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除(讲义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2.2完全平方公式(第1课时图文详解)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2.2完全平方公式(第1课时图文详解)

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 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 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塘,… (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
子多少块糖? a2
(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
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2)(-a2+b3)2 【解析】原式= (b3-a2)2
=b6-2 a2 b3+a4 ∵(a-b)2 =(b-a)2 ∴(-a2 +b3)2 = (a2 -b3)2
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1022;
(2) 992.
(2) (4x-3y)2 =16x2-24xy+9y2
(4)(-2m-1)2 =4m2+4m+1
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日照·中考)由m(a+b+c)=ma+mb+mc,可得a+b)(a2- ab+b2)=a3-a2b+ab2+a2b-ab2+b3=a3+b3,即(a+b)(a2-ab+b2) =a3+b3 ①.我们把等式①叫做多项式乘法的立方公式. 下列应用这个立方公式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 (A)(x+4y)(x2-4xy+16y2)=x3+64y3 (B)(2x+y)(4x2-2xy+y2)=8x3+y3 (C)(a+1)(a2+a+1)=a3+1 (D) x3+27=(x+3)(x2-3x+9) 【解析选】C.根据乘法的立方公式(a+b)(a2-ab+b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除培优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除培优讲义

整式的乘除培优讲义考点·方法·破译1.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等. 2.整式的除法包括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等. 3.乘法公式:⑴()()22b a b a b a -=-+.⑵()2222b ab a b a +±=±⑶()bc ac ab c b a c b a 2222222+++++=++⑷()()3322b a b ab a b a ±=+±⑸()3223333b ab b a a b a ±+±=±经典·考题·赏析【例1】 计算:⑴()()c b a c b a 3232-+-- ⑵()()()31222-+-+x x x⑶()()()2222211412x x x ++-【解法指导】⑴两个项数相同的多项式相乘,若两个多项式中只存在相同的项与相反的项,则将相同的项结合,相反数的项结合,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⑵多项式的积作为减数时一定要将积添上括号,作为一个整体;⑶观察式子的特点,将能够利用公式的项先整合.解:⑴()()c b a c b a 3232-+--=()[]()[]()22222496432323b c ac a b c a b c a b c a -+-=--=+--- ⑵()()()31222-+-+x x x =()3224422---++x x x x=10864244222++-=++-++x x x x x x⑶()()()2222211412x x x ++-=()()()[]22141212++-x x x =()()[]2221414+-x x =()1322561164824+-=-x x x 【变式题组】01.计算:⑴()()()22933y x y x y x ++- ⑵()()c b c b --+22⑶()()c b a c b a -++-3232 ⑷()()()()221222513-+-+-+m m m m02.规定一种运算“*”:对于任意实数对(x ,y )恒有(x ,y )*(x ,y )=(x +y +1),x 2-y -1).若实数a ,b 满足(a ,b )*(a ,b )=(b ,a ),则a =__________,b =_________ 【例2】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 a >b )(如图甲),把余下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A .()2222b ab a b a ++=+ B .()2222b ab a b a +-=-C .()()b a b a b a -+=-22D .()()2222b ab a b a b a -+=-+【解法指导】图甲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2b a -,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为()()b a b a -+.故选C .【变式题组】01.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面积,验证求法公式 .02.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用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实际上还有一些代数式也可以用这种形式表示,例如()()22322b ab a b a b a ++=++就可以用图1的形式表示. ⑴请写出图2所表示的代数恒等式 ;⑵请画出一个几何图形,使它的面积能表示成:()()22343b ab a b a b a ++=++a甲乙第1题图 baa aab a a a a ab b bbbb第2题图弦图1图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乘除全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乘除全章课件
17个10 =1017
3个10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014、 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 幂的形式,所以我们把 像1014×103的运算叫做
同底数幂的乘法 .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列各题. 103 ×102 =(10×10×10)×(10×10) = 10( 5 ) 23 ×22 =(2×2×2)×(2×2)=2×2×2×2×2 =2( 5 )
2.计算:(1)23×24×25
(2)y · y2 · y3
【解析】(1)23×24×25=23+4+5=212 (2)y · y2 · y3 = y1+2+3=y6
3.计算:(-a)2×a4
【解析】原式 = a2×a4 =a6
(-2)3×22 原式 = -23 ×22
= -25
当底数互为相反数时, 先化为同底数形式.
(an)3·(bm)3·b3=a9b15 a3n ·b3m·b3=a9b15 a3n ·b3m+3=a9b15 3n=9,3m+3=15
n=3,m=4.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
积的乘方法则 (ab)n =anbn (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 所得的幂相乘.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 1.am·an =am+n(m、n都是正整数) 2.am·an·ap = am+n+p (m、n、p都是正整数)
14.1.2 幂的乘方
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 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析】xm·x2m= x3m =2 x9m =(x3m)3 = 23 =8 6.若a3n=3,求(a3n)4的值.

第二讲整式的乘除(教案)

第二讲整式的乘除(教案)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了作为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讲师。我发现这种方法很有效,因为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分享也显示出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我需要找到方法来鼓励他们也参与到讨论中来。
最后,我感到很高兴的是,学生们对整式乘除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适当的引导,他们不仅能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还能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反馈,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另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似乎很喜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整式的乘除知识。这让我觉得,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融入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我还发现,通过实验操作和成果展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这种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整式乘除运算的理解。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课程中,应该设计更多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分配律的应用和整式除法的步骤,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式乘除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整式乘除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整式的乘除,这是数学中一个相当基础但至关重要的部分。我发现,尽管学生对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涉及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特别是整式的除法时,他们遇到了一些挑战。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这些难点上多花一些时间,用更直观的方法来解释和演示。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除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除

十四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法则”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的应用.3.关键:幂的运算中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合作交流,获得各种运算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各项到理性上来,提醒学生注意-a2与(-a)2的区别.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探究提升”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情境导入】“盘古开天壁地”的故事:公元前一百万年,没有天没有地,整个宇宙是混浊的一团,突然间窜出来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两半,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从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累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骨头变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变成了平原与谷地,血液变成了河流.【教师提问】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那么,太阳离我们多远呢?你可以计算一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光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秒,•你能计算出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呢?【学生活动】开始动笔计算,大部分学生可以列出算式:3×105×5×102=15•×105×102=15×?(引入课题)【教师提问】到底105×102=?同学们根据幂的意义自己推导一下,现在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手发言,上台演示. 计算过程:105×102=(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07【教师活动】下面引例.1.请同学们计算并探索规律.(1)23×24=(2×2×2)×(2×2×2×2)=2( );(2)53×54=_____________=5( );(3)(-3)7×(-3)6=___________________=(-3)( );(4)()3×()=___________=()( ); (5)a 3·a 4=________________a ( ).提出问题:①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②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计算结果,想一想,这些结果有什么规律?【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演算.【教师拓展】计算a ·a=?请同学们想一想.【学生总结】a ·a==a m+n这样就探究出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103×104; (2)a ·a 3; (3)a ·a 3·a 5; (4)x ·x 2+x 2·x【思路点拨】(1)计算结果可以用幂的形式表示.如(1)103×104=103+4=107,但是如果计算较简单时也可以计算出得数.(2)注意a 是a 的一次方,•提醒学生不要漏掉这个指数1,x 3+x 3得2x 3,110110110()()()()m a a m n aa a a a a a a a a a +=个n个个提醒学生应该用合并同类项.(3)上述例题的探究,•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解题时不要简化计算过程,要让学生反复叙述法则.【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例题,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活动】参与教师讲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练习题.【探研时空】据不完全统计,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用去106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中约含有3.34×1019个水分子,那么,每个人每年要用去多少个水分子?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同底数幂的乘法,使用范围是两个幂的底数相同,且是相乘关系,•使用方法:乘积中,幂的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应用时可以拓展,例如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仍成立,•底数和指数,它既可以取一个或几个具体数,由可取单项式或多项式.3.运用幂的乘法运算性质注意不能与整式的加减混淆.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96习题14.1第1(1),(2),2(1)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探索发现性学习过程,注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而不单单是要求记住结论,在导出的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进行概括,归纳推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14.1.2 幂的乘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通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且掌握这个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系列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义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幂的乘方法则.2.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要求对性质深入地理解.教学方法采用“探讨、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幂的乘方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大家知道太阳,木星和月亮的体积的大致比例吗?我可以告诉你,•木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2倍,太阳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3倍,假如地球的半径为r ,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和木星的体积是多少?(球的体积公式为V=r 3) 【学生活动】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演算.解:设地球的半径为1,则木星的半径就是102,因此,木星的体积为 V 木星=·(102)3=?(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102)3=?利用幂的意义来推导.【学生活动】有些同学这时无从下手.【教师启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a 3代表什么?(102)3呢?【学生回答】a 3=a ×a ×a ,指3个a 相乘.(102)3=102×102×102,就变成了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根据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102×102×102=102+2+2=106,•因此(102)3=106. 【教师活动】下面有问题:利用刚才的推导方法推导下面几个题目:(1)(a 2)3;(2)(24)3;(3)(b n )3;(4)-(x 2)2.【学生活动】推导上面的问题,个别同学上讲台演示.【教师推进】请同学们根据所推导的几个题目,推导一下(a )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a m )n == a mn .评析:通过问题的提出,再依据“问题推进”所导出的规律,利用乘方的意义和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获取新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103)5;(2)(b 3)4;(3)(x n )3;(4)-(x 7)7.【思路点拨】要充分理解幂的乘方法则,准确地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共同完成例题.【学生活动】在教师启发下,完成例题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幂的乘方法则:解:(1)(103)5=103×5=1015; (3)(x n )3=x n ×3=x 3n ; 43π43π(2)(b3)4=b3×4=b12;(4)-(x7)7=-x7×7=-x49.三、随堂练习,巩固练习课本P97练习.【探研时空】计算:-x2·x2·(x2)3+x10.【教师活动】巡视、关注中等、中下的学生,媒体显示练习题.【学生活动】书面练习、板演.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幂的乘方(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幂的乘方.方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知识拓展:这里的底数、指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3.幂的乘方法则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区别在于,一个是“指数相乘”,•一个是“指数相加”.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04习题14.1第1、2题.教学反思由于幂的乘方较抽象,引入课题时也可以从国情教育引入,搜集关于希望工程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有一个棱长为102cm的正方体,我们计算一下,可以装长为20cm,宽为15cm,厚为2cm的书多少本?14.1.3 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挑战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2.难点: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而不该强硬地死记公式,只有在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采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的内容以及区别.【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解说老师的提问.【课堂演练】计算:(1)(x4)3(2)a·a5(3)x7·x9(x2)3【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演练题,并从中领会这两个幂的运算法则.【教师活动】巡视,关注学生的练习,并请3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同学们思考怎样计算(2a3)4,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再小组讨论.(2a3)4=(2a3)·(2a3)·(2a3)·(2a3)(乘方的含义)=(2·2·2·2)·(a3·a3·a3·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4·a12(乘方的意义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16a12【教师活动】提出应用以上分析问题的过程,再计算(ab)4,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之后,再与同学交流.(ab)4=(ab)·(ab)·(ab)·(ab)(乘方的含义)=(aaaa)·(bbbb)(交换律、结合律)=a4·b4(乘方的含义)【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乘方结果之后,•你能得出什么规律?(2)如果设n为正整数,将上式的指数改成n,即:(ab)n,其结果是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出(ab)n=a n b n.【师生共识】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 n b n(n为正整数),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 )n ==a n b n【教师活动】拓展训练: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积的乘方,如(abc )n ,【学生活动】回答出结果是(abc )n =a n b n c n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2b )3;(2)(2×a 3)2;(3)(-a )3;(4)(-3x )4.【教师活动】组织、讲例、提问.【学生活动】踊跃抢答.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98练习.【探研时空】计算下列各式:(1)(-)2·(-)3; (2)(a -b )3·(a -b )4;(3)(-a 5)5; (4)(-2xy )4;(5)(3a 2)n ; (6)(xy 3n )2-[(2x )2] 3;(7)(x 4)6-(x 3)8; (8)-p ·(-p )4;(9)(t m )2·t ; (10)(a 2)3·(a 3)2.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课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开端等于成功一半”.1.积的乘方(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底数是积的乘方.方法: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2.在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时,注意知识拓展,底数和指数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对三个以上因式的积也适用.3.要注意运算过程,注意每一步依据,还应防止符号上的错误.4.在建构新的法则时应注意前面学过的法则与新法则的区别和联系.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04习题15.1第1、2题.3535教学反思计算(-2x)3学生易错误得出-2x3,本题错误在于:括号内应看成-2·x两个因式,而上述结论显然结积的乘方意义缺乏理解,-2漏乘方,正确的应是(-2)3·x3=-8x3.14.1.4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精神.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2.难点: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3.关键: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推导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突破难点.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之中自然地领悟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操作导入【手工比赛】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张自己最满意的照片,自己制作一个美丽的像框.上课之后,首先来做游戏,“才艺大献”,把自己的照片加一个美丽的像框,看谁在10分钟之内,可以装饰出美丽的照片,谁的最好,老师就送他个好礼物.【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才艺比赛”.【学生活动】完成上述手工制作,与同伴交流.【教师引导】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拿出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片,提出问题:你们看这幅美丽的风景图片,如何装饰它会更漂亮?【学生回答】加一个美丽的像框.【引入课题】假如要加一个美丽的像框,需要知道这幅图片的大小,现在告诉你,图片的长为mx ,宽为x ,你能计算出图片的面积吗?【学生活动】动手列式,图片的面积为mx ·x=?【教师提问】对于mx ·x=?的问题,前面我们已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幂的运算法则,现在请你运用已学知识推导出它的结果.【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实际上mx ·x=m (x ·x )=m ·x 2=mx 2.【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继续计算mx ·x=?【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再与同伴交流,踊跃上台演示. mx ·x=m ·x ·x=m ·x 2=mx 2.【教师活动】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大家共同讨论.【继续探究】计算:(1)x ·mx ; (2)2a 2b ·3ab 3; (3)(abc )·b 2c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再与同学交流.【教师活动】总结新知:我们根据自己做的题目的原则,得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放在积的因式中.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计算.(1)3x 2y ·(-2xy 3) (2)(-5a 2b 3)·(-4b 2c ) 【思路点拨】例1的两个小题,可先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变形成数与数相乘,同底数幂与同底数幂相乘的形式,单独一个字母5454545454照抄.【例2】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103米/秒,•则卫星运行3×102秒所走的路程约是多少?【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例1,例2的解决之中.【学生活动】参与到教师的讲例之中,巩固新知.三、问题讨论,加深理解【问题牵引】1.a·a可以看作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a·ab又怎样理解呢?2.想一想,你会说明a·b,3a·2a以及3a·5ab的几何意义吗?【教师活动】问题牵引,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个别学生.【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45练习第1、2题.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内容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重点是放在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上.提问:(1)请同学们归纳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2)在应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运算法则时应注意些什么?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49习题15.1第3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思路点拨】对于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应用问题,首先要依据题意,列出算式,含10的幂相乘同样用单项式与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还应将所得的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4.1.5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适当尝试,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体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整式运算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2.难点:整式乘法法则的推导与应用.3.•关键:应用乘法分配律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上来,注意知识迁移.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课堂演练1.口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2.口述乘法分配律.3.课堂演练,计算:(1)(-5x )·(3x )2 (2)(-3x )·(-x ) (3)xy ·1323xy 2(4)-5m 2·(-mn ) (5)-x 4y 6-2x 2y ·(-x 2y 5) 【教师活动】组织练习,关注中下水平的学生.【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述“演练题”,再相互交流,部分学生上台演示.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明作了一幅水彩画,所用纸的大小如图1,她在纸的左右两边各留了a 米的空白,请同学们列出这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问个别学生.【情境问题2】夏天将要来临,有3家超市以相同价格n•(单位:元/台)销售A 牌空调,他们在一年内的销售量(单位:台)分别是x ,y ,z ,•请你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他们在这一年内销售这种空调的总收入.【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与同伴交流,寻求不同的表示方法. 方法一:首先计算出这三家超市销售A 牌空调的总量(单位:台),•再计算出总的收入(单位:元).即:n (x+y+z ).方法二:采用分别计算出三家超市销售A 牌空调的收入,•然后再计算出他们的总收入(单位:元).即:nx+ny+nz . 由此可得:n (x+y+z )=nx+ny+nz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代数式呈现中,找到规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三、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计算:(-2a 2)·(3ab 2-5ab 3).13151216解:原式=(-2a 2)(3ab 2)-(-2a 2)·(5ab 3) =-6a 3b 2+10a 3b 3【例2】化简:-3x 2·(xy -y 2)-10x ·(x 2y -xy 2) 解:原式=-x 3y+3x 2y 2-10x 3y+10x 2y 2=-11x 3y+13x 2y 2【例3】解方程:8x (5-x )=19-2x (4x -3)40x -8x 2=19-8x 2+6x40x -6x=1934x=19x=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46练习.【探研时空】计算:(1)5x 2(2x 2-3x 3+8) (2)-16x (x 2-3y )(3)-2a 2(ab 2+b 4) (4)(x 2y 3-16xy )·xy 2【教师活动】巡视,关注中差生.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应注意(1)“不漏乘”;(2)注意“符号”.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04习题14.1第4、6题.131934122312教学反思教学中,应紧扣法则,注意多项式的各项是带着前面的符号的.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14.1.6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体会其运算的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推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及应用.2.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3.•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而后再应用已学过的运算法则解决.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感知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操作感知【动手操作】首先,在你的硬纸板上用直尺画出一个矩形,并且分成如下图1•所示的四部分,标上字母.【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画出上图1,并标上字母.【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求一下这个矩形的面积.【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计算出它的面积为:(m+b)×(n+a).【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将纸板上的矩形沿你所画竖着的线段将它剪开,分成如下图两部分,如图2.剪开之后,分别求一下这两部分的面积,再求一下它们的和.【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出第一块的面积为m (n+a),第二块的面积为b(n+a),它们的和为m(n+a)+b(n+a).【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继续沿着横的线段剪开,将图形分成四部分,如图3,•然后再求这四块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求出S1=mn;S2=nb;S3=am;S4=ab,•它们的和为S=mn+nb+am+ab.【教师提问】依据上面的操作,求得的图形面积,探索(m+b)(n+a)应该等于什么?【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m+b)×(n+a)=m(n+a)+b(n+a)=mn+nb+am+ab,因为我们三次计算是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矩形的面积进行了计算,那么,两次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相同的,所以(m+b)×(n+a)=m(n+a)+b(n+a)=mn+nb+am+ab.【师生共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字母呈现:=ma+mb+na+nb.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1】计算:(1)(x+2)(x-3)(2)(3x-1)(2x+1)【例2】计算:(1)(x-3y)(x+7y)(2)(2x+5y)(3x-2y)【例3】先化简,再求值:(a-3b)2+(3a+b)2-(a+5b)2+(a-5b)2,其中a=-8,b=-6.【教师活动】例1~例3,启发学生参与到例题所设置的计算问题中去.【学生活动】参与其中,领会多项式乘法的运用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148练习第1、2题.【探究时空】一块长m米,宽n米的玻璃,长宽各裁掉a•米后恰好能铺盖一张办公桌台面(玻璃与台面一样大小),问台面面积是多少?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应充分结合导图中的问题来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理解(m+n)与(a+b)相乘的结果,导出多项式乘法的法则.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第一步要先进行整理,•在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时,要“依次”进行,不重复,不遗漏,且各个多项式中的项不能自乘,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要正确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04习题14.1第5、6、7(2)、9、10题.教学反思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感知问题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14.2.1平方差公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平方差公式的应用,熟练地应用于多项式乘法之中.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过程,体会平方差公式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运算能力,以及观察事物的特征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整式计算.2.难点:准确把握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特征.3.关键:弄清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1)两个二项式的积;(2)•两个二项式中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1)二项式;(2)两个因式中相同项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项的平方. 教学方法采用“精讲.精练”分层递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熟练掌握平方差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课堂演练1.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9x -2y )(-9x+2y ) (2)(-0.5y+0.3x )(0.5y+0.3x )(3)(8a 2b -1)(1+8a 2b ) (4)20082-2009×20072.计算:(a+b )(a -b )-(3a -2b )(3a+2b ) 【教师活动】请部分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课堂演练,再与同学交流.二、范例学习,巩固深化【例1】计算:(1)(y+2x )(2x -y ); (2)(-x -0.7a 2b )(x -0.7a 2b );(3)(2a -3b )(2a+3b )(4a 2+9b 2)(16a 4+81b 4).解:(1)原式=(x+y )(x -y )=y 2 (2)原式=(-0.7a 2b -x )(-0.7a 2b+x ) 1212341212345656523452342259416x 5656=(-0.7a 2b )2-(x )2=0.4 9a 4b 2-x 2 (3)原式=(4a 2-9b 2)(4a 2+9b 2)(16a 4+81b 4)=(16a 4-81b 4)(16a 4+81b 4)=256a 8-6561b 8【例2】运用乘法公式计算:7×8 【思路点拨】因为7可改写为8-,8可改写成8+,这样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7×8=(8-)(8+)=82-()2=64-=63. 【教师活动】边讲例边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平方差公式.【学生活动】参与到例1~2的学习中去.三、课堂演练,拓展思维【演练题1】想一想:(1)计算下列各组算式,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2)从以上的过程中,你能寻找出什么规律?(3)请你用字母表现你所发现的规律,并得出结论.【演练题2】1.计算:(1)118×122 (2)105×95 (3)1007×9932.求(2-1)(2+1)(22+1)(24+1)…(232+1)+1的个位数字.【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练,并适时归纳.【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上面的演练题,再与同伴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提升【探研时空】1.计算:[2a 2-(a+b )(a -b )][(-a -b )(-a+b )+2b 2];2.解不等式:(3x+4)(3x -4)<9(x -2)(x+3);3.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97×2.03;4.化简求值:x 4-(1-x )(1+x )(1+x 2)其中x=-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领会平方差公式的真正意义.【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5625363414341414143414141414116151668?1315?6163?5961?77?1414?6262?6060?⨯=⨯=⨯=⨯=⎧⎧⎧⎧⎨⎨⎨⎨⨯=⨯=⨯=⨯=⎩⎩⎩⎩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提问式总结:1.什么叫做平方差公式?它有什么特征?2.你在应用过程中有什么感想?3.在应用平方差公式时,应注意什么?举例说明.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选用补充作业.教学反思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感知问题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式乘除知识点和典型习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式乘除知识点和典型习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参考答案
1、(1) ;(2)
2、(1) ;(2)
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计算:
(1)
(2)
(3)
2、计算:
(1)
(2)
(3)
(4)
(5)
(6)
3、计算:
(1)
(2)
(3)
(4)
(5)
(6)
4、计算:
(1)
(2)
参考答案
1、(1) ;(2) ;(4)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
1、计算:
(1)
(2)
2、计算:
第10讲整式乘除
基本知识(熟记,一定要结合实例理解,要提问.)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基本计算训练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计算:
(1)
(2)
2、计算:
(1)
(2)
(3)
(4)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1)
(2)
3、计算:
(1)
(2)
(3)
(4)
4、计算:
(1)
(2)
(3)
(4)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22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22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复习a n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是指数.(出示投影片)提出问题:(出示投影片)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千万亿(1015)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师]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运算次数=运算速度×工作时间,所以计算机工作103秒可进行的运算次数为:1015×103.[师]1015×103如何计算呢?[生]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知1015×103=(10×10×…×10)15个10×(10×10×10)=(10×10×…×10)18个10=1018.[师]很好,通过观察大家可以发现1015、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式,所以我们把像1015,103的运算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二、探究新知1.做一做(出示投影片)计算下列各式:(1)25×22;(2)a3·a2;(3)5m·5n.(m,n都是正整数)你发现了什么?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师]根据乘方的意义,同学们可以独立解决上述问题.[生](1)25×22=(2×2×2×2×2)×(2×2)=27=25+2.因为25表示5个2相乘,22表示2个2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同样道理可得a3·a2=(a·a·a)(a·a)=a5=a3+2.5m·5n=(5×5·…·5),\s\do4(m个5))×(5×5·…·5),\s\do4(n个5))=5m+n.[生]我们可以发现下列规律:a m·a n等于什么(m,n都是正整数)?为什么?(1)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幂相乘;(2)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2.议一议(出示投影片)[师生共析]a m·a n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a m·a n=(a×a·…·a)m个a·(a×a·…·a)n个a=a·a·…·a(m+n)个a=a m+n于是有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用语言来描述此法则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道理,深刻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生]a m表示m个a相乘,a n表示n个a相乘,a m·a n表示m个a相乘再乘以n个a相乘,也就是说有(m+n)个a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可得a m·a n=a m+n.[师]也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一级运算,变为相加.3.例题讲解出示投影片[例1]计算:(1)x2·x5; (2)a·a6;(3)2×24×23; (4)x m·x3m+1.[例2]计算a m·a n·a p后,能找到什么规律?[师]我们先来看例1,是不是可以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呢?[生1](1),(2),(4)可以直接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生2](3)也可以,先算两个同底数幂相乘,将其结果再与第三个幂相乘,仍是同底数幂相乘,再用法则运算就可以了.[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自己做一遍.每组出一名同学板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生板演:(1)解:x2·x5=x2+5=x7;(2)解:a·a6=a1·a6=a1+6=a7;(3)解:2×24×23=21+4·23=25·23=25+3=28;(4)解:x m·x3m+1=x m+(3m+1)=x4m+1.[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例2.受(3)的启发,能自己解决吗?与同伴交流一下解题方法.解法一:a m·a n·a p=(a m·a n)·a p=a m+n·a p=a m+n+p;解法二::a m·a n·a p=a m·(a n·a p)=a m·a n+p=a m+n+p;解法三:a m·a n·a p=(a·a…a)m个a·(a·a…a)n个a·(a·a…a)p个a=a m+n+p归纳:解法一与解法二都直接应用了运算法则,同时还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解法三是直接应用乘方的意义.三种解法得出了同一结果.我们需要这种开拓思维的创新精神.[生]那我们就可以推断,不管是多少个幂相乘,只要是同底数幂相乘,就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师]是的,能不能用符号表示出来呢?[生]am1·am2·am3·…am n=am1+m2+m3+…m n.[师]鼓励学生.那么例1中的第(3)题我们就可以直接应用法则运算了.2×24×23=21+4+3=28.三、随堂练习1.m14可以写成()A.m7+m7B.m7·m7C.m2·m7D.m·m142.若x m=2,x n=5,则x m+n的值为()A.7 B.10 C.25D.523.计算:-22×(-2)2=________;(-x)(-x2)(-x3)(-x4)=________.4.计算:(1)(-3)2×(-3)5;(2)106·105·10;(3)x2·(-x)5;(4)(a+b)2·(a+b)6.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有何新的收获和体会呢?[生]在探索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时,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了解了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生]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应用这个性质时,我觉得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m,n是正整数).五、课后作业教材第96页练习.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接着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14.1.2幂的乘方1.知道幂的乘方的意义.2.会进行幂的乘方计算.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一、复习引入(1)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2)计算:①a2·a5·a n;②a4·a4·a4.二、自主探究1.思考: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1)(32)3=32×32×32=3();(2)(a2)3=a2·a2·a2=a();(3)(a m)3=a m·a m·a m=a().(m是正整数)2.小组讨论对正整数n,你认识(a m)n等于什么?能对你的猜想给出验证过程吗?幂的乘方(a m)n=a m·a m·a m…a m n个=am+m+m+…m,\s\up6(n个m))=a mn字母表示:(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注意:幂的乘方不能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相混淆,例如不能把(a5)2的结果错误地写成a7,也不能把a5·a2的计算结果写成a10.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A.(x3)2=x5B.(x3)2=x6C.(x n+1)2=x2n+1D.x3·x2=x62.计算:(1)(103)5; (2)(a4)4;(3)(a m)2; (4)-(x4)3.四、归纳小结幂的乘方的意义:(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五、布置作业教材第97页练习.运用类比方法,得到了幂的乘方法则.这样的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值得引起注意.14.1.3积的乘方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和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难点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一、问题导入[师]提出的问题: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生]它的体积应是V=(1.1×103)3cm3.[师]这个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生]不是,底数是1.1与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应是积的乘方才有道理.[师]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用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二、探索新知老师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尝试、归纳.(出示投影片)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1)(ab)2=(ab)·(ab)=(a·a)·(b·b)=a()b();(2)(ab)3=________=________=a()b();(3)(ab)n=________=________=a()b().(n是正整数)2.把你发现的规律先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3.解决前面提到的正方体体积计算问题.4.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否进行逆运算呢?请验证你的想法.5.完成教材第97页例3.学生探究的经过:1.(1)(ab)2=(ab)·(ab)=(a·a)·(b·b)=a2b2,其中第①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②步是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③步是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2),(3)题;(2)(ab)3=(ab)·(ab)·(ab)=(a·a·a)·(b·b·b)=a3b3;(3)(ab)n=(ab)·(ab)·…·(ab)n个ab=a·a·…·an个a·b·b·…·bn个b=a n b n.2.积的乘方的结果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幂的乘积.用符号语言叙述便是:(ab)n=a n·b n.(n是正整数)3.正方体的V=(1.1×103)3它不是最简形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作如下运算:V=(1.1×103)3=1.13×(103)3=1.13×103×3=1.13×109=1.331×109(cm3).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ab)n=a n·b n.(n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再考虑如下问题:(abc)n如何计算?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3个以上的因式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即(abc)n=a n·b n·c n.(n为正整数) 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a n·b n=(ab)n.(n为正整数)分析这个等式:左边是幂的乘积,而且幂指数相同,右边是积的乘方,且指数与左边指数相等,那么可以总结为:同指数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看来这也是降级运算了,即将幂的乘积转化为底数的乘法运算.对于a n·b n=(a·b)n(n为正整数)的证明如下:a n·b n=(a×a×…×a)n个a(b×b×…×b)n个b——幂的意义=(ab)(ab)(ab)(ab)…(ab)n个(ab)——乘法交换律、结合律=(a·b)n——乘方的意义5.[例3](1)(2a)3=23·a3=8a3;(2)(-5b)3=(-5)3·b3=-125b3;(3)(xy2)2=x2·(y2)2=x2·y2×2=x2·y4=x2y4;(4)(-2x3)4=(-2)4·(x3)4=16·x3×4=16x12.(学生活动时,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及时启发引导,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做简单的应用.可以作如下归纳总结:(1)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即(ab)n=a n·b n.(n为正整数)(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也是具有这一性质.如(abc)n=a n·b n·c n;(n为正整数)(3)积的乘方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b n=(ab)n,a n·b n·c n=(abc)n.(n为正整数)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98页练习.(由学生板演或口答)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2)在应用积的运算性质计算时,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五、布置作业(1)(-2xy)3;(2)(5x3y)2;(3)[(x+y)2]3;(4)(0.5am3n4)2.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公式法则课,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课件
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进行分解
例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b)2-4a2 ; (2)1-10x+25x2; (3)(m+n)2-6(m+n)+9
解:(1)(a+b)2-4a2=(a+b)2-(2a)2 =(a+b+2a)(a+b-2a) =(3a+b)(b-a)
(2)1-10x+25x2 =1-10x+(5x)2 =(1-5x)2 (3)(m+n)2-6(m+n)+9=(m+n-3)2.
5, 求(a
1 )2的值. a
(2)若x y2 2, x2 y2 1, 求xy的值.
(3)如果(m n)2 z m2 2mn n2 ,
则z应为多少?
(4)(x 3y 2z)(x 3y 2z)
(5)19992, (6)20012 19992
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1)( 1 a6b4c) ((2a3c) 4
1、 205×195 2、 (3x+2) (3x-2) 3、(-x+2y) (-x-2y) 4 、 (x+y+z)(x+y-z)
(2)、完全平方公式
一般的,我们有:
(a b)2 a2 2ab b2;
(a b)2 a2 2ab b2 其中a, b既可以是数, 也可以是代数式.
即: (a b)2 a2 2ab b2
探索与创新题 例4 若9x2+kxy+36y2是完全平方式,则k= —
分析:完全平方式是形如:a2±2ab+b2即两数 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的和(或差).
∵9x2+kxy+36y2=(3x)2+kxy+(6y)2 ∴±kxy=2·3x·6y=36xy ∴k=±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式的乘除(讲义)
➢ 课前预习
1. 整式的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单项式系数:单项式前面的次数:所有字母的整式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次数:项的次数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把同类
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乘法分配律:()a b c +=_______________.
4. 类比迁移:
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学生计算52x y x ÷.
小聪是这么做的:
552
32x y x x x x x y x y x x y x x x ⋅⋅⋅⋅⋅÷===⋅ 请你类比小聪的做法计算:22282m n m n ÷.
➢ 知识点睛
1. 单×单:_______乘以________,_________乘以________.
2. 单×多:根据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单×单.
3. 多×多:握手原则.
4. 单÷单:系数除以系数,字母除以字母.
5. 多÷单:借用乘法分配律.
➢ 精讲精练
1. ①■342xy xy z ⋅=_______; ②2323(2)x y x y ⋅-=_______; ③231
(4)2x y y ⎛⎫-⋅-= ⎪⎝⎭______;
④322(3)(2)a a -⋅-; ⑤332(2)(2)x xy xy ⋅-⋅-.
2. ①222(53)ab ab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21232
ab c ab ab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31(2)14a a ⎛⎫-⋅-= ⎪⎝⎭
_________________; ④222(2)()x y x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2222(3)x y z x x 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计算:
①(34)(34)x y x y +⋅-;
②()(321)m n m n -⋅-+;
③(2)(32)m n m n --⋅-;
④2(2)x y -;
⑤()()a b c a b c +-⋅-+.
4. 计算:
①2 56(13)x x x x --+; ②210(23)(42)x x x --+.
5. ①2212a b c ab ÷=_____;②3532(3)(0.5)m n m n -÷-=______; ③62(2)()xy xy -÷=______;④22(2)(_______)2a b a -÷=;
⑤4348()()3a b a b ⎡⎤-÷-=⎢⎥⎣⎦
___________; ⑥23243(2)(7)14x y xy x y ⋅-÷.
6. ①532(46)(2)x x x -÷-=_____________;
②2211322x y xy xy xy ⎛⎫⎛⎫-+÷-= ⎪ ⎪⎝
⎭⎝⎭_______________;
③234432214633ab a b a b ab ⎛⎫⎛⎫-+÷-= ⎪ ⎪⎝⎭⎝⎭
___________________; ④23222()(2)a b a b ab -÷=_____________;
⑤43522(2)()m n m n mn --÷=________________; ⑥23(____________________)3231a a a ÷=-+-.
7. 计算:
①423322223(3)(2)(2)4a b ab a b a b a b --⋅---÷;
②322()(2)(48)(4)a b a b ab a b ab +-+-÷-;
③2222(1)(1)(2)a a a --++;
④433222113()(2)22a a a a a a a ⎛⎫⎛⎫-+÷--÷⋅+ ⎪ ⎪⎝
⎭⎝⎭.
【参考答案】
➢ 课前预习
1.数字因数,指数和,多项式,次数最高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ab +ac
4.4n
➢ 知识点睛
1.系数,系数;字母,字母
2.乘法分配律
➢ 精讲精练
1. ①248x y z ②536x y - ③242x y ④818a - ⑤7432x y
2. ①10a 2b 3+ 6a 3b 2 ②232213a b c a b - ③41
22a a - ④44252x y x y - ⑤3234226x y x y z x y --+
3. ①22916x y - ②22352m mn m n n --
③2262m mn n -++ ④2244x xy y -+ ⑤2222a b bc c -+-
4. ①32618x x x -+-
②2286x x ++ 5. ①2abc ②36n ③44 64x y ④322a b ⑤66a b -
⑥324x y - 6. ①323x x -+ ②621x y -+- ③22312182a b a b -- ④11b 44 ⑤232m n m --
⑥532693a a a -- 7. ①424a b -
②223a ab b +-
③251a -- ④4361a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