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课件:第十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诊医学课件4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1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机制,可能由感染、创伤等引起。
2
免疫介导机制
免疫介导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些机制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 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3
氧化应激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氧自由基产生增加,使多种细胞损伤,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 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呼吸性 酸中毒等。
循环系统
心搏骤停、心律失常、休克、 低血压等。
肾功能
少尿、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 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评估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 能、气体分析等。
影像学检查
如X线胸片、超声、CT等可以帮 助评估器官功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
寻找和处理病因
及早诊断和处理导致多器官 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如 感染、创伤等。
支持性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稳定、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治疗器官功能障碍
根据不同器官的损伤特点, 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后和预防
1 预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后与病因、病情 严重程度、治疗措施等因素有关。
2 预防
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键是预防和 及早处理导致其发生的病因,加强监测和治 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原因
1 感染
2 创伤
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 毒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严重创伤如大面积烧伤、 重度外伤等可引起机体炎 症反应和免疫功能损害, 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综合征的发生。
急诊医学课件-4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恢复期
患者所见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可 能会出现PTSD,应在心理方面加 以关注。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2个或2个以上器官在其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具有生理能力异常(MODS)
实验室检查
应行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检查等。
有明确的诱因
如创伤复苏、严重感染、急性胰腺炎、颅脑外伤、手术等
治疗原则及手段
1
病因治疗
全身性感染
感染性休克不仅可以引起循环衰竭而且还会引 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手术、创伤和缺血再灌注
手术、创伤和缺血再灌注都可以引起急性肾功 能不全,后者是由于函数性肾缺血造成的肾小 管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及分型
急性期
病情危重,呼吸急促,发绀,意 识深度障碍。
亚急性期
患者病容好转,但反复轻重,表 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消 化道出血等。
急诊医学课件-4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各 种重症疾病所共有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所反映的是机体极度应激状态 下的多个器官的损伤及功能紊乱。预防 MODS 的发生及控制 MODS 变为 MOF 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并发症预防
肝功能损害
肝脏是 MODS 中较早出现的器 官之一。肝功能衰竭是 MODS 的最常见终末之一。严格控制 药物剂量和频度,避免给予具 有肝毒性药物。
肾功能损害
积极维护有效循环量,注意肾 脏灌注。合理输液,避免高胶 体渗透压溶液过多使用,避免 应用肾毒性药物和过度输注输 液而导致肾脏充血。
消化系统损伤
积极控制感染、纠正低氧血症、及时清除潴留毒素及局部病变的处理
急诊医学知识PPT课件

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 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 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 血为宜。
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时,用止 血带或布条等物品在伤口近心
端结扎,阻断血流而止血。
包扎技术
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颈部、腕部、额 部等处的包扎。
螺旋包扎法
适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 大的部位,如上臂、大
鉴别诊断
0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
性胆囊炎等。
询问病史
02 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
。
体格检查
03 注意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异常
表现。
实验室检查
04 血常规、尿常规、淀粉酶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超声等。
05
治疗策略
06 针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解
痉止痛等。
意识障碍患者评估与处理
评估意识水平
A(开放气道)
清理患者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气 道。
B(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鼻子,对患者口部吹气,吹气后松开鼻子,让患 者呼气。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开启AED
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 声音的提示操作。
贴电极片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 皮肤上,通常一个贴在右上胸
吸道通畅,避免二次损伤。
CHAPTER 05
心肺复苏术(CPR)及AED使用
心肺复苏术(CPR)原理及步骤
原理
通过胸外按压形成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C(胸外按压)
在患者胸骨下半部进行有力、快速的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分,深度至少5cm。
急诊医学课件(PPT 131页)

医保政策引导
自费病人不急不看,农村87%自费 低水平医保,城32.14%/农63.13%(北青报12.28) 急诊可报销
协和急诊:2003比2000急诊量增40%
22
社会需要急诊医学
老龄化与带病生存的中国社会人群
前十位死因与医院急诊
心脑血管病31.7% COPD呼衰 14.9% 自杀 4.4% TB 2.8% 肝硬化 2% —肿瘤 19.8% —意外伤害 7.1% —肺炎 3.5% —其他感染 2.5% —围产期 2%
30
明确的专业领域和病源
Acutely ill or injured persons who appear either on site pre-hospitally or in the Emergency area in a hospital
所有因急性发病、急性恶化或急性创伤 需要医务帮助的人
对交通意外急救结果的分析 对心源性猝死的重视
3
在探讨中发展
美国 60年代—侧重于创伤与中毒
欧洲
中国
70年代—侧重于与创伤与疾病
80年代—侧重于疾病与创伤
4
美国模式—将病人接到医院来
有统一的呼救电话911 有多个派送中心:分别属于州、县、市、私人、 消防队等 急救车为法定紧急车辆 有急救直升机 急救车或急救直升机上有不同层次的急救医士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统一记录表格 急救车与派送中心以及基地医院有直接通讯联系, 急救医士可以直接接受前往医院的医生的指导
院前,含灾害、战争 院内,含急诊及其他区域内
31
EM专业范围
腹部及胃肠疾病 心血管疾病 皮肤疾患 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内分泌、代谢营养性疾病 头颈部疾患 婴幼儿及儿童期疾病
急诊医学课件 4第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各种严重疾病或损伤的基础上,患者出现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以至于需要引起重视的综合征。这种疾病对急 诊医生和重症监护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它。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 制
炎症反应
血液生化指标
包括丙氨酸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尿素、肌酐等 多个指标异常。
休克状态
包括低血压、发绀、时序性呼吸困难、意识障碍、 多发点出血、伴发感染等。
诊断标准
符合感染、心肺脓毒症、急性脑损伤等疾病的诊 断标准,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和策 略
1
生命支持和器官支持
包括血流动力学稳定、氧代谢改善、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抗感染等治疗。
标志物发展、实用流行病学研究、 治疗方式比较等方向。
结论和要点
诊断标准严格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 标准并不宽松,临床需要大量 的检验、检查等配合诊断。
多学科合作
诊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 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 多学科专家紧密合作。
加强监测与干预
及早发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征的发生、发展趋势与风险, 并且进一步加强治疗干预,可 以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的危害。
2
炎症调控和感染控制
包括炎症反应调节、感染控制、免疫力改善等治疗。
3
维护器官功能
包括营养支持、调节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等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后和并发症
• 在治疗过程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常常会并发多种疾病,如多重器官感染、出血等。 • 预后难以确定,常常与原发病因、类型和程度以及治疗措施等相关。 • 大量研究表明,在 ICU 中欧美最新数据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和研究 进展
急诊医学课件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理生理特点
02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风暴
炎症反应与MODS的关系
炎症反应失控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抗外来物质或微生物的防御反应,免疫应答的调控异常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免疫系统调控异常
T淋巴细胞是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者,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衡,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过程,与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功能有关,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病例三: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表现
创伤部位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
治疗策略
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同时采取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同时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性通气
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
液体治疗
01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体液潴留。
肾脏支持
肾脏替代治疗
02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药物治疗
03
使用肾保护药物,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减轻肾脏负担。
02
遗留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久或不可逆的器官功能障碍,需长期治疗和康复。
预防策略及措施
加强医疗管理
提高急诊医生的诊疗水平,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减少误诊和漏诊。
建立完善的康复体系
对遗留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长期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预防感染、创伤等病因的宣传教育。
急诊急救PPT课件

• 1979 年美国医学会批准急诊医学为医学专 科 • 1982年美国医学毕业教育委员会批准急诊 医学住院医生训练计划 • 1983 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 “城市医院急 诊科建立方案
• 1986 年召开我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 ,同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学会
二、如何理解急诊急救临床工作特殊性
急救护理学范畴 ----抢险救灾
寻找并救护伤员 检伤分类 现场急救 运输和疏散伤员
急救护理学范畴 ----战地救护
指在野外情况下,对大批伤员实施紧急救护 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对伤员进行通气、止血、 包扎、固定和转运的知识和技能。
急诊急救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 1、应具备的条件:人员、设备(通讯、运 输、 急救),简要的抢救记录。 • 2、院前急救的任务 • 3、院前急救特点及内容
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
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人人掌握的基本功,通 过长期的模拟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具体包括两 大类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心肺复苏有三项, 涉及到创伤急救有四项,它们分别是
(1)基础生命支持(BLS): 有关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 能共有3项技术 —— a. 徒手心肺复苏CAB b. 电击除颤(及心电图识别) c. 复苏药物(及气管插管)
• 5、为公众提供急救医学常识 • 6、为急救医学教育和危重症抢救进行基础 与临床的研究 • 7、为预防保健提出建议与咨询 • 8、参与有关交通、劳动安全防范医学工作
危重病急救医学病种范畴
⑪心跳呼吸骤停 ⑫各种类型休克 ⑬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⑭急性冠脉综合征 ⑮急性心力衰竭 ⑯严重心律失常 ⑰高血压危象 ⑱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 ⑲重症胰腺炎 ⑳消化道大出血 ⑴严重创伤、多发伤 ⑵重症哮喘 ⑶重大、高危手术 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⑸内分泌危象 ⑹脓毒症 ⑺急性中毒 ⑻MODS/MOF ⑼溺水、电击伤 ⑽其他需入住ICU的患者如器官移植等。
2024版急诊ppt课件课件完整版

2024急诊ppt 课件课件完整版contents •急诊概述与重要性•常见急危重症识别与处理•创伤与操作并发症应对策略•急性中毒与药物过敏反应救治措施•感染性疾病在急诊中应对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急诊概述与重要性01CATALOGUE急诊定义及功能定义:急诊医学是研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急性创伤的功能一门临床医学专业,旨在为急性疾病和创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快速评估和处理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医疗服务协调多学科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救治开展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急诊在医疗体系中地位急诊医学是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窗口和前沿阵地。
急诊科室通常作为医院的第一道关口,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创伤患者。
急诊科室的救治能力和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实力和服务水平。
国外急诊发展急诊医学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
发达国家的急诊科室通常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及专业的急诊医师和护士团队。
•在国外,急诊医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专业,有专门的学术组织和培训体系。
01国内急诊发展02我国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急诊医疗网络。
03国内大型医院的急诊科室通常具备较高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但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的急诊救治能力仍有待提高。
04我国正在加强急诊医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急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常见急危重症识别与处理02CATALOGUE脑卒中识别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处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同时尽快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识别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处理措施包括立即休息、吸氧、给予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并及时转运至医院。
高血压急症识别症状包括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等,处理措施包括迅速降压、控制心率、减轻心脏负荷等,同时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概述 Summy
※ MODS区别其他疾病致功能衰竭特点
4、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呈序贯特点 5、器官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程度不相一致 6、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
一 概述 Summy
※ MODS区别其他疾病致功能衰竭特点
7、器官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是可逆的 8、病理上缺乏病理特异性 9、休克、感染、创伤等是其主要病因
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 原发病
全身病变
第一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定义 definition
• 是指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 激反应过度,
• 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 程的临床综合征
一、病理生理机制
• 新的器官病变与之前的疾病是否有关? • 如果有关系,为什么?
第十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定义 definition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指 在多种急性致 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 上,相继引发 2个或 2 个以上器 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 障碍
有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24h出血量>400ml,或不能耐受食物,或消化道坏死
2
R
> 20 次/分 PaCO2<32mmHg
3
HR
>90次/分
4
WBC
>12×109/L <4×109/L或 未成熟粒细胞 >0.10
SIRS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临床状态
三、SIRS治疗
• 去除诱因 • 病因治疗 • 清除节抗炎症介质和免疫调理 • 对症支持 • 中药治疗
第二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二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 • 从原发损伤到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时
间间隔 • 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 高动力型循环(CO↑,R↓). • 高代谢:自噬代谢. • 氧利用障碍
二 临床表现
分类 • 原发性MODS
• 继发性MODS
二 临床表现
MODS分型 • 单相速发型 • 双相迟发型 • 反复型
二 临床表现
肾脏 肝脏
胃肠道
血液系统 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
※ 三、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收缩压<90mmHg,持续1h以上,或循环需要药物支持维持稳定
急性起病,PaO2/FiO2≤200(已用或未用PEEP),X线胸片见双肺浸润, PCWP≤18mmHg,或无左房压升高的证据
血Cr >177μmol/L伴有少尿或多尿,或需要血液透析 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血清转氨酶在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或
▲(三) 发病机制
感染、创伤、休克 内毒素、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肠道细菌移位
中性、单核、巨噬C激活 炎症介质大量释放
器官组织细胞广泛损伤
▲(三) 发病机制
• 肺功能障碍
• 肺是最易受到损伤的器官 ①血内的有害物质容易阻留在肺 ②肺泡巨噬细胞、炎性细胞释放出种种血管活性物 质和炎症介质,损伤肺组织
• 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 • 肺组织缺血和活化的炎性介质引起肺泡II型细胞代
一 概述 Summy ※ MODS需排除的情况
1、器官功能障碍致的相邻器官并发症 2、多种病因作用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3、全身疾病的 终末期如恶性肿瘤、SLE等
※ (二) 病因 Etiology
① 严重感染 ② 休克 ③ 心肺复苏术后 ④ 严重创伤 ⑤ 大手术
⑥严重烧(烫、冻)伤 ⑦ 挤压综合征 ⑧ 重症胰腺炎 ⑨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 一 概述 Summy
(一)概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指 在多种急性致 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 上,相继引发 2个或 2 个以上器 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 障碍
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 概述 Summy
※ MODS区别其他疾病致功能衰竭特点
1、病前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或相对稳定 2、不是原发病因直接损害的器官,而远隔器官 3、有一定间隔,常超过24小时,多者为数日
谢障碍
• 内皮细胞损伤将影响肺血管的调节功能 • 肺微血管循环障碍和血栓栓塞
▲(三) 发病机制
肾功能障碍
• 是由于肾的血流灌注不足,以及 毒素与活化的炎性细胞和介质所 直接引起的组织损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发病机制
胃肠道功能障碍
• 胃肠道被喻为体内“没有引流的脓腔”( undrained abscess)并且是永远也无法引流 干净的脓腔
• 胃肠道是MODS的“始动器”(motor) •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细菌移位 • 胃粘膜损害、应激性溃疡和肠缺血
▲(三) 发病机制
肝功能障碍
创伤、休克、全身性感染→肝血流↓→ 肝线粒体氧化还原电位↓→肝细胞、 枯否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四) 预后
MODS是创伤及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 症。死亡率极高,死亡人数可占整个 ICU死亡人数的50%以上。在当今外 科ICU病人的死亡原因中,MODS排 位第一。
• 循环系统 • 呼吸系统 • 肾脏 • 胃肠道 • 肝脏 • 代谢 • 中枢神经系统 • 血液系统
三 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各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 各自的标准,比较共同的有如下方面:
• 完整的MODS诊断依据:
• 诱发因素
•
十
• 全身炎症反应失常(SIRS或CARS)
•十
• 多器官功能障碍
器官或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一)、SIRS发病机制 • 炎症细胞激活 • 炎症介质释放 • 免疫功能失调 • 病理生理效应
一、病理生理机制
(二)、SIRS发展阶段 • 局部反应期 • 全身炎症反应启动期 • 严重全身反应期 • 过渡免疫抑制期 • 免疫功能紊乱期
二、临床特点及诊断
1
T
>38℃ 或 <36℃
SIRS 诊断标准
诱发MODS主要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复苏不充分或延迟 持续存在感染\炎 症灶 年龄>55岁 嗜酒 大量反复输血 长期禁食
糖皮质激素过 糖尿病 外科手术意外事故 高血糖、高血纳 高乳酸血症
▲(三) 发病机制---假说
① 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② 炎症反应失控------主要因素 ③ 肠道屏障功能破坏 ④ 细菌毒素 ⑤ 二次打击或双相预激 ⑥ 基因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