,并且含有大量的无机盐、难降解有机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处理难度大[2].相比而言,丙烯腈废水污染负荷较低,废水可生物降解性较好.国内腈纶厂多采用将两种废水混合后再进行A/O生化处理的方法,但由于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较多,导致工艺处理出水COD和NH+4-N浓度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3,4].目前,对腈纶废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化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方面[5,6,7].研究表明,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对腈纶聚合废水进行分质强化预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8,9],以Fenton氧化预处理干法腈纶聚合废水为例,处理后废水COD可由1200 mg ·L-1降至600 mg ·L-1左右,污染负荷和生物毒性大幅降低,废水可生化性明显提高[10].物化预处理虽然可以改善废水的水质和可生物降解性,但处理后的出水仍需进一步的生化处理,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或回用.此外,腈纶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氮和氨氮的去除也需要由生化处理过程来完成,这就要求生化处理工艺必须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membrane bioreactor,SBMBR)是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与膜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11],不但具有传统SBR工艺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而且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反应器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能有效提高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具有良好的出水水质[12,13,14,15].本研究以Fenton氧化预处理后的腈纶聚合废水和丙烯腈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SBMBR 对废水的处理效能,优化了工艺运行条件,并采用PCR-DGGE及克隆技术分析了不同运行阶段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确定了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主导微生物,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腈纶废水的生化处理效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水试验所用的腈纶聚合废水和丙烯腈废水取自东北某石化厂,首先将聚合废水采用Fenton氧化预处理[10],处理后废水平均COD由1091 mg ·L-1降至560 mg ·L-1,BOD5/COD 由0.32升高至0.69,然后将预处理后的聚合废水按1 ∶1的比例与丙烯腈废水混合,混合后废水COD为450~600 mg ·L-1,HN+4-N为50~80 mg ·L-1,TN为140~200 mg ·L-1, pH值6.5~8.0.模拟丙烯腈废水采用葡萄糖、硫酸铵等配制,同时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液,其COD 为340~470 mg ·L-1,HN+4-N为30~60 mg ·L-1.1.2 试验装置与运行条件SBMBR反应器有效容积为30 L,内置3片聚偏氟乙烯平板膜元件(SINAP-10-PVDF),单片有效膜面积为0.1 m2,膜孔径0.1 μm.反应器采用周期运行的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实现缺氧/好氧的交替运行,曝气量为600 L ·h-1.反应器在进入缺氧阶段后的前5 min内完成进水,在好氧阶段的最后60 min时采用间歇式抽吸出水(抽10 min/停2 min)的方式排水,每个周期出水5.0 L,体积交换比为1 ∶6. SBMBR的运行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反应器内温度控制在30℃±1℃.接种污泥取自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初始活性污泥浓度约为3000 mg ·L-1.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 1 试验装置示意反应器采用逐渐增加实际废水比例的方式运行,根据运行条件和进水水质的不同,整个运行期可以分为9个阶段,各阶段污泥样品分别标记为S1~S9.反应器的运行条件见表 1.表 1 SBMBR不同阶段的运行条件1.3 分析方法1.3.1 生化指标COD、 NH+4-N、 NO-3-N、 TN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16]; pH值采用pH计(OHAUS Starter 3C,美国奥豪斯)测定. 1.3.2 PCR-DGGE采用离心式DNA快速提取试剂盒(Qiagen,美国)提取细菌的总DNA,采用细菌通用引物8F-GC、 518R对总细菌16S rDNA进行PCR扩增.PCR反应采用50.0 μL的反应体系,其组分包括:5.0 μL的10×PCR buffer,4.0 μL的dNTP Mixture(各2.5 mmol ·L-1),1.0 μL 的引物338F(20.0 μmol ·L-1),1.0 μL的引物534R(20.0 μmol ·L-1),0.25 μL的TaKaRa rTaq(5 U ·μL-1),以及2.5 ng的DNA模板.PCR反应条件如下:94℃预变性10.0 min,94℃变性1.0 min,55℃退火1.0 min,72℃延伸1.5 min(每个循环温度降低0.1℃),共循环30次,最后在72℃条件下延伸10.0 min. DGGE在D-code系统(Bio-Rad,美国)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8.0%,变性剂浓度梯度范围为30.0%~60.0%,电泳电压为150 V,温度为60℃,在1×TAE缓冲溶液中电泳420 min,然后采用硝酸银进行染色,利用凝胶成像系统(Bio-Rad,Gel-Doc XR,美国)进行观察、拍照. 1.3.3 克隆测序选择DGGE胶板上含有目的DNA的条带,用灭菌后的手术刀切下并迅速转移至离心管中,用灭菌后的刀片将胶块压碎,加入30.0 μL ddH2O在4℃条件下溶解24 h,在5000 r ·min-1转速下离心5.0 min,取5.0 μL上清液为模板,采用总细菌引物8F-GC和518R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采用1.5%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回收产物,用QIAquick PCR纯化试剂盒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并送至北京宝杰罗生物工程公司进行16S rDNA片段序列测定. 1.3.4 DGGE图谱统计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征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其计算公式如下[17]:式中,Pi=ni/N; ni为第i个条带的强度; N为所有条带强度总和. 2 结果与讨论 2.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 2.1.1 连续运行效果SBMBR不同运行阶段对COD、 NH+4-N和TN的去除效果见表 2.在反应器的启动阶段(Ⅰ、Ⅱ、Ⅲ和Ⅳ),随着聚合废水比例(10%、 20%、 40%和50%)的逐渐增加,COD平均去除率由第I阶段的95.5%降低到第Ⅳ阶段的87.2%,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由第Ⅰ阶段的95.9%、72.7%分别降至48.8%、 60.0%.NH+4-N出水平均浓度由0.8 mg ·L-1升至17.5 mg ·L-1,这主要是由于废水中的碱度不足,导致硝化反应产生大量的酸,SBMBR反应器内混合液pH值降至6.0以下,使得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出水NH+4-N浓度升高[18,19].在第Ⅴ和Ⅵ阶段,SBMBR进水仍采用1 ∶1的聚合废水和模拟丙烯腈废水,并向进水中投加0.5 g ·L-1的碳酸氢钠以增加废水的碱度.由表 2可以看出,在第Ⅵ阶段,进水NH+4-N的浓度升至65.3 mg ·L-1,但出水NH+4-N浓度却降至0.9 mg ·L-1左右,NH+4-N平均去除率迅速升高至98.6%,此时COD的去除率仍然保持在86.0%左右.这说明在SBMBR处理腈纶废水的过程中,碱度是限制NH+4-N硝化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从第89 d开始,SBMBR进水完全采用实际废水,聚合废水与丙烯腈废水的比例为1 ∶1.在第Ⅶ阶段,反应器进出水COD平均浓度分别为450.3 mg ·L-1和129.2 mg ·L-1,COD平均去除率由86.3%降至71.1%,但NH+4-N去除率仍保持在97.5%以上.这说明在丙烯腈废水中存在部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导致出水COD略有升高,但SBMBR仍然保持较高的NH+4-N去除效率.根据周期试验的优化结果,从第99d开始,调整每个运行周期内厌氧好氧的时间为90 min和150 min.在第Ⅷ阶段,出水COD和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7.3 mg ·L-1和1.7 mg ·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7%和98.0%,但TN的平均去除率仅为47.4%,这主要是由于进水C/N比过低、微生物缺乏足够的碳源导致的.在第Ⅸ阶段,往进水中投加葡萄糖增加碳源,进水COD浓度增加至598.2 mg ·L-1,而出水COD浓度则降至105.1 mg ·L-1,NH+4-N浓度则降至1.0 mg ·L-1以下,COD、 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 98.7%和74.6%,出水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表 2 SBMBR在不同运行阶段的主要参数同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相比,SBMBR系统对废水COD的去除率更高,这主要归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长期的厌氧/好氧交替环境驯化出适应腈纶废水特性的微生物种群,这些微生物能够有效利用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0]; 另一方面,SBMBR系统膜分离及膜表面的泥饼有很强的过滤分离能力,能有效滤除废水中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和微生物体[21,22],保证了SBMBR系统优良且稳定的出水水质.此外,反应器运行期间平板式膜组件表现出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膜通量为16.7 L ·(m2 ·h)-1,MLSS在6000~6500 mg ·L-1之间,曝气量为10.0 L ·min-1的运行条件下,前60 d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基本上保持在7.5 kPa左右,此后开始逐渐升高,第87 d的时候TMP达到27.0 kPa,超过了25.0 kPa 的清洗临界值,取出膜组件采用物理清洗后TMP恢复至8.0 kPa左右,在之后运行的40 d时间里,TMP没有出现明显的升高. 2.1.2 周期试验序批式生物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的方式在反应器运行中实现缺氧/好氧的交替循环,最终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去除,因此,合理的运行周期不仅可以提高生化系统的处理效果,还能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23].在反应器运行的Ⅰ到Ⅶ阶段,SBMBR的周期运行方式为60 min缺氧/300 min好氧,该条件下单个运行周期内COD、 NH+4-N、 NO-3-N的变化如图 2(a)所示,可以看出,COD的降解和NO-3-N的去除主要发生的缺氧搅拌期(0~60 min),这是因为在缺氧条件下,异养型的反硝化细菌以废水中有机物为营养物质,通过反硝化过程实现N的去除[24].此外,在缺氧搅拌过程中,系统中NH+4-N的浓度逐渐升高,这主要是废水中有机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向NH+4-N转化导致的.在好氧阶段(60~360 min),经过约90 min的曝气,NH+4-N浓度迅速降低至1.0 mg ·L-1左右,NO-3-N的浓度逐渐升高并在在曝气210 min左右时基本达到最大并稳定.为了提高反应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减少过度曝气带来的能耗损失,从第99 d开始,调整SBMBR的运行周期为90 min缺氧/150 min好氧,由图2(b)可以看出,在该运行条件下,COD和NH+4-N都能够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得到有效的去除,出水可以稳定达标排放.图 2 COD、NH4+-N和NO3--N浓度在周期试验中的变化2.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2.2.1 总细菌的DGGE图谱反应器运行各阶段污泥样品总细菌的DGGE指纹图谱见图 3.从中可以看出,在反应器连续运行的9个阶段,各阶段污泥样品的电泳条带数目、条带强度和条带迁移速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SBMBR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演替变化.在反应器运行的初始阶段(Ⅰ和Ⅱ),污泥的培养驯化还未完成,污泥样品的条带数目较少,说明微生物种群结构较为简单.随着实际废水比例的不断增加和污泥的驯化,污泥样品的条带数目开始逐渐增多,条带分布也较为均匀,说明微生物种群组成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反应器的稳定性也在不断增强.从S7开始,由于采用了实际丙烯腈废水代替之前的模拟废水,进水水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微生物种群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部分菌种(如18和20)的条带强度略有降低,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条带(如7、 14和19),说明不适应进水水质的微生物群落优势度降低,降解实际废水中污染物的新菌群逐步建立并形成为优势菌种.S9样品泳道中条带较为丰富、均匀度较好,说明反应器经过一个阶段的运行后,微生物群落逐渐丰富并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图 3 SBMBR污泥总细菌的DGGE指纹图谱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作聚类分析,结果如图 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9个样品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分成3大族群,样品1、 2为一个族群,样品3、 4、 5为一个族群,样品6、 7、 8、 9为一个较大的族群,这说明随着反应器运行条件的不同和进水水质的变化,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完全采用实际废水处理后,污泥样品的群落结构与之前采用部分模拟废水时的群落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图 4 SBMBR中细菌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2.2.2 总细菌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征总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见图 5.在S1~S4,随着聚合废水比例的逐渐增加,在废水特征污染物的选择作用下,一些不适应聚合废水的微生物生长处于劣势,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下降,而随着新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建立和微生物对水质和外部环境的逐渐适应,细菌种类和数量又开始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上升,在S4时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从S5开始,由于调整了进水碱度和pH,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出现小幅降低,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S5~S9),反应器pH值始终维持在7.5~8.5之间,进水的水质也基本趋于稳定,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比较适宜,新的微生物种群结构逐渐建立,S9的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达到了最大.图 5 SBMBR微生物多样性指数2.2.3 优势菌种的鉴定对DGGE指纹图谱的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USA)数据库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各微生物的同源性及种属,检测到的微生物及其相关信息如表 3所示.经比对鉴定,在SBMBR的9个污泥样品中共检测到22种微生物,其相似度大多在98%以上,其中属于变形菌Proteobacterium的微生物有12种,分别属于α纲(5种)和γ纲(7种),其余10种属于未分类的Bacterium.在反应器运行不同阶段,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强度和优势菌种也在不断变化,各菌种的功能也不尽相同.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S2-42(条带7)和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AS_bH9(条带14)主要与氨氮的硝化过程有关[25];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 27F(条带8)主要与醇类物质的降解过程有关[26]; Uncultured Hyphomicrobiaceae bacterium(条带15)检出于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与甲苯的降解过程有密切的关系[27].另外,根据GenBank数据库描述,Sphingomonas sp. EMBS051(条带10)发现于染料废水的生物降解过程中,与废水中大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过程有关; 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PAE-49(条带18)与氨氮的硝化过程有关; 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WT14H7(条带19)和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WT14H9(条带20)发现于吡啶的堆肥降解过程中,可能与腈纶废水中某些类似含氮杂环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有关.表 3 SBMBR中优势菌条带测序结果在处理实际腈纶废水的最后3个阶段,反应器内优势微生物主要有: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F49 (FJ230895.1)、 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S2-42 (JF503089.1)、Sphingomonas sp. EMBS051 (JX233782.1)、 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AS_bH9(JQ413643.1)、 Uncultured Hyphomicrobiaceae bacterium (EU266796.1)、 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PAE-49 (JX875908.1)、 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WT14H7(JX283544.1),这7种微生物在降解腈纶废水污染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保证生化处理单元效果和反应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这些微生物多为未培养的微生物,且腈纶废水的污染物组成十分复杂,要具体了解这些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功能,以及它们与特定污染物降解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 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处理方案

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一次性手套的需求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在国内,一次性丁腈手套生产的行业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而丁腈手套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并且在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化合物,铝离子以及硝酸银等污染物质。
由于目前水污染问题是当下关注的焦点之一,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处理非常关键。
丁腈手套废水产生来源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有手摸、酸洗、碱洗、刷模、凝固剂、干燥、热水沥滤、氯水浸渍、脱模等工序。
酸洗过程中使用的硝酸会导致废水中含有较难处理的总氮,传统的丁腈生产废水处理,只能降低污水排放的氨氮和COD浓度,但整体处理效果不佳。
针对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处理问题,湛清环保基于活性污泥法优化开发IDN-BMP处理工艺,该工艺拥有三大核心技术:(1)超累积生物床(2)富增微生物(3)高效脱气搅拌。
丁腈手套废水成分复杂,有很多的处理难点,传统反硝化容积负荷仅为0.1kg/m3.d,废水处理达标率低,IDN-BMP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苏州湛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昆山高新区,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污染治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行业经验,并首次提出了“工业废水专科环境医院”的创新模式!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与完善的实验设施,并且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形成了针对“氮、磷、重金属”三大类特征污染物的完整技术体系。
已累计申请专利40余项,为表面处理、精细化工、医药农药、光伏锂
电等多个工业领域的上百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典型客户包括陶氏化学、松下电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尚德太阳能、新华制药、蓝帆化工等。
丁腈橡胶污水处理的工艺及设备改进

物去除率分别达到: 拉开粉 I7 %、 O e>3 % 、S > 0 C D r 0 S I 38 % 。 由此 确 定 出水水 质具 体指 标见 表 4 0 。
表 4 设 计出水水 质
投资仅为传统澄清池的 14~ / ; / 18 2 采用 溶气 气 浮法 , ) 溶气 水 中 的含 氧 量 可达 过
F ( H) , e O ,具有 吸 附凝 聚效果 。 催 化 氧化 是利 用 氧化 剂 和 催 化剂 的作 用 , 发 诱
电解与催化氧化为主的联合工艺对丁腈硬胶废水进
行处理。
混凝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 体去粘 附废水 中的污染物 , 使其密度小于水而上浮 到 水 面上 实现 固液 和液 液分 离 的过 程 。 目前 混凝 气 浮法普遍采用溶气气浮 , 溶气气浮法是使空气在一 定 压力 下 溶 于水 中并 达 到饱 和状 态 , 后 再 使 废 水 然 压力突然降低 , 时溶解 于水 中的空气便以微小气 这 泡 的形 式从 水 中放 出 , 这 种 方 法 产 生 的 气 泡 直 径 用 为 2 10u 并且可 以人为控制气泡与废水接触 O一 0 p m, 时间, 因而 净化 效 果 比其 他方 法好 , 用范 围广泛 。 应 混凝气浮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
作 用下 进 一 步 氧 化 有 机 物 , 高 废 水 的 可 生 化 性 。 提
业化 , 操作简单 。
2 5 流 程说 明 .
催化剂 和氧化剂通过计量泵分别加人, 开始反应 ; 反 应初期 , 废水与药剂通过循环泵充分混合 ; 反应结束 后 , 加入 碱 液将催 化 氧化 的酸 性 出水 调 节 到 中性 再 ( p 值 60~ . ) 然 后 处理 后 的 出水 排 人 橡 胶 即 H . 70 ,
腈纶废水处理工艺

序号项目丙烯腈装置腈纶装置聚合溶剂回收纺丝32 p H值 6.81 4-5 6-12 6-83 BOD5( mg/l) 480 1033 180 116 总悬浮物(TSS)( mg/l) 120 343 36 117 总氮(TN)( mg/l) 0 250 120 208 氨氮(NH3-N)( mg/l) 150 0 0 09 硫氰酸钠(NaSCN)( mg/l) 40 360 4012 氰化物(Cyanide)( mg/l) 5 3 0.6 0.113 硫化物(SulpHate)( mg/l) 1365 90 11814 氯化物(Chloride)( mg/l) 899 30 14污染物种类进水*(mg/L)出水(mg/L)去除量(mg/L)去除率(%)COD cr1323 100 1223 92.4 BOD5449 50 399 88.9NH3-N** 138 25 113 81.9氰化物 2.6 0.5 2.1 80.8段和不同的污染物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处理,达到高效、经济、合理。
由于污水的组成复杂,本工程采用化学法进行预处理,采用生物法进行主体处理,采用生物物理法进行后续处理,最终达到采用较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实现处理出水达标的目的。
预处理系统:为了排除高浓度及毒性的冲击,在预处理系统中必须设置事故池。
在含氰污水中主要防治氰根浓度的冲击问题,一般情况下未经含氰污水驯化后的微生物对氰根的承受能力为1~2 mg/L,经含氰污水驯化后的微生物对氰根的承受能力为3~5 mg/L。
当污水中的氰根含量大于5 mg/L时,微生物将产生中毒,在生化反应池中活性污泥会产生离散、上浮现象,微生物失去活性,出水水质恶化。
由于丙烯腈、腈纶生产污水中氰根浓度一般小于5 mg/L,当生产系统出现故障或某工程的操作失误会造成生产污水中氰根含量大于5 mg/L时,处理系统将这一现象视为事故状态。
预处理中将事故状态的高浓度含氰污水排入事故池,采用小流量逐步排出的方法,再进入处理系统。
丁腈手套生产工艺学习记录

丁腈手套生产工艺学习记录丁腈手套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手套,具有耐酸碱、耐油脂、防滑耐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
下面是我对丁腈手套生产工艺的学习记录。
1.原材料准备:丁腈手套的主要原材料是丁腈乳液和助剂,还有一些纺织品作为手套的内衬。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足够的原材料,并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乳液调制:乳液是丁腈手套的基础材料,其成分包括丁腈橡胶、乳化剂、稳定剂、乳化剂等。
乳液调制的关键是调整好各种成分的配比,以及控制好调和时间和温度,使乳液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手套成型:成型是丁腈手套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首先将乳液倒入手套模具中,然后通过烘干、硫化等工艺,使乳液凝固成型,形成手套的外形。
手套的成型还需要注意手套的厚度、长度等尺寸参数,以及手套表面的纹理设计。
4.硫化处理:硫化是丁腈手套成型后的最后一个工艺环节。
硫化的目的是使手套中的橡胶分子交联,增加手套的强度和耐磨性。
硫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手套的硫化程度符合要求。
5.检验质量:在手套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质量检验。
包括对原材料的检验、乳液的检验、成型手套的检验等。
主要检查手套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手套的物理性能等。
6.包装和运输:生产出合格的丁腈手套后,需要进行包装和运输。
手套的包装要求美观,便于储存和运输,并且要标注好产品的品牌、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以上是我对丁腈手套生产工艺的学习记录。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丁腈手套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掌握多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技巧。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控制质量,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丁腈手套。
丁腈橡胶废水处理方法

采用电絮凝法对丁腈橡胶废水[化学需氧量(COD)为800 mg/L,pH值为7~8]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在电压为20 V,反应时间为25 min,极板间距为1 cm的最佳电解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1%。
关键词:电絮凝法, 丁腈橡胶,废水随着电化学学科和电力工程的发展,电化学处理技术的成本降低,现已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废水处理方法[1]。
该方法的实质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电解作用,除去水中污染物,或将有毒排放物转化为无毒、低毒物质。
该方法已在电镀、含油、印染、制革、钻井、造纸等工业废水。
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电絮凝法除具有电絮凝作用外, 还包括电化学氧化和还原、电气浮等作用[9]。
此外, 电絮凝法在去除化学需氧量( COD)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
本工作采用该方法处理丁腈橡胶废水, 研究了pH值、电解槽电压、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 1 原材料实验用废水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产生的丁腈橡胶废水, 其COD为800 mg/L, pH 值为7~ 8。
1. 2 实验方法取一定量的丁腈橡胶废水于烧杯中, 将极板插入其中, 调整好极板间距并通电, 进行电絮凝实验。
待反应结束后, 静置30 m in后取上清液,根据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COD。
1. 3 分析仪器DH 1716- 7 A型直流稳压稳流电源,负极为石墨板( 7 cm 4 cm ), 正极为铁板( 7 cm 4 cm)。
根据文献[ 10]的方法,在美国H anna公司制造的pH 211型酸度计上,测定废水的pH 值。
2 结果与讨论2. 1 pH值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无阀滤池在丁腈橡胶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进入, 胶 粒 被截 留在石 英砂 滤 料 表 面 , 污 水 从 底 部 流
出 。控 制 滤 料 上 部 的 水 位 在 1 0 mn . 避 免 水 流 冲 滤
料层 , 保 证滤 料层 表 面 的静 强恒 定 。稳定 f ‘ 水 处
量, 记 录 砂 滤 器 从 歼 始 进 水 到 污 水 从 顶部 溢 流 【 J 1 t 所
4.0 mi l l 。
D一 砂 粒 直径 妙 层 孔 钤 图 1 滤 料 孔 径 模 型 示 意
成 龙 . 2 O l O年毕 业 r 卅I 大学化学 T 程专业 , 硕 , 现 在 中 阳石 油 兰州 化 分 公 司合 成 橡 胶 厂 从 事 环 保 管 理 【 ‘ 作。通信地址 : I I 宵、 州I l J ¨ t
D O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3 1 5 8 . 2 0 1 6 . 0 6 . 0 0 6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3 1 5 8 ( 2 0 1 6 ) 0 6 O 0 1 8 0 3
0 引 言
底去 除 , 成 为丁腈 橡胶 污水 处理 过 程 中 的一 个技 术 难 题 。通过 查 阅大量 文 献发 现 , 无 阀滤 池是 絮 凝法 处 理 废水 中常用 的设 备 , 其 反 冲洗效 果 的好 坏 直 接影 响 过
滤 能 力 和 山 水 水 质 。 兰 州 石 化 公 司 通 过 小 试 实 验
的时 间 , 观 察胶 粒 存 滤 层 表 的 板 结 程 度 、 胶 粒 进 入 砂 层 的深度 和 滤料反 冲洗 效 果 。
2 滤 料 粒 径 的确 定
研 究结 果 表 明 , 大粒 径滤 料 能 承受 较 高 的水 J J 负 荷, 可 降 低 反 洗 频 率 。 通 过 对 像 胶 胶 粒 进 行 筛 分 实
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处理方案

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处理方案
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一次性手套的需求量突飞猛进的增长,在国内,一次性丁腈手套生产的行业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而丁腈手套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并且在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化合物,铝离子以及硝酸银等污染物质。
由于目前水污染问题是当下关注的焦点之一,丁腈手套废水的处理非常关键。
丁腈手套废水产生来源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有手摸、酸洗、碱洗、刷模、凝固剂、干燥、热水沥滤、氯水浸渍、脱模等工序。
尤其酸洗过程会导致废水较难处理,传统的丁腈生产污水处理,只能降低污水排放的氨氮和COD浓度,而对整体水质处理达标的效果不佳。
针对丁腈手套生产废水的处理问题,湛清基于活性污泥法优化开发IDN-BMP富增集成装备,该装备拥有三大核心技术:(1)超累积生物床(2)富增微生物(3)高效脱气搅拌
丁腈手套废水成分复杂,有很多的处理难点,传统反硝化容积负荷仅为0.1kg/m3.d,废水处理达标率低,IDN-BMP废水处理富增集成装备具有以下优势:
项目传统处理方法IDN-BMP集成装备
处理负荷0.1kg/m3.d 0.3~0.5kg/m3.d
占地要求高低,传统的1/5-1/3
稳定性受进水冲击出水稳定
安装要求
停机检修,淤泥清
理
不停机操作
投资成本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国内外对丁腈手套的需求量剧增,在丁腈手套生产企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响应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倡导,丁腈手套废水处理问题备受关注。
丁腈手套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手模清洗、沥滤水、冷却模具、胶料浸渍、设备及地面冲洗”等工序。
丁腈手套是以丁腈乳胶为原材料,丁腈乳胶由丁二烯、丙烯腈经乳液聚合而成,其中主要工艺手模清洗烘干,主要产生硝酸洗、氢氧化钠洗、清水洗等废水;凝固剂浸渍:含硝酸钙,其余水和脱模剂。
这两道工序会产生大量的含硝酸废水,丁腈手套废水处理是目前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之一。
一次性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具有高可生化性、低氨氮、低磷等特点,为了有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常常用A2O工艺对其进行生化处理,这种方法的处理效果不佳,无法彻底达标。
湛清环保针对丁腈手套废水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BMP改造工艺,该装备有超累积生物床、富增微生物、高效脱气搅拌三大核心技术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处理方式,废水处理效率提升了3~5倍。
某丁腈手套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生产废水
调节池
曝气
一级气浮沉淀二级气浮二级沉淀
BMP工艺
水解酸化
原有工艺
达标排放
原有工艺新增工艺
多介质
过滤
改造
BMP工艺
苏州湛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昆山高新区,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污染治理的国家高新
技术企业。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行业经验,并首次提出了“工业废水专科环境医院”的创新模式!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与完善的实验设施,并且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形成了针对“氮、磷、重金属”三大类特征污染物的完整技术体系。
已累计申请专利40余项,为表面处理、精细化工、医药农药、光伏锂电等多个工业领域的上百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典型客户包括陶氏化学、松下电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尚德太阳能、新华制药、蓝帆化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