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八单元测试

1、在20世纪音乐领域活跃的作曲家中,很多人不仅擅长音乐,也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特别是美国作曲家埃德加瓦雷兹,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成就颇丰;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表现自然科技成果或者其他微观世界现象的音乐艺术作品,如霍尔斯特的《行星》。这说明20世纪的音乐()

A.借助于科学技术获得新发展

B.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科技创新的成果

C.表达形式完全依赖科技产品

D.创作内容更加注重反映社会的变迁

2、《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作者有意用外观散乱的结构来显示他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荒谬和混乱,同时调动其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使读者在凄然的笑声之后去回味,去思索。下列作品与其创作流派一致的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人间喜剧》

C.《安徒生童话》

D.《等待戈多》

3、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据此可知,《消失的足迹》应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黑色幽默”

D.魔幻现实主义

4、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劫难后的某一文学流派是浪漫主义的死敌,它是现实主义的承继者和突破者,是一场反叛运动。该流派()

A.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B.力求真实再现现实生活

C.带有很浓烈的神话色彩

D.以喜剧形式表达严肃主题

5、1952年,美国电影《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2009年,《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这些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美国放弃了敌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C.中国实力增强影响美国对华认识

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6、“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理性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与材料中艺术风格相似的文学作品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老人与海》

C.《自由引导人民》

D.《人间喜剧》

7、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B.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8、进入21世纪,中国的高行健(现已入法国籍)和莫言都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的作品如《灵山》等有较多的20世纪爱尔兰作家风格,而莫言的《红高粱》等“东北高密

乡作品”写抗战等现实,有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分析、感觉、幻觉、时空颠倒等,更多的是魔幻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据此可知,莫言作品的风格应与()相似

A.《等待戈多》

B.《人间喜剧》

C.《百年孤独》

D.《巴黎圣母院》

9、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民主主义情感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民族主义情怀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10、马克思认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做的还多;他们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与材料所述相关的作品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西风颂》

C.《大卫科波非尔》D.《苹果车》

11、某作品描写了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一个完整时期,向世界控告腐蚀人们良心的金钱的罪恶,它所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具有哲学的深度和历史真实感。该作品应是()A.《巴黎圣母院》B.《雾都孤儿》

C.《百年孤独》D.《人间喜剧》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述了1942年苏军准尉华斯科夫带领五位女战士阻击德军侵略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该作品旨在()

A.讴歌人性的伟大B.宣扬女性解放思想

C.再现战争的创伤D.表达反战和平思想

13、“他的钢琴音乐注重对人内心的细腻刻画,显现出自由、抒情的特点,在他短暂的31年生命中创作了1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下列项中,属于他创作的是()

A.《小夜曲》B.《天鹅湖》

C.《睡美人》D.《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

14、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着国家统一、消灭农奴制、民族独立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音乐领域,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的音乐作品。这一文化现象表明了()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B.文学艺术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

C.音乐家们典型的爱国主义情怀D.欧洲各国之间冲突与矛盾升级

15、这一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一文学”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雨果《悲惨世界》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

司汤达的《红与黑》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经历与最终失败,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他认为金钱有三大罪恶:毁灭人性、败坏良心;毁灭爱情、败坏家庭;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材料二2012年,瑞典诺贝尔委员会给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为:莫言“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获奖传递出了一些很清晰的信号。第一,在“比较灵活的”非自然科学奖项中,中国人获奖的密度在增加,无论是“刺激”中国的,还是“正常的”,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第二,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者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环球时报:诺贝尔奖不可能永远拒绝中国主流》

(1)根据材料一,用史实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今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贝尔奖不可能永远拒绝中国主流”的理由。

答案:1、A

[ 解析 ]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自然科学、太空、宇宙的抽象的科学概念的普及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音乐创作,使其借助科学技术获得了新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艺术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并非全面客观地反映科技创新的成果,B选项错误;C选项中“完全依赖”一词表述绝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社会变迁的内容,D选项错误。故选A。

2、D

[ 解析 ]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发表于1961年的著名反战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诗体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亨利希·海涅重要的政治讽刺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故B项错误;《安徒生童话》属于童话故事类型,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反战题材小说,故D项正确。3、D

[ 解析 ]

由“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仆,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可以分析出《消失的足迹>借助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来描写现实的世界,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故D项正确。浪漫主义主要是对现实不满,富有想象力等,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主要是揭露现实的丑恶,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没有以嘲讽的态度描写周围的事物,故C项错误。

4、D

[ 解析 ]

根据材料“某一文学流派是浪漫主义的死敌,它是现实主义的承继者和突破者”可知是二战后的荒诞派文学,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故选D;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B是现实主义,排除;C属于神魔文学,排除。

5、C

[ 解析 ]

材料体现的是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抹黑中国到21世纪认同中国,这主要和中国对外开放,综合国力提高有关,C正确;A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6、A

[ 解析 ]

由材料“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理性国家完全破产了”可知,材料谈论的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浪漫主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选A;《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排除B;《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但它是绘画作品,而非文学作品,排除C;《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D。

7、D

[ 解析 ]

本题考查了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A项属于影响,不是背景分析,故排除;题意内容与民权运动无关,没有体现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不是自我调节,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所以物质生活丰富,根据“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可知传统信仰的缺失,故选D。

8、C

[ 解析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言作品“写抗战等现实”、“有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分析”、“更多的是魔幻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等特点,在创作风格上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百年孤独》相似,C项正确;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和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在创作风格上,均与莫言的作品不同,ABD三项错误。

9、A

[ 解析 ]

根据材料中的“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把这一页撕掉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法国大革命洗礼的贝多芬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对拿破仑称帝非常失望。故答案为A 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贝多芬是对拿破仑称帝感到失望,与民族主义情怀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0、C

[ 解析 ]

材料信息“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他们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体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色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

《大卫?科波非尔》符合题意,故C正确;《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作品,故AB错误;《苹果车》完成于1928年,此时马克思已经去世,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

11、D

[ 解析 ]

《人间喜剧》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描写了法国社会现实,批判了拜金主义,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D项正确;《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A项错误;《雾都孤儿》和《百年孤独》是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C两项错误。

12、D

[ 解析 ]

材料中故事的背景是苏联卫国战争,以女战士的牺牲为主线,利用蒙太奇手法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意在表达反战和平思想,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3、A

[ 解析 ]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此人是被称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其代表作是《小夜曲》,故选A;BCD都是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排除。

14、A

[ 解析 ]

材料从社会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音乐领域作品的民族性趋势,A项符合题意。文学艺术并非都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非表明音乐家们典型的爱国主义情怀,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突出欧洲各国之间冲突与矛盾升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B

[ 解析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用语言热情奔放、想象丰富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追求的文学流派是浪漫主义文学,B项正确;盛行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19世纪的现实主义和20世纪兴起的现代主义,都与材料中提到的文学风格不符,ACD 三项错误。

16、(1)政治:《悲惨世界》揭露了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堕落。《红与黑》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人间喜剧》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经济:19世纪,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主义剥削加重。

(2)特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

理由:改革开放大大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