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12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四 概率与统计 第1讲 概率与统计(小题)

12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四 概率与统计 第1讲 概率与统计(小题)

第1讲概率与统计(小题)热点一随机抽样1.随机抽样的各种方法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是相等的.2.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被抽到的各个号码间隔相同.3.分层抽样满足:各层抽取的比例都等于样本容量在总体容量中的比例.例1(1)(2019·汉中联考)某机构对青年观众是否喜欢跨年晚会进行了调查,人数如下表所示:不喜欢喜欢男性青年观众3010女性青年观众3050现要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n人做进一步的调研,若在“不喜欢的男性青年观众”的人中抽取了6人,则n等于()A.12 B.16 C.20 D.24(2)(2019·上饶联考)某校高三科创班共48人,班主任为了解学生高考前的心理状况,将学生按1至48的学号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8人进行调查,若抽到的最大学号为48,则抽到的最小学号为________.跟踪演练1(1)(2019·漳州质检)某工厂利用随机数表对生产的600个零件进行抽样测试,先将600个零件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001,002,…,599,600从中抽取60个样本,如下提供随机数表的第4行到第6行:32 21 18 34 29 78 64 54 07 32 52 42 06 44 38 12 23 43 56 77 35 78 90 56 4284 42 12 53 31 34 57 86 07 36 25 30 07 32 86 23 45 78 89 07 23 68 96 08 0432 56 78 08 43 67 89 53 55 77 34 89 94 83 75 22 53 55 78 32 45 77 89 23 45若从表中第6行第6列开始向右依次读取3个数据,则得到的第6个样本编号为()A .522B .324C .535D .578(2)(2019·合肥质检)某工厂生产的A ,B ,C 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数量之比为2∶3∶5,为研究这三种产品的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工厂生产的A ,B ,C 三种产品中抽出样本容量为n 的样本,若样本中A 型产品有10件,则n 的值为( ) A .15 B .25 C .50 D .60 热点二 用样本估计总体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横坐标表示组距,纵坐标表示频率组距,频率=组距×频率组距.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 3.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1)最高的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即众数. (2)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和相等.(3)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乘以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4.对于其他的统计图表,要注意结合问题背景分析其所表达的意思,进而解决所给问题. 例2 (1)(2019·厦门质检)下图是某公司2018年1月至12月空调销售任务及完成情况的气泡图,气泡的大小表示完成率的高低,如10月份销售任务是400台,完成率为9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2018年3月的销售任务是400台B .2018年月销售任务的平均值不超过600台C .2018年第一季度总销售量为830台D .2018年月销售量最大的是6月份(2)(2019·临沂质检)已知8位学生的某次数学测试成绩的茎叶图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众数为7B .极差为19C.中位数为64.5 D.平均数为64跟踪演练2(1)已知某高中的一次测验中,甲、乙两个班级的九科平均分的雷达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乙班的理科综合成绩强于甲班B.甲班的文科综合成绩强于乙班C.两班的英语平均分分差最大D.两班的语文平均分分差最小(2)(2019·黄冈模拟)学校为了了解新课程标准提升阅读要求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学生周末阅读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将阅读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学生称为“阅读霸”,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抽样表明,该校约有一半学生为阅读霸B.该校只有50名学生不喜欢阅读C.该校只有50名学生喜欢阅读D.抽样表明,该校有50名学生为阅读霸热点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高考中解决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问题时需注意:(1)回归直线一定过样本点的中心(x,y).(2)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越大,说明“两个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越大.例3(1)(2019·皖江联考)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y(度)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气温x (℃) 18 13 10 -1 用电量y (度)24343864由表中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中b ^=-2,预测当温度为-5 ℃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 )A .64B .66C .68D .70(2)某研究型学习小组调查研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的影响,部分统计数据如下表:使用智能手机不使用智能手机总计 学习成绩优秀 4 8 12 学习成绩不优秀16 2 18 总计201030附表:P (K 2≥k 0)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02.072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经计算K 2的观测值k =1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 B .有99.5%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无影响 C .有99.9%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有影响 D .有99.9%的把握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对学习无影响跟踪演练3 (1)(2019·长春质检)某运动制衣品牌为了成衣尺寸更精准,现选择15名志愿者,对其身高和臂展进行测量(单位:厘米),上图为选取的15名志愿者身高与臂展的折线图,下图为身高与臂展所对应的散点图,并求得其回归方程为y ^=1.16x -30.75,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为( )A .15名志愿者身高的极差小于臂展的极差B .15名志愿者身高和臂展成正相关关系C .可估计身高为190厘米的人臂展大约为189.65厘米D .身高相差10厘米的两人臂展都相差11.6厘米(2)(2019·泸州模拟)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为了调查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的二胎生育意愿,某机构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不同地区调查了100位育龄妇女,结果如下表.非一线城市一线城市 总计 愿生 45 20 65 不愿生 13 22 35 总计5842100附表:P (K 2≥k 0)0.100 0.050 0.010 0.001 k 02.7063.8416.63510.828由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计算得,K 2的观测值k =100×(45×22-20×13)258×42×35×65≈9.616,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生育意愿与城市级别有关”B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生育意愿与城市级别无关”C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生育意愿与城市级别有关”D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生育意愿与城市级别无关”真题体验1.(2019·全国Ⅰ,文,6)某学校为了解1 000名新生的身体素质,将这些学生编号为1,2,…,1 000,从这些新生中用系统抽样方法等距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验.若46号学生被抽到,则下面4名学生中被抽到的是()A.8号学生B.200号学生C.616号学生D.815号学生2.(2018·全国Ⅰ,文,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3.(2018·全国Ⅲ,文,14)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年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押题预测1.某市气象部门根据2018年各月的每天最高气温平均值与最低气温平均值(单位:℃)数据,绘制如下折线图:那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各月最高气温平均值与最低气温平均值总体呈正相关B .全年中,2月份的最高气温平均值与最低气温平均值的差值最大C .全年中各月最低气温平均值不高于10 ℃的月份有5个D .从2018年7月至12月该市每天最高气温平均值与最低气温平均值都呈下降趋势 2.给出如下列联表患心脏病 患其他病 总 计 高血压 20 10 30 非高血压 30 50 80 总 计5060110P (K 2≥10.828)≈0.001,P (K 2≥6.635)≈0.010,参照公式k =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高血压与患心脏病无关”B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高血压与患心脏病有关”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高血压与患心脏病无关”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高血压与患心脏病有关” 3.某设备的使用年数x 与所支出的维修总费用y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使用年数x (单位:年) 2 3 4 5 6 维修总费用y (单位:万元)1.54.55.56.57.5根据上表可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 ^=1.4x +a ^.若该设备维修总费用超过12万元就报废,据此模型预测该设备最多可使用________年.A 组 专题通关1.(2019·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经调查,某市骑行共享单车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的比例为1∶3∶6,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中年人数为12人,则n 等于( ) A .30 B .40 C .60D .802.某校李老师本学期负责高一甲、乙两个班的数学课,两个班都是50个学生,如图反映的是两个班的本学期5次数学测试中的班级平均分对比情况,根据图中信息,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班的数学平均成绩高于乙班B .乙班的数学成绩没有甲班稳定C .下次测试乙班的数学平均分高于甲班D .在第1次测试中,甲、乙两个班总平均分为783.(2019·全国Ⅲ)《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 A .0.5 B .0.6 C .0.7 D .0.84.某学校为落实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全校2 400名学生中抽取30人进行调查.现将2 400名学生随机地从1~2 400编号,按编号顺序平均分成30组(1~80号,81~160号,…,2 321~2 400号),若第3组与第4组抽出的号码之和为432,则第6组抽到的号码是( ) A .416 B .432 C .448 D .4645.(2019·郑州质检)若1,2,3,4,m (m ∈R )这五个数的平均数等于其中位数,则m 等于( ) A .0或5 B .0或52 C .5或52 D .0或5或526.(2019·长春质检)下列命题:①在线性回归模型中,相关指数R 2表示解释变量x 对于预报变量y 的贡献率,R 2越接近于1,表示回归效果越好;②两个变量相关性越强,则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就越接近于1;③在线性回归方程y ^=-0.5x +2中,当解释变量x 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预报变量y ^平均减少0.5个单位;④对分类变量X 与Y ,它们的随机变量K 2的观测值k 来说,k 越小,“X 与Y 有关系”的把握程度越大.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7.(2019·衡水质检)某校进行了一次创新作文大赛,共有100名同学参赛,经过评判,这100名参赛者的得分都在[40,90]之间,其得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得分在[40,60)之间的共有40人B .从这100名参赛者中随机选取1人,其得分在[60,80)的概率为0.5C .估计得分的众数为55D .这100名参赛者得分的中位数为658.(2019·济宁模拟)如图为某市国庆节7天假期的楼房认购量与成交量的折线图,小明同学根据折线图对这7天的认购量(单位:套)与成交量(单位:套)作出如下判断:①日成交量的中位数是16;②日成交量超过日平均成交量的有2天;③认购量与日期正相关;④10月7日认购量的增幅大于10月7日成交量的增幅.则上述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9.(2019·广东天河区普通高中测试)为保证树苗的质量,林业管理部门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都对树苗进行检测,现从甲、乙两种树苗中各抽测了10株树苗的高度(单位:cm),其茎叶图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甲种树苗的平均高度大于乙种树苗的平均高度,甲种树苗比乙种树苗长得整齐B .甲种树苗的平均高度大于乙种树苗的平均高度,乙种树苗比甲种树苗长得整齐C .乙种树苗的平均高度大于甲种树苗的平均高度,乙种树苗比甲种树苗长得整齐D .乙种树苗的平均高度大于甲种树苗的平均高度,甲种树苗比乙种树苗长得整齐10.利用独立性检验的方法调查大学生的性别与爱好某项运动是否有关,通过随机询问110名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该项运动,得出2×2列联表,由计算可得K 2≈8.806.P (K 2≥k 0)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 02.7063.8415.0246.6357.87910.828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有99.5%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B .有99.5%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11.已知变量x ,y 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7x +10.3,且变量x ,y 之间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x 6 8 10 12 y6m32A.变量x ,y 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B .可以预测当x =20时,y ^=-3.7 C .m =4D .由表格数据知,该回归直线必过点(9,4)12.(2019·江淮质检)为了了解户籍、性别对生育二胎选择倾向的影响,某地从育龄人群中随机抽取了容量为100的调查样本,其中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各50人;男性60人,女性40人,绘制不同群体中倾向选择生育二胎与倾向选择不生育二胎的人数比例图(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倾向选择生育二胎的对应比例,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是否倾向选择生育二胎与户籍有关B .是否倾向选择生育二胎与性别有关C .倾向选择生育二胎的人员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相同D .倾向选择不生育二胎的人员中,农村户籍人数少于城镇户籍人数13.(2019·河南省九师联盟质检)为了了解世界各国的早餐饮食习惯,现从由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组成的总体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m 的样本进行分析.若总体中的中国人有400人、美国人有300人、英国人有300人,且所抽取的样本中,中国人比美国人多10人,则样本容量m =________.14.某班40名学生参加普法知识竞赛,成绩都在区间[40,100]内,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为________.15.(2019·成都模拟)节能降耗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树立一种“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节能意识,以最好的管理,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某国企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下面是该国企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连续五年的生产利润:年号1 2 3 4 5 年生产利润y (单位:千万元)0.70.811.11.4预测第8年该国企的生产利润约为________千万元.参考公式及数据:b ^=∑i =1n(x i -x )(y i -y )∑i =1n(x i -x )2=∑i =1nx i y i -n x y∑i =1nx 2i -n x2;a ^=y -b ^x ,∑i =15(x i -x )(y i-y )=1.7, i =15(x i -x )2=10.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②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 ③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髙峰期大致在7,8月份;④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B 组 能力提高17.(2019·葫芦岛模拟)近日,据媒体报道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再创亩产世界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实验田内亩产1 203.36公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2012年,在袁隆平的实验田内种植了A ,B 两个品种的水稻,为了筛选出更优的品种,在A ,B 两个品种的实验田中分别抽取7块实验田,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这14块实验田的亩产量(单位:10 kg),通过茎叶图比较两个品种的平均数及方差,并从中挑选一个品种进行以后的推广,有如下结论:①A 品种水稻的平均产量高于B 品种水稻,推广A 品种水稻;②B 品种水稻的平均产量高于A 品种水稻,推广B 品种水稻;③A 品种水稻的产量比B 品种水稻更稳定,推广A 品种水稻;④B 品种水稻的产量比A 品种水稻更稳定,推广B 品种水稻;其中正确结论的编号为(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18.(2019·南昌模拟)已知具有线性相关的五个样本点A 1(0,0),A 2(2,2),A 3(3,2),A 4(4,2),A 5(6,4),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直线l 1:y ^=b ^x +a ^,过点A 1,A 2的直线l 2:y =mx +n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m >b ^,a ^>n ; ②直线l 1过点A 3;③∑i =15(y i -b ^x i -a ^)2≥∑i =15 (y i -mx i -n )2; ④∑i =15|y i -b ^x i -a ^|≥∑i =15|y i -mx i -n |.⎝ ⎛⎭⎪⎪⎫参考公式:b ^=∑i =1nx i y i-n x y ∑i =1nx 2i-n x 2= ∑i =1n(x i-x )(y i-y )∑i =1n(x i-x )2,a ^=y -b ^x。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1)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5)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2)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7)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由一定帮助。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且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继而引出二氧化硫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人文精神。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回顾初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相关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阅读课本,总结:哪些地方或哪些物质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火山附近【投影】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硫磺(S) 黄铁矿(FeS2)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硫化汞(HgS)的图片【讲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过渡】结合图片,总结硫的物理性质?【讲解】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设疑】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讲解】2、硫的化学性质 S+O2== SO2 现象:剧烈燃烧,蓝紫色火焰【投影】资料卡:央视记者暗访福建古田银耳变白内幕每到了进补的季节,白色的银耳就会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

但中央电视台《生活》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

2021-2022年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选修1

2021-2022年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选修1

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一部分专题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选修1[考纲要求] (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

核心知识一、梭伦改革1.背景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工商业发展;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雅典当时面临外敌入侵,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2.主要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3)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4)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并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基本特点(1)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

(2)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4.影响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微观排查] 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文明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根本改造的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奴隶主旧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二、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内容(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评价(1)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专题四 第一节 醇 酚 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专题四 第一节 醇  酚  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化学课程《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区分醇、酚、醚,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醇、酚、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钠块等。

2. 准备化学试剂:乙醇、苯酚、丙三醇等。

3. 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种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实验。

5.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醇、酚、醚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实物:酒、葡萄酒、酒精灯、酒精喷灯、醋酸、乙醇、苯酚、甘油、葡萄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酒是如何酿造的?酒精是如何制取的?酒精喷灯应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汽油灯?为什么不用植物油制取蜡烛?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3.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由碳氢氧或其他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有很大差别。

它们是多种有机反应的基本物质,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及其它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醇的性质和制备(1)醇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异丁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介绍醇的分类和定名规则。

(2)醇的物理性质:介绍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3)醇的化学性质:展示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醛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原理。

介绍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4)醇的制取:介绍工业上如何制备醇类物质,如通过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

2. 酚的性质和制备(1)酚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酚类物质,如苯酚、甲基苯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

1.(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解析:选B。

A项,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项,蛋白质和油脂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选项中的两反应均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根据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可知D正确。

2.(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A项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醚则不能;B项3-己烯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C项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苯的密度小于水,溴苯的密度大于水,二者分别与水混合时,有机层在上层的为苯,有机层在下层的为溴苯;D项甲酸甲酯和乙醛分子中均含有醛基,均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光亮的银镜。

3.(2010年高考四川卷)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B.1 mol M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反应C.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9H4O5Na4D.1 mol M与足量NaHCO3反应能生成2 mol CO2解析:选C。

根据M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9H6O4,相对分子质量为178,A项错误;1 mol M能与3 mol Br2发生反应,(2 mol的Br2发生邻位取代,1 mol Br2与发生加成反应),M不能与NaHCO3反应,故D项错误,M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其分子式为C9H4O5Na4。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一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一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1.在△ABC 中,AB =2,BC =1.5,∠ABC =120°(如图所示),若将△ABC绕BC 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是( ) A.92π B.72π C.52π D.32π解析:选D.如图所示,该旋转体的体积为圆锥CD 与圆锥BD 的体积之差,由已知求得BD =1.所以V =V 圆锥CD -V 圆锥BD =13×π×3×52-13×π×3×1=3π2.2.(2011年高考浙江卷)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解析:选D.A ,B 的正视图不符合要求,C 的俯视图显然不符合要求,答案选D.3.已知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A ′B ′C ′(斜二测画法)是边长为2a 的正三角形,则原△ABC 的面积为( )A.2a 2B.32a 2 C.62a 2 D.6a 2 解析:选D.斜二测画法中原图面积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1∶24,则易知24S =34(2a )2,∴S =6a 2.4.如图所示,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体积为12,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解析:选C.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A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不满足题意;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B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4,不满足题意;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C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满足题意;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D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4,不满足题意.故选C.5.正棱锥的高缩小为原来的12,底面外接圆半径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它的体积是原来的体积的( )A.32倍B.92倍 C.34倍 D.94倍 解析:选B.设原棱锥高为h ,底面面积为S ,则V =13Sh ,新棱锥的高为h 2,底面面积为9S , 所以V ′=13·9S ·h 2,∴V ′V =92. 二、填空题6.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上部为半径是3的半球,下部为圆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5,高为4,则圆锥侧面积S 1=π×3×5=15π,半球的表面积(不包括大圆面)S 2=2π×32=18π,∴S =S 1+S 2=15π+18π=33π.答案:33π7.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侧棱P A ⊥底面ABCD ,且P A =8,则该四棱锥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底面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S 底=6×6=36,又∵P A ⊥底面ABCD ,∴V P -ABCD =13×36×8=96. 答案:968.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过对角线BD 1的一个平面交AA 1于E ,交CC 1于F ,得四边形BFD 1E ,给出下列结论:①四边形BFD 1E 有可能为梯形;②四边形BFD 1E 有可能为菱形;③四边形BFD 1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④四边形BFD 1E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 1D 1D ;⑤四边形BFD 1E 面积的最小值为62.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请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解析:四边形BFD 1E 为平行四边形,①显然不成立,当E 、F 分别为AA 1、CC 1的中点时,②④成立,四边形BFD 1E 在底面的投影恒为正方形ABCD .当E 、F 分别为AA 1、CC 1的中点时,四边形BFD 1E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62. 答案:②③④⑤三、解答题9.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高为3,底面周长为3,求这个球的体积.解:由已知可知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2,而外接球的直径恰好为最长的体对角线长. 设球的半径为R ,则(2R )2=12+(3)2=4,∴R =1,∴V 球=43πR 3=43π. 10.已知正三棱锥V -ABC 的正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VA =4,AC =2 3.(1)画出该正三棱锥的侧视图,并求出该侧视图的面积;(2)求该正三棱锥V —ABC 的体积.解:(1)侧视图如图,S △VBC =12VA ·BC =12×23×23=6. (2)V V -ABC =13S △ABC ·23=13×34×(23)2×23=6. 11.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正视图(正前方观察),俯视图(正上方观察),侧视图(左侧正前方观察)如下图所示.(1)探求AD 与平面A 1BCC 1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此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从俯视图可得,底面四边形ABCD 和侧面四边形A 1C 1CB 是矩形,又从正视图可得, BC ⊥AB ,BC ⊥BA 1,且AB ∩BA 1=B ,BC ⊥面ABA 1,△A 1AB 是正三角形,∴三棱柱是正三棱柱.(1)∵底面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又∵BC ⊂面A 1BCC 1,∴AD ∥面A 1BCC 1.(2)依题意可得,AB =BC =a ,∵S =12×sin 60°×a ×a =34a 2, ∴V =S ×h =34a 2×a =34a 3. S 侧=C ×h =3a ×a =3a 2,S 表=S 侧+2S 底=3a 2+2×34a 2=⎝⎛⎭⎫3+32a 2,3 2a2,34a3.所以此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

高中物理-专题四第1课时 电场和磁场基本问题

高中物理-专题四第1课时 电场和磁场基本问题

专题四电场和磁场第1课时电场和磁场基本问题1.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1)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是确定值,其大小和方向与试探电荷q无关,试探电荷q充当“测量工具”的作用。

(2)E=k Qr2是真空中点电荷所形成的电场场强的决定式,E由场源电荷Q和场源电荷到某点的距离r决定。

(3)E=Ud是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注意:式中d为两点间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2.电场能的性质(1)电势与电势能:φ=E p q。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U AB=W ABq=φA-φB。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W=-ΔE p。

3.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1)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2)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

(3)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沿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一定做功。

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1)磁场只对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对静止的电荷无力的作用。

(2)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F洛=q v B sin θ。

注意:θ为v与B的夹角。

F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四指的指向应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方向的反方向。

5.洛伦兹力做功的特点由于洛伦兹力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永不做功。

1.主要研究方法(1)理想化模型法。

如点电荷。

(2)比值定义法。

如电场强度、电势的定义方法,是定义物理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3)类比的方法。

如电场和重力场的类比;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的类比;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类比。

2.静电力做功的求解方法(1)由功的定义式W=Fl cos α来求。

(2)利用结论“电场力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变化量的负值”来求,即W=-ΔE p。

(3)利用W AB=qU AB来求。

3.电场中的曲线运动的分析采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

4.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解题关键找圆心:若已知进场点的速度和出场点,可以作进场点速度的垂线,依据是F洛⊥v,与进出场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圆心;若只知道进场位置,则要利用圆周运动的对称性定性画出轨迹,找圆心,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问题。

卤代烃学案(教师)

卤代烃学案(教师)

专题四 烃的衍生物第一单元 卤代烃(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2.通过对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卤代烃的一般性质,了解卤代烃的用途; 3.掌握消去反应,能判断有机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

【预习作业】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①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下的第一步反应: ②乙烯与氯化氢反应:③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 ④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基础知识梳理】一、烃的衍生物概念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 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

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 )、硝基(—NO 2)、羟基(—OH )、醛基(—CHO )、羧基(—COOH )、氨基(—NH 2)、碳碳双键(C=C )、碳碳三键(C ≡C )等。

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 卤素原子 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交流讨论〗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 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 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三、溴乙烷1.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2.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

对比:乙烷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实验观察】P62实验1、实验2实验1现象:产生无色气体,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实验1现象:酸性KmnO 4溶液不褪色,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思考〗① 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H H —C —C —Br H H H NaOH② 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3CH2OH 的浓度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力学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高考命题点命题轨迹 情境图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016 1卷35(2)17(3)20题2017 2卷15, 3卷20 20191卷16 “碰撞模型”问题20151卷35(2), 2卷35(2)15(1)35(2)题 15(2)35(2)题16(3)35(2)题20163卷35(2)2018 2卷15、2420191卷2518(2)24题19(1)25题“爆炸模型”和“反冲模型”问题20171卷1419(3)25题20181卷2420193卷25“板块模型”问题20162卷35(2)16(2)35(2)题1.动量定理(1)公式:Ft=p′-p,除表明等号两边大小、方向的关系外,还说明了两边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2)意义: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与物体的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方向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2.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变化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3.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1)力的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的问题.(2)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的问题.(3)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定律.1.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2.系统化思维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分析,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分析,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类型1动量定理的应用例1(2019·全国卷Ⅰ·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1.6×105 kg D.1.6×106 kg答案 B解析设1 s时间内喷出的气体的质量为m,喷出的气体与该发动机的相互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有Ft=m v-0,则m=Ft v=4.8×106×1kg=1.6×103 kg,选项B正确.3×103拓展训练1 (2019·湖北武汉市二月调研)运动员在水上做飞行运动表演,他操控喷射式悬浮飞行器将水带竖直送上来的水反转180°后向下喷出,令自己悬停在空中,如图1所示.已知运动员与装备的总质量为90 kg ,两个喷嘴的直径均为10 cm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 /s 2,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则喷嘴处喷水的速度大约为( )图1A .2.7 m /sB .5.4 m/sC .7.6 m /sD .10.8 m/s 答案 C解析 设Δt 时间内一个喷嘴中有质量为m 的水喷出,忽略水的重力冲量,对两个喷嘴喷出的水由动量定理得: F Δt =2m v m =ρv Δt ·πd 24因运动员悬停在空中,则F =Mg联立代入数据解得:v ≈7.6 m/s ,故C 正确. 类型2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2 (2019·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第一次诊断)观赏“烟火”表演是每年“春节”庆祝活动的压轴大餐.某型“礼花”底座仅用0.2 s 的发射时间,就能将5 kg 的礼花弹竖直抛上180 m 的高空.(忽略发射底座高度,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1)“礼花”发射时燃烧的火药对礼花弹的作用力约是多少?(2)某次试射,当礼花弹到达最高点180 m 的高空时爆炸为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块(爆炸时炸药质量忽略不计),测得两块落地点间的距离s =900 m ,落地时两者的速度相互垂直,则两块的质量各为多少?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设礼花弹竖直抛上180 m 高空用时为t ,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知: h =12gt 2代入数据解得:t =6 s设发射时间为t 1,火药对礼花弹的作用力为F ,对礼花弹发射到180 m 高空运用动量定理有:Ft 1-mg (t +t 1)=0代入数据解得: F =1 550 N ;(2)设礼花弹在180 m 高空爆炸时分裂为质量为m 1、m 2的两块,对应水平速度大小为v 1、v 2,方向相反,礼花弹爆炸时该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1v 1-m 2v 2=0 且有:m 1+m 2=m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和题目落地的距离条件有:(v 1+v 2)t =s设落地时竖直速度为v y ,落地时两块的速度相互垂直,如图所示,有: tan θ=v y v 1=v 2v y又v y =gt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m 1=1 kg m 2=4 kg 或⎩⎪⎨⎪⎧m 1=4 kgm 2=1 kg拓展训练2 (多选)(2019·福建厦门市上学期期末质检)如图2所示,一质量M =2.0 kg 的长木板B 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 =1.0 kg 的小物块A .给A 和B 以大小均为3.0 m/s 、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A 始终没有滑离B 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A 、B 共速时的速度大小为1 m/sB .在小物块A 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木板B 速度大小可能是2 m/sC .从A 开始运动到A 、B 共速的过程中,木板B 对小物块A 的水平冲量大小为2 N·sD .从A 开始运动到A 、B 共速的过程中,小物块A 对木板B 的水平冲量方向向左 答案 AD解析 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M +m )v 共,解得v 共=1 m /s ,A 正确;在小物块向左减速到速度为零时,设长木板速度大小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 -m v =M v 1,解得:v 1=1.5 m/s ,所以当小物块反向加速的过程中,木板继续减速,木板的速度必然小于1.5 m/s ,所以B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A 、B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木板B 对小物块A的水平冲量大小为I=m v共+m v=4 N·s,故C错误;根据动量定理,A对B的水平冲量I′=M v共-M v=-4 N·s,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向左,故D正确.1.模型介绍碰撞模型主要是从运动情景和解题方法高度相似角度进行归类.模型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水平面均光滑)①物体与物体的碰撞;②子弹打木块;③两个物体压缩弹簧;④两个带电体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运动等.2.基本思路(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仅有重力做功),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3.方法选择(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使用牛顿运动定律.(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问题特别方便.(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例3(2019·山东日照市3月模拟)A、B两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轻弹簧相连接,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m<M).若使A球获得瞬时速度v(如图3甲),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长度为L1;若使B球获得瞬时速度v(如图乙),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长度为L2,则L1与L2的大小关系为()图3A.L1>L2B.L1<L2C.L1=L2D.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球的速度相同,对题图甲取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m+M)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p=12m v2-12(m+M)v′2联立解得弹簧压缩到最短时有:E p=mM v22(m+M)同理:对题图乙取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有:E p=mM v22(m+M)故弹性势能相等,则有:L1=L2,故A、B、D错误,C正确.拓展训练3(2019·四川省第二次诊断)如图4甲所示,一块长度为L、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也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当子弹刚射穿木块时,木块向前移动的距离为s,如图乙所示.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可视为质点.则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为()图4A.1v0(s+L) B.1v0(s+2L)C.12v0(s+L) D.1v0(L+2s)答案 D解析子弹穿过木块过程,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有:m v0=m v1+m v2,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所受阻力为F f,对子弹由动能定理:-F f(s+L)=12m v12-12m v02,由动量定理:-F f t=m v1-m v0,对木块由动能定理:F f s=12m v22,由动量定理:F f t =m v 2, 联立解得:t =1v 0(L +2s ),故选D.例4 (2019·全国卷Ⅰ·25)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物块B 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5(a)所示.t =0时刻,小物块A 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当A 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 点(图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A 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b)所示,图中的v 1和t 1均为未知量.已知A 的质量为m ,初始时A 与B 的高度差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空气阻力.图5(1)求物块B 的质量;(2)在图(b)所描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物块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已知两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在物块B 停止运动后,改变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然后将A 从P 点释放,一段时间后A 刚好能与B 再次碰上.求改变前后动摩擦因数的比值.答案 (1)3m (2)215mgH (3)119解析 (1)根据题图(b),v 1为物块A 在碰撞前瞬间速度的大小,v 12为其碰撞后瞬间速度的大小.设物块B 的质量为m ′,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v 1=m ⎝⎛⎭⎫-v 12+m ′v ′①12m v 12=12m ⎝⎛⎭⎫-12v 12+12m ′v ′2② 联立①②式得m ′=3m ;③(2)在题图(b)所描述的运动中,设物块A 与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 ,下滑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s 1,返回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s 2,P 与B 的高度差为h ,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有mgH -F f s 1=12m v 12-0④-(F f s 2+mgh )=0-12m ⎝⎛⎭⎫-v 122⑤从题图(b)所给出的v -t 图线可知 s 1=12v 1t 1⑥s 2=12·v 12·(1.4t 1-t 1)⑦由几何关系得:s 2s 1=hH⑧物块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 =F f s 1+F f s 2⑨联立④⑤⑥⑦⑧⑨式可得W =215mgH ;⑩ (3)设倾斜轨道倾角为θ,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改变前为μ,有W =μmg cos θ·H +hsin θ⑪设物块B 在水平轨道上能够滑行的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有-μm ′gs ′=0-12m ′v ′2⑫设改变后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动能定理有 mgh -μ′mg cos θ·hsin θ-μ′mgs ′=0⑬联立①③④⑤⑥⑦⑧⑩⑪⑫⑬式可得 μμ′=119.⑭ 拓展训练4 (2019·福建泉州市质量检查)在游乐场中,父子两人各自乘坐的碰碰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在碰前瞬间双方都关闭了动力,此时父亲的速度大小为v ,儿子的速度大小为2v .两车瞬间碰撞后儿子沿反方向滑行,父亲运动的方向不变且经过时间t 停止运动.已知父亲和车的总质量为3m ,儿子和车的总质量为m ,两车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碰后瞬间父亲的速度大小和此后父亲能滑行的最大距离; (2)碰撞过程父亲坐的车对儿子坐的车的冲量大小. 答案 (1)μgt 12μgt 2 (2)3m v -3μmgt解析 (1)设碰后瞬间父亲的速度大小为v 1,由动量定理可得-μ·3mgt =0-3m v 1 得v 1=μgt设此后父亲能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可得 -μ·3mgs =0-12×3m v 12得s =12μgt 2(2)设碰后瞬间儿子的速度大小为v 2,取父亲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3m v -m ·2v =3m v 1+m v 2设碰撞过程父亲坐的车对儿子坐的车的冲量大小为I ,由动量定理可得 I =m v 2-(-m ·2v ) 解得I =3m v -3μmgt例5 (2019·全国卷Ⅲ·25)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A =1.0 kg ,m B =4.0 kg ;两者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 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 =1.0 m ,如图6所示.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使A 、B 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E k =10.0 J .释放后,A 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0.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A 、B 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图6(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 、B 速度的大小;(2)物块A 、B 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A 和B 都停止后,A 与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4.0 m /s 1.0 m/s (2)物块B 先停止 0.50 m (3)0.91 m解析 (1)设弹簧释放瞬间A 和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题给条件有 0=m A v A -m B v B ① E k =12m A v A 2+12m B v B 2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A=4.0 m/s,v B=1.0 m/s③(2)A、B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a.假设A 和B发生碰撞前,已经有一个物块停止,此物块应为弹簧释放后速度较小的B.设从弹簧释放到B停止所需时间为t,B向左运动的路程为s B,则有m B a=μm B g④s B=v B t-12at2⑤v B-at=0⑥在时间t内,A可能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A将向左运动,碰撞并不改变A的速度大小,所以无论此碰撞是否发生,A在时间t内的路程s A都可表示为s A=v A t-12at2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s A=1.75 m,s B=0.25 m⑧这表明在时间t内A已与墙壁发生碰撞,但没有与B发生碰撞,此时A位于出发点右边0.25 m处.B位于出发点左边0.25 m处,两物块之间的距离s为s=0.25 m+0.25 m=0.50 m⑨(3)t时刻后A将继续向左运动,假设它能与静止的B碰撞,碰撞时速度的大小为v A′,由动能定理有12m A v A′2-12m A v A2=-μm A g()2l+s B⑩联立③⑧⑩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A′=7 m/s⑪故A与B将发生碰撞.设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为v A″和v B″,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A()-v A′=m A v A″+m B v B″⑫12m A v A′2=12m A v A″2+12m B v B″2⑬联立⑪⑫⑬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A ″=375 m/s ,v B ″=-275m/s ⑭ 这表明碰撞后A 将向右运动,B 继续向左运动.设碰撞后A 向右运动距离为s A ′时停止,B 向左运动距离为s B ′时停止,由运动学公式2as A ′=v A ″2,2as B ′=v B ″2⑮由④⑭⑮式及题给数据得s A ′=0.63 m ,s B ′=0.28 m ⑯s A ′小于碰撞处到墙壁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两物块停止后的距离s ′=s A ′+s B ′=0.91 m拓展训练5 (2019·云南昆明市4月质检)科研人员乘热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M =200 kg.热气球在空中以v 0=0.1 m /s 的速度匀速下降,距离水平地面高度h =186 m 时科研人员将质量m =20 k g 的压舱物竖直向下抛出,抛出后6 s 压舱物落地.此过程中压舱物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热气球所受浮力不变,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求:(1)压舱物刚被抛出时的速度大小;(2)压舱物落地时热气球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答案 (1)1 m/s (2)206 m解析 (1)设压舱物抛出时的速度为v 1,热气球的速度为v 2压舱物抛出后做竖直下抛运动,由运动学规律有:h =v 1t +12gt 2 代入数据得到:v 1=1 m/s(2)热气球和压舱物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M v 0=m v 1+(M -m )v 2 代入数据得到:v 2=0设热气球所受浮力为F ,则F =Mg压舱物抛出后对热气球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g =(M -m )a代入数据得到:a =109m/s 2 热气球6 s 上升的高度为:h 2=v 2t +12at 2代入数据得到:h 2=20 m则H =h 1+h 2=206 m.例6 (2019·河南省九师联盟质检)如图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B 、C 两个木板,B 的上表面光滑,C 的上表面粗糙,B 上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A 、B 、C 的质量分别为3m 、2m 、m .A 、B 以相同的初速度v 向右运动,C 以速度v 向左运动.B 、C 的上表面等高,二者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但并不粘连,碰撞时间很短.A 滑上C 后恰好能到达C 的中间位置,C 的长度为L ,不计空气阻力.求:图7(1)木板C 的最终速度大小;(2)木板C 与物块A 之间的摩擦力F f 大小;(3)物块A 滑上木板C 之后,在木板C 上做减速运动的时间t .答案 (1)56v (2)m v 23L (3)3L 2v解析 (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B 、C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2m v -m v =(2m +m )v 1解得v 1=v 3A 滑到C 上,A 、C 动量守恒:3m v +m v 1=(3m +m )v 2解得v 2=56v ; (2)根据能量关系可知,在A 、C 相互作用过程中,木板C 与物块A 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12(3m )v 2+12m v 12-12(3m +m )v 22 Q =F f ·L 2联立解得F f =m v 23L; (3)在A 、C 相互作用过程中,以C 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得F f t =m v 2-m v 1解得t =3L 2v. 拓展训练6 (2019·四川攀枝花市第二次统考)如图8所示,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静止放置在固定水平台的最左端,质量M =2 kg 的小车左端紧靠平台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平台、小车的长度l均为0.6 m.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小物块开始运动,当小物块到达平台最右端时撤去恒力F,小物块刚好能够到达小车的右端.小物块大小不计,与平台间、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图8(1)小物块离开平台时速度的大小;(2)水平恒力F对小物块冲量的大小.答案(1)3 m/s(2)5 N·s解析(1)设撤去水平向右的恒力F时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0,小物块和小车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1.从撤去恒力到小物块到达小车右端过程,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对小物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m v0=(m+M)v1由能量守恒:12=12(m+M)v12+μmgl2m v0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v0=3 m/s(2)设水平恒力F对小物块冲量的大小为I,小物块在平台上运动的时间为t.小物块在平台上运动的过程,对小物块:由动量定理:I-μmgt=m v0-0由运动学规律:l=v02·t联立并代入数据得:I=5 N·s.专题强化练(限时45分钟)1. (多选)(2019·安徽宣城市第二次模拟)如图1,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槽上高h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则()图1A.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小球和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B.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槽不做功C.被弹簧反弹后,小球能回到槽上高h处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答案AD解析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小球和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则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故A正确;在小球下滑过程中,槽向左滑动,根据动能定理知,槽的速度增大,则小球对槽的作用力做正功,故B错误;小球和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开始总动量为零,小球离开槽时,小球和槽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质量相等,则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后小球与弹簧接触,被弹簧反弹后的速度与接触弹簧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可知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相等,则小球不会回到槽上高h处,故D正确,C错误.2.(多选)(2019·辽宁葫芦岛市一模)一个静止的质点在t=0到t=4 s这段时间,仅受到力F 的作用,F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在t=0到t=4 s这段时间,质点做往复直线运动B.在t=1 s时,质点的动量大小为1 kg·m/sC.在t=2 s时,质点的动能最大D.在t=1 s到t=3 s这段时间,力F的冲量为零答案CD3.(2019·广东省“六校”第三次联考)开学了,想到又能够回到校园为梦想而拼搏,小明同学开心得跳了起来.假设小明质量为m,从开始蹬地到离开地面用时为t,离地后小明重心最大升高h,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从开始蹬地到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小明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在t时间内,小明机械能增加了mghC.在t时间内,地面给小明的平均支持力为F=m2ghtD.在t时间内,地面对小明做功mgh答案 B解析从开始蹬地到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经历了向上加速和减速的过程,所以小明是先超重后失重,故A错误;小明离开地面后,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重心最大升高h,可知小明离开地面时的机械能为mgh,这是在蹬地的时间t中,其他外力做功转化的,故B正确;在时间t内,由动量定理得:F t-mgt=m v-0,离开地面到最高点有:mgh=12,联2m v+mg,故C错误;在时间t内,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并没有在力的方向立解得:F=m2ght上发生位移,做功为0,故D错误.4.(2019·陕西榆林市第三次测试)如图3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 A=4.0 kg和m B =3.0 kg,两物块之间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壁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从t=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 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 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墙壁对物块B的弹力在4 s到12 s的时间内对B的冲量I的大小为()图3A.9 N·s B.18 N·s C.36 N·s D.72 N·s答案 C解析由题图乙知,C与A碰前速度为:v1=9 m/s,碰后瞬间C的速度为:v2=3 m/s,C与A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C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C v1=(m A+m C)v2,代入数据解得m C=2 kg, 12 s末A和C的速度为:v3=-3 m/s,4 s到12 s,墙对B的冲量为:I=(m A+m C)v3-(m A+m C)v2,代入数据解得:I=-36 N·s,方向向左,故C正确,A、B、D 错误.5.(2019·陕西省第二次质检)核桃是“四大坚果”之一,核桃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核桃壳十分坚硬,不借助专用工具不易剥开.小悠同学发现了一个开核窍门:把核桃竖直上抛落回与坚硬地面撞击后就能开裂.抛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上抛后达到的最高点与抛出点的距离为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1)求核桃落回地面的速度大小v;(2)已知核桃质量为m,与地面撞击作用时间为Δt,撞击后竖直反弹h1高度,求核桃与地面之间的平均作用力F .答案 (1)2g (H +h ) (2)m [2gh 1+2g (H +h )]Δt+mg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1)核桃竖直上抛到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v 2=2g (H +h )则落回地面的速度:v =2g (H +h )(2)设核桃反弹速度为v 1,则有:v 12=2gh 1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核桃与地面作用的过程:(F -mg )Δt =m v 1-m (-v )解得:F =m [2gh 1+2g (H +h )]Δt+mg ,方向竖直向上. 6.(2019·河南南阳市上学期期末)如图4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A 的质量m =1.0 kg ,B 的质量M =4.0 kg ,A 、B 之间有一轻质压缩弹簧,且A 、B 间用细线相连(图中未画出),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40 J ,弹簧的两端与物块接触而不固定连接.水平面的左侧有一竖直墙壁,右侧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平滑连接.将细线剪断,A 、B 分离后立即撤去弹簧,物块A 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A 在B 未到达斜面前追上B ,并与B 相碰后结合在一起向右运动,g 取10 m/s 2,求:图4(1)A 与弹簧分离时的速度大小;(2)A 、B 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答案 (1)8 m/s (2)1.024 m解析 (1)设A 、B 与弹簧分离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系统动量守恒:0=m v 1-M v 2系统能量守恒:E p =12m v 12+12M v 22 解得v 1=8 m/s ,v 2=2 m/s ;(2)A 与墙壁碰后速度大小不变,设A 与B 相碰后,A 与B 的速度大小为v ,对A 、B 系统动量守恒:m v 1+M v 2=(m +M )v解得v =3.2 m/s对A 、B 整体,由动能定理:-(m +M )gL sin 30°=0-12(m +M )v 2 解得L =1.024 m.7.(2019·河南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如图5甲所示,半径为R =0.8 m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 为轨道最高点,与圆心O 等高;B 为轨道最低点.在光滑水平面上紧挨B 点有一静止的平板车,其质量M =3 kg ,小车足够长,车的上表面与B 点等高,平板车上表面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物块在上面滑动时,动摩擦因数随物块相对小车左端位移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最高点A 由静止释放,其质量m =1 kg ,g 取10 m/s 2.图5(1) 求物块滑到B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2) 物块相对小车静止时距小车左端多远?答案 (1)30 N (2)1.75 m解析 (1)物块从光滑圆弧轨道A 点滑到B 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 v B 2 代入数据解得v B =4 m/s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B 2R代入数据解得F N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滑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N ′=F N =30 N(2)物块滑上小车后,由于水平地面光滑,系统的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的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B =(m +M )v代入数据解得v =1 m/s由能量关系得系统生热Q =12m v B 2-12(m +M )v 2 解得Q =6 J由功能关系知Q =12μ1mgx 1+μ1mg (x -x 1)将μ1=0.4,x1=0.5 m代入可解得x=1.75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