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蝴蝶的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蝴蝶的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蝴蝶的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蝴蝶的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避、撼"等5 个生字,理解“震撼、喧嚷”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3. 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 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2)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雨天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雨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

(2)提问:同学们,在这样的雨天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呢?有一位作家,她在雨天里想到了蝴蝶,她担心蝴蝶没有家,会被雨水淋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作家写的《蝴蝶的家》。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雨天为蝴蝶担心,不断地寻找蝴蝶的家,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关爱之情。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一篇散文作品,讲述“我”为雨中的蝴蝶深感担忧,不断找寻蝴蝶的家而最终无果。

文章篇幅短小,行文简洁,极富童真童趣。

全文以问题贯穿,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文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为线索自始至终都在找寻蝴蝶的家,文末在无奈中留下悬念和期望。

作者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第1~2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轻盈弱小的蝴蝶置于猛烈的风雨中。

第3~4自然段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追问蝴蝶的家在哪里,为蝴蝶着急的心情跃然纸上。

课文中的小朋友、女孩的观察视角细致独特。

小朋友认为蝴蝶飞得急急忙忙的,就确信蝴蝶有家。

女孩看到雨后蝴蝶高兴而鲜艳,在阳光里飞,认为蝴蝶一定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

蝴蝶究竟有没有家?课文始终悬而未答,展示了一个充满爱和牵挂的讨论场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加入这场讨论,经历一次有趣的阅读历程。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初读时,应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不同角度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然后,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发现提问的不足,再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

最后,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尝试解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避、撼”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难点: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教法:朗读法师生互动法品读感悟法学法:朗读法小组交流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找找吧。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8 蝴蝶的家》一、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位于第二单元的第4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贵有疑”,本课则是对前面3篇课文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要求学生能够在读课文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文本以情感主线“我真为她着急”贯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蝴蝶在风雨中无处藏身的担忧和关爱。

文章通过对比风雨之大与蝴蝶的弱小,以及风雨中无处可待与阳光下快乐舞动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深切关怀。

二、设计思路文本的写作特点在于通过叠词、反问句式的运用,一次次表达作者的担忧。

此外,作者还为蝴蝶设想了许多可以安家的地方,但都被自己否定了,这种层层推进的叙述方式,增强了文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还应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蝴蝶的怜惜和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阅读、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通过仿写、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新课导入我们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蝴蝶。

不过,这位客人可不是来和我们玩耍的,它正面临着一场大危机。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危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蝴蝶的家》,去寻找答案吧!导入新课老师:首先,请大家翻开课本,翻到第X页,找到《蝴蝶的家》这篇课文。

在正式阅读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你们见过蝴蝶吗?知道蝴蝶有哪些特点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引导)老师:很好,大家都对蝴蝶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课内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师:好了,时间到。

《蝴蝶的家》教案教学设计

《蝴蝶的家》教案教学设计

蝴蝶的家教学目标:1.认识“避、撼”等5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感受作者急切的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3.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感受作者急切的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回顾提问方法,鼓励提出问题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预设:蝴蝶的家会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那里有怎样奇妙的景象?课文是怎么写的?其他昆虫的家和蝴蝶的家一样吗?2.有的问题是针对内容来提的,有的是针对写法来提的,还有的是针对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的。

请带着刚才的问题走进课文。

学习活动二:整体感知课文,读好问句1.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1)读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家雀儿”中的“雀”读qiǎo。

(2)什么叫震撼、喧嚷?(听一段声音)风雨声那么猛烈,这就是震撼、喧嚷。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提示:主要讲了“我”为雨中的蝴蝶担忧着急,不断地找蝴蝶的家在哪里,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

2.初读课文后,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样?(1)焦急、担心、担忧。

(2)课文中哪几处句子直接写到了“我”“着急”?找出来并读一读。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

(3)这个时候,你有没有问题?为什么写这么多“我”“着急”的句子?你有答案吗?预设:这些句子分布在文中,把课文内容如珍珠一样串起来。

咱们一读就知道,课文写了“我”为蝴蝶着急,一下子就把握了主要内容,作者多么高明啊!3.很多句子没有“着急”两个字,但也写出了着急担心。

小学语文《蝴蝶的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蝴蝶的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初读时,应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不同角度大胆提出问题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发现提问的不足,再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最后,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尝试解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通过建立多元、开放、立体的“大学科”“大阅读”“大课堂”,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个体素养融为一体,着力培养他们内在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同时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改进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养成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学生的生命自由舒展、多姿精彩。
3、再读课文、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下雨着急
猜想
关爱生命心系自然
教学反思
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蝴蝶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
6、再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词或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7、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8、畅谈感受。
9、给生字注音、组词、扩词
1、通过交流,拓宽提问角度,进一步丰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2、筛选出有助于理解的问题,尝试解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2.检查预习情况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蝴蝶的家》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蝴蝶的家,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态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阅读理解《蝴蝶的家》的内容,了解蝴蝶的生活环境,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小事物的习惯。

3. 教学重点•理解《蝴蝶的家》的主要内容和蝴蝶的生活环境。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细致思考的能力。

4. 教学难点•学生对蝴蝶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利用图片、视频或启发性问题引入《蝴蝶的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对蝴蝶生态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蝴蝶的生活环境和生态习性,并对生活中类似情景进行观察。

4.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相关问题的阅读理解练习。

5.3. 拓展1.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展示对蝴蝶的理解和想象力。

2.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蝴蝶,加深对蝴蝶家的认识。

5.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重点强调蝴蝶的家对于蝴蝶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蝴蝶的家》相关的练习或写作,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蝴蝶生态的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和学生的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对蝴蝶的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课后的活动中能够积极探索和关注自然环境。

2. 教学经验总结•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观察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外拓展活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精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精选

8*蝴蝶的家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对前面三篇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提问策略进行综合性自主运用,需要学生尝试独立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应用中养成提问思考的习惯,实现提问能力的进阶。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雀"。

2.有感情地朗读深文,抓住重点句,体会作春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形成善于思考,长期观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难点:形成善于思考,长期观察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蝴蝶翩飞的视频同学们看在阳光下,蝴蝶在快乐地飞舞着。

那么下雨的时候,别的小动物们都回到自己的家,蝴蝶的家在哪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板书:蝴蝶的家)二、探究新知(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提出问题,探讨解决。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小组探讨)三、课文鉴赏,体会心情(一)、让我们一起帮着这个小组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a.担忧蝴蝶1.朗读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为蝴蝶担心?(1)"常想"是什么意思?(2)"蝴蝶怎么办呢"这句话表明了什么?2.第1自然段下雨天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再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蝴蝶有什么特点?4.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5."雨"和"蝴蝶"的特点是升么?(二)、猜想追寻1.小组汇总:作者都为蝴蝶找了哪些家?2.作者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什么心路历程?3.体会作者每一次探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三)、苦寻无果1.作者是怎样描写猜测被否定后的心情?2.作者没有停止探寻,又发生了什么?3.读第5自然段,你知道这秘密"是什么吗?4.作者有没有停下脚步呢?哪里看出的?四、拓展升华作者追蝴蝶的家"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五、小结并不布置作业板书设计8*蝴蝶的家关爱生命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引写学生以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为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读为主,将读书与品词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意境美。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通用7篇)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通用7篇)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蝴蝶的家》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蝴蝶的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蝴蝶的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展开想象,感受文章的美,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导入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13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好,先来看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指名读。

齐读。

“撼”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预习时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震撼”什么意思?预设:(震动、摇动)课文中把什么都震动、摇动起来了?(读文)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预设:“喧嚷”什么意思?(字面意思: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在课文中喧嚷什么意思。

联系文章来理解,读出体会。

“雨幕”什么意思?“幕”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1.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大屯中心校兴洲明德小学孙冉冉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对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那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4课
生:蝴蝶的家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谁还记得?(生答)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
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急切心情?用“~”画出,并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第一段:预设:
如果汇报到第二句时,教师引导,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
根据图片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可怕。

师:在这样的天气里作者想到了蝴蝶,咱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的着急呢?
(2)第二段:预设:
生:读出第二段描写蝴蝶的句子,并分析出蝴蝶是弱小的。

师:是呀!(师带着学生读二段)
师:这样弱小的蝴蝶遇到了那么可怕的风雨可能会让你想到什么?(学生会做出猜测:死了、打折了翅膀等等)
师: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出示,领着学生齐读)接下来看三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了作者的着急?
(3)第三段:预设:
生:读为蝴蝶找家的语句。

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为蝴蝶找了哪些家?寻找后的结果都是什么?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回答)
师:作者为蝴蝶找的地方是蝴蝶的家吗?(不是)因为这些地方都不能避雨。

那看一看老师将作者描写的语言变成这样了,好不好呢?为什么?
(让学生分析语言的精彩)
师:都用“不能避雨”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那就让我们再逐句读一读这一部分,好好的品一品作者是怎么写的。

(学生逐句读,每一句做具体的分析,把作者的言外之意说出来,具体分析反问、设问)
师:作者开始用了一个疑问句,后来又有了回答,这样的修辞手法有同学知道吗?(设问)希望在以后我们的习作中,对这样的修辞多多加以运用。

师:作者用不同的语言形式都在告诉我们这些地方不是蝴蝶的家。

雨中的蝴蝶真是让人牵挂啊!那么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也来找一找。

(出示句型,仿写)
(学生读自己找的句子)
3、引出主题
师:蝴蝶有没有家呢?文中第五自然段的小女孩是怎么说的?(找同学读)
师:从小女孩话里的三个一定我们看出了小女孩迫切希望(蝴蝶有家)这种愿望也是作者和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来读一读吧!(齐读)
三、拓展阅读
师:作者用华丽的辞藻具体的将这篇文章描述出来,同时另一位作者用另一种文体——诗歌的形式高度概括出来了,我们来读一读。

(找同学读)
四、小结
正是作者这颗纯真的童心唤起我们要关爱生命,关心弱小,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自己美丽而香甜的家。

五、课后查资料
师:最后,老师问问大家,想知道蝴蝶有没有家吗?那课后去查一查资料说给你的同学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