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类型

合集下载

路基填筑方案

路基填筑方案

路基填筑方案路基填筑方案一、背景介绍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填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路基填筑方案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本文将介绍路基填筑的基本概念、填筑材料选择以及填筑方案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二、填筑材料选择在选择填筑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材料的性质填筑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质:- 压实性能好:材料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压实,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 强度高:材料能够满足预期的强度要求,以承受道路车辆的荷载。

- 耐水性好:材料能够抵御水分侵入,避免路基松软和变形。

- 耐久性好:材料能够长期保持稳定性,减少路面沉降和变形的风险。

2. 材料的可获得性和成本填筑材料的可获得性和成本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要选择能够容易获取和成本适中的材料,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当地环境条件当地的环境条件也需要考虑进填筑材料的选择中。

例如,如果周围地区存在丰富的砂石资源,那么可以优先选择使用砂石作为填筑材料。

三、填筑方案设计填筑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路基的类型和用途根据道路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填筑方案。

常见的路基类型有原土填筑、砂石填筑和砾石填筑等。

2. 填筑厚度和坡度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土质条件,确定填筑的厚度和坡度。

一般来说,填筑的厚度应根据路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3. 压实方式选择合适的压实方式进行填筑。

常见的压实方式有振动压实、静压压实和动力压实等。

根据填筑材料的性质以及工程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压实方式。

四、填筑方案施工要点在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施工平整度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施工平整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填筑高度,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2. 压实控制要进行适当的压实控制,避免过度压实或不足压实。

过度压实会导致材料变形和损坏,而不足压实则会影响路基的承载能力。

3. 排水处理要确保路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水分在路基内积聚,导致松软和变形。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2k311010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2k311011 掌握城市道路构成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

刚性路面以水泥砼路面为代表,柔性路面以沥青路面为代表。

一、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一)路基路基的断面形式分为: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三种。

从材料上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

(二)路面路面分为垫层、基层和面层结构层。

1.面层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面层分为磨耗层、上面层、下面层或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2.基层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

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用作基层的主要材料有:(1)整体型材料。

又称无机结合料基层。

特点:强度高、整体性好、适宜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包括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和水结碎石三种。

3.垫层。

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

作用: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扩散荷载应力。

要求: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应设垫层。

(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

(3)垫层厚度一般≥150mm(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2.层间必须紧密稳定,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3.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自上而下递减。

4.层数不宜过多。

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或采取其他措施减轻反射裂缝。

二、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一)路基的性能要求1.整体稳定性2.变形量(二)路面的使用指标1.平整度。

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承载能力。

路面必须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3.温度稳定性。

不良土质路基的分类

不良土质路基的分类

不良土质路基的分类
1. 塑性土路基:指具有较高塑性指数的土体,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变形和较弱的抗剪强度,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

常见的塑性土包括黏土、软土等。

2. 粉土路基:指颗粒细小、含有较高细颗粒含量的土壤,容易形成易液化的状态。

粉土路基通常具有较弱的抗压强度和较大的易液化风险。

3. 砂土路基:指颗粒较粗的土壤,主要由砂粒组成。

砂土路基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但抗剪强度较弱,容易发生差异沉降和侧移。

4. 淤泥路基:指含有较高有机质和水分的软黏土,具有较差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淤泥路基容易发生液化、流失和沉降。

5. 碎石土路基:指由较大的石块和砾石混合而成的土壤,通常用于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路段。

碎石土路基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抗剪强度,但易产生表面沉积物和颗粒分选现象。

不同类型的不良土质路基对路基工程的设计和加固方法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包括:
1. 直线型横断面:该类型的路基横断面为直线型,侧坡呈一定的倾斜,通常适用于平坦地势或者坡度较小的区域。

2. 等级型横断面:该类型的路基横断面主要以坡度分层进行处理,每一层之间的坡度差异较大,通常适用于较陡峭的山地地区。

3. 圆弧型横断面:该类型的路基横断面呈圆弧形状,适用于道路弯曲或者需要引导车辆缓慢减速的情况。

4. 折线型横断面:该类型的路基横断面采用折线型的设计,侧坡呈阶梯状,适用于地形有明显起伏的区域。

5. 混合型横断面:该类型的路基横断面结合以上几种基本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通常适用于复杂地形或者需要特殊处理的区域。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

2B311000路基工程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床:面层以下0.8m(路面以下0.3m称为上路床,下路床厚0.5m);路床以下称为路堤结构(0.7m称为上路堤,0.7m以下为下路堤)。

路堤按其填土高度可划分为矮路堤、高路堤和一般路堤:矮路堤:填土高度低于1.0~1.5m→矮路堤→常在平坦地区取土困难时选用。

高路堤:填土高度大于规范规定的数值→即填方总高度超过18m(土质)或20m (石质)的路堤。

一般路堤:填土高度介于高、矮路堤两者之间(1.5m~18m)→随其所处的条件和加固类型不同,主要有浸水路堤、陡坡路堤及挖沟填筑路堤等形式。

路堑基本形式:全挖式路基、台口式路基、半山洞路基。

特点路堑开挖→破坏了原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边坡稳定性→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和坡度;水文状况对路堑的影响较大,路堑的排水至为重要→边沟与截水沟;路堑以下天然土基→规定的密实度,必要时应翻挖重新分层填筑或换土,或采取加铺隔离层,并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

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填挖结合):一侧填筑,一侧开挖。

多适用于山区、丘陵区。

特点半填半挖路基→减少土石方数量,保持土石方数量的横向填挖平衡→是比较经济的断面形式。

可采用一定工程措施(挡土墙、护肩等),改善受力,增加稳定性,压缩用地。

为增强新、老土基的密切结合→填筑前清除原倾斜地面或陡坡上的杂草、松动浮土和石块等,并做好排水设施。

原倾斜面陡于1:5→台阶/阶梯形→分层填筑压实。

2.路基基本构造路基几何尺寸由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三者构成:路基宽度:取决于公路技术等级;路基高度:取决于地形和公路纵断面设计(包括路中心线的填挖高度、路基两侧的边坡高度);路基边坡坡度:取决于地质、水文条件、路基高度和横断面经济性等因素。

路基宽度·路基宽度: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高等级道路设有中间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慢行道或其它路上设施。

·路面: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行车道部分→宽度根据设计通行能力及交通量大小而定,一般每个车道宽度3.50~3.75m。

路基路面材料

路基路面材料

路基路面材料一、基层的基本类型及其适用范围路面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柔性基层材料,包括级配型集料、嵌锁型碎石以及沥青碎石混合料等;第二类是半刚性基层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等综合稳定类;第三类是刚性基层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等;第四类是复(混)合式基层,即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

1.柔性基层: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大粒径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柔性基层可用于各级公路。

2.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按其组成结构状态分为均匀密实结构、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和骨架空隙结构。

均匀密实型是指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如石灰土、水泥土、二灰土等。

悬浮密实、骨架密实和骨架空隙结构均是指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土。

三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混合料压实后,集料中粗颗粒间空隙体积与压实后起填充作用的细料体积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半刚性材料基层适用于以下范围:(1)水泥稳定类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对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宜用于下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和上基层骨架密实型的稳定集料。

(3)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均可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

(4)骨架空隙结构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3.刚性基层用普通混凝土、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

贫混凝土基层与其它基层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抗冲刷性和抗裂性,多孔透水贫混凝土还兼有内部排水功能。

二、基层组成材料及要求1、路面基层用土的分类土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骨架,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等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即: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路基稳定性分析

路基稳定性分析
考虑条间力简化为一水平推力E 而忽略T 影响,其误差仅为2~7%.此时: 此时: 考虑条间力简化为一水平推力 i,而忽略 i影响,其误差仅为 此时
S i + E i − E i -1) cos α i = W i sin α i + Q i cos α i ( ∆ E i = E i − E i - 1 = W i tg α i + Q i − S i sec α
∑(
yi
c iℓ i + N if i )R = Ks
∑W X
i
i
+ ∑ Qi Z i
i i
αi Wi Qi Si Ni αi
Ks =
∵ N i = Wi cos α i − Qi sin α i
∑(C ℓ + N f ) z (W Sinα + Q ) ∑ R
i i i i i i
+ (W i cos α i − Q i sin α i ) f i ] Ks zi y ∑ (W i Sin α i + Q i R ) 一般情况下, 相比很小, 相差不大, 一般情况下,Qi与Wi相比很小,或Zi与Yi相差不大,则Qi ·Zi/R近似用 近似用 Qicosαi代替。 α 代替。 ∑[Ciℓi + (Wi cosαi −Qi sin αi ) fi ] Ks = ∑(Wi Sinαi +Qi cosαi )
∑ [C ℓ =
i
i
此法因为未考虑条间力,故算出的 偏小 偏低可达10%~20% 偏小。 10%~20%, 此法因为未考虑条间力,故算出的Ks偏小。偏低可达10%~20%,过 于保守,但计算简单,故广泛采用,不过仅适用于园弧滑动面情况。 于保守,但计算简单,故广泛采用,不过仅适用于园弧滑动面情况。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版一、设计目标1.质量要求:路基设计应满足公路工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和运营。

2.施工要求:路基设计应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保障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安全要求:路基设计应考虑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确保公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满足交通安全要求。

二、设计内容1.路基类型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交通需求,合理选择路基类型,包括软基处理、填方路基和挖方路基等。

2.路基断面设计:根据路段的交通量、类型和速度,合理确定路基断面的宽度、坡度和高程,确保公路的通行能力。

3.路基材料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路基填料材料,包括土石方材料、碎石和沥青等。

4.填筑工艺:确定填筑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包括填筑层厚度、填筑顺序和压实方式等。

5.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6.排水设计:根据地形和水力条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横向排水和纵向排水,确保公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排水能力。

7.护坡和边沟设计:在路基两侧设置护坡和边沟,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并防止水土流失和侵蚀。

8.环境保护:设计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土地占用和生态破坏等。

三、设计方法1.土质测试: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土质测试,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密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以确定土质的性质和承载力。

2.基础理论:路基设计应基于合适的基础理论,包括土力学、弹性力学和岩土工程等,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现场勘察:设计前需要对路基区域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为设计提供依据。

4.数值模拟:可以使用相关的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路基设计,模拟路基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以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

四、审查和验收1.设计审查:对路基设计方案进行专业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规范和要求,满足设计目标。

2.施工验收:对已完成的路基工程进行验收,对填筑层厚度、压实度和排水情况等进行检查,确保路基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路基干湿类型路基的干湿类型表示路基在最不利季节的干湿状态,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原有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可以根据路基的分界相对含水量或分界稠度划分;新建公路路基的干湿类型可以用路基临界高度来判别。

【拓展知识】路基稠度ωc:路基土的含水量ω与土的液限ωL之差与土的塑限ωP与液限ωL 之差的比值。

即:ωc=(ωL-ω)/(ωL-ωP)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位的高度。

设计路基,要求路基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路槽底距地下水或地表积水的距离,要大于或等于干燥、中湿状态所对应的临界高度。

二、特殊路基类型(1)软土地区路基:软土包括饱水的软弱黏性土和淤泥。

(2)滑坡地段路基(3)膨胀土地区路基:遇水膨胀,失水收缩是其特点。

2B311012掌握原地基处理要求一、原地基处理原则二、原地基处理要求(3)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草皮等,清除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15cm。

(4)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到规定要求。

(5)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

(6)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1:5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予以夯实。

2B311013掌握路基填料的选择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

一、土石材料巨粒土,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是较好的路基填料。

石质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属于较好的路基填料。

砂土可用作路基填料,但没有塑性,在使用时可掺入黏性大的土;轻、重黏土不是理想的路基填料,规范规定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例如含水量过大时加以晾晒),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粉性土必须掺入较好的土体后才能用作路基填料,且在高等级公路中,只能用于路堤下层(距路槽底0.8m以下)。

黄土、盐渍土、膨胀土等特殊土体不得以必须用作路基填料时,应严格按其特殊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物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质的土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二、工业废渣煤渣、高炉矿渣、钢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可以用作路基填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例题:下列公路用土中,可以用于路基填料的有()。

A.有机土B.细粒砂土C.沼泽土D.煤渣E.黄土【答疑编号11101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DE2B311014掌握填方路基施工技术一、土方路堤施工技术1.土方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2.土方路堤操作程序3.(1)水平分层填筑法: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是路基填筑的常用方法。

(2)纵向分层填筑法:依路线纵坡方向分层,逐层向上填筑。

常用于地面纵坡大于12%,用推土机从路堑取料填筑,且距离较短的路堤。

缺点是不易碾压密实。

(3)横向填筑法:仅用于无法自下而上填筑的深谷、陡坡、断岩、泥沼等机械无法进场的路堤。

(4)联合填筑法:适用于因地形限制或填筑堤身较高,不宜采用水平分层法或横向填筑法自始至终进行填筑的情况。

单机或多机作业均可,一般沿线路分段进行,每段距离以20~40m为宜,多在地势平坦,或两侧有可利用的山地土场的场合采用。

4.施工一般技术要领:(1)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2)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3)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4)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5)山坡路堤,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

(6)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m。

(7)不同土质混合填筑路堤时,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8)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0.5m。

(9)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10)河滩路堤填土,应连同护道在内,一并分层填筑。

可能受水浸淹部分的填料,应选用水稳性好的土料。

二、填石路基施工技术1.填料要求:石料强度(饱水试件极限抗压强度)要求不小于15MPa,风化程度应符合规定,最大粒径不易大于层厚的2/3。

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其他等级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5cm。

2.填筑方法:竖向填筑法、分层压实法、冲击压实法和强力夯实法。

(1)竖向填筑法(倾填法):主要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且铺设低级路面的公路在陡峻山坡施工特别困难或大量爆破以挖作填路段,以及无法自下而上分层填筑的陡坡、断岩、泥沼地区和水中作业的填石路堤。

(2)分层压实法(碾压法)是普遍采用并能保证填石路堤质量的方法。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铺设高级路面的其他等级公路的填石路堤采用此方法。

(3)冲击压实法:(4)强夯法与碾压法相比,只是夯实与压实的工艺不同,而填料粒径控制、铺填厚度控制都要进行,强夯法控制夯击击数,碾压法控制压实遍数,机械装运摊铺平整作业完全一样,强夯法需要进行夯坑回填。

三、土石路堤施工技术1.填料要求: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超过的应打碎。

2.填筑方法:土石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宜采用人工铺填;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小于70%时,可用推土机铺填,最大层厚40cm。

四、高填方路堤施工技术水田或常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时,称为高填方路堤。

高填方路堤应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施工。

五、粉煤灰路堤施工技术粉煤灰路堤可用于高速公路。

作用:可减轻土体结构自重,减少软土路堤沉降,提高土体抗剪强度。

粉煤灰路堤一般由路堤主体部分、护坡和封顶层,以及隔离层、排水系统等组成。

六、结构物处的回填施工技术(一)一般规定1.填土长度:一般在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不少于台高的3~4倍;涵洞两侧填土长度不少于孔径的2倍及高出涵管顶1.5m;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顶部不少于墙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

填土高度:从路堤顶面起向下计算,在冰冻区一般不应小于2.5m,无冰冻地区到高水位处,均应填以渗水性土,其余部分可用与路堤相同的土填筑,并在其上设横向排水盲沟或铺向外倾斜的黏土或胶泥层。

3.结构物处的回填,一般要到基础混凝土或砌体的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才能填筑。

4.填筑时,与路基衔接处填方区内的坡形地面做成台阶或锯齿形。

(二)填料要求结构物处的回填材料应优先选用透水性材料,如石质土、砂土、砂性土。

禁止使用捣碎后的植物土、白垩土、硅藻土、腐烂的泥炭土。

黏性土不可用于高等级公路,在掺入小剂量石灰等稳定剂进行处理后可用于低等级公路结构物处的回填。

2B311015掌握挖方路基施工技术一、路堑施工工艺流程二、土质路堑施工技术(1)开挖方法:路堑的开挖方法有横向挖掘法、纵向挖掘法和混合式挖掘法等几种基本方法。

横向挖掘法包括适用于挖掘浅且短的路堑的单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适用于挖掘深且短的路堑的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纵向挖掘法具体方法有分层纵挖法、通道纵挖法、分段纵挖法;混合式挖掘法为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和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

(2)推土机开挖土质路堑作业:推土机开挖土方作业由切土、运土、卸土、倒退(或折返)、空回等过程组成一个循环。

影响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切土和运土两个环节。

(3)公路工程施工中以单斗挖掘机最为常见,而路堑土方开挖中又以正铲挖掘机使用最多。

正铲工作面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1.5m。

三、石质路堑施工技术(一)基本要求(二)开挖方式1.钻爆开挖:是当前广泛采用的开挖施工方法。

2.直接应用机械开挖:不适于破碎坚硬岩石。

没有钻爆作业。

3.静态破碎法:作用缓慢。

(三)石质路堑爆破施工方法1.常用爆破方法(1)光面爆破:在开挖限界的周边,适当排列一定间隔的炮孔,在有侧向临空面的情况下,用控制抵抗线和药量的方法进行爆破,使之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边坡。

(2)预裂爆破:在开挖限界处按适当间隔排列炮孔,预先炸出一条裂缝,使拟爆体与山体分开,作为隔震减震带,起保护和减弱开挖限界以外山体或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作用。

(3)微差爆破:两相邻药包或前后排药包以毫秒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5~75ms)依次起爆,称为微差爆破,亦称毫秒爆破。

(4)定向爆破:在公路工程中用于以借为填或移挖作填地段,特别是在深挖高填相间、工程量大的鸡爪形地区,采用定向爆破。

(5)洞室爆破:为使爆破设计断面内的岩体大量抛掷(抛坍)出路基,减少爆破后的清方工作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可根据地形和路基断面形式,采用抛掷爆破、定向爆破、松动爆破方法。

2.综合爆破施工技术综合爆破一般包括小炮和洞室两大类。

小炮主要包括钢钎炮、深孔爆破等钻孔爆破;洞室炮主要包括药壶炮和猫洞炮。

(1)钢钎炮通常指炮眼直径和深度分别小于70mm和5m的爆破方法。

1)特点:炮眼浅,用药少,并全靠人工清除;不利于爆破能量的利用。

工效较低。

2)优点:比较灵活,在地形艰险及爆破量较小地段(如打水沟、开挖便道、基坑等),在综合爆破中是一种改造地形,为其他炮型服务的辅助炮型。

因而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炮型。

(2)深孔爆破是孔径大于75mm、深度在5m以上、采用延长药包的一种爆破方法。

1)特点:炮孔需用大型的潜孔凿岩机或穿孔机钻孔,是大量石方(万方以上)快速施工的发展方向之一。

2)优点:劳动生产率高,施工进度快,爆破时比较安全。

(3)药壶炮是指在深2.5~3.0m以上的炮眼底部用小量炸药经一次或多次烘膛,使眼底成葫芦形,将炸药集中装入药壶中进行爆破。

1)特点:主要用于露天爆破。

2)优点:是小炮中最省工、省药的一种方法。

(4)猫洞炮系指炮洞直径为0.2~0.5m,洞穴成水平或略有倾斜(台眼),深度小于5m,用集中药锯炮洞中进行爆炸的一种方法。

1)特点:充分利用岩体本身的崩塌作用,能用较浅的炮眼爆破较高的岩体。

2)优点:在有裂缝的软石坚石中,阶梯高度大于4m,药壶炮药壶不易形成时,采用这种爆破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